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95|回复: 2

[【文史类】] 顾颉刚读书笔记 [辛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6 18: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下面一则博客内容,转到这里,大家看看~~

顾颉刚读书笔记 [ 2005-11-29 22:16:09| 原作者: 辛桐]  


从九月九号开始看,断断续续看到今天。整整十卷,十五本啊。(虽然有本索引)

……博客中有两个不写,一是学术,一是情感。这两种东西可能是最重要的,但正因为如此,这些东西,太过具体,太过私人。只认下头去做便可,说来说去也是空话。虽然博客的确是个说空话的地方,但对这样的东西说空话,未免太不敬了。要遭天谴的啊。

印象中很深的一点,至少现在还记得的一点是,顾颉刚不断的在感叹自己做学问的环境不够好。他会很经常的,尤其到晚年的时候,说到王念孙、段玉裁,和孙诒让。尤其是在说到段玉裁以在富顺等地的贪污来养成日后的说文解字注等书时,用了“其志可悯”四个字。至于对于王念孙、孙诒让的环境,更是感叹不已。

到此书的结尾,顾颉刚还在感叹自己的一套广雅书局本的史学丛书。当时他说是迫于生计售出,后来说是因为房间放不下。总之,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我不知深浅,只能感慨而已。虽然我一向认为一个东西如果需要太多的条件,肯定不会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东西。但在那样的时局下,我又会怎么样呢。

至少,这十卷读书笔记说明了,不管条件如何,人终究是可以自由的。


另外,再附录一则:
   二十年代的中国史学界,围绕着上古史问题,产生过一场聚讼激烈、影响深广的学术争论。这场争论的核心在于如何辨别现存的有关古史资料的真伪及以此为基础的中国古史观,挑起这场争论的主要人物,则是后来被称为“疑古史学”代表的顾颉刚。这场争论的文章及以后相关的研究论文,也由顾颉刚等主编收入 《古史辨》各册中,成为现代中国史学研究中的最重要文献之一。  
   顾颉刚,一八九三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市,一九八○年去世于北京。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是中国现代成就最为卓越的一位史学家。关于顾氏早年的求学和治学经历,他在《古史辨》的第一册《自序》中有过详尽叙述。一般来说,顾颉刚的学术生涯始于一九二○年毕业后的留任北大教职时期,但  
从现存的顾颉刚的读书笔记来看,大约在二十岁时,他已显示出日后成为一位学者的选择取向 (《寒假读书记》,一九一四)。  
   除了早期任教于北京大学外,顾颉刚在抗战前还先后执教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和燕京大学等,以后又在云南大学、中央大学(重庆)和复旦大学等执教。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此外,他的重要的学术文化活动还有,创办了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边疆研究会、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等,主编过《古史辨》、《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边疆周刊》、《文史杂志》等多种学术刊物,在古籍整理方面,他主持过《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史林杂识初编》、《尚书大诰今译》、《孟姜女故事演变》等等。终其一生,顾颉刚以“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成为古史研究特别是“古史辨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在历史地理、边疆地理、民俗学等研究领域,也有突出的贡献。此外,他还大力倡导通俗读物的整理、出版。顾颉刚的学术成果,即使在今天,也仍有其显著的影响,广为学者所借鉴或认同。  
   在已出版的顾颉刚著作中,《史林杂识初编》实际上是在油印本笔记集《浪口村随笔》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可以说,读书笔记在顾颉刚的著述、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估计,顾氏一共写有约二百册笔记,计三四百万字。他生前曾有过整理并出版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计划 (顾洪:《顾颉刚读书笔记》前言)。这一计划在他去世后的十年,即一九九○年,终获实现。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了十卷本的《顾颉刚读书笔记》。  
   顾氏笔记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代学术大师,他博涉约取,笔记内容多属籍海探珍、书林撷英,形式上虽似散金碎珠,但其味无穷。他曾说:“吾今有宏愿在:他日读书通博,必举一切附会一切影响皆揭破之,使无遁形,庶几为学术书籍人心世道之豸。”顾颉刚读书笔记的价值,是与这种读书、治学的动机分不开的。其次,读书笔记贯穿了顾颉刚六十多年的学者生涯,它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还能从中体味到顾颉刚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细读这些笔记,不时会发现,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往往跃然纸上、溢于言表。读书、治学真正成为这一代学者的生命存在方式。即使是在病中,顾颉刚还说:“特予读书已成痼癖,非此不愉,而笔记则犹行云流水,随笔书写,异于为文之集中精神。苟并此而不为,我之为人不将如行尸走肉者几希矣。”读书笔记,在顾颉刚不啻是一种生命节律的跳动,是一种文化性格的展示。  
    顾颉刚之勤于笔记,与他对这种文体形式所包含的中华文化内蕴的理解也有关系;同时,从这一角度又可以使我们加深对顾氏笔记本身价值的认识。他这样说:“予惟民族形式,此世所尚,亭林之书岂伊自为,亦承梦溪、容斋之绪也。是固我国文体之一种,证据欲丰而辞句欲简,脱不废整理古史、古籍之业者,其体实终古而长存。予之书苟能步武亭林,于愿足矣。”由此可见顾颉刚读书笔记的取法之高,旨趣之深且远。说到底,唯有以中华文化的承传光大自负者,才有可能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于学问之道而不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6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听说此书,但可惜是在台湾出的!特别关键的是,没有试读,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18: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记得是三千新台币,啊~~

不过,2004年1月29日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调整“十五”国家图书出版规划的通知》附件三《批准‘十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中变更出版单位的项目》:“13.《顾颉刚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兄弟们,等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5 07:52 , Processed in 0.16915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