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99|回复: 1

[【读书园地日报】] 香港多间大学面临“校长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 09: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戴庆成(香港报道)

  香港各领域近年备受“人才荒”的问题所困扰,高等教育界在未来一年更将面临“校长荒”。

  香港目前共有八所大学。凑巧的是,香港大学、科技大学、浸会大学、城市大学、岭南大学以及教育学院等六所大学的校长合约,都将于明年内约满。而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早前也已决定将于2008年离任退休。

  不但如此,八所大学的副校长也同样面对“青黄不接”的难题。除了理工大学、浸会大学和教育学院的多位副校长将于明年约满或退休外,城市大学早前更有副校长突然“跳槽”,“过档”到其他大学担任副校长,令城市大学急着到处寻找副校长人选。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校长荒”现象,许多大学教职员和学生都担心,在匆匆忙忙的情况下,本地大学未必能够请到重量级人马接任校长。

  负责大学事务的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秘书冯伟华接受香港传媒访问时就指出,各所大学都想找华人做校长,可是有足够条件做校长的华人数目不足,多所大学同时找寻校长更是难上加难,大学只好努力在海外发掘,导致“校长荒”成为一个很头痛的问题。

  岭南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张葆葆对此表示认同。她举例说,岭南大学的特色是注重博雅(Liberal arts education)教育,提倡师生交流,但环顾全球,认同这个理念的知名学者却不多见。

  她说:“香港其他大学的校长都很厉害,譬如科技大学朱经武是世界高温超导权威,香港大学徐立之是遗传基因学专家,中文大学刘遵义是经济学家,前中国总理朱镕基的智囊。岭南大学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既有名气,又能认同博雅教育的校长,真的很难。”

  实际上,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点的国际大都市,各大学在物色继任校长人选时,往往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希望校长是华人,熟悉中西文化,这已为候选人设下了一大难题。加上近年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不少大学更特地指明校长候选人一定要熟悉中国国情,这一要求更令许多知名华人学者却步。

  例如去年10月,岭南大学首次在报章上刊登招聘校长广告,当中列明岭大新校长必须符合六大条件,其中的一项就是应征者必须是一名“中港通,须对当今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社会动态有深刻的认识”。这个要求,即使是国际知名学者,也未必能够符合要求。

  一名熟悉香港高等教育界情况的消息人士在谈到各所大学这些要求背后的动机时说,虽然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但一般人平时都是用华文交流,如果校长是外国人,在对外宣传时肯定会出现一些沟通问题。“比方说,现任教育学院校长莫礼时是外国人,不能讲中文,很明显,他平时举行记者会的效果就比不上其他懂得讲中文的校长。”

大学越来越“依靠”大陆

  至于各大学近年突然强调校长要熟悉中国国情,这名消息人士指出,这是因为这几年香港的大学越来越“依靠”中国大陆,无论是到中国大陆招生还是筹款,都需要校长在大陆有一定的人际网络,才造成各所大学有此要求。

  他说:“好像2003年理工大学鉴于香港富豪向大学捐献的数目有限,决定拓展新的筹款‘财路’,成功从大陆富商鲁冠球手中拿到500万元人民币(约100万新元)捐款,人际关系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过去几年,随着香港大专院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校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猎头公司高层人员向本报透露,一些有经验的大学管理层人员相当“渴市”(市场需求大)。

  “所以有个传闻,说过去几年香港的大学请新校长时,每次名单上都有现任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的名字,这正反映出可供大家选择的人选并不多。”

  他指出,按照目前形势,香港明年至少有六名校长及四名副校长将约满、退休或转职,由于人才难求,许多大学若未能在海外招聘到好的人选,要么可能会邀请现任校长继续留任,要么可能只好被迫选择在校内提升其他人担任校长。

  “但无可否认,这些人的学术名气是比现任校长差了一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4 00: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名气”

沽名钓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0:38 , Processed in 0.1645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