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03|回复: 5

[【心情日记】] 主任冷笑一声:还是大学生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1 23: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如果你刚刚迈出校门(不是来自名校)没有特别辉煌的历史和雄厚的资本,自觉平凡的犹如路边的一朵野花,没有多大信心得到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只是想获得先找一份3k-4k的工作好让自己结束数着口袋里的纸币过日子的生活,那么,也许我所写的这篇文章会给你一点点的帮助,愿意和你们分享关于我和很多他们的故事。
     前言
     在深圳我看到了和我一样许许多多年轻的面孔,他们和我擦身而过,有时候和我目光交错,有时候在同一辆公车里同时吃着各自的早餐,在路上一起步履匆匆,擦身而过;或是在万家灯火的夜晚,在加班回家的路上同样的一脸憔悴,眼皮耷拉。我们很多一样,又有很多的不一样,就好像我曾在科技园看到的IT,似乎都是一个模子造出来一样,年轻的他们穿着清一色的白色衬衫和深色休闲西裤,还有黑色的同款式的包,或单肩背着,或斜背着,一群人急忙地拥往各自的办公室。可是我不会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正如繁星流动,只会记住最闪亮的那颗星,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最清晰和最深刻的印记,你将不会忘记,在深圳,你已消逝的壮志豪情,你逃逸了的浪漫梦境,你挣脱掉的彷徨无措、你羞涩过的低头温柔,你治愈了的情伤之刺痛、还有你雀跃过的成就之旅、沮丧过的失败之辱,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这些故事了。有人说,写作会让人越趋内向,可是,流动的思绪一旦开闸,似乎就无法阻挡,和过去作一次交谈,内心便自觉安稳可靠,你会发觉,你,即使在短短一两年间,你在变,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从踏上人生的第一块舢板开始。
     为了找工作的原因,毕业后的我仅仅到过一次人才大市场和高交会馆以,而后来再去,我却是为了工作找人。人才市场人头拥动,而我们发现,应届毕业生早已提前一个学期出来寻找他们的第一份工作,但是他们的眼睛里写满了疲惫和自卑、宛然没有当年我们的兴奋和豪情。在深圳如此多的企业里,和我一样,如此频繁地接触如此多的应届毕业生的人应该不会很多,从招聘、培训、上岗,我和他们保持着联系,他们会亲切的称呼我为姐,我是他们进入公司后第一个最为熟悉的人。看到这些应届毕业生,我宛如看到了往年的我。
  2001年我毕业了,非常顺利的入职一家民营企业-A集团深圳分公司,同时还拒绝了广州一家公司,尽管那位师兄苦口婆心的劝说我,但是考虑到自己的哥哥在深圳,日后父母也会搬过来深圳,因此选择这家每年都到我们学校大批量接受毕业生的A集团深圳分公司。
    A集团分公司遍布全国各省的大小城市,因为网络遍布,促使XX快递公司选择和他作为合作伙伴,以便在中国逐步建立自己的网络,因此从2001年开始,国家在运输行业对外资独资的政策开放后,很多分公司开始逐步和外资合资经营或者股份被外方收购。
     我原先的岗位是财务部的一名会计,每天负责将XX快递公司的快递收入入帐。半年后我调入XX城市分公司作结算,两个星期后我申请转为销售。
     当时XX分公司只有为外方建立的站点,中方还要为负责后勤方面的服务保障,除了一些主要岗位是由外方招聘外,如OP经理,大部分人员都是中方招聘进去的,而外方的市场开发,则是由隶属华南区的外方销售人员负责,与中方无关。整个集团最庞大的经济来源就是和这家外资公司的合作,而公司本身也借此机会不断新增站点的同时,大力开展自身国内快递的业务,借着合作的便利条件,吸收了,也可以说效仿了很多外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就连员工的帽子,设计得也几乎一样。而事实上,他们的差距却是非常的大,为两个“企业”工作,同隶属两个“企业”的员工交往,感受着两种“企业”的文化。对我来说,却有着不同的情感倾向。
  2002年冬季来临,,经师妹推荐,我回到深圳去一家航空公司的子公司面试,做了3个月客户开发。然后失业3个月。
     2003年夏天伊始的一个下午,花了40元进场费,在高交会转了一圈,仅仅投了一份简历,却得到该公司的面试通知,从事了一年OP,然后转为OP培训,一直做到现在。
     也就是4年间,我总共从事过会计、结算、销售、坐席代表兼客户开发、操作、培训这么多的职业,从事培训是至今为止寿命最长的工作,也是我认定将会为之长期努力的职业。
    我的择业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折点。财务转销售,销售转操作,操作转培训。
     一个应届毕业生的第一步如此的重要,让我体会到改变是如此的不易。第一个工作,如果不是有一个很好的上司施加积极的影响,他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会被填充进去对于工作是什么的一个印象,然后这些思维模式会影响他日后的工作方法。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别人的责骂声中慢慢走过来的,对于上司的批评习以为常,以为工作环境和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就是这样的,后来公司进来一个新的女同事,聪明,开朗,富有改进的想法,而最重要的是她的宽容让我感动,她对我非常友好,在我面前直接批评其他同事的苛刻和不宽容;她将单证折叠得整整齐齐,对公司财务的流程作了一些更改,以至于后来我从事其他工作的时候,也会习惯的将一些重要凭证整整齐齐的叠好,也会习惯的去思考原有的工作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尽管如此,我还是逃离了深圳这个不太和谐的工作环境,自动提出调动到XX分公司做结算,主要是为XX快递清理帐单和催款。
    而在XX城市,没有想到,因为我的毕业的学院背景,竟然会成为大部分员工所认为的“老板身边的红人”,在公司的地位也稳固了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始料不及的。直至今天,我仍然都为我的决定感到惊奇,为什么作为一个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会充满勇气的直面对分公司经理充满自信的提出更换岗位的决定?也许,我对会计真的是充满厌恶,也许,是记忆里出纳主管手里挥舞着我那张做错的凭证冲我大喊大叫的情形依然光鲜如新-----从此我很透了数字,继而很顺利的走出我改变我职业命运的第一步。
     记得的是,我当时的热情也如现在的很多毕业生一样,当时的我对于三个月的800元补贴毫无所谓,即使是转后的工资水平的高低,未去计较太多,工作简单又重复,但是想着自己那么年轻,快乐又是那么容易获得,思想单纯的犹如玻璃般清澈。我的日子很快的从羽毛球场、公园、泛着泡沫的啤酒杯、叮当跳动的骰子、无聊的话题中滑过,我不知道该带着什么的情感去回忆它,我只知道当时的我有放纵的快乐,却没有了梦想。这是和我们身处外地的环境有关的,我们都心里认为XX城市不是根,我们只是短暂停留,在当地,我们没有亲戚、朋友和同学,集体住在一个小区,互相影响着,一起寂寞地挥霍着青春。
  我开始做结算工作大约2个多星期,也开始思考自己这辈子是否都要这么做下去,在XX公司,我有很大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公司是新建立的,而人员基本外派为主,我不仅是少数的本科生之一,还是由集团从学校招聘过来的,据说,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这个公司很多都混得不错。因此我刚刚过来,由于我的年轻,衣着的城市化,加上公司女孩子少,比较引人注意,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性格在这样一个受人关注的时候反而非常活跃,按照我现在的分析,那就是自尊的力量。以前我在校的时候,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和漂亮的女孩子,我便内向有加,低调做人。而在这个分公司,正是由于关注,反而激发了我身体内部的潜能,我很快和所有人愉快的相处,开始学会了和不同的人谈笑风生,开始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也正是这个促使我大胆的在1个月内做出重大决定-转做销售。
       那时候国内快递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开辟,我自愿向分公司经理提出去做这个先头羊,那是一个下午,我跑上去找同事聊天,正好碰到经理,经理是集团的元老,和老板南征北战,开设了不少站点,和他高大的身材相匹配的是他在气势上有一种威严(但我从不怕他),但是对于公司管理,并没有多少的科学底子,他是那种很适合和工商、海关等政府机构在饭桌上解决问题的人。  
     我要求转做销售,并不是看重当时销售市场是空白,盘算着先把位子占了,最后做成销售部的头头,虽然事实上也是可以成立的,而我的想法却是非常单纯,我更希望做销售,是因为我看到了我并不是一个可以一直从事常规性工作的人,我需要不断的有新鲜的事务和不断的挑战以及成就感。
  也许很多人都无法想象,对于女性来说,会计是女孩子很不错的选择,它是一种很稳定的职业,适用于所有行业,并且不会随着容颜的改变而贬值,反而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更加地值钱。然而对于会计的看法,我早于根深蒂固,我可以在电脑面前花一天的时间思考并制作出一个流程,且不能容忍让自己连续30分钟面对枯燥的数字把它制作成凭证。而一个会计人员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例如财务部一个小姑娘借我们部门的相机用一用就写个借条,还相机的时候一定要她本人销毁借条这类事情),对我来说却觉得可笑,我知道自己没有会计的性格。
      我有些紧张,但我还是很简单的阐述了我希望转岗的原因。经理笑了,他确实需要人,因为我知道他一直到处找人来支持这个新成立的分公司。鉴于我所具有的优势,分公司经理开始把我当作他的左右手给与我信任和重视。
      第二天,经理告诉我,让我先去行政做一段时间,然后等总部批下来就可以做销售了。在做行政期间,我耐不住等待的无聊,便给那些外方快递员做英语培训,其实我只是调查他们需要的常用句子,翻译成英语后每个星期教他们背诵而已,也就是这一简简单单的项目,我写入了我的简历,后来现在我任职公司的高经理看我的简历的时候格外的注意到了,并一直记得它。也就是说,这件写进简历的小小的事情成就了今天的我。
  因此我得出结论,无论在哪个岗位,不要以为做好份内的事情就好了,多做一件事情,也许会改写你的一生。
     我做销售的时间也很短暂,我初期就是不断收集客户的资料,在新任销售经理过来之后,我便把资料交给他,然后离开了公司。事实上这位经理的到来象征着这边市场开始的开拓,也正是用人之际,而这位销售经理之前和我一样是从华南总部过来的,因此也是很熟悉了,我把他当做是大哥一样看待。他是老驴式的人物,把公司当家一样,年方三十,仍然孤身一人在职场上拼杀。
      对于他的到来,我松了一口气,因为之前招聘了两位刚毕业的应届女孩子,我虽然和他们是平级,但是论资质,我确是老大,每次销售会议的电话都是我在听,并汇报这边的工作,我的职位没有赋予我更多的权力去管理她们。对于她们两个行为,我非常失望,尤其是其中一个小女孩,在上班时间,我有时候耐心的和他们分享我的经验,可惜他们并不放在心里。我因此对于公司的招聘质量产生了质疑,两个女孩子,一个比较聪明和利索,但是对公司不感兴趣,后来主动离职了,而另外一个,似乎还在怀念校园生活,并不懂职场里的游戏规则,在开会的时候她还抚摸我裙子看看是什么质量,在上班时间不停的和网友聊天,娇滴滴的和我们讨论明星和一些八卦事情。我最终忍无可忍,只能向公司经理报告。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位女孩是什么背景,因为在我离开公司之前,她仅仅是调到了客服部,即使我了解她有背景,我也绝对不会因此包庇她,相反推荐人会感到丢脸。
  在职场里,是哪个高层力争某个人进入公司的,那么他就会格外关照这位员工,如果这位员工成功了,那他会引以为豪,正如我是高经理面试后拍板要我的一样,在我取得成就之时,他非常骄傲的强调是他引进我进公司的,我从OP转为培训,也和他对我的照顾有关系,而弊端是,一旦发生高层之争,很容易使其得意员工成为牺牲品。
      我新任的这位销售经理对于我的工作赞赏有加,市场正需要人员开始从零开始进行大力的开拓,但前景却不明朗,我做了部分前期的市场调查工作之后,半年过去了,我选择了放弃,离开我工作了1年半的公司,离开我毕业后踏入的人生第一块舢板,追寻我的理想的工作。和他比较值得回忆的事情就是我因为和他比较熟悉,因而在同事面前直呼姓名导致别人仿效之后,他要求大家要喊他X经理,结果唯独我拒不从命,改口喊他英文名,一想起来就好笑,他是一个迫切希望建立自己的权威但又过于流于形式,power不足的老黄牛罢了
     离开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却又是遗憾,明智是因为我可以获得自身价值的提高,当时我得工资仅仅2k,而回到深圳可以获得3k以上的收入水平,并且不需要每星期支付回家的往返交通费。我之前担任的结算虽然业务是XX快递公司的,但却隶属中方公司人员,而OP业务的人员则隶属外方公司的人员。XX快递公司是实力雄厚的公司,收入、福利和内部政策都非常吸引人,最主要原因是我从结算主动向分公司经理申请调为国内快递的销售后开始发现流程的可爱之处,我逐渐对OP流程着迷,和XX快递的人频繁的接触,我了解到他们工作环节的严谨和高效,则更加坚定了我的梦想。
  没想到,我短短半年的工作不仅获得中方经理的肯定,却也获得外方OP经理的青睐,于是她和我说,如果我能够争取调过来做OP就好了,我非常高兴,却也忐忑不安,如果失败,我则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那么离开这家公司便是必然的了。
     在最后的时光,我鼓足勇气和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谈,但是由于和外方的协议问题,没有同意我申请调过去(不允许挖人),我这样子做,有些孤注一掷,而现在我只能永远失去了这样一个机会,那位曾经鼓励我去尝试的外方OP经理,似乎也逐渐淡忘了我,我曾经多么喜欢跑到她办公室去喝茶,看她获得的精致的奖章,偶尔还能收获几件设计给客户的可爱的小礼品。也就是这样,我才慢慢有了一个梦,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纵使她已远去。
     不管如何,我心里依然放不下XX快递这个梦,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在那里度过了我难忘的一年多的时光,也不是因为我和那里的人,包括XX快递的可爱的速递员有过美好的一起相处的回忆,而在于我对它严谨而简洁的令人迷醉的流程、富有创意的广告和小礼品、那美丽的带着“XX”标志的服装无不吸引着我,似乎就像你初恋的一个人一样,总是很难以从心里把它残酷的抹去,即使你已经重新拥有了一个爱人,而初恋永远都是最好的,而实际上,我和XX快递,仅仅是单恋,虽然我的心里,从认识他开始,直至我不断的成长的过程中,我的自信一天一天的日益增长,然而,我想,也许我永远的失去了她。
     我的销售经理他很痛恨地在电话骂我,我兀自流泪了,因为我知道新来乍到的他需要我,而我那时候有些神经错乱似的,自己也哭了瞎说我回深圳是因为想读书,最后他很生气的挂掉了电话。隐隐约约的我明白了他其中对我含有的情感成分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后分公司经理开了饭局点名了许多同事为我送行,那顿饭我吃得很难过,一直都记忆犹新,最后还是经理派小车司机开了那辆我常常坐的皇冠送我到车站坐车回深圳,却让我想起第一次过来这个城市的时候,下着雨,经理开着也是这辆车到我家门口接我过来的情形,而回去了,却是一个人孤零零的站着这里等候着那辆驶向未知未来的大巴。
  现在,我喜欢培训和招聘新人。在招聘新人过程中,我一般不会去做前科调查,一个原因就是我亲身的经历。我坚信,如果人人都做前科调查,人才市场上肯定很多冤屈的人才被无情的抛弃。
     从XX公司回来深圳,我曾在航空公司的呼叫中心工作过三个月,招聘进去的时候是属于一个商务经理的拍脑袋拍出来结果,他希望我们这批本科生能够在市场开拓方面有所成效。
     而事实上,面临春运高峰,我们分男女成为了接线员和送票员,美名其约基层锻炼,而我怀疑别有用心。我的春节就是在呼叫中心度过的,电话那头客户千奇百怪,我太过积极,旁边的另外一个和我一批入职的同样是本科毕业的女孩把线挂了,自己开始看书或者上网,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是我最不喜欢的,可是因为我过于勤快的接收订单,错误就不免发生了,因此被投诉三次,其中有两次非常地莫名其妙,负责处理投诉的哪个女主任不分清红皂白的怪责我,冷笑一声,讽刺我说“还大学生呢!”
  这刺耳的一句话我一直我都记得,它在我的耳边响了又响,实在无法把它和我曾经在XX分公司时的光荣岁月一起回忆,很多曾经的同事和我说:为什么要走呢?为什么不留下来,很快就可以成为主管,然后就是经理,你在这里一直都很受宠啊!我便告诉他们,这里的工资水平,然后他们就哦了一:“原来如此啊!”
     工资只是借口,对于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才是我内心真正的渴望,因为在XX分公司,虽然晋升会非常顺利,但是没有根的颓废的生活会让我沉沦,为此我也未曾停止过追寻的脚步,而我,放弃了升职,却得到了如此的嘲笑,心中真是犹如凉水一泼到底,这,就是公司的管理层的管理风格吗?
     我无力申辩,因为没有电话录音证明。可笑的是还有一个客户要投诉我旁边的那个女孩子,其实是他自己蛮不讲道理,那个女孩子非常心烦,让我帮她,于是我主动让她把电话转给我听,跟他说那个女孩子忙,并请他理解目前春节线路非常繁忙,我无法替他解决问题,是否可以结束我们通话并拨打投诉电话解决?这个难缠的客户还是占用了我很长时间,虽然我很有骂人的感觉,但是我仍然克制住,礼貌的坚持,最后他把电话挂掉了,但因此他也把我也投诉了,理由是我没有帮他解决问题。现在想起来,真后悔没有像电视剧播放的那样,痛快地把这种客户大骂一通,然后马上走人说不干了,那才叫潇洒,可惜那时候太在乎每一份工作了,于是克制住了。
     还有一次,客户自己记错了价格的折扣,比实际价格少了5%,因此送票员送票后客户拒绝给多5%的票价,非常凶悍地并投诉我,然后我师傅只能自己垫付这比差额,师傅笑笑说,正常,常在湖边走,哪能不湿鞋呢!如果按照错误率来炒人的话,我都不知道被炒多少遍啦!然后师傅又意味深长的说:“我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为人低调点,我也不去争当什么服务明星,但是我觉得我的日子过得挺幸福的。”
  我的师傅就是一个懂得幸福含义的女孩子,她并不漂亮(她的男朋友却特别的帅气),但是很可爱,她一天和我说起她和她男朋友找到一间很好的一房一厅,有厨房,很齐全,感觉非常的温馨,我看到她说这些的时候,样子非常地美丽可人,眼睛里流光溢彩。
     但就是这次湿鞋,让我离开了这条河。因为有一次和同事换班了,我忘记了当天轮到我去做集团客户服务的坐席代表,前去拜访一个潜在的企业客户,我们的经理是一位非常严厉认真的女经理,她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说我已经约了客户,经理说不用理会,先回公司接电话。
     我回去后,事情已经很明白了,我只能离开。因此对于被炒鱿鱼者,我并不会全盘的去否定他,我自信自己一直是个心态积极的人,即使是这三个月,我相信在三个女孩子之间,我的表现是最为积极和认真的,在临走的时候,我甚至一丝不苟得把自己开发的一些潜在客户的资料写成清单并标明追踪进度交给经理,并和她谈了我对目前票务市场的坦诚的看法,她略显惊讶,她问我为什么在高级经理和我谈的时候不提出来?我无语,我知道一切都无法挽回,又能够说些什么呢?无疑的我被放错了位置,即使是离开,我并不因此惭愧和自卑,我对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后来我得知,我们这批人陆续都离开了,商务经理的计划流产了。
     因此现在在这个公司,虽然我的提升不是一场及时的雨,我依然醉心于我目前的工作,未曾气馁。我依然记得,当我面试现在这个公司的时候,高经理问我:
    “如果在三个月试用期内,我们发现你并不适合从事我们提供的这份工作,你怎么看?”
    “我认为那是因为我不适合这个岗位,不是我能力不行;我相信总有其他适合我的岗位能发挥我的才能的。”
     高经理很喜欢我这么说,他不知道我的过去经历过什么挫折,我的自信感染着他,他一直记得我所说的,因此很关键的是,我在再从事OP的某个岗位一年后,我并没有如他期望的那样在那个岗位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主管,反而偶尔会弄些麻烦事情,但他记住我的话了,把我调入现在这个负责各部职能支持的小组,开始了我新的、愉快的职业生涯,我甚至很惊讶的收到该职能经理艾给我一张关于提拔我为主管的评审表。我只好对自己说,无论如何,不能丢脸了。
  接触了很多新员工,也发现他们和我一样很多是跨行转业的,女孩子转业的则少很多,一方面是招聘市场的三十大关使得女人花费长时间在选择合适职业显得很有风险,而男人可以有较长的事业青春期,可以慢慢的寻找一份最适合他发展的职业,而女人还要担负家庭的压力,生儿育女,因此,接近30岁,稳定成了首选。说什么男女公平,事实上是不可能公平的。就像我们部门,已经几乎不再招聘女性,主要原因是倒班的关系,而且类似某些专业,仅限于招收男生,导致某些行业只有男性才能从事,如飞行员、航空管制、飞机维修、船员等,而在香港或者其他国家,如果这些专业限制女性,则是性别歧视,是不被法律允许的。
     在物流行业,OP对于女性身体上的限制是无疑的剥夺了女性一大生存权利,就拿我们公司来说,整个OP部门,女性占据的比例仅有0.02,而我在那一年的时间里,成为公司一名参与轮班的唯一女性,也就是意味着需要上夜班,非常不巧的是我在得到这份工作之前买了房子,需要担负银行贷款,经济压力的负担,加上高经理对我的期望,我没有选择放弃,咬咬牙扛了下来。
     在那一年里,我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害,由于该岗位需要极其小心的对待,否则遭遇重大损失,而顶头主管是个严格但是不肯放权的人,我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有时候睡觉脑子里还在不停的工作,可是即使我再谨慎小心,一旦晚上犯浑,错误还是不可避免。我还是选择留下,我为本岗位英语不好的同事写出一些英语E_mail的模版,以便他们发送Mail给客户时不需要绞尽脑汁;对于OP流程的喜欢让我渴望了解其他岗位的工作,我留心着本岗位外的E_mail或者一些制度和通知,非常无意的发现他们存在了近十年的小漏洞,我立刻豪不犹豫的向 高经理提出疑问并给他我的建议,结果,高经理在和各大头头开会的时候特别地邀请我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一切都不会是运气和偶然,我终于很清晰的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当我上夜班的时候,高经理和我现在的直接主管经理艾经理下班时路过我的座位,于是我抓住了他们,哭诉我的身体受到夜班的损害,高经理很为难,“可是我招聘你的时候已经跟你说明了上夜班啊,我不知道除了这里,把你往哪里放?”我指了指后勤支持那边的区域,高经理冲艾经理暧昧的笑了笑。
     就这样,我成功的调入后勤支持的培训岗位,并且到其他岗位学习,了解了整个OP的流程,成功转型为培训主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1 23: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章 应届毕业生
     第一步 应聘与择业
     常常参加招聘会,最近两年,我们均会去人才高交会招聘,偶尔去人才大市场,而更多的人员则是从长期合作的学校直接招聘实习生,另外有一小部分从部队或者其他人推荐过来。而不同的来源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
     高交会的第二天,前来应聘的人员比较少,我们派出来收取简历的人员共四位,除了我们部们作为用人部门来之外,人力资源部有两个人代表其他部门来初次甄选人才,一个是我们股东公司刚刚聘请的管理培训实习生小宝,性格活泼,是上海海运学员海商法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没有工作经验,但是经过短暂的课堂培训之后,她被安排在人力资源部学习。股东公司的想法很美好,对于这些优秀的后备的管理人才,是给了他们一年的学习时间在各个岗位,甚至各个子公司接受培训学习的,但是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她,我很相信她根本没有任何成熟的学习机会,她只能乖乖的接受指令干很多很多的鸡毛蒜皮的琐碎事情,然后她认为“人力资源的工作是这样做的”。
     我相信,一个毫无经验的毕业生,第一个工作,如果不是有一个很好的上司施加积极的影响,他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会被填充进去对于工作是什么的一个印象,然后这些思维模式会影响他日后的工作方法。这一点我真是深有体会。而这个高材生,之所以不幸,是因为如果日后真正从事人力资源的工作,无疑我们公司绝对不是一个最理想的学习场所,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奇缺,制度缺失,工作无序,我们称之为没有效率的部门。
     因此,我和她单独两人一起在二楼吃工作餐的时候,我试探性的问了问她学习的情况,也许是因为我曾经给她上过两天我们部门业务课程的原因,她对我并不是很陌生的感觉,直接告诉我因为人手缺乏,因而每天都几乎是最后一个下楼去吃饭以及最后一个去坐班车的人,每天累得直犯困,我很直接的说“和我所预想的一点也不差”,我建议她多转点其他部门,例如市场业务部,但她有些无奈说是总部安排的,我突然想起总部给他们做的专业测试,在给我们的名单清单中清晰的写出她们经过测试是属于什么主张偏分析型或者是其他型的,想想也许根据测试的结果才安排她在人力资源学习吧。因此我也并不是很自信,毕竟我不是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但我有些唏嘘了。一个应届毕业生的第一步如此的重要,让我体会到改变是如此的不易,
  高交会散场了,我们收拾东西离开,计算了一下,我们OP总共收了100多份简历,满载而归,全部简历放在贝贝那边,次日,她过来了,把档案袋给我们说里面的简历给我们按照应聘职位的类型分类好了,当然,这种分类是她没有事先问过我们的,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因为我还要按照筛选出来的简历登记做表格,只是,我又看到了很多应届毕业生身上的影子,充满热情、认真但是有些盲目。
     应届毕业生,对于我们部门而言,是一张再好不过的白纸了,他们单纯、积极、充满热情、任劳任怨,梦想可以让他们在心中构筑一座稳固的大厦,然后在一两年后随着现实的逐渐清晰坍塌,但对于公司,已经获得了拥有相当经验的员工,而不必担心他们的逃离,因为90%以上的人,身上早已烙上了这里特殊的印记,主要的原因是鉴于外部竞争的厉害,他们的毕业院校和学历、工作经历根本没有很大的竞争力,而我们对于应届毕业生所开的价格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而长期来看并没有很多的提升空间,并且我们OP的大部分职位在这个社会是非常特殊的,如果在这个行业从是如此特殊的职业一长段时间之后,这段工作经历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是大可没有什么可参考之处,除非是同行业,而非常遗憾的是,我们行业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反对挖人墙角。此次招聘,遇到一个另外一个公司过来的小伙子,在那家公司从事机械司机工作,收入比我们的基层管理人员的还要高几百块钱,但是他投递了简历给我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得非常合理,为我们所接受,他说他们公司基层管理人员贮备完毕,发展的空间狭小,而相对于他的不断增强的能力来说,他更时候基层管理的岗位,面试过程中,他的谈吐和英文口语能力让我们大吃一惊,暗地里认为他是合适我们的人选。非常可惜的是,通过请示部门经理,也许部门经理通过和他们公司沟通了,最终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优秀的人才,因为我们两家公司是同一家股东。他最终的命运如何,却是我一直很好奇的,希望能够在一两年后探听到他的好消息吧。
  TO:Giallorossi
    我不是HR,别误会,我是用人部门代表和HR一起合作的,不过,往往是我们用人部门说了算的。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的吧。
  因此,大批量的招聘应届毕业生来适应公司的日益扩展的规模,公司这部棋子着实走对了。
     我想,在深圳如此多的企业里,和我一样,如此频繁地接触如此多的应届毕业生的人应该不会很多,从招聘、培训、上岗,我和他们保持着联系,他们会亲切的称呼我为“姐”,我是他们进入公司后最为熟悉的人,他们渴望的从我身上得到他们的答案—他们的未来和公司的联系。
  许许多多从外地学校毕业过来的学生被美丽、兼容并包的深圳吸引,怀抱着理想奔赴过来,在屡经打击过后,在拥挤的人才大市场,或是在不那么拥挤的高交会场,我们张贴的招聘广告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那些没有工作经验、专业无优势而屡屡碰壁的应届毕业生。和许多次的招聘步骤一样,我们在收取简历的同时非常诚恳地告诉他们关于我们部门员工上班的特点—三班倒,没有节假日,部分岗位户外工作,需要能够承受连续8小时的户外工作。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但是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急于寻找一份工作远远比所谓的“苦”更要来的真实,因此他们一再强调自己的坚强和以前所经历过的艰苦,对于期望的薪酬,他们无一例外的怯怯地说1500-1800。我只能感叹如今毕业生是越来越廉价了。
     等其他去会场收简历的人员在自己的面试清单上勾选好他们的心水人选后,我就要开始把可以过来参加考核的人员基本情况列成清单。古的面试清单上最为简单,基本除了什么沟通好之类的寥寥数语,便找不到其他东西了,但是他选人的速度很快的,事实上,这样子确实是近凭着在招聘会场寥寥数语看看印象来决定的。我、瑞和经理的清单上记载了比较详细的信息,也有便于回忆起应聘者本人以及方便我做人员清单,我略略数了人数,发现人员过多,于是告诉她们我要减人,他们说让我自己减,于是我开始看简历,把如下情况的人员去除开去:
     1、简历上基本情况不写的,有一个人附上学校成绩单,竟然不愿意告诉我们他毕业的学校名称!还有人连自己出生年月不写,如果不是其他条件好,例如英语六级等,则删除
     2、更换工作太频繁的
     3、年龄超过30的
     4、简历排版混乱的(遇到一些排版非常奇怪,有成绩单,但找不到毕业院校的名称,或者是找不到其出生年月、毕业时间等重要的信息,让人看着很辛苦,就干脆直接扔到一边去了。)
     5、有多年工作经验,并且非常优秀的。
    
     就这样,我自己一口气去掉十几个人,然后才开始做清单。下午,经理给了我几份特殊简历加了进去,我之前所在小组的主管打电话问我他推荐的那个人是否确定可以参加考核,我说:“没有问题,已经在清单上,但是我不能保证他考试是否能够通过。”其实试卷就是我出的,但是作为招聘小组的成员,出于职业道德,我出好试卷后,就把试卷锁在了柜子里并拒绝透露试题。最终这个人考了低分被淘汰了。
     就筛选人员参加笔试这个步骤,我有了一点掌握应聘者生杀大权的味道。
  有一个人,是XX知名外资企业的生产主管,却来应聘,而据我所知,在这家公司的主管收入是将近1万的,因为我老公就是这家公司的,因此我打电话过去给我老公,他告诉我他虽然在公司工作很多年了,但是离开是因为品德问题被炒掉的,全公司都知晓这件事情,我并不是仅仅这样一个原因要淘汰他,虽然这也是一个因素,另一个原因是此人工作多年,大抵会有些油滑世故,并且收入也不能满足他。因此我便把此人除名。
     而事实上,我之前提过的,几乎不这样做前科调查的,不纯是因为我曾经的经历,而是公平性。我想起一个人,是去年我们招聘的A君,因为电话通知他通过笔试的时候,我感觉到他几乎是跳了起来的感觉,电话那边他啊的叫了一声,这个情况我和其他人也说了,因此瑞认定这个人会过于情绪化,太富有感情,并且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还说喜欢做诗,是个怪人。但在最后招聘小组人员投票决定入职人选的时候,出于他对这份工作的热诚产生了同情心,我给了他很关键性的一票,他于是留了下来。后来由于我和他们在培训阶段想出时间比较长,我的亲切很容易得到他们的信任,这位同事因为一件事情需要请教我而单独请我吃饭,并坦诚告诉我之前的工作情况,我才知道他是被原来公司炒鱿鱼的,而不是他所说“不满公司同事糜烂的生活”,当时我们听他这样说的时候便产生好感,认为这个人非常认真和正派,也就是这点为他争取了票数。我听了事情的真相后并不惊讶,因为像他这样的人,估计在那样一个海上作业的公司,不同流合污有一定的可能,被炒得理由估计是不太合群罢了,如果我们电话询问他的前任主管,估计我们毫不犹豫的不要他了,如果人人都那样做,人才市场上肯定很多冤屈的人才被无情的抛弃。
  面对他的坦诚,我也如实相告我们投票时的情况和对他的正面的评价,并鼓励他能够努力工作,我当时有些害怕他因为无法与人共处而出什么问题,毕竟是我力争他进公司的。不管怎么样,虽然不是特别出色,他顺利转正,据说他那个组别的头头还挺喜欢他的干劲。
    但正如我之前所担心的,他告诉我工作的一件小事情,就是和外包商之间的冲突,因为有一个司机睡觉,但是外包商的一名员工并没有去叫醒他干活,于是他便冲着这位工人大喊:“你不想在这里干了吗?”,以至两人关系恶化,我便和他说你们经常一起合作,他不属于我们公司,你是新人,他肯定还不服你,你这样子骂他,他会想你有什么资格决定他在不在这里做?所以即使是骂,也不能这么骂,平时有闲的时候聊聊天,递根烟一起抽,关系便好一些,工作的时候再就事论事,之后再拍拍他的肩膀说明情况,他不会跟你计较,也许还会改正以便保持和你的友好关系,如果情况切实屡次发生,非常恶劣的时候再报主管。他点了点头,连说是。我有些心虚,毕竟我没有在那个工作环境工作过,不知道管理一帮粗人是如何的困难,只能自己凭感觉胡说八道罢了。但他的眼睛闪着光彩,似乎又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了,我明白,贫困的家庭背景迫使他非常渴望得到一份工作解决生存难题,这就是为什么它通过一关又一关的招聘环节的时候表现得如此激动和兴奋的原因了,这种热切和激情使我们误以为他对这份工作非常感兴趣,而只要在乎和热爱这份工作的人,必定更加珍惜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更加偏爱家庭贫困的人的一个原因。
  当然,接触了很多新员工,也发现他们很多是跨行转业的,女孩子转业的就更加少,一方面是招聘市场的30大关使得女人花费长时间在选择合适职业显得很有风险,而男人可以有较长的事业青春期,可以慢慢的寻找一份最适合他发展的职业,而女人还要担负家庭的压力,生儿育女,因此,接近30岁,稳定成了首选。说什么男女公平,事实上是不可能公平的。就像我们部门,已经几乎不再招聘女性,主要原因是倒班的关系,而且类似某些专业,仅限于招收男生,导致某些行业只有男性才能从事,如飞行员、航空管制、飞机维修、船员等,而在香港或者其他国家,如果这些专业限制女性,则是性别歧视,是不被法律允许的。
     虽然我们并不要求任何专业背景,但是我们还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为什么他们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为什么会在不了解我们提供的岗位特点的前提下还投递简历呢?除了我之前提的屡屡受挫的原因之外,从他们的嘴里,他们吐出“物流”两个他们并不是很清晰了解的字眼,在他们眼里,深圳的物流业也成为吸引他们进入此行业的一个吸铁石,他们不知道我们公司是做什么的,但他们隐约知道我们公司和物流业有关,但也就是他们进入公司工作后,才知道公司只不过是物流供应环节上的一个点,他们在这个点从事更加细微的工作,犹如一位流水线的生产工人,当初大谈深圳物流业的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稚嫩言语,不知道他们是否可以忆起呢,忆起的时候是怎么想呢?也许只有工作后便体会到还是努力工作、多赚点钱,幸福地生活更来得真实吧!
  之前我提及我们对于出身贫苦之家的应届毕业生有着情感的偏向,原因是认为他们会珍惜这份工作并会长期稳定的为公司服务,当然我们也会接触到出身富贵的公子,对于这份工作也会表现出同样的热切和期望,甚至有时候,表现得比之前我提及的A君更加的渴望。
     B君,出身军人家庭,母亲是银行的会计,看到他的时候,很明显地看到他小眼镜后面的聪明,他通过了我们的笔试考核,可是经过观察,我们一致认为此人不够厚道实在,在自我介绍中,通过参观我们公司,他充满自信的谈起我们和一家公司距离相近,但是设备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作了对比和认定我们公司比较有前途,而事实上,我们和这个公司实属定位不同。他肤浅的做出如此评论还不如介绍他自己的兴趣来的实在,说实在的,从应届毕业生的口里,我们不会奢望如招聘销售员一样得到他们对于物流业、市场等精妙的分析,要知道我们并没有专业和经验上的要求,而有些人却以为这样谈论也许可以投我们所好,而事实上适得其反,我们需要的知识能够确确实实的在基层干活的人,而不是销售员,在我们行内的人面前谈论大范围的市场和行业发展问题,也许是用于招聘经理级人物时有用吧。
     后来B君妈妈的介入更是彻底给与他狠狠的打击,他的妈妈屡次给我电话,并说是背着儿子打给我的,然后喋喋不休的述说他的儿子如何的自立和优秀,如何的喜欢这份工作,使我根本没有插嘴的机会,甚至不惜抬出业界一位总裁,说他们是亲戚(他之前就是在他的公司实习,但是估计没有办法留下来,她妈妈说他更喜欢我们公司的工作)。她想知道为什么他儿子不能录取,我只说你的儿子是很优秀,但是不适合我们,并问她为什么他不亲自打电话呢?她回答说他不好意思。后来听说她同样给人力资源的经理打电话。后来,最终确定参加面试人员后,他的妈妈才彻底放弃了。这位妈妈如此爱子,而奇怪的是,B君对于自己寻找工作仍然需要父母的帮助,甚至在父母的控制之下,这样的毕业生如何才能独立呢?
  第二节 电话交谈
    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打电话通知对方,通过电话,很多人表现都有所不同,一个刚毕业的和一个工作一两年毕竟有所差别。
    例子1
    我:你好,这里是XX公司
    C君:哦,你好
    我:是,你x月x日在高交会投递了简历应聘我们公司职位,现在通知你进一步的笔试考核时间。
    C君(突然插话):?,什么公司?
    我重复报出公司名称
    C君:哦,想起来了,什么时候?
    我:我们安排在本周六上午,你可以过来吗?
    C君:可以,那你们公司怎么过去?
    我:你住在哪里?
    C君:我住在朋友家里
    我:你住在哪个区?
    C君:哦---福田区
    我:你知道XX吗?
    C君:……
    经过艰难的谈话,终于让他怎么知道哪里上车,哪里下车。最后我把电话留给他
    我:你提早出门,如果有问题,可以打我的电话
    C君:哦,谢谢。
    突然电话那头传来挂机的嘟嘟声,我手还拿着话筒,很不爽。
    例子2
    我:你好,这里是XX公司
    D君:哦,是XX公司,我记得。
    我:现在通知你进一步的笔试考核时间,时间安排在本周六上午,你有时间参加吗?
    D君:哦,真是太好了,我可以参加,请问具体是几点?怎么过去?
    我:你住在哪个区?
    D君:福田区
    我:你如果靠深南道,可以乘坐XX线,如果走......
    D君:哦,谢谢,我知道了,原来这几个路线就可以到达,我查询一下160,她会告诉我那里上车的,那还需要准备什么资料吗?
    我:不需要了,你记下我的电话,如果迟到或者路上迷路可以拨打我的电话
    (记电话)
    D君:请问您贵姓?
    我:免贵姓X,好,再见
    D:再见
    然后我先挂掉了电话。
     我计算了一下比例,大约10个应届毕业生,只有2至3个会问我贵姓。这2到3个毕业生,大部分都是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而又工作经验的,则比较老练,大部分会问我怎么称呼。
     当然,没有问我称呼的毕业生,并不代表着我们就拿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问及招聘人称呼的,会增加我们的好感,我们就可以假设电话那头的这个应聘者就是一个比较成熟和考虑周全的人。
  有时候,有些人表达不清,电话交谈的不顺畅会导致招聘者先入为主,假设此人沟通能力差。我曾经和一个在工作的人通过电话,因为工作忙碌的关系,一次通话我们3次联机才完成了,而最后他问因为他本人周六要上班,能不能改时间,我告诉他,我们的计划不会因为他一个人更改,他还很无奈的说,他实在请不了假(这句话相当于废话,因为我们帮不了你),我还是例行公事把电话留给他,后来他果然是来不了,但是又不愿意放弃希望,恳求能否再给他一次机会。
     对于骑驴找马的应聘者,我在通电话之前都会问目前是否方便通话 ,这个人看来是在公司断断续续和我通话的,电话那头一片嘈杂,显然不适合谈这个话题,而他完全可以说不方便,然后再方便的时候拨回电话给我,可惜他没有如此成熟。
     有时候,还会碰到怎么都很难沟通的人,我们称为粘粘糊糊的人,他会缠着你打听考核什么内容,工资有多高,福利怎么样等等。我通常都会告诉他,只要你来我们公司参加面试,我们有一个公司的整体介绍,会解答你所有的疑问,一般而言,应聘者听到这个就可以中止发问了,可是有些人,却非要在电话里知道后才决定参不参加面试,于是我问他:“你期望的工资是多少?”电话那头思考了一下:“2500以上吧”,我回答:“我们能给你的会超出你的期望,但是具体多少,存在岗位差别。”
     说实在的,虽然作为公司的员工,个人也关心自己的利益,但是对于过分关注个人利益的应聘者,而对于行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方面置之不理,那么对于工作,他很可能不会很投入的。
     试想想,一个不停的在岗位埋怨自己收入过低的人,怎么能专注于改进工作和自我职业的规划呢?如果他不愿意改变,那么他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
  第三节笔试和团队测试
     应聘者无论是否成功通过我们公司三关考核,相信我们的每一个步骤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多次听到应聘者发言说即使自己未能通过,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对于他们以后参加应聘都是大有益处的。
     我们将笔试安排在周六进行,在笔试之前,我们会进行一个公司介绍演示,内容包括播放公司录像,公司职位、工作特点和薪酬福利介绍。因此即使对于不能够通过笔试的应聘者,他们不会毫无所获,至少他们多了解了我们行业和人才的市场价格。在做介绍的时候我们预留了提问时间,这个时候我们相关招聘人员站立在会议间后面观察并留意他们。如果有人电话因未调为振动而铃声大响,将被记入我们的招聘记录单。
     演示完毕之后,我们发放一份能力测试,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这套题目非常考验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没有接触过这类型题目的人,经常没有足够时间完成。题目由选择题和写作题两部分组成,在笔试过程中,我发现有人没有做好时间的控制,最后到交卷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足够时间书写最后一道题目的短文了!这套中文题对于某些人的打击非常大,我看到有人垂头丧气,长吁短叹。在招聘小组紧张的进行试卷的批改的同时,应聘者需要在60分钟内完成一套英文题目,由英翻中和写作两部分组成。
  由于时间的紧迫,时间接近中午了,我们提供茶水和饼干给应聘者,以避免肚子饿而影响答题,中午因为许多人精力下降,觉得困乏,我们则安排小游戏让应聘者提神。如果因为这些吸引人的招聘安排从而去对这个公司的文化做出结论的话,却又未免过于稚嫩,对于我们来说,招聘,不仅是在招募合适的人才,同时也是在做广告,每一步骤都做好了,即使没有成功入职公司的人员也将会记得他所经历的这次过程,并将他的好感转告给其他人,并且,对于工作,我们需要的是尽力做的最好,不能马虎了事。因此,有时候,公司的招聘活动,其实具有一定的欺骗行为,事先对公司做多点调查是必须的。
     也许是我们在整个招聘过程中表现得亲切和随和,以至于他们忽略了客观存在的事实—投入的忘记了自己在应聘。我们表现得亲切和随和最容易麻痹让应聘者,使得他们放松,表现自然和真实,也正是我们需要的。放松使得一些人忘记了需要在应聘时需要注意的方面,从而暴露出一些缺陷导致面试的失败。
     在笔试陆续答完之后,最后我们在收拾的时候,会有个别应聘者询问一些问题,当然,如果他询问的不是切身其利益的问题,而是问一些涉及我们行业的一些专业问题,我们反而很不愿意作答,其实原因非常明白,第一我们在忙碌收工,第二,关于这个问题,新员工入职后将会接受这方面的培训,而我们仍不能确定下一阶段人选。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有遇到这个问题,有一次面试结束后,一个应聘员工抓住我喋喋不休的问我一些问题,故意地表现出对于此行业的求知,也暴露出其无知,他丝毫没有考虑到我们的忙碌,出于礼貌我还是尽量的简单地回答他问题,并告诉他如果对这个行业感兴趣,可以登录相关网站查看,如果通过应聘也可以更详细的了解到。虽然他笔试优秀,最终还是因为其表现的啰嗦和粘人而被我们一致淘汰了。
  笔试完毕之后,我们抓紧时间将试卷批改出来,当天晚上,我们便筛选出参加第二轮面试人员名单。
    在面试开始前我们根据人数灵活安排我们的招聘计划,但不管如何调整;如下主要程序必不可免
    1:笔试
    2:公司介绍
    3.参观(简单介绍各个职能小组的工作)
    3:团队测试
    4:面试
     而对于应聘者来说恐怕团队测试最让他们难以忘怀,甚至对于某些人来说 ,是他们走上社会之后所上的一堂最有价值的一堂课程.
  我们将应聘者分为两计划团队和执行团队,两个团队有一个共同需要完成的目标(出于保密原因,任务和目标不能具体描述)。如果人多,我们则拆分为两组然后让他们进行竞赛,由于完成这个目标是的方法是灵活的,这个游戏给所有参与者带来兴奋和挑战性,而在团队每一次讨论和陈述计划以及执行计划的步骤中,作为招聘成员的我们,则默默地观察者他们这不设防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给与评分:合作性、创新性、协调性、主动性。对于每次招聘,在集体讨论最后录取结果的时候,团队测试的评分是从不被忽视的。
     例如一个小伙子,非常的积极和主动,不仅自己动手,还主动承担起团队领导者的角色,分配任务给别人干。虽然目标没有实现,他的协调性遭到质疑,但是作为观察者,我们是喜欢主动跳出来充当领导者角色的能人的,他这方面表现弥补了他在面试方面的不踏实之感,在面试的时候,他能说会道,侃侃而谈,目光和笑容给与了每一位在座主考官,以至于其中一位HR成员将其打入“油嘴滑舌”之列,以为他不不是踏实做事之人,而因为他在团队测试的良好表现,经过我们用人部门的据理力争,把他留下来。而实际上经过培训阶段的相处,我发现这位小伙子爱说话,爱笑,但内心其实很单纯很实在,并不是人事部所认为的那种“粘”人。我感叹的想,其实,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刚刚踏入社会,怎能复杂到什么程度以至不可接受呢?
     “过犹不及”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在团队测试中,试想象一下,当你置身一个陌生的团队需要你们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不同的想法和工作方法需要协调,和任务需要统一分派,谁来承担这个任务?不管如何,终会有这样一个人跳出来,一个团队需要在限定时间内考虑很多细节的事情,例如在计划的时候,我们曾经发现一个小伙子突然扭头问后面一个沉默不语的队员:“你怎么认为?”他的表现让我们大为感动,因为他没有忽略任何一位成员的意见。然而,当一个人跳出了领导全队,但是他的能力遭到所有人质疑的情况也会发生,这个时候,他的协调性就受到了怀疑,我亲眼目睹了一个领导者角色在定方案的时候,非常粗鲁的拒绝了提出异议的一位成员,那位成员耸耸肩膀,默默的站在旁边,实际上形同退出了这个团队。坚决、自信的领导者一旦不尊重所有其它组成员,他的威信下降,即使决策很佳,我们无法接纳此种过于刚愎自用的人员。
     执行任务的阶段,更多的问题暴露出来了,由于之前在讨论阶段时,执行团队未充分利用时间讨论执行细节,甚至一度陷入沉默,浪费时间,有人说,计划没有出来,不知道如何做,所以现在讨论如何做也没有意义。结果是许多执行的团队由于缺乏明确分工导致执行时部分组员停工不知所措,并且由于缺乏时间控制,导致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场面一片混乱。他们终于后悔没有准备分工和讨论执行的细节了。但无论如何,虽然目标任务完成得不是很漂亮,但他们忍不住为此欢呼鼓掌,笑容挂在每个人脸上,似乎忘记了自己是在应聘一份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1 23: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太长,不好看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19: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很清新,是您自己的经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6 23: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儿长,字好小,够看上一阵儿了,还好,这几天手酸的,现在我猛盯着它看就好了,省了不少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7 09: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很烦。

现在怎么都时兴这些虚头八脑的东西,人的品质不可能通过一次测试就看出来。

招聘就是碰运气的事情,而大多数人品质不错,所以所谓的人力资源经理们通常都会被认为表现良好。

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真正好的人力资源经理是应该有战略眼光的,而不是仅仅招聘、培训、吹牛这点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7:27 , Processed in 0.2075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