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03|回复: 0

教授的天职是培养学生而不仅是发表文章(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0 00: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授的天职是培养学生而不仅是发表文章作者:Asymmetrical  
All that is needed for the triumph of a misguided cause is that good people do nothing.  -----Edmund Burke  
最近在新语丝这个平台上,对特聘教授的评论很多。攻防双方的焦点往往着眼于文章,似乎发表文章越多,文章的档次越高,教授就越优秀,也越尽职。然而教授的责任就仅仅是发表文章吗?如果说我在国内对这个问题还认识模糊,那么在国外作博后一段时间后,从我目前导师的言行举止,深深明白了教授还有很重要的一个职责,那就是培养学生,关心学生的发展!
  我的导师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化学家,不论工作多繁忙,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 给本科生上课,每周一次。(我不清楚我的导师的真实想法,为写本文,我咨询外国同学,答约不管教授是否乐意,学校有规定再有名的教授都必须给本科生授课)。  
2、 随时了解研究工作中的情况,尽管我们小组有40个研究人员(四个研究方向,20个左右的学生,分别由一位副教授,三位助教负责),但是教授会到实验室与每个人每周至少交谈一次,了解实验的进展,遇到的困难等等。而对于面临的困难,如果当时他没有好的建议,他会继续思考,然后随时可能到实验室找你讨论。如果他出差一周以上,我们则给他写mail report,供他在归途中看,有什么问题,他回来直接找你讨论!
  3、 创造条件培养自己的学生。
  A,文献讨论:报告人(两位)不能讲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东西。讨论时的提问顺序是本科四年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然后才是博士后。目的在于保证低年级的同学有充分的锻炼机会!而教授对同学不论是ppt的设计,还是讲述中存在的问题都一一指出,对于不能当场回答的问题,则要求下来了解清楚后下次讨论会再回答!
  B,工作讨论:同样把黄金时间留给低年级同学,安排他们首先汇报。而教授则追根问底,从问你什么要这样做到具体的实验细节,从参考文献到实验的数据,从实验机理再到你本人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一个硕士生每次做工作报告,如临大敌,带上实验记录本,文献,各类数据,一旦别人问到必须出示原始纪录,在做完报告后,往往要回答教授半个小时以上的问题,此外还要回答博士及博后的问题!一个月一次这样的机会,几年下来就对思维的缜密程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试验设计和安排的能力,还有动手能力,进行了有效的训练!
  4、 关心学生的未来  这里一个学生从本科四年级进入实验室,到博士毕业,需要在实验室从事六年的研究。教授在课题安排上,总是安排新手从事比较容易出成果的课题研究,待他们较容易地出一些成果,尝到科研的乐趣后,再转向其他方向并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博士阶段,如果学生有新想法,在充分讨论后则支持学生进行尝试。这样到一个学生博士毕业,他往往有几个不同方向的研究经验,知识面宽,并且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授并不一味追求发表高档次的文章(虽然我们小组高档次文章很多),工作到了一定程度,可以发表文章的时候,教授就会让同学写文章,这样每个毕业生都有大大小小好几篇文章,足以通过文章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研究能力。  此外,在他的博士生离毕业还有一年以上,教授会与每个毕业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毕业后的打算。比如我的同事,2006年3月博士毕业,2004年11月份教授就与他交谈,当得知他想去德国作博后,立刻写信与该同学心仪的导师写信,几天之内就办妥一切。令人感动的是,在我的同学与那位德国教授联系时,我的导师还帮他修改回信的遣词用语!
  5、 注重与学生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我的导师常利用一些机会请几个学生一起吃饭,一起谈心。比如,他的博士生毕业答辩完后,除了全组聚会外,他还特地分别请每个毕业生及几位研究方向相近的同学,小范围内聚餐,目的就是交流。听参加的同学说,导师在和他们谈心的时候,曾经很感伤地说他们国家的化学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而在座的几位学业突出的同学却都希望去公司,而不是从事学术研究!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一声叹息!在国内,有多少稍微有名一点的教授在给本科生授课?有多少教授舍得花时间创造条件,从基础知识,研究思路和方法,实验技巧,到如何作报告等各个方面进行长期的,细致耐心地“琢磨”?有多少教授还和自己的学生促膝长谈,不仅谈学术,也谈人生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我的导师的行为在他们国家不是个别现象,我的同学告诉我,年长的教授曾批评他不够关心学生!)
  两相比较,差别实在是太大!追求个体效益最大化的风气在国内教育界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教授不再是导师而是老板!培养学生,作为教授的神圣职责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使用学生,甚至剥削学生才是主流!在那些搞应用开发的专业,学生是廉价劳动力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基础研究领域呢,又真的是通过研究来培养学生吗?
  2003年,我曾听生命科学院的同学抱怨,现在他们那里有些教授,一心只想着在CNS上文章,于是安排本该接受各方面充分训练的好些硕士博士生共同从事一个课题,每个单独的个人只是CNS流水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长期从事单调反复的工作。科研工作确实离不开单调的重复,但是,一个学生其文献阅读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和统筹安排的能力,只有通过“见多识广”才能真正培养起来!不经过对一个研究项目,从课题设计,文献调研,方法选择,到各类数据的分析,总结提高(失败中找原因,小成果中求更好)等等一系列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从整体宏观的层次上培养学生,而是把学生局限在一个点上,对学生是负责的吗?姑且不论CNS能否发表,就算发表了,排名靠前的同学固然可喜,但是那些排名靠后,甚至不能上榜的同学,其毕业后求职,又如何向别人证明研究能力?
  另外的极端却是对学术问题不求精益求精,一心追求短平快,发文章,捞经费!2004年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议,一位来自某著名大学的博士生作报告时,洋洋洒洒左一篇文章,右一篇文章,看似成绩喜人。其课题是培养一些结构类似的配体与金属形成的络合物的单晶,但当我问他从这一系列的工作,对配体的结构和络合物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哪些有用的启示?答曰,没有研究,下来则告诉我:现在都是忙着快出文章好申请经费,谁有时间研究那些东西?
  此外,忽视对学生的亲自指导,不是把学生扶上马,再送上一程。很多情况是学生一进门,就扔给师兄们带。我的老天,师兄们自己的课题都忙不过来,对师弟们最多也只能是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上进行指点,而那些更重要的如思考问题的方法,课题的意义,细节上的考虑等很多东西,教授不带,谁带?看看现在我们的一些博士论文,很多还在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上犯错误,只能说导师在学生身上花的时间太少了!此外,现在很多地方,导师要求学生整天呆在实验室,不停地去试这个,试那个,一旦到实验室视察发现学生不在,脸色顿时突变!试问,如果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阅读时间,学生如何实现学术积累?
  2003年我曾经带过一次硕博一年级同学的基础实验。这些同学大部分毕业于重点大学,都经过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训练。但是,当我检查他们的预习实验报告时,发现内容和实验教材基本一致,少数同学事先查了部分试剂的一些性质,仅此而已!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本实验要选择这种合成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起来有什么优劣?这次试验有什么潜在的危险?每个操作步骤 (试验准备,反应检测,反应处理)为什么要这样,每个使用试剂的目的是什么,可否省略,使用其他替代物?没有同学考虑过!问之则回答:我们觉得基础实验没有意思,都想做自己的课题时再好好研究这些问题?我问,你们觉得良好的实验素质一进实验室就具备了。这些同学回答:没有人这样要求过他们!在我的严格要求下,这些同学的实验报告最后往往都有一二十页,认真地讨论总结上面提到得问题。我的感觉是,很多时候有人在说现在学生的素质不如以前了,但是不是学生不愿意学,而是我们的教授们,我们的学校,对不起我们的学生!!  谈到这里,我不想再列举林林总总。不客气地讲,在科研的招牌下,很多导师心里盘算的实际上是自己的名和利!!如何申请更多的经费,如何招更多的学生为他们干活,发表更多的文章,然后得到更多的名和利。所以摊大饼,到处占资源的现象才比比皆是,学生只是他们的手段,不是目的!
  中国的科研水平确实还不高,中国也确实渴望诺贝尔奖,但这不是靠拔苗助长的方式就可以实现的!不拘一格,采取灵活的方式引进在外的优秀研究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内的研究水平,但从根本上讲, 只有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扎扎实实工作的现象蔚然成风,中国的科研水平才可能实现本质的提高。
  无论多么优秀的科研成果,都将会被后人所超越!唯一不变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学风,追求卓越,不断创造进取的学术精神,而教授们,不但是科研创造的力量,更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让学术精神得以代代相传的保证!
  不是所有的学生(包括研究生)都将选择科研作为自己的追求,更多的是进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因此,教授们通过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通过从小事情和各个细节,对学生进行培养,塑造其严谨认真的精神,一丝不苟的负责态度,追求卓越的作风,从而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净化社会风气,提高民族素质,这才是国之大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22:45 , Processed in 0.09917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