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79|回复: 0

[【心情日记】] 和一个农民的对话zz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4 01: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一个农民的对话

作者:乡村野夫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0606/7406.html


   家父有病,急匆匆乘车南下。八个小时的车程,本该相当疲惫,可这一次例外。一方面是因为窗外丰收的景象感染了我,从北京到郑州,无边无际的小麦从碧绿到金光灿灿,有序地延伸着,亿万农民的劳作成果给人以塌实厚重的感慨,虽然农民从中获得的收益极其有限,但正是这些没能给农民带来利润的丰收,支撑起了共和国发展繁荣的大厦。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我邻座的老农,我们投机的交谈,不仅消除吃了旅途的疲劳,更让我坚信,农民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头脑简单的一群人。
   老人黑里透红的颜容和布满老茧的粗糙的双手告诉我这是一个真正的农民。老农叫什么名字我没有问,知道他居住在河南安阳县第一个小村子,膝下两女一男,大女儿已出嫁,儿子已经结婚并给她生了一个已经两岁的小孙子,小女儿今年该考大学了。在谈到这些家事的时候,老人眼里充满了满足和期待。老人不是很健谈,但看似简单的问答,证明了农民同样有经济学家的思维。我不善写记叙性的文章,因此把谈话内容用问答的形式表述出来,与研究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专家和关心农民的城里人共享。
   清源:老先生,你家有几亩地,一年种庄稼的收入是多少?
   老农:一人1.5亩地,总共5口人(老人两口、儿子两口和一个小女儿,出嫁的女儿和两岁的孙子没有地)的地,小麦一季能卖5000元,(7.5亩*950斤/亩*0.7元/斤=4987.5元,笔者的计算,可见老农说得不假)种子、化肥、农药和浇水花费600块,小麦一季收入4400块。秋季要少一些,能收入3500元;全年收入8000元。前些年不行,交交税(农民是分不清税和费的,其实对农民而言,这本来就没啥区别)不剩啥了。(农民称成本为花费,纯收入为收入,农民计算成本时不扣除工资成本,这和国家的统计口径是一致的。如果把农民的经营收入中扣除工资成本,每月按600元/人计算,假定这7.5亩地由一个人种,则农民经营一年也是没有利润的。笔者注)
   清源:村民外出打工的多吗?
   老农:不打工吃啥,全村2000口,打工的有500口左右,都是青壮年劳力。我和儿子常年在外面打工,家里的地留给儿媳妇种,她一个人就够了,农忙的时候我们回家帮帮手。打工和种田收入差不多,一年一个人落3000块就不错了,这还是顺的时候,这几年保障农民工工资,还有保障一点。
   清源:你儿媳妇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老农:还行,现在种、收都用机器,省事多了。(现在还有很多专家在坚持农业小块经营不利于实现机械化,看来他们不太了解情况。笔者注)
   清源:种麦子不赚钱,为啥农民还是愿意种麦子?是上面让农民种的吗?
   老农:现在干部不再管俺种啥了,可种别的都没有种小麦有把握,种小麦产量稳定,俺心里安生,农民可没钱往里面赔。
   清源:要是种的地多一点,就会收入多一些,你有没有考虑买些地来种?
   老农:以前因为税太重,农村的地没有人种;现在大家都愿意种地,就不好买了。现在种地政府不收税还给钱,还有补的种子钱,一般人要是没有找到收入高、长远的工作,不愿意卖地。(这里的“卖”实际上是指农民土地经营权转让,笔者注)
   清源:有专家说,让农村土地私有化,也就是说,农村土地不再集体所有,变成农民私人所有,允许自由买卖,让一部分农民把地卖掉,来增加种地农户的土地数量,(我不敢说土地规模经营这个词)农民是咋想这个问题的。
   老农:那不又回到解放前了。我们还是觉得土地归集体,我们有保障。再穷,只要有土地可以种,我们就安心,最少有饭吃。对我们来说,土地就是命,土地私有了,家里人害一场大病,就会逼着你把地卖掉。(东方文化中有一种土地崇拜,对农民而言,土地不仅仅是他们的生存保障,更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不是农民是无法体会的。就中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还是一种农民欢迎的体制,这种体会在随后的几天调研中有了更深的理解。笔者注)
   老农:现在啥都在涨价,化肥、农药、薄膜、种子,涨价很厉害,就是粮食不涨价,这是咋回事?是咱国的粮食多了吗?
   清源:我国粮食很缺,但是吃的粮食还是过剩的。因为吃肉、蛋、蔬菜和其他副食的多了,我们的粮食加工能力不足——比如把粮食加工成食品、酒精、和其他东西等用的粮食少,粮食价格就上不去。还有,我们粮食的品种不行,出粉率低,粉的质量差,因此,国内的粮食加工企业和以粮食作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宁愿到国外进口粮食,因为他们的粮食质量好,价格也比国内低。
   老农:那国家咋不发明一些质量好的品种让我们种?
   清源:我国各地土地的情况差别很大,新品种从研究到推广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但能否适应当地的土地,还不一定。种新品种风险很大,农民宁愿采用产量稳定的老品种,也不愿采用产量高但没有把握的新品种,因为农民怕风险。(其实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心里是很虚的,中国的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体系确是存在问题,农业科研投入非常不到位,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同时,已基本荒废。)
   老农:是的,有一年我村几户人家就吃过这个亏,种了一个新品种,结果产量低里很,以后就非要等到人家种过后,我才敢用新品种。
  清源:新农村的事你知道吗?咋想的?
  老农:咋不知道,墙上写着呐。究竟啥意思俺就不知道了,好像要办沼气、建用水冲的厕所、修路、盖村部啥的。花那冤枉钱干啥,给俺请几个大教授,像你这样的,给俺将讲课,提高提高,再搞几个致富项目,比啥都强。(我心里很凉,建设新农村,农民不知道咋回事,这样的新农村能建成嘛。)
   清源: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说完这句话,我自己笑了,我把自己当温家宝了。)
   老农:啥满意不满意的,只要平平安安,有饭吃,有衣穿,没有人糟践我们就中了。俺也不和城里人比,人家有本事,能挣大钱。俺也不和干部比,人家有能力,掌大权。......
   后记:在安排好父亲的事情之后,我就直接回到南阳农村,和农民直接接触了两天。只有一个感觉,农民也是理性的,站在农民立场看农民,和站在城里人立场看农民是不同的;和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农民,其结果可能是相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7 00:46 , Processed in 0.2139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