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16|回复: 0

[【资源下载】] 转一个中医的讲座整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9 22: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一个中医的讲座整理
.在临床用药方面,为什么要大剂量的使用姜桂附?那么我做了一个对用姜桂附的范围的一个统计,我们通过对这个统计,然后再来看,为什么要这样用。
我在临床上用了一年的病例,这一年的病例一共涉及了,就是治疗了2745人,一共接待了20013人次,一共开出了20076张处方。就一年的时间。那么在整个治疗,在治疗这两千多人的病例里面,它涉及的病种有83个,就涉及了各科病种。在整个用药,全年用了42味药。整个的治疗有效率在98%以上。那么这个98%,就是凡是在病历上没有复诊的病人,都算无效。由于没有复诊就不能够了解到是什么情况。包括感冒没有复诊,都不算有效。临床治愈率在92%。那么这个临床治愈率有什么标准?这个标准第一个就是患者的自我临床症状消除。再一个标准,就是通过西医的化验检测结果,最后化验检测结果完全正常,这样才算是治愈。
在20076张处方里面,用生姜,一般都谈到用姜桂附,用生姜的处方,这个生姜包括了干姜,煨姜,还包括了筠姜(就是湖北筠县的一种姜),那么整个生姜,就是用姜的处方一共是20016张,也就是全年只有60张处方没有用生姜。
用桂枝,包括了用肉桂,官桂,一共是19852张处方,这当中还包括了桂枝、官桂同时使用,还包括了桂枝、肉桂同时使用。
在用量上,生姜的用量在30克到200克之间,干姜的用量在25克到90克之间。桂枝的用量15克到75克之间。肉桂或者官桂的用量在15克到30克之间。
制附片,制附片包括了天雄片,黄附片,黑附片,熟附块,它都属于制附片。一共用了19423张处方。在全年的处方里面,它占了96.8%。制附片的用量在60克到250克之间。
在这里谈到的就是姜桂附,为什么要用姜桂附?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姜桂附?带着这个问题,我从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反复考虑其它医生为什么没有这样用?为什么我们能这样用?那么,这样用的姜桂附以及其它的辛温扶阳药物组成的方剂,它的理论指导思想是什么?
所以,对这个问题,我反复思考。就发现了,它还是源于一样――中医基础理论,在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上,可能存在者一些差异。
为什么附子(辛温大热,有毒),凭对附子的这种研究,在很多资料上都有记载。有的呢,谈到了,如果是长期的,大剂量的使用附子,可能会耗气,伤血,甚至于燥伤肾阴,所以就告诫后人,只能够短暂的使用,不能够长期的服用,并且提出了“非身凉,四肢厥则不可用”“非危证不用”。这实际上就限制了对附子的广泛性的使用了。因为前人有这个告诫。
但是郑钦安先生,卢铸之先生,卢永定先生,他们,连续行医一百多年以来,他们是大剂量的,长期的在使用附子,使用桂,使用姜。所以,当时都称他为“姜附先生”,称其为“火神”。但是,从钦安的《伤寒恒论》,《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对于中医基础理论这方面来讲,为什么要这样用,没有明确的把它说透。因为这个问题,我与任应秋先生,与叶桔泉先生(南京药学院院长),以及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郭子光先生,跟他们都进行了交流,当然他们也提出一些看法,但是,也还是不能把这个问题,能够自圆其说。
我最后得出一个看法,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提出了中医阴阳学说,它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大家都公认了机体的阴阳之气是我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在先秦的时候,先秦诸子百家在他们的一些著述里面,也明确的谈到了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很多重要的思想。比如在《周易》,它的论述,在这个著述里面,它明确的谈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能统天。”坤元呢?在论述坤元的时候,它提出了“乃顺承天”。它强调了什么呢?在这个著述里,它强调了“阳”在万物的生命活动当中,它应该居主导地位。“阴”应属于从属地位。并且在《乾凿度》里面提到了“气者生之充也。”“夫有形者生于无形。”这说明阳气是构成我们机体化生四肢百骸的原动力。如果没有阳气,也就不能够温煦化育,如果没有阳气的温煦化育,阴也就不能够独立存在,更不能够发展壮大。在《内经》里面,实际上重阳的思想也是很突出的。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它指出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真阳之气,才能够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说明了什么呢?展开来看,这就说明了阳气对我们人体生理病理影响。不管是生理上或者病理上,它都有其广泛的影响,它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心没有阳,血就不能正常地运;脾没有阳,水谷就不化;肝没有阳,就不能正常地疏泄,不能正常地藏血;肺没有阳,宣降的功能就会失常,不能正常地宣降;肾没有阳,就可以导致浊阴凝闭。
所以,阳与阴,就是阴阳的升降之理,卢氏崇尚“阳气宜通”(一个重要的问题),始终保持在“通”的状态。阳升,阴才能正常地降;阳降,阴才能正常地升。阳气的布运,如果没有阳气的布运,阴阳的升降就不可能。阳气的布运,反过来讲,它是阴阳升降的必备的前提条件。
在疾病的病因、病理方面,卢氏认为,很多疾病的病因病理,都是因为机体的阳气的虚损、郁结,或者邪气伤阳。这样导致的发病。
在治疗方面,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卢氏强调扶持和温通阳气是一个极端重要的治疗原则。
郑钦安先生,他对《周易》,对《内经》,对《伤寒(论)》,以及后世的一些医家,他对他们的理论都做了比较深刻的一些研究。在他的《医法圆通》当中,他提到:“仲景立四逆,此方不独单为少阴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得知此(如果能够悟得这个道理,那么对姜附的运用,就能够运用自如。)”当然他也提出来由于不知道“立极之要”(不知道姜附的功用),所以并不是他不懂用,而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用,为什么要用。在他的《医法圆通》里提出了这个问题。所以他进一步提出了,人咸目余为“姜附先生”,“余非爱姜附也,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了。”如果学者能够洞达阴阳之理(就是能够判明阴阳之理),自然会头头是道。就不可能会出现姜附不给用的情况,姜附不能用的情况发生。
也不难理解咯,郑钦安先生提出来的“立极之要”,“阴阳之理”,谈的是什么?它实际上包含了从自然界到人体都是以阳为主的,以阴为从的道理在里面。正如我们人体,以及对自然界的天文,气象,历法的认识,以及万物的生长存亡的变化,都决定和依赖于太阳。这里面的实质,我认为,中医的阴阳学说的实质,实际上它也受其影响,应该包含在里面。
钦安的弟子卢铸之,也就是我祖父,他在他的著述里面就谈到了,“人之生存,纯在天地之中。阴阳之立,五行之间。一切动静都随阴阳之机而转。业医者,须识得《内经》说的‘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那么这是经典的语言了。关键是要能够知道里面的奥秘。那么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阴阳的虚实、变化的盈缩都随五行变化当中,上、下、内、外,息息相通。从这个人体来讲,一刻都不停息。
他最后谈到了:“随日月昼出夜入,昼作夜息,为养生治病之一大纲领。”他谈到的这个纲领(这个是指他在这一篇著述里面谈到的纲领),这个纲领到底是什么?实质上啊,他是提示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体阳气之极端重要性。
我们人体生命有活动,它始终存在着阳主阴从的关系。就是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都是存在着阳主阴从的关系。也就是在阴阳的动态平衡的、阴平阳秘的状态也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的动态平衡,以阳为主导的阴平阳秘。
从生理和病理上来看,生理活动,它是病理变化的一个基础,因为病理就是生理一种异常状态的反映。如果我们明确了阴阳它在生理活动当中的主从关系,这对我们去认识和分析病理状态的的各种矛盾,以及能够确定正确的诊断以及治疗,都是相当重要的。
就生理上而论,从生理上而言,维持生命的这种正常的生存,它应该依靠的是阳气。因为它关系到生命的强弱与存亡。因为人体各个脏腑,各个组织器官的一切生理活动以及精,气,血,津液,它们的化生、运行也都离不开阳气对它们的温煦、推动、气化、固涩。由于阳气它在人体生命活动当中,它是占了极其重要的一方面,也就是占了主导的这种地位。
在病变的过程当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在阳气。李念莪他在《内经知要》里面有一段话,这段话我觉得他说得还很中肯。“天之运行,惟日为本,天无此,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冥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分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运行?血何由生?食何如化?以天无日等矣。”这就说的很直截了当。
也可以这样讲,在人体的生理方面,阴阳二者的关系始终应该是阳气占主导地位。而在病理方面,那就是阳气为主导地位的阴阳二者关系遭到破坏了,而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
在临证上的阴虚,它的本质仍然是阳的不足。这阴阳二者(阳的不足)关系遭到了破坏,阳气化生阴精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才会出现阴阳这两者协调关系失神,要调整这个失神的状态,仍然不能够脱离重视我们人体阳气的这一根本。
姜桂附,对于阴虚病人,只要配伍适当,不但不禁用,反而还能起到辅助协同的作用。不但它不会伤津耗液,而且它还能够促进津液回生,从而起到阳生阴长的作用。
这里就有刚才我对一年,用一年的病例进行的统计,如果这么多病种,这么多病例,按照中医诊断的标准(目前的教材)(因为我在中医药大学上两门课,一门课是《中医诊断学》,一门课是《中医基础理论》),如果是按照现在的给同学们作讲座,那里面有很多都属于(辩证属于)阴虚的类型、的证型。那么为什么要用姜桂附?当然,我在作为要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下,我不谈这个问题,因为它超出教学大纲的内容了,已经。
在这个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卢氏提出了“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这一种学术见解。谈到治病立法应当以扶阳为核心。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所用的药都是以姜桂附为主的药。这样,使其用附子,则温通阳,暖命门。温坎水,破阴翳。附子可以说它应该是扶阳第一要药。
对于附子的运用,尤其为卢氏一门所推崇。在这里我只很简单地介绍一下。如果要把整个这个讲了呢,时间比较多,花得太多了。
我写了一个东西,今天呢,当然我主要从这个东西里面抽掉了一些内容,这个东西是《论周易与中医学的壮阳观》,这个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写的给任应秋先生能够进行商榷的一篇文章。当然他当时也很认可。因为当时我是读了他的《阴阳五行》那本小册子,我提出了这些看法。
为什么用姜桂附?姜桂附在临床上怎么用的?我就简单的就是举几个病案。而且大家都是临床医生,大家都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了。这几个病案呢,一般来讲就不应该用姜桂附的,为什么要去用?
前列腺增生,这个是常见病。前列腺增生这个病啊,当然这是西医的病名了,中医不是,中医叫“癃闭”。它是中老年,男性的一个常见病,也是多发病。往往小便次数多,小便量少,小便量细,排尿等待,尿不干净,甚至于严重的那么就是小便完全闭塞不通。真正临床上,常常很简单的把它归到膀胱湿热的这个范畴里面。因为它出现的症状确实象我们教科书上所学的,就是膀胱湿热。你不能说同学辩证不对。用八正散,用导赤散等等这一类的方剂,但是往往效果不是很理想,并不是没有效果,但是效果不理想,效果不持久。反过来,也说明了这个病,它并非就是那么简单,就单纯就是湿热所导致的。
原来的朱丹溪,他在《丹溪心法》里面,他就认为,与气虚有关,与血虚有关,与痰,与风痹,与湿热都有很大的关系的论述。并且提出了气虚,用参,耆,升麻;血虚用四物汤;痰多用二陈汤。在《丹溪心法》里面,他提出了这些比较具体的治疗的一些方法。
明代的张景岳,他把小便不通,也就是癃闭的病因归纳为火邪结聚小肠膀胱,这是一种类型,这是一种原因;再一种呢,由于败精,槁血 ,阻塞了水道;再一种就是由于真阳的下涸,气虚不化;以及肝强气热,膀胱闭阻。他把它分成了这四种类型,这四个导致癃闭的原因。并且他还很详细地去阐述了气虚而导致癃闭的病理基础。他讲:“膀胱为藏水之府。”(而水是怎么样来的呢?)“由气以化水。故有气斯有水,水之出也,由水以达气,故有水始有尿。”临床上,景岳他就强调了,治气虚而闭,应该得气化。所以他制定了左归,右归,六味,八味,这些都能治疗癃闭证。
在后世,也在不断的总结,并且也有所遵从。但是这效果也不尽人意。
郑钦安他在《伤寒恒论》里面,他有一段话,但是又往往被忽略,就是读到《伤寒恒论》,一带就过了。它是:“少阴腹痛,小便不利者,寒结于下,不能化下焦之阴也。”原文呢,是主真武汤。这是在伤寒论的第82条。以及《伤寒恒论》里面的21条。(学生谨按:见于《伤寒恒论》少阴上篇15条,《伤寒论》原文316条下。)都谈到了真武汤。所以他进一步提出了,是由于……(此处卢先生去写黑板了,呵呵)
用真武汤的目的是什么呢?是重寒水阻滞而设。是寒水阻滞了。所以他提出来,告诫学者啊:“学者不可固执,总在扶阳驱阴为要。”这看起来很简单。就这两句话。
前列腺的肥大,前列腺的增生,它之所以多出现在中老年,说明了这个病,它是人到了中年老年以后,体内的阳气衰减了,因为体内的阳气衰减,气化不及所导致。由于气化不及,这样就可以导致水湿的停滞,可以循少阳三焦下注前阴,可以潴留和凝聚,最终导致前列腺的增生,肿大。因为中医没有前列腺这个器官的名称。因为肿大夹塞尿路,这就造成了小便的困难,严重的可以闭塞不通,导致癃闭。对于这个病,从标与本来看,肾阳的虚衰,气化不足应是本,而尿路的受压,阻塞不通是其标。所以抓住本不放,应温阳化气,利水泄浊。真武汤是仲景为少阴阳虚,水湿内停而设的。用在中老年的前列腺肥大,效果往往很理想,效果往往很好。在临床上,我常常用真武汤之意去进行化裁。改白芍,而用仙灵脾(也就是淫羊藿),因为这个方剂,用辛温大热的附子,壮肾阳,能够扶腾肾水,能够使真阳之气旺盛,这样呢,气化行,而浊阴才能消,浊阴才能制匿;用生姜,可以温胃散水;用白术可以运脾除湿,脾的运湿的功能得到改善,使其水才能得到正常的制约,生姜它还能够开宣肺气(生姜的作用很大),能够启上闸,从而达到开水源的目的。(“肺为水之上源。”)用茯苓,淡渗利水,通调三焦,这样可以导浊外出。用仙灵脾(也就是用淫羊藿),可以引阳入阴,可以启阴交阳,可以通利血脉,可以解除筋束的挛急,从而达到畅通水道。这样的一种组合,使其五脏的功能都能得到确实的调整,并且又重在壮气化之阳,启气化之机。由于壮阳之力更专,所以匿浊之效就更宏。用药并不多。但是由于很专,很直接,所以效果往往很好。
对于前列腺增生,如果我们在对这个病的辩证上,在对这个疾病的思考上,仅仅是以排尿困难的这种征象,对其在病性上的诊断价值不大。
如何才能够判定它属于少阴阳虚所导致的呢?可以从舌、苔、脉这三者来确定。如果舌体胖,舌质淡,有齿痕,舌苔滑,舌苔腻,舌苔白,或者是白苔做底,面燥黄苔。从脉象上来看,脉象以沉迟,沉缓,沉阻,都可以判定出少阴阳虚。这个看起来,这个判断它,很简单。都可以判断它水湿壅滞,属于阴寒阻滞,这是一种极其可靠的辩证依据。
因为体内的气血精津是流动不息的,气血充足,我们的舌,我们的苔,我们的脉就应该很正常。舌体的变化就不可能很大,也不可能变大。如果水液、浊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化解,最容易潴留壅滞于舌表现出来,所以舌往往有齿痕。一旦舌有齿痕,更能够判定它是水湿壅滞的一个铁一的指征。舌苔的白滑,可以说,它是由于阳虚,失于真阳温化的一个表现。舌苔的白腻,也可以说它是阳虚寒湿阻滞于下焦的一个表现。舌苔的燥黄,就是白苔做底,面燥黄腻苔,往往提示这是由于素郁日久所导致的化热,虽然化热,它的本质仍是阳虚不足,这一点在临证上,一定要有这个意识。脉沉,这很好分辨,是由于阳虚所导致的。如果这几者都存在,从舌,从苔,从脉,我们能够判定它是阳虚湿滞的病机,这样完全能够成立。
我随便抓来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我1988年当时看的一个病人,1988年的7月19号,这个人是日本人,叫江藤,58岁,男性,他是日本文都省一个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官员,他患了前列腺的增生,肥大。他小便的排泄困难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近两三年来加重,这种加重他自己形容,到下午就不得了了,上午还好一点,到下午(这个喊做公务的时候),憋不住,频繁的上洗手间,晚上好办一点,但是晚上他上洗手间的时间也太频繁了,一个晚上要上十五六次,基本上无法正常地睡眠了,小腹表现是膨胀的,小便解起来很细小,没有冲击力的,他每一次小便,这个上个洗手间,起码得花三五分钟,为啥呢?等待!很困难。在北京,在日本,在美国,西医采取了治疗,但是治疗最终呢就动员他做手术,但是他又怕做,他怕的原因是什么,后头他夫人告诉我,因为他夫人很年轻,他58岁了,他大他夫人20来岁,他夫人才30多,不到40岁吧,因为当时医院讲,如果做这个手术,可能会影响他的性功能,可能会影响。所以他就担心。如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就不好办。所以他就改用中药。在日本,在北京,在上海,请中医治疗,连续服用了很长时间的中药,用茯苓啊,泽泻啊,前仁啊,木通啊,这一类的药物,用的很多,那么有没有效呢?有效果。改善了,好转。用了100多副中药,刚刚吃的时候,效果明显一点,但是时间稍微一长一点,不行了。效(果)又没有了,又还原了。他相当痛苦。他遇到成都美领馆(美国领事馆),美领馆的友人(有一人)叫他到成都来找某某某,他说可能有效果,这样到的成都。我当时看了这个病过后,从外观上来看,也看不出他有多大病的人,但是从舌,苔,脉这三点上,舌呢,胖。舌质呢,淡。舌边呢,明显的齿痕。舌苔呢,白,滑腻。(这么一个苔)。脉呢,沉缓,但是重取无力。所以我认为他就是肾阳虚衰,水湿留滞。治疗的方法就是温阳,行水,利水。就是用真武汤。一领方子,他一看到,哎呀,才这几样药啊?!当时开的方子是:制附片75克,生白术15克,茯苓25克,淫羊藿20克,生姜60克。
就这几样药,他也认真地吃了。当时吃了第一副,他就感觉到尿量每一次增加了,每一次尿量增加了,他的次数就减少了,并且解起来通畅一些了。三副药过后,整个尿量很通利,夜尿呢,起来一天尿两次,但是仍然还是感觉到排尿的力度还欠佳。在二诊,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用桂枝25克,用了第二方过后,排尿的力度增加了。第三诊,加砂仁15克,这样起到了纳五脏之气归肾。整个的治疗,后面虽然还看了好几次,基本上治疗的方药就这些。一共三十副药,不到三十副,整个情况完全改善。精神明显的……这个精力增加了,旺盛了,排尿完全正常了,夜尿还有,每天晚上有一次夜尿,但是没有睡不了觉之苦了,他就说一次夜尿能不能都没有,我说:“可能有点困难了,因为你的年龄也快六十岁的人了。”当然如果再继续的治疗呢,也可能完全一次夜尿都不起。对于这个病人以后的情况,我不知道了,但第二年,他又到成都来了,他到成都来,他是带着他的儿子来,他的儿子是乙型肝炎。通过一年的时间的这种观察,他讲,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过去的症状了,完全好了。但是,我没有得到他好的病理学的依据,就是他没有给我,他做超声波的检查,前列腺到底是不是还大,没有得到这样的。我说,以后你再回去检查一下,你的前列腺到底有多大?以后没有回音了。这是对前列腺的治疗。就是我举个例子。
那么再一个,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剂很简单,就三样药。我在临床上应用呢,是称其为麻黄附子细辛法,把它化裁了来进行使用。这个方它出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症并治,原“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而使用。这一张方呢,它是用来治疗阳气虚,还有感受外邪者,就是在阳气虚的状态下,感受到寒邪,出现了邪正相争而导致的发热,以及阳虚出现的脉沉,脉紧的症候。全方就三样药,就麻黄,附子,细辛。从三样药来分析看呢,用麻黄,辛温发热,能够表散风寒,能够开宣肺气;用附子,能够壮元阳,补命火,它能够收逐深陷的寒邪;用细辛,能够走经窜络,我们称其为,细辛为“胎原始”,它能够入髓透骨,能够启闭开窍,它既可以助麻黄用于表散风寒,能够开通上焦的清窍,还有助于附子去温暖命门,去拨动肾中机窍。所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它具有极其强大的宣肺散寒,温通肺阳,开窍启闭的功力。那么用来治疗什么呢?可以用来治疗寒邪困阻肾阳,窒塞清窍而引起的疾病。往往能够起到极铁的疗效。
这个病例呢,我从几个病来看,但是这几个病,从表面上看来,有点不扒谱。
比如暴哑,就是病来得很突然,说不出话来了,一点声都发不出来了。在88年的12月7号,接到了一个从汶川,从我们四川汶川,也就是都江堰还要朝里面走100公里左右,这个山里面,这个大山咯,阿坝藏族自治区的病人,他是一个56岁的男性教师,由于两个月前,突然降大雪,因为这个地方十月份就开始降雪了,当时他穿的衣服穿得很少,受寒了,就没有做准备,出现了这些表证,头痛,项强,恶寒,他当时又没有其他的一些医疗手段,有解热镇痛片,所以当时他就超剂量的,开始服了一片没有用,后来就连续服了三片,就是剂量很大,服下去过后,就出大汗,汗一出,头痛减轻了,但是第二天,说不出话来了。声音完全哑了。当然就惊慌了,马上到医院去,第二天到医院去,但是治疗没有好转。所以到成都。当时我见到这个人,块头(就是身体啊)还比较大,比我个子还高,很壮实,但是由于这个疾病折腾了他三个礼拜了,人感觉得很疲倦,人有倦容,讲话,由于他听不见,所以讲话的时候就讲得相当大声,想讲大,又讲不出来,就很费力的想讲,没有办法,我没有办法听到他讲话,就呵哈咯呵哈的,最后就改用写,他是怎么怎么情况,他写的症状呢,头痛,项强,身痛,微微恶寒(恶寒有点),咽痛,舌质是淡红色,舌苔是白、润的一个苔,脉沉紧。当时从他的表现,临床的症状看,以及从他的舌脉来看,所以当时我认为,他是由于寒中太少二阴所导致的暴哑,那么治疗的方法呢,就是用宣肺、温肾、暖脾。用药呢,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当时用:制附片75克(当然制附片一定要先煎两小时,要去其麻,要煎熟,煎透,由于它如果没有煎熟,煎好,会含有乌头碱),麻黄15克,辽细辛15克,生姜60克。
这个方子吃了一副,出大汗,头痛,项强,身痛,恶寒明显的减轻了,声音能够发出来一点点了。两剂药,吃完过后,头痛,项强,身痛,恶寒完全消失了,声音恢复正常了。但是微微感到乏力,有乏力现象,所以在原方,这已经不叫原方咯,去麻黄,去掉细辛,加桂枝30克(生),淫羊藿20克,砂仁15克。又吃了两副,体力完全恢复了。一共四副药。在成都呆了5天。完全好了,回汶川。
这个病案,就患者本人来讲,他身体虽然看起来还是很强盛,但是他毕竟已过中年,阳气逐渐逐渐衰落,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突受其寒,所以由太阳而直达少阴,加之他又过服了发汗的药物,所以这就使其阳气更损,肺窍就更加闭塞,声音的哑就更严重。那么这个病的病机核心是什么呢?它的病机核心就是少阴经的凝闭所导致的,就是少阴经脉凝闭而导致暴哑。所以用麻黄附子细辛加生姜。效果比较好。这是一例。
再一例,是暴聋。是突然的听不见了。95年。因为这种病呢,在临床上并不是每天都能遇得到。95年的1月14号,我接待一个女性病人,王某,36岁,成都人,她是由于双耳突然听力障碍,听不见了,她讲,这个发病经过是怎么的呢?就是在一个星期以前,她洗全家的衣服,就是所有东西她洗,结果在洗的过程当中呢,停电了,洗衣机用不了了,所以就改用手洗了,由于洗的相当多,所以时间也就很长,恰恰又是在隆冬,成都的冬天还是很冷的啊,所以在冷水当中浸泡了将近3个多小时,到下午,她就开始恶寒,发热,出现耳鸣,甚至耳鸣如哨音一样,但是这个耳鸣的声音一旦停止了,她是耳鸣,但是突然间停了,没得耳鸣了,听力减退了。到第二天早晨,她的两只耳朵都听不见了,一点声音都听不见。那么马上就到了华西医科大学的耳鼻喉科,后头又看神经科,治疗了一个多星期,没得效果,仍然两个耳朵听不见,家里就着急了,她本人心里头就很怕了,怎么耳朵就听不见了,就聋了呀。我想作为我们每一个人,(不管)哪个遇到,心里面可能都会是一种打击。当时我见到这个病人的时候,看到她身体本身就比较瘦弱,精神也比较差,目光,看到啊,黯淡,面色呢?青灰,听力基本上没有,跟她讲话完全听不到,也是靠写。通过写,她能说出来。当时唯一表现的一个临床症状就是她微微感到有点恶寒,身痛,但是都不明显。嘴唇略略发紫。舌质略略绛。苔白,薄腻苔。脉,沉紧脉。同样的,根据她的临床的表现,我认为,她也是属于寒邪直中太少二阴,治疗的方法仍然是温肾,宣肺,佐气,暖脾。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制附片90克,麻黄15克,辽细辛15克,生姜75克。
就这四样药,也是吃了一副药过后,出汗,这个出汗,在这个过程当中啊,她自己描述,就突然的,她自己觉得这个耳朵就突然一声硬响,嘣的一声响,她说不到3秒钟,一下完全这个声音就听得到了。第二剂药过后,恶寒,身痛就完全消失了,但是精神还不足,还乏力,也是还不正常。在这种情况下,肺气已宣,肾气已通,脾阳上越,所以用了附子理中汤。吃了三副药,得到恢复。这一个病案,它当时正是成都的隆冬天气,也就是在零度,零下一度左右,长时期的,因为3个多小时在冷水当中,这样就导致了大寒袭虚的一种局面,导致寒邪直接中太少二阴,伤伐脾,肺,肾这三脏的阳气,所以导致凝闭经隧,发为暴聋。就耳本身来讲,耳为肾窍,肾气不能够上通于耳,这样就会使其气滞窍闭,这样就会导致聪明顿失,就耳失聪了。但是它的病机核心是什么呢?这个病的病机核心仍然还是寒凝窍闭,经气憋阻,所以在治法上仍然宗温通为法,仍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
再一个,暴盲,就是眼睛失明了。1975年,我当时在南京,75年的1月25号,周某某,这个人是个干部,男性,43岁,他实际上就是在元旦节这一天到公园去,游玄湖,南京有个玄湖,他实际上去救一个落水的儿童,当时报纸还进行了宣传,在那个(时候)南京是零下七八度,我记得当时相当冷,他能够跳到那个玄湖里面去把那个小孩救上来,那就不简单。他讲,在25天以前,因为救一落水儿童,全身湿尽了,上岸过后,虽然有很多人给他准备了更换的衣服,但是他始终感觉寒冷浸骨,他当时的感觉就这样。当然,也就没有在公园里游玩了,就赶快打道回府,就回家了。回家以后马上就拥被而卧,但是一直没有温暖过来。所以就导致彻夜不寐。彻夜不暖。到第二天醒来,他自己感觉两个眼睛怎么就昏黑了呢?怎么就看东西啊,就看不清楚了?仅仅存的是光感。并且还出现了头痛,一身的疼痛,恶寒。当时他就很惊吓了,惊吓不在于一身痛,是在于两个眼睛看不见了。马上就到医学院的眼科检查。到眼科一检查,双眼以及眼底都没有问题,都没有问题!颅内检查的结果出来,也没有问题。由于没有问题,所以说(从西医学的角度上来讲啊),治疗起来就很麻烦。就收住医院,治了一个多星期过后,没有一点改善,照样的双眼失明。后头就予用中药,用中药呢,有中医眼科。用一些补肾填精的一些药物,也没有效果。这样就一直拖咯,到20多天。后头经人介绍,找到了我。当时我看这个人啊,精神比较差,(由于毕竟病了20多天了),面色也欠红润,面色有点青白相间,有一种气不足的一种面色。他自己讲啊,全身有一种就是不灵活的感觉,就说恶寒呢?又不明显。总觉得一身不灵活,不自如。两眼仅仅有光感,数指都不可能,连手指都看不见,但有光感。当时从他的舌苔来看呢,舌是淡而润,苔呢,是白腻苔,脉呢,沉细,略紧。这实际上啊,当时我认为,他虽然,他当时来看病的时候没有明显的寒的症状,但他仍然属于寒邪直中少阴所导致的这种暴盲。治疗呢?用宣肺温肾的方法。也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用:制附片90克,麻黄15克,辽细辛15克,生姜95克。
这个方,他吃完一副过后,感觉身上有汗出,但是汗很少,微微有一点点汗,这个汗一出了,他一身的这种不灵活,不舒服,就是说,说讲不是很明显,不灵活的感觉,不舒服的感觉一下就没有了,一身也不痛了,两个眼睛的光感增强了。一副药下去过后,光感增强了。服第二副过后,他能够数指,能够辨清在一米以内的人了。在原方5剂过后,双眼的视力恢复到正常。
这个病,为什么我还是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呢?因为他的这种起因啊,是由于严冬入水,这样可以了解到,知道他是受寒相当重,要去救一个人,不是下去就能把人就抓得起来的,他还要在水里面有一个过程,这样就使其寒邪能够直中,从而伤伐肾阳,闭阻肾气,导致他的整个机体出现紊乱。因为肾,是元气之根,它受藏五脏六腑,受藏五脏六腑什么呢?受藏五脏六腑之精。肾气闭阻,这样就能够导致元气就不能够正常的通行,所以五脏六腑之精这样就不能够上输于目而为之精,所以他的视力会发生严重的障碍,会出现两眼盲而无所见。这个病证的病机核心同样的,它仍然是寒凝闭窍。就抓住它的这个最主要的核心来处理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考虑是由于精血亏少所导致的,决不要去用一些滋腻填塞的药物。仍然应该以温通为法。如果滥用滋腻,反而真气闭阻。
从这三个,我举的三个例子,这三个例子我过去也讲过,但没在这里讲。这三例啊,它都并非是先天性的,理化性所导致的。多数是理化性导致的,多数是先天性导致的,导致的失音,失聪,失明。或者呢,它也并不是由于精亏血少,窍失所养所发生的。或者呢,它是由于邪阻气遏闭窍而发生。如果精血亏少,它应该属虚;如果是邪阻气遏,它应该属实。实证发病往往是比较急剧的,虚证呢,发病往往比较缓慢。暴聋,暴哑,暴盲,从它的发病来看,它应该属于实证。只是从发病的这个角度,它应该是实证。因为手太阴肺经,它到喉部,我们人的音声之气呢,也在于喉。喉,它又是肺的门户。肺又能主气,是音声之源。所以暴哑多责之于六淫犯肺,肺失宣发。那么采用的方法呢?开宣肺气,这是一种治疗方法。足少阳胆经,它循耳后,入耳中,出耳前,所以暴聋一般也责之于六淫邪气的闭阻。胆经气机的滞塞,往往在临床上多用清利,疏通少阳的法来治。肝,开窍于目,经脉上连目系,所以暴盲啊,多责之于肝经火郁、气遏、血闭、血瘀,那么采取的方法呢,大多数都采用疏肝、清肝的法则。用这一些方法,来治疗这几种病。可以说,去针对一般的外感病人,一般的清窍闭阻,它应该有效果。但是对于重证,这种重证是就伤寒重证来讲,往往很难于取效。
这几例,我使用这种法则去治,从其它的生理来看,从肾的这个角度来看,肾藏五脏六腑之精,而五脏六腑之精呢,它又都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肾又开窍于耳;经脉呢,它穿膈、入肺、循喉咙,到舌根,与我们的发音,与我们的听力,与我们人的视力,都实际上有密切的关系。再加之这几例病,它都有一个前因,就是都为寒邪所伤。它有一个前因。寒为阴邪,它最能损伤人体的阳气,重寒,大寒这样侵袭人往往能够长驱直入,直中三阴。一旦伤太阴,就会出现吐,逆;伤厥阴,就能够导致挛痹,寒疝;一旦伤少阴,就可能会出现失音,耳聋,目盲。
从这几者来看,都是因为寒邪中人导致经气的收引凝固,闭阻了人的关窍而导致发病。因为暴聋,暴哑,暴盲在临证当中,我提出来,它都属于寒邪直中少阴,上滞窍虚,下闭肾元,所以往往要伤伐肾阳的病机是最常见的。所以提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来进行治疗。这就是我说从麻黄附子细辛汤,实际上也涉及得到姜桂附,在姜桂附的这种思想指导下,不离这种思想指导来进行使用。
我在想,如果是,这种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是用量再减轻,用量少,会不会有这种效果,我没有去试过。附片用15克;细辛用3克,用5克;麻黄用10克。那么到底会不会有这个效果,有没有这么立竿见影,这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试验试验。
这一次,我在来之前,我算了一笔帐。我这个算帐呢,因为大家都是搞医的,就是中医现在啊,怎么能够发展壮大它,当然这个跟这个用姜桂附呢,扯到一边去了,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怎么能够提高,就是在各个,不管你是哪一个流派的,你宗哪一家,能够怎么样来振兴,来振奋中医?那么,来振兴、来振奋中医,首先要提高疗效,要有人气!怎么才能有人气呢?那么就要涉及到医技的水平。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很有意思。
我今天上午在仁爱分院去看了一下,病人还是很多,一天的门诊量可以达到一千多人左右,据说,一附院的门诊量就更高了,可以达到三千以上的门诊量。当然如果门诊量再高,再高一些,那就当然就更理想咯。那就整个医院就象赶节一样。那就不得了。我到华西医科大那里,那里真的是象赶节一样,那里一天的门诊量接近八千人,一天的门诊量八千,那就是比较厉害了。人流量可以说是完全都不断。如果我们一附院,我们的这个一附院的门诊量来讲,如果能够达到,一天能够达到五千、六千的门诊量,那就很不得了了。那么怎么来支持这个门诊量?我觉得就应该有好的医生。这样才会在某个局域,就是在病人心中,他有一种,那么就是有一种向往。我有病,我就要去求中医。中医的疗效要好。
中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医它,如果能够解决好,能够治疗很多的疑难杂症,不光是一般的常见病,像是感冒病和一般的病,可以一天两天就自然就应该没有问题咯。就是再严重的疾病,去治疗也不过就是十天半月、一个月,就觉得明显的改善了,这样得到病人的信赖。如果都能,大家都能达到,我希望每一个医生都能达到。当然它还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我昨天晚上,也是在这个讲课上),如果这个政策,当然就涉及了这个政策的政策面再开放啊,这个医疗的费用,就是比如说挂号费再提高啊,那么这样,那肯定的,大家的积极性就会更强,本来我也是一个医生,那么并不再,就是说分心去搞其它的什么事情,就应该有很好的这种经济效益了。
我就是算了一下,如果我们每一天能够达到五六千的病人量(老天呀),那么我们的整个全年的用的中药的配方,我谈的是中药的配方,不谈西药和成药,那么就可以,就是光是在医院的配方,配出去的方,就可以达到一亿五千万左右。不算其它的治疗手段。这样呢,也给老百姓就减轻了医疗费用的负担。因为中药相对便宜。这个如果是,把这个事情如果做好了,解决了很多问题,现在的看病贵,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解决,我想政府肯定也会支持。当然这个是,我在这个地方说的话不算数。是提出来给大家,是题外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4:07 , Processed in 0.1571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