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06|回复: 4

[【文史类原创】] 对大师的误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8 16: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流行过的西方文学大师通常都被严重误解了:博尔赫斯、昆德拉、卡夫卡、尼采(我更多地把他算作文学家),甚至杜拉斯、海明威都是如此。人们狂热地追逐他们的原因是虚假的,事后弃之唯恐不及的原因也是虚假的。十分钟前,我看到一位国内颇有些影响的小说家谈到他对阅读博尔赫斯小说的“回避”,以及读过福克纳后对海明威的“背叛”,令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很明显,这位作家堕入了对大师们的“误读”中了,尽管有许多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准确的解读。博尔赫斯遭到的误解尤其严重,以至于许多人将他庸俗化为一种写作公式。他的作品为文学所带来的革命已被流行阅读消解为泡影:现在,对博尔赫斯的崇拜几乎已经成了一个笑柄。而海明威那精湛绝伦的短篇小说艺术也常被嗤笑为浅俗,他那震撼人心的力度和他对众多后来者的巨大影响则被人所讳言。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现在,逃避已然“流行”的大师并寻找更为偏僻、更不知名的“大师”成了惧怕舆论的中国作家的必修课。这样,更多的“大师”被发掘并被抛弃,甚至殃及一些实际上的二流作家,因为大师的供货远不及消费的速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8 17: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钟前,我看到一位国内颇有些影响的小说家谈到他对阅读博尔赫斯小说的“回避”,以及读过福克纳后对海明威的“背叛”,令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呵呵……我一直不敢期望中国的小说家能有什么很高的理解力与认识能力。因为西方的大师并不是普通的煽情作者!对西方文化没有完整的认识,就妄图从人家的小说中破解写作的诀窍,其实是痴人说梦。就像这位“颇有些影响的小说家”,他也许根本连海明威都没有弄懂,就开始背叛他了!这一点也可用在中国作家对古代文化的解读上。我曾经看到过一位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在谈李贺的时候,说:李贺很可惜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死去。可李贺根本没有活到三十岁。所以现在我看到小说家出身的人写研究性的文章,要不不看,要不就把它当小说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8 17: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大约也是中国“快餐文化"的体现之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8 23: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作家误读大师作品,评论家也一样.误读的可能更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9 07: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误读,是不可避免的
他者的误读,自我的误读
共时的误读。历时的误读

历史,包括学术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好像层累起的误读史

与其责备误读,不如看他为何要这样“误”读
赞成那些对于思想、学术建设有意义,并且出于真实阅读之后的 误读
鄙视那些强古人、他人以就己的误读——强奸民意的做法,功利化的做法,非学术的做法
比如某些人纯粹闭门自造一个理论体系,然后东拼西凑他人来作证据

太严肃了
换个例子:
   有伶人扮演成李商隐而身穿破烂衣服,讽刺西昆诗人说:
   “吾为诸馆职挦扯至此!”——刘邠《中山诗话》

(时常感叹于古人的敏锐与幽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2:20 , Processed in 0.17468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