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75|回复: 1

[【文史类原创】] 作家的预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7 11: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有许多作家已经预先知道自己将进入文学史。我的一位朋友,他哪怕写一封短函,都只寄复印件,而将原件留下,以备将来文学史家研究之用。另一位朋友,分明精通电脑,但“重要”的稿子都用手写,为的是留下珍贵的手稿,将来身价日高,可资拍卖。他们刚进入文坛就养成了大师的习性,这份自信当真让人起敬。
  当代中国作家一开始就是为文学史而写作的。他们写作前通常都对文学史作过精心的研究,往往一出手就标新立异,直接跨入“后……主义”的行列。他们才气十足,身手不凡。只是他们往往一开始就达到了顶峰(他们自己的顶峰),随后便越写越差,最终变得不知所云。
  时至今日,中国文学已成为一种策划有方的产业了,它沿着一条早已设定的道路行走:这条道路是由西方文学和东方批评家们共同拟定的,任何人想离开这条道路,将冒与文学界史绝缘的风险。因此,每一个想在中国成功的作家都必须首先弄清楚道路所指的方向。由于西方文学的走向神秘莫测,而东方批评家们又有从不简单明了地发言的习惯,要弄清方向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然,这对于某些颇有才气而又身处文化中心地带(如北京、上海、南京等)的年轻人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他们消息灵通,下笔迅捷,善于察言观色。文学向导们刚刚心有所思,他们就猜到了,并且一路充当先锋,逢山开道,遇水搭桥,连文学向导们心里都觉得纳闷:这小子怎么这么机灵?文学史上得给他留个十句八句的,不然对不住人家一番苦心。至于那些外省偏远地区的小子们,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瞎转悠,想让他们出名都难。
  中国作家成天绞尽脑汁在思索:文学史已走到了哪一步,什么东西已写烂了,什么东西尚未触及,关键是下一步究竟要写什么。一旦某个人找到了某处空白,那他将成为一名幸运儿。假如他恰好又与几位骨干批评家常在一起喝酒泡妞的话,进入文学史(中国当代部分)就有了七成的把握。这样一来,他复印自己的短函或坚持制造手稿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文学史需要这些东西嘛。与其冷不丁地成了大师再回头翻箱倒柜寻找,不如预先留着,整理成册,一旦需要,漂漂亮亮地拿出来,又齐全又省事,多好。退一万步说,就算最后没成大师,也进不了文学史,又有何妨?留给子孙开开眼界,同样很有意思。
只是委屈了文学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7 16: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预谋各行各业都有,手法不一,不过目的都一样:“名与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6 06:50 , Processed in 0.32358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