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53|回复: 4

微软张亚勤:中国软件发展后劲强过印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2 1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年06月12日 02:18 中国经济周刊  
  
张亚勤

《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 谈佳隆/广州报道

张亚勤:1966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2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31岁的张亚勤博士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Fellow of IEEE)院士,成为该协会100 年历史上获得这一殊荣的最年轻的科学家。1999年,张亚勤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原微软中国研究院),于2000年8月接任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并于2004年1月升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负责微软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在全球的开发业务。

1978年9月,12岁的张亚勤背着一个小包,在太原火车站与母亲告别。这列开往合肥的火车把张亚勤带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他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大学生之一。

   

悠忽三十载,如今的张亚勤已被微软总部提升为微软全球副总裁,负责微软在中国科研及产品开发的整体布局、研发战略,尤其是微软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设备部门在全球的研发工作。短短几年来,张亚勤的团队已经成功开发了包括Windows CE 5.0及Windows Mobile 5.0在内的多个重要产品。

随着国际IT巨头日益看好中国市场和中国人才,微软的竞争对手也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研发力度:IBM中国研究中心已经营十年有余,享有“中国科技人才蓝色摇篮”之誉;而Google中国在李开复的带领下,也组建了中国研发中心。

今年年初,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立,张亚勤要用1000多名研发人员和过亿美元的投入应对“昔日战友”的挑战,并将战线延伸到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无线及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张亚勤说:“预计未来3年至5年,我们的研发人员将达到3000人至5000人。”

中国软件业何时赶超印度?

中国每年毕业的IT大学生数量是美国的5倍,印度的2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市场;在互联网人数以及PC保有量上,中国也都跃居全球第二,在三、五年内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事实上,相对于汽车、能源、IC等需大量资金注入才能产生效益的产业而言,软件企业的所需投入相对较少,周期短、回报快。张亚勤认为:“中国的软件产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阶段,软件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充足的人才、巨大的市场为软件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我们需要想象力,需要有好奇心的人才。”这是张亚勤对中国软件人才提出的要求。事实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微软在中国产业布局仍然存在不够成熟的情况,能够真正担负起领袖角色的软件人才凤毛麟角,真正能够独当一面CTO(首席技术官)更难寻觅。

从资本角度来看,当国际游资正到处寻找项目的时候,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市场,毫无疑问成为软件产业最肥沃的投资土壤。张亚勤说:“我曾经参加了一个国际风险投资研讨会,得知2006年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资金会超过20亿美元,60%将投向软件业。”

面对中国软件业“劲敌”印度,张亚勤毫无惧色地表示:“印度因为自身的原因,只能先做外包后内需,中国是从内需到外包。在软件发展多元研究方面,中国后劲肯定要比印度强。”

他谈到:“我非常看好IT业在中国的发展,理由是:通过各类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IT、PC、硬件、软件、通讯业均走在世界的前端。尤其在嵌入式系统、互联网服务、横向应用、软件咨询服务等方面都是有远大前景的。”

微软的“三化四略”

微软这样一个高科技企业如何创新?这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的问题。张亚勤认为,关键要看创新战略过程中的制定战略、创造知识和孵化产品的三个关键步骤。“世界软件行业正面临着网络化、服务化、国际化的三大发展趋势,”张亚勤特别强调:“微软目前70%的利润来自美国之外的其他地区,未来国家的公司越来越少,公司的国家越来越多。”

据了解,目前在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整个团队中共拥有1000人的研发队伍。但是张亚勤特别看重的是“技术原创转换的重要性”,“这点如果做不好就会被淘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制造商、复印机的发明者,施乐(Xerox)的辉煌几乎家喻户晓。在英语里,“施乐”常常被用作一个动词,意为“复印”。靠着领先的复印技术,施乐位居全球500强之列。但在2000年施乐这家复印机巨人却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股价一落千丈,负债竟高达180亿美元。

张亚勤认为:“施乐的案例足可说明,即使有技术原创,但领导人没有战略意识,没有产业化,企业也会丧失生机。”事实上,电脑中的图标、下拉式菜单、鼠标等都是施乐的发明,激光打印技术、触摸屏幕等也都是施乐的贡献。因为没有进行适时品牌延伸。施乐案例被专家形容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为了避免微软因冗大而丧失生机,张亚勤表示:“目前微软采用的是五年一次的战略反思和转型。20世纪末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战略、.NET战略到这几年的LIVE战略、移动战略,这四大整体战略让微软依然保持活力,后劲十足。”

在2004年,微软提出的LIVE战略其实就是.NET战略的延伸,张亚勤说:“正是通过这个战略实现了以搜索信息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的微软理念。”

而这样的微软理念也更多地体现在由张亚勤牵头的移动战略中,他回忆说:“2003年11月,鲍尔默对我说,想整合Windows Mobile和嵌入式的业务,并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你看有没有兴趣。然后盖茨给我写了个Email也谈这件事,我觉得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微软高层经过反复思忖后,决定把我调回总部负责移动战略了。”

伴随着移动战略的推行,他大胆预言,未来进入3G之后,移动通信将融入到互联网、PC中,成为全功能的应用平台。张亚勤说:“3G不是选择而是趋势,世界已经给了3G将近3000亿美元的投入,或许技术不是最佳的,但已经代表了产业的利益。”

按照移动战略的设想,未来计算、通信和控制这3C的融合将让沟通变得统一,世界将变得简单,研究“控制”的市场潜力将会超过通讯和计算,“控制数据流将是今后的最大产业机会,”张亚勤说:“在未来5到10年内,手机应该可以控制数据移动,这将是人与人关系的拓展,未来手机将是一个做很多事情强大而开放的平台。这在欧美、日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这将完全改变信息交流方式。”

据说,当时在微软内部关于未来产品存在争论,其焦点是究竟做手机还是做平台,后来还是选择平台。“因为我们认为其市场是惊人的,”张亚勤说。

基础研究就像“风险投资”

作为微软领军人物之一的张亚勤从来没有放弃基础研究,他认为:基础研究一定要是统一的、新的、主流的、符合产业发展的研究。在说到“基础研究与企业的相关性”时,张亚勤还是拿了施乐举例说明。

张亚勤认为:“施乐PARC(帕罗奥托研究中心)曾经做了很多了不起的研究,Internet技术、激光打印机技术都是从PARC出来的,它们是一流的、主流的、有用的,但最终没有被自己的公司所用。施乐公司没有从中赚到任何钱,但PARC已经不存在了。”因此在张亚勤看来,成功的研究院应该在思维方式上是公司的思想领袖(Thought leader)。

张亚勤说:“其实基础研究就像风险投资一样,风险与回报是成比例的。如果说我们做的每一个项目都成功了,这可能就说明我们所冒的风险还不够,也说明我们所起的作用或者说回报比较小。我们现在所做的课题,相对来讲,选得比较少,但每选一个课题,都会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如果成功之后,到底怎么样去增加微软产品的竞争力?”

在张亚勤看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应该做微软未来的“技术战略的智囊团”;成为微软“研究成果的诞生地”;担当微软未来“核心技术的孵化器”的角色。他说:“企业中的研究院必须要想尽办法去影响整个公司,要成为公司的思想领袖,这是研究院存在的价值。”

作为一个科学家,更作为管理者的张亚勤有着他独有的方式,他将他们简化为五个方程:IT=IQ+IP、E=mc2、△V×△P≥2、Ec→α、1+1≥3,它们分别代表了张亚勤管理哲学中重视人才、追求速度、平衡风险、开放环境、勇于合作的思想精髓。张亚勤说:“一定要和最好的人合作,一定要和不同领域的人合作,一定要跨学科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11: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这个消息振奋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12: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消息固然好但要真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13: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IT=IQ+IP     重视人才

E=mc2     追求速度

△V×△P≥2     平衡风险

Ec→α     开放环境

1+1≥3     勇于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13: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画饼充饥..........继续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12:20 , Processed in 0.1630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