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用胺碘酮
几个问题
• 静脉和口服用药作用一致吗?
• 静脉用药需用负荷量吗?
• 有日用药最大量吗?
• 可用于所有快速心律失常吗?
• QT延长需停药吗?
• 何时加用口服制剂?
• 静脉和口服用药副作用相同?
• 复发需再负荷吗?
• CAST试验告诉我们什么?
胺碘酮的历史
 1961年合成
 六十年代后期发现胺碘酮具有抗心绞痛作用
 七十年代初才发现胺碘酮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
 八十年代初美国用它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因剂量大(负荷剂量达37.8g,维持量达1.2g/d),出现严重毒副作用,胺碘酮的临床应用进入低潮
 1989和1991年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 I和II)的结果表明, IC类抗心律失常药氟卡尼、英卡尼和莫雷西嗪治疗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值得怀疑
 重新评价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地位
 BASIS, CAMIAT, EMIAT等临床结果充分肯定了胺碘酮的地位
 1990年确立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地位
电生理作用
• 多因素作用
– III类药物:钾通道阻滞,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 钠通道阻滞(轻度)
– 钙通道阻滞(轻度)
– 非竞争性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
•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主要延长2相(平台期)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药理作用(1)
• 抗心律失常作用
 减慢窦性心律
 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 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传导
药理作用(2)
 抗心肌缺血作用
 降低外周阻力并且减慢心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 直接作用于冠脉血管平滑肌,增加冠脉流量
 负性肌力作用轻或无
 降低主动脉压和外周阻力,从而维持心输出量
心电图改变
• PR间期延长
• 目前认为QT可延长至0.50 -0.55s
• QRS波通常不增宽
• 可出现独特的分裂双峰T波
静脉应用胺碘酮适应症:
室性、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危及生命的快速心律失常
宽QRS波心速,性质不明
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并快速心律已用过I类药物无效
 用于反复发作的持续室速/室颤
——胺碘酮终止持续室速发作的效果,文献报告结果不一,总的来说不太好
——主要疗效体现在增强电复律的效果和预防发作上
 电除颤无效的情况下使用胺碘酮增强除颤的效果(300mg,一次静注)
 口服明确有效但因维持量过小而复发者,静脉胺碘酮可用于急性再负荷
应用适应症
 胺碘酮不宜用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短阵室速。特发性室速一般也不宜首选胺碘酮
 不论那种快速心律失常,如果有心功能不全,胺碘酮可以作为首选的药物治疗
静脉胺碘酮的用法
 静脉胺碘酮一定要采取负荷量加维持量的方法
 静脉负荷量3~5mg/kg,稀释后10分钟内静注。如果需要,15~30分钟后或以后需要时可重复1.5~3mg/kg
 静脉维持量应在负荷量之后立即开始,开始剂量1.0~1.5mg/分。以后根据病情减量。具体要根据病情决定
 静脉维持最好不超过4~5天。但少数顽固室速病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已控制的室速又复发的情况,可以再给一剂负荷量后将维持量增加
静脉胺碘酮的剂量
 文献报告静脉胺碘酮的剂量不一,一般认为每日总量1200mg是比较合适的剂量
 只要病情需要,在严密观察下可以使用大剂量静脉胺碘酮,最大剂量24h总量不超过2000 - 3000mg
胺碘酮合并用药注意
(1)与华法令合用 增加华法令浓度100%
(2)与地高辛合用 增加地高辛浓度70%
(3)与普鲁卡因胺合用 增加普胺浓度55%
(4)与苯妥英钠、氟卡胺合用 也能增加血浓度
与以上药物合用需减量!
 禁止与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药物合用
 谨慎与β受体阻滞剂使用,不宜钙拮抗剂合用
 术前应通知麻醉师,病人正服用胺碘酮
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注意事项
 不同病人用量、反应均不同,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可循,要因人而异
 静脉胺碘酮早期主要是Ⅰ、Ⅱ、Ⅳ类作用,Ⅲ类作用不明显,短时间内使用不会造成QT延长、窦缓等现象
 静脉用药时间过长,也会出现口服给药的效应,出现这些效应的时间不同病人相差很多
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注意事项
 必须在CCU进行,严密的临床和心电图监护下应用
 剂量要准确,尽量用输液泵
 注意避免静脉炎,最好用中心静脉给药
 负荷量静注的速度不能过快,否则极易造成低血压,在10分钟以上完成,也可在30分钟内快速静滴
 每日记录静脉、口服、当日总药量和总累计剂量。静脉用药期间每日至少做一次心电图,记录心率、PR、QRS、QT、QTc等参数
口服与静脉胺碘酮的关系
 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其口服制剂需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态浓度
 目前没有公认的静脉与口服交接的方法,没有有关的临床试验资料
 静脉用药首天即可同时开始口服
心律失常复发后的再负荷
• 胺碘酮在减量或口服维持治疗期间,可能因为剂量过小而造成复发
• 因为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单纯改变维持量是不能奏效的,应该进行再负荷
• 室速的复发一般需要静脉再负荷,其用药方法与开始用药并无太大差异,但一般用量较起始负荷小
• 静脉再负荷大约是起始负荷量的60%,但应根据情况因人而异
• 再负荷后改为新的维持量,一般要大于原来的维持量
静注胺碘酮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短时内静注,几无促心律失常
(2)低血压反应—多巴胺纠正
(3)心衰加重?—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
(4)心率减慢—必要时起搏
(5)静脉炎—采取中心静脉给药
机制:(1)不清楚
(2)可能与抗交感有关
(3)部分与多通道阻滞有关
长期应用胺碘酮副作用(1)
肺纤维化 0.4 QD
发生率 5.7% (33/573)
病死率 10% (3/33)
服药第一年 胸片/3个月
服药第二年 胸片/6个月
长期应用胺碘酮副作用(2)
甲状腺功能异常
胺碘酮抑制 T4T3
治疗病例 T3 正常反应
甲亢反应 T3 发生率 1-2%
甲减反应 TSH 发生率 2-4%
口服胺碘酮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 口服
 负荷量:600mg/d,每天3次,持续8-10天
 维持量:100-400mg/d(宜根据个体反应采用最小有效剂量)
 抗室律不齐>抗房律不齐 因人而异!
• 注意随访
 最好每月随访一次
 随访中除常规检查外,应定期做心电图,每半年查甲状腺功能,肝功能,每年摄胸片。必要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了解有关心律的各种信息
 为避免肺纤维化的副作用,随访中特别注意询问有无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听诊中注意有无啰音,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检查和治疗
口服胺碘酮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关于用药后QT间期的改变
 口服用药后心电图会出现QT延长,T波切迹,u波明显,T波振幅下降以至ST改变等现象,这是药物效应的表现
 虽然胺碘酮延长QT,但是使心肌复极趋于一致。不宜以QT间期的值来决定是否减量或停药,人为地规定用药后某个QTc间期停药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 只有在发生低血钾,或与其他延长QT的药物协同时,才有产生扭转性室速的可能
关于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 胺碘酮分子结构内含有碘,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副作用,甲亢和甲低都可发生。由于胺碘酮改变了甲状腺素的代谢途径,用药后可能出现T4轻度增高,反T3(rT3)增高,而总T3正常。此种变化并不说明已经出现了甲状腺的副作用,没有必要停药
 甲状腺功能化验轻度异常,可以在不停药的情况下密切观察
 明显的化验改变伴有症状,只有停药
 恶性心律失常无法停药者,可在服用调节甲状腺功能药物的基础上,继续使用胺碘酮
关于停药和换药
 胺碘酮的消除半衰期特别长
 停药后胺碘酮的作用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以至产生心律失常已经治愈,不必用药的错觉
 停药后立即换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不论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事实上是两种药的协同。随着胺碘酮的逐渐排出,才能体现出后一种药的真正作用
 注意不要立即更换可明显延长QT的药物(如索它洛尔)
可达龙的特点
 多因素作用,广谱——抑制心律失常,降低死亡率
 负性肌力作用轻或无,维持心输出量——不影响心功能,适用于心功能不全者
 舒张外周及冠状血管——抗心肌缺血,适用于缺血性心脏病
 强有力的抗纤颤作用——房颤或房扑心脏转复后维持窦律最有效
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有效控制房颤房扑心室率
 不产生室内传导障碍——不产生束支传导阻滞
 延长QT间期,但QT离散度小——致心律失常作用极小
 小剂量即有效,相对生物利用度高——理想的危险与效益比率
从CAST研究中得到的启示
CAST试验否定了以往“抑制心律失常即可降低死亡率”的观点,使人们意识到,抗心律失常治疗并不是对所有病人都有益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带来不良后果,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不能单凭其对心律失常本身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对心律失常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的影响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维持治疗中的地位
Ⅰ类药物在治疗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 Ⅰa类药物只有静脉普鲁卡因胺适用于急性治疗,其他Ⅰa药物若无明确适应症不应使用
 Ⅰb类美西律仍在使用
 在单用胺碘酮效果不好时可考虑与美西律合用
 Ⅰc类药我国现常用者为普罗帕酮。莫雷西嗪也认为属Ⅰc类由于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负性传导作用,促心律失常作用,在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时耐受性下降,在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应慎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维持治疗中的地位
β-阻滞剂的应用日益增多
 β-阻滞剂能够减少猝死,改善心功能,改善缺血,减少心衰病人的总死亡率,提倡使用
 在已使用胺碘酮的病人,联合使用β-阻滞剂的呼声甚高,一般用于单独胺碘酮疗效不理想者
 不宜用具有内源性拟交感作用的药品。其他制剂目前没有直接比较的材料证实哪一种有特殊的优越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维持治疗中的地位
Ⅲ类药物在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
CAST试验后,胺碘酮应用逐渐增多
危重心律失常病人主张早用
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一般不宜应用
 在下列适应征中首选胺碘酮:
——威胁生命的室速或室颤(猝死存活者)
——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伴心功能不全
——房颤、房扑的转律和窦律的维持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维持治疗中的地位
胺碘酮以外的Ⅲ类药物
 索他洛尔可以用于恶性心律失常
 副作用与剂量有关,随剂量增加扭转性室速的发生率上升。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可加重索他洛尔的毒性作用,当QTc≥0.55秒时应考虑减量或暂时停药
 Drenadarone为胺碘酮去掉碘原子的化合物,初步观察电生理作用与胺碘酮相似,尚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维持治疗中的地位
钙通道阻滞剂
目前尚无前瞻性试验评价钙拮抗剂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
一般而言,钙拮抗剂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不大
用于部分特发性室速的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