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03|回复: 3

[【其它】] 孔子不如章子怡?--- 媒体暴力引发的一场闹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2 16: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时间: 2006-05-12 10:03:59  



1、“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

2、“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摘自《新周刊》

教授:一个章子怡比万本孔子有效?

在《新周刊》专题“如何‘贩卖’中国文化”中,张颐武在接受采访时称———

“现在都说20世纪全球文化输出中心是美国,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就是20世纪是一个美国梦的时代……中国现在的经济成长也很好,这个高速成长也可以打造出一个中国梦,要创造出一套对中国梦的文化想象,章子怡就是。这个小姑娘小时候看电影肯定也觉得那些好莱坞明星都不可企及,但现在,所有的大明星都在电影节上跟她平起平坐,这些大明星们都对她说:‘你是未来之星。’这就是中国梦。世俗文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低端、丰富的文化资源。传统文化的精髓要通过大众文化的出口才能流传出去。”

“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所以,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孔子不是很伟大么,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么,章子怡也是中国人的代表啊,新闻周刊、时代周刊都拿她当封面来报道中国呢。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尊重她,崇拜她,好歹中国人就这么一张脸让人家记住了。”……

网友:“真是要拍案而起!”

随后,记者在网上看到像这位姓张的大学生一样受伤的人还不少。

不少网友发帖表达自己的愤怒,甚至有“论坛”专门辟专区发泄网友的不满———

“我真是要拍案而起了,什么和什么嘛????这也太夸张了,大家开始骂吧!”

“我觉得简直是有点死不要脸了!”

“章子怡唯一获得金球奖提名的片子《艺伎回忆录》,演的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艺伎,她何以能代表中国文化?!”

“四大文明古国,说只有中华文明没有断层,其实只是历史没有断,文化已经断层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我们传承的一直是西方文明,无论什么都以西方的标准为标准,我们正在丧失自己的民族个性,我们已经快不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了。”

……

网上对这种观点声讨的帖子虽然采用了一些过激的语言,但持否定态度的占99%。当记者在做这个选题时,又有一位姓陈的观众打进电话,恰好谈的也是此事,他气愤地说:“这种观点确实太可笑了。现在我每晚都看青歌赛,对歌手的文化素质考试中还经常出现《论语》的知识,这说明无论你歌唱得再好,如果没有文化底蕴根本不行。如果章子怡能和孔子相提并论,为啥不出有关章子怡的题?”

圈内人:她仅是一个电影演员而已

张颐武教授的观点让网友反弹非常大,圈内人对此又如何看待?

“教授没准想炒作自己。”一位不愿意披露姓名的知名导演谈及这一话题时称,“章子怡目前的确是中国最有国际知名度的演员,她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谁也抹杀不了的。但无论如何,章子怡仅仅是一个电影演员而已,而孔子则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圣人,将两者相提并论的做法本身就荒唐可笑。”

随后,一位影评人称:“从最早穿红肚兜亮相国际舞台到最近穿阿玛尼礼服、满口英语出席奥斯卡,章子怡日益被国外观众接受,但是她这一形象本身所蕴涵的中国文化元素却越来越少。章子怡在《卧虎藏龙》中扮演的玉娇龙代表的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审美取向,这一形象在中国国内很难引起共鸣。她不像‘大长今’,真正展示的是韩国国粹的东西,包括宫廷文化、美食、医疗,而章子怡演绎的都是虚构的传奇人物,因此,认为章子怡比孔子更能传播中国文化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

对于章子怡的演技,《茉莉花开》原作者、著名作家苏童则非常坦率:“三年前,章子怡能演到这个水平,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我觉得,就目前而言,章子怡还不是演技派演员,她的演技还需要磨练。”

孔学家:不具可比性!

对这个观点,孔学家怎么看呢?

曾在德阳文庙从事孔子研究工作、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章泽说:“孔子是圣人,章子怡是名人,两人根本不能做比较,他们不在同一水平位置,完全没有可比性。孔子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后被后人世代供奉的圣人,他的思想、他的儒学等等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华历史文明,直到现在这些仍被我们所用,他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这贡献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是能够被沉淀的,被后人所铭记的。那么作为名人的章子怡呢?从某方面讲,她也在推广中国文化,因为她的电影,她的名气,她为外人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认识中国并得到人们的认可。但这个推广,只是某一方面的,不能与圣人相比。”

  孔子后人:她到底有多少文化?

巧的是,昨晚孔子的“令字辈”后裔、现从事传媒行业的孔令琦来到了成都。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孔令琦表示了极大的不赞同。“章子怡代表的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她只是一个中国符号。”说到尖锐处,他反问记者:“请问章子怡到底有多少文化?她竟然代表中国文化?”

孔令琦告诉记者,章子怡确实在西方很受欢迎,“外国人喜欢她,是觉得她越来越符合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女性形象,但这种形象中包含有太多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和曲解,实际上章子怡呈现给大家的并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内涵”。作为孔子的后裔,孔令琦称,将章子怡和孔子相提并论进行比较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作为北大教授,出现这样的观点真的让人十分遗憾”。

章子怡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到底是“推广”还是“代表”?截至记者发稿时,网上的讨论还在继续,本报将继续关注这一话题。

人物链接

孔子(公元前55l-公元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他做过大夫,而一生主要是从事私人讲学。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孔子作为中国思想文化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是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有华人的地方就“孔子”烙印,儒家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传为孔子所编,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孔子思想不但影响华人,对西方也有很大影响,西方学术界甚至有“孔子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观点。

章子怡2000年被张艺谋发现并出演《我的父亲母亲》一炮而红,成为新一代谋女郎。因外形颇似巩俐,加之张艺谋的提携,她相继主演了《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等一系列大制作影片,逐渐跃升至国际巨星,片酬以数百万美元计。现长年在好莱坞发展,成为在美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东方面孔”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12 16: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断章取义,我像弱者”北大教授博客澄清“孔子不如章子怡”说

前昨天两天,四川成都某都市报以大篇幅刊出文章,称北大教授张颐武说,一万本孔子不如一个章子怡,引起国人激愤。昨天下午,张颐武说,自己从未贬低孔子,是媒体断章取义。

当天凌晨,人在杭州的他特意到网吧,在博客上以“闹剧一场”回应这次无妄之灾。

“孔子不如章子怡”引起共愤

前昨天两天,四川成都一份都市报以“北大教授说,孔子不如章子怡”为题刊出报道,文中引用张颐武的两句话,一是“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另一句是:“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在报道的采编手记中,记者特意用“北大教授、著名文化评论家张颐武在接受采访时抛出的新锐观点”,形容上述说法。报纸刊出后,引起轩然大波。一位网友甚至以“太受伤了!请你们一定要为真正的中国文化说句公道话!”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继而,媒体采访孔子后裔、其他文化学者,进一步批驳上述论点。

“和媒体比,我像个弱者”

“和媒体比,我像一个弱者。我说的话,它们只登对自己报道有利的内容,完全是断章取义。”昨天中午,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他的语气中,有着一股悲愤。他说,这两天,自己在杭州考察文化产业,没想到遇到一场无妄之灾,“其实,成都这份报纸引用的部分内容,是我在今年3月份,接受广州一份杂志时所说。全文是说,孔子代表着我们国家一种传统、高端的文化,须借助章子怡、姚明等大众文化代表来更好地传播。”

他说,稿子刊出至今,一直没有争议。没想到,成都这份报纸记者打电话采访,自己也澄清,从未说过上述论点,“结果,稿件刊出后,澄清的话变成所谓‘辩解’。报道所谓‘引用教授原文’,还多出一段我从未说过的话。”

由于论点太激进,张颐武出差至今手机一直没停过,也逼得这位教授不得不在昨夜今晨,在杭州一个声音嘈杂的网吧,以博客形式做出回应。“我是一位研究文化的学者,这次事件令我印象深刻,和媒体一味断章取义相比,一位北大教授简直像一个弱者。”张颐武说。

[博客澄清]“孔子不如章子怡”是闹剧一场

今天许多媒体打电话采访,说四川某报(记者隐去名字)发表题为《孔子不如章子怡?!》的文章,说我认为“孔子不如章子怡”。我从未说过“孔子不如章子怡”这样的话,也从来没有这样的看法和判断,任何有理智和智力正常的人都不可能作这样明显荒谬的价值判断。这篇报道的说法是对事实的扭曲,是不负责任的,其中多处将我从未说过的话指认为我的意见。这样误导读者实在有违新闻工作的起码的准则。这样引发的任何讨论都非常可笑和没有价值。我理解新闻媒体在竞争的压力下的艰难,但还是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准则和事实有最起码的尊重。现在产生的种种议论其实是闹剧一场。捏造他人根本不存在的看法,然后加以批判其实非常可笑和无聊。我的意思非常清楚,就是面对当下的文化现实,我们如何更好地向世界推展我们的文化。我只是希望我们的文化通过大众文化被世界了解。我接受广东一份杂志(记者隐去名字)采访的文字具在,我觉得有理智和智力正常的人都不可能认为我在说“孔子不如章子怡”。事实胜过无聊的口水。我正在出差,只能这样简短地回应这场闹剧。希望大家回归理智和常识。

[采访手记]拒绝“媒体暴力”

一位北大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何把我国的高端、传统文化更好介绍出去,用一种浅显、公众的方式挺好,比如请章子怡和姚明推广。事情就这么简单。但经媒体炒作,最后这位教授的说法成了:孔子不如章子怡。这位教授备受争议,甚至被网友要求,向国人道歉。问题出在哪里?了解整个采访过程,我们不难看出,首先是个别媒体看到这个比方,一个所谓“噱头”,断章取义;接着找来各方专家评述,更把当事人的澄清作“技术处理”,即留下有利于自己报道的内容,其他一概不用。最后结果是,媒体成功“引导”公众,群情激愤。整个采编过程,充满了粗暴、武断的痕迹。难怪这位教授会一声叹息,媒体面前,自己是个真正的弱者。由上看出,我们必须警惕、拒绝上述“媒体暴力”,因为后者不仅会遮盖、颠倒新闻真相,甚至会毁掉一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2 18: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警惕、拒绝“媒体暴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2 19: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 老套路了

吵来吵去

抄来抄去

钞来钞去

潮来潮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8:53 , Processed in 0.1828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