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80|回复: 10

[【主题讨论】] “想象力”重要和还是“知识”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6 16: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现在已经不发生知识取得方面的问题,面对这么多资讯,想象力重要和还是知识还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7: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量信息时代的学术

“海量信息”有两层意思:一是信息量大,二是媒介丰富。这些都是物质方面的丰富,它们导致了精神方面的贫乏和人们思维能力的下降。

先讲“信息量大”。

上大学以前,我接触的书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每一本书都读得很细,读了多遍,而且深有体会,觉得特别好。那时候,我经常跟同学滔滔不绝地讲一些话,现在都忘了是讲什么内容了,只记得同学很乐意听,有的还在我的毕业留言本上说我“有着丰富的心灵世界”。上大学后,有了图书馆,看的书多了,但很少有书在能给我当时的读书的感觉。身边的书多了,信息量大了,于是疲于接受,学而不思。在群书之间的选择让人痛苦,阅读介绍性的文字又常常受到误导,思路和眼界开阔了之后又常常心高气傲……信息量大了人就不能消化,人就被信息奴役了、压死了,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想象力。孔子删述,是有其深意的,历朝历代的兵火之灾,书籍被大量焚毁,也有其积极意义。或许,人类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书。删掉一些,烧掉一些,是有好处的。剩下来的,“卷之不盈箧笥,而扩之函冒乾坤”,就够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嘛。

面对大量的信息,学者的处理方式是草率的,他们根本没有认真读,更没有把这些信息读进自己的灵魂和生命中去,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于是,“检索”成了他们治学的手段。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没有生命的感悟,没有大的情怀,只是一些拼凑起来的知识。检索,复制,然后拼凑,一个个浅薄的头脑,凭着一些简单的逻辑,在指挥着这个流程,“知识生产”就是这样进行的。

再说“媒介的丰富”。

我现在有点后悔:小时候听广播听的太多了。这留下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听觉比阅读能力强。相声、评书,甚至张震讲的恐怖故事,我都非常喜欢听,而且听了非常有感觉;同是张震的恐怖故事,我听录音比看文字原文感觉要强烈。而在阅读方面,我的火候似乎要欠缺一点。媒介越是简单就越有表现力,因为它给人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的空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最简单的媒介,莫过语言文字。所以,通过阅读获得的经验是最宝贵的。广播次之,因为它有声音,声音有高低抑扬顿挫,更为直观,但也还是属于“冷媒体”,仍能给人的想象力留有很大空间。最丰富、最生动、最直观的媒介莫过于现在的多媒体,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超文本都有。它取代了人们的想象。凭着多媒体课件学习知识的学生以后是很难啃下一本32开五号字简体横排无插图的书的,他们还可能变得头脑简单,固执无情,语言、词汇在他们那里也会萎缩、简单化。匮乏,是童年时的财富,很多人都在炫耀这笔财富。童年因为匮乏而有那些五彩缤纷的梦;而五彩缤纷的多媒体只会像过眼烟云一样随时溜走。

面对丰富的媒介,学者学会了读图,他们称这个时代为“读图时代”,读图意味着形象思维,意味着语言的缺席,意味着对固定的图像的接受,而高度依赖于语言的、只有凭抽象思维才能进行的学术,又将如何呢?学术的批判精神又将何处安身?

学术可能是很多人赖以生存的工具,但真正的学术只是少数人的。有志气的学者,需要拒绝海量信息,拒绝排山倒海的文字,拒绝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不妨把海量信息留给大众,留给那些需要他们的人。大家都在吸“福寿膏”,唯独我们进戒毒所,这是可能的。当然,这需要志气,需要毅力,需要才华。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陋习,都有不利于学术发展的因素,不单单是当今。而每个时代,真正清醒的、有志气的学者都是极少的,但正是这极少数人,构建起了中国优秀的文化,那些流俗庸众,都随着历史的洪流踪迹全无了。(唐文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7: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人类想象力可以带来创新和实现艺术追求,是永无穷尽的,而且为我们每一个人所掌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7: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多才能识广,而没有宽广的知识面,想象力就是无源之水。我的观点是,对年轻人而言,知识更重要!知识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到正确的方向,因为方向错了,一切努力都不会有结果。但是也要承认,研究中关键的突破往往来自于技巧上的创新。其实我们的学生从中学开始就应该接受多方面知识的熏陶,让孩子多看名人传记,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我最近读的牛顿传记就写的非常精彩。正是由于好奇心,牛顿大学二年级给自己提出了几十个有关大自然的问题,为了解决它们,他发展了微积分作为基础,进而发展了四大物理定律。(刘克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6 20: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象力是知识的基础

写反了

知识是想象力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23: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象力真的那么倚重于知识吗?我看未必。知识很多时候是画地为牢,禁锢思想、徒增羁绊。 现代的分科教育的弊端即是明证, 专业知识人才造就许多思想偏狭、想象力匮乏的人不再是少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9 20: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象力作为一种能力,是人的个体素质的体现,同观察力,记忆力等共同奠定了人生 的发展基石。想象的开发有利于塑造不断发展的个性形象,如果失去想象力,我们这个世界就会黯淡无光。 一个社会的进步, 依赖于人们的创新与创造,而想象力永远都是创新与创造不可或缺的原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9 23: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天,
我顿完马桶,手里捧着一本《发展的幻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十一五科技纲要有提到过纳米吧,


那么
,,,,,为虾米 纳米搞了这么久  我从小时候就粉期待的纳米马桶还没有问世啊 不是说 不沾吗,兹溜一下不就没了吗,那还用的了冲水吗,那得节约多少宝贵的水啊

为虾米洗手池下水管不跟马桶连在一起呢,顿完马桶要洗手的啊,洗手的水,,,,,,

请问大家,以上文章段落中 那些是想象力 那些是知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anxiangzi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21 13: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现在是信息时代了,人们面临的信息是多的多了.记得汪丁丁在一本书里讲:宽带网时代,学者们必须扩大视野,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才不会因其研究限于一隅而遭淘汰。而现在人们面临着海量信息,更多的是花时间与精力去判断海量涌现出的知识的“有用性”,在判断了其是否有用后即对前进方向作出判断后,进而,才可以在选择的那个特定方向上,运用我们的理解力,去把握那一特定方向上的细节。并且不仅要保持在每一个特定方向上的理解力,而且保障在运用理解力时随时切换方向的能力。  我感觉他在说,这个时代里我们要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自己的读书路径的方向下,判断外界信息的价值,然后运用理解力,并切换我们运用理解力的方向。  
    判断-------理解--------切换  这个时代信息是多了,但我们是否有自己筛选信息的标准,我们是否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呢?我想如果我们明白地建立起动态变化的"以自己为中心"的判断标准后,海量的 信息里有用的也就可数了。正可谓弱水三千,我们所需的只一瓢尔!


   我也很喜欢这些主要以文字作为信息载体的这些书籍,确实它能更好地训练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我觉得它也有缺点。它不是能满足信息时代人们的 高效率且高质量快速获取知识且要更有效地激发人的创造力的需求的好的信息呈现方法 。
   我觉得这个时代,图(图画、图形、图表)文相结合的信息呈现方法或许更合适一些 。我也看过法兰克福学派对图的批判,但是图的形象直观以及它的应用对人的大脑右半球的潜能的开发也是不能忽视的。像概念图、思维导图等的形象直观地呈现信息的大致框架的作用比单纯的使用文字来呈现更有利于我们用更短的时间判断信息的价值并且也有利于我们理解力的进一步的作用。只要我们找出图与文字的恰当的结合方式,想必是有利于人的创造及想象力的激活的,读书更重要的是使思维深化,要抓住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

    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和大家交流、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18: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象力,呵呵,多美丽的字眼。创新和独到的眼光,足致丰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12: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前者
一个男人可以没有文化,但是不能没有创造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13:51 , Processed in 0.39920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