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95|回复: 0

[【主题讨论】] [转贴]“有涯之生”还是“有生之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3 23: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山翁夜读 提交日期:2006-4-28 11:15:00  



??“有涯之生”还是“有生之涯”?
  
  近来经常遇到有人作文、说话,形容一些自娱自乐的事儿,每每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后面这四个字是什么呢?大多数说的全是“有生之涯”。开始我觉得是偶尔误用,后来发现到处都是“有生之涯”,几乎弄得自己也迷糊了。“有涯之生”与“有生之涯”到底哪个正确?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很多人是在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里看到这句妙语:“偶忆项莲生鸿祚‘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伤哉此语,实为寅恪言之也。”一般认为这话最初出自项莲生。龙榆生在《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选了项莲生的词,并附有评传:
  
  项廷纪小传及集评
  
  项廷纪原名鸿祚,字莲生,浙江钱塘人。生于嘉庆三年(1798),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仅三十八岁。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其自序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连峰巉巉,中夜猿啸,复如清湘戛瑟,鱼沉雁起,孤月微明;其窅夐幽凄,则山鬼晨吟,琼妃暮泣,风鬟雨鬓,相对支离;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矣!”(《甲稿序》)又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境迁,结习不改,霜花腴之剩稿,念奴娇之过腔,茫茫谁复知者?”(《丙稿序》)又云:“当沉郁无憀之极,仅托之绮罗芗泽以洩其思,盖辞婉而情伤矣!”(《丁稿序》)与此略见作者之情趣。朱孝臧题云:“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平生。”(《彊邨语业》卷三)亦约廷纪自序言之也。
  
  谭献曰:“莲生,古之伤心人也!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滞,殆欲前无古人。其《乙稿自序》:“今日江南诸子,竞尚填词,辨韵辨律,翕然同声,几使姜、张俯首。及观其著述,往往不逮所言。”云云,婉而可思。又《丁稿序》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亦可以哀其志矣。以成容若之贵,项莲生之富,而填词皆幽艳哀断,异曲同工,所谓别有怀抱者也。(《箧中词》四)”
  
  谭献也是清代人,他评项莲生的话出自其《复堂词话》。
  
  从这些引文来看,原始出处都是“有涯之生”。而“有生之涯”在文义上也是不通的。“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干这些没用的事儿,如何打发这终将一死的人生?”“涯”的本义,按《说文》就是水边,类似“岸”的意思,比如《庄子•秋水》:“径流之大,两俟渚涯之间,不辨牛马”;从这个意义上发展出来边际、尽头,如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横无际涯”,又如我们平常说的“学海无涯苦作舟”;进一步发展出范围、限度,甚至有动词意义,表限制、约束,如沈约《答沈麟士书》:“约少不自涯,早爱虫鸟,逐食推迁,未谐夙愿。”而“有涯之生”的“涯”就是尽头之意,“有涯之生”也就是说人终将一死。而“有生之涯”,单纯看这四个字勉强可通,就是说生命的尽头。但“何以遣有生之涯”就不通了,“如何打发人生的尽头”?“何以遣有涯之生”是如何打发有尽头的人生,去掉定语,就是“打发人生”,这是没问题的,而说“如何打发有人生的尽头”去掉定语“人生的”,就是“打发尽头”,这就不通,也就是“遣生”可通,而“遣涯”不通。
  
  我们再看看文言里相关的使用,“有涯之生”这说法来自于《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有涯之生”的用法正是把庄子“生也有涯”倒过来用。钱钟书《谈艺录•序》也有对这句话的化用:“销愁舒愤,述往思来。论无能事之词,遣有涯之日。”“无能事之词”就是“无益之事”了,而“有涯之日”正是说终有结束的日子,就是说终有一死的人生。这些用法也说明“有涯之生”是正确的。
  
  大家之所以爱说“有生之涯”,大概是平常说“有生以来”之类说得惯了,“有生”这个词,恕笔者谫陋,未知其最早出处。《老子》第十三章里有“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严格说来,这里的“有身”是指束缚人的躯体,不完全等于“有生”,后者还要包括精神意志,是生命的全部。苏轼词里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也是在“身”与“心”相对的意义使用“身”。有人用以“不为无益之学,何以遣有涯之身”,我觉得“有涯之身”似乎也不大妥当,“身”能完全当“生”讲吗?如果不能当“生”讲,则“有涯之身”就是有尽头的身体、终将一死的身体,似乎也不恰当。
  
  至于还有人说成是“不为无聊之事”则虽可通,但和原意已经相差太远,简直是“瞎说”了。
  
  另外,这句话最早其实还不是项莲生说的,而是唐代张彦远,其《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阅玩》里有:“鸠集遗失,鉴玩整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画,毕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敝衣, 减粮食。妻子童仆切切嗤笑,或曰:终日为无益之事何补哉。既而叹曰: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全唐文》第七百九十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20:26 , Processed in 0.38615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