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37|回复: 3

[【诗歌】] 希望各位兄台能平心尽气读完,我就会非常感谢你们!

[复制链接]
yixiao25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25 15: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为什么选择战争

一个政府,无论用什么借口,而不重视国家军事的发展,则从后世的眼光中看来,他们绝对要算是民族的罪人。

--约米尼《战争艺术》


1962年1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自次日起,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自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从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并主动把缴获的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全部交还印方,释放和遣返了全部被俘印军人员。今天是我们失去藏南九万平方公里领土40周年的日子,谨以此文奉献给失去的游子和为遏制侵略而牺牲的烈士们(请烈士们原谅我只能使用“遏制”一词来定义,因为虽然我们取得了反击战争的胜利,却仍然失去了大片领土,我们只是阻滞了侵略者的脚步而已。面对我们已有定论的1885年《中法会定越南条约》,我很难“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地将这次战争定义为胜利……我想满清政府当时的处境并不比1962年的中国好到哪里去)。



很多不明真相的善良的人们在极少数别有用心的阴谋破坏者的煽动下对中国的鹰派们产生了极大的误会,更由于少数年轻气盛、缺乏斗争经验的新生的持强硬观点的人士经常叫嚣一些不合常理的战争,而使人们认为中国的鹰派们不过是一些头脑简单、目光短浅的战争狂人。出现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于中国的鹰派力量的未来发展,还是对于中华民族将来能够真正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是极为有害的。


鹰派就其为大家平常所理解的含义而言,是一股为了争取最大限度的国家利益而不惜采取暴力手段或以之相威胁的政治力量,持有这种思想的人士气被人们称为鹰派人物。一个很著名的、臭名昭著的鹰派人物,就是因为拒绝与周总理握手而被中国人记住的杜斯勒,所以在很多中国人看来,鹰派人物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尤其是我们的先人们经历的百年磨难往往都与一些帝国主义列强的鹰派人物们有联系。


鹰派人物及鹰派思维在中国不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教文化里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在做崇。那种思想在交通相对落后的“中央帝国”时代,危害尚不明显,而且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很有裨益,所以为封建统治者及其卫道士们所大力提倡。但是世界不是中国的,中国甚至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导国家,我们在遵循“君子之道”时却没有想到更多的国家信奉的却是“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在近现代历史中,儒教与伊斯兰教文明的没落,固然有其受到基督教文明国家不文明的、甚或说是野蛮的侵略与掠夺的外部因素,但是“物必自腐,然后生虫”的道理我想大家应该是明了的,我们在谴责侵略者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更多地找一下自身的缺陷?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鹰派人士?就我个人的理解,他们应该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明确的为国家的强大而斗争的目标,懂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强力手段争取最大限度的利益。为此他们尽力团结一切爱国的力量,在他们的鲜明的旗帜下,聚拢着一批愿意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的热血青年。


这样的一支力量,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与强大是极为必要的。


鹰派人士采取暴力手段或采取以之相威胁的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方式让许多传统的中国人感到难以接受,但是人们往往却忽略了他们之所以做出如此选择的背景。自从人类有了交往,就有了利益冲突,最初人们的思想意识很单纯,解决这种冲突唯一的方式就是战争。后来随着认识与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冲突都必须要使用战争这种方式解决,有些时候战争不能解决问题,而即便解决了问题,也有可能得不偿失,所以就产生了解决冲突问题的谈判与暴力的两种方法之争。


但是真正的鹰派和鸽派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他们的抉择都要受到冲突主体之间力量对比的制约,一厢情愿地以为可以使用一种方式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不可能的。群体或者国家间的较量结果往往是由综合实力的对比决定的,决策者只有针对具体情况灵活使用鹰派和鸽派手段才能为自己的群体或国家争取到最大限度的利益。


中国的鹰派人士之所以需要选择战争,一是因为由于历史上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百年磨难,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失去了大量的领土与权益,而如果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想要收回这些本属于自己的权益的话,指望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很困难,或者可以说是根本行不通的,战争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最可能的选择;二是由于中国的庞大与社会制度,她自然而然就成了敌对势力攻击与围堵的目标,为了保卫自己,我们有时候也需要进行一些捍卫自己权益或者改善防御态势的战争。面对国际反华势力的疯狂围堵我们总不能坐以待毙吧,假如出现我们完成了经济建设目标而敌对势力也已经扎紧了包围圈的口袋、甚至我们还没有完成我们的经济建设目标而敌对势力却已经完成了战争准备的情况呢?仓促上阵的中国即便最终获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那又会是一个怎样的胜利啊……


新中国的国防战略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建国之初,新中国百废待兴,经历了二十年国内外战争的国家经济近乎崩溃,在那个时期,新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是国土防御,人民军队的职责是做一座国土防御的“钢铁长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增长,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善,人民军队的战略人物也逐渐有做国土防御的“钢铁长城”变成“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这个转变,不是简单的字面上的变化,而是国家深层战略的改变,解放军的职责由原先的在本土防御中抗击敌人的侵略的“被动防御”改变为为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而进行必要的军事行动,或者说是“攻势防御”、到侵略者的国土上进行战斗,防止因为战火在自己的国土上燃烧而导致的经济破坏。


总有人幻想着发展与我们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用和平谈判和互敬互让来解决我们与周边国家甚至世界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愿望是美好的,但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假如朋友之间交往,即便情谊深厚,但交往之际仍然是要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的,动 以暴力相威胁固然不是朋友之道,一味单方面地退让也不是朋友之道,而是仆从了。真正的朋友,不应当忌讳在交往中明确地捍卫自己的权益,一味退让只会迷失自己,只有敢于斗争才能赢得尊重。


以我们目前面临的领土争端为例,我们来看一下解决这些问题用温和的谈判与退让的方法能否奏效。先说一下我们与日本之间存在着的钓鱼岛问题,由于腐朽的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钓鱼岛(准确讲,是钓鱼台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被按照《马关条约》割让给了日本,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后,本应随台湾一起回归的钓鱼岛被美军占据并用作靶场,1972年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被美国移交给日本;1972年中日两国进行邦交正常化谈判时就搁置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达成了谅解,但是说归说,做归做,假如说冷战结束以前日本政府对于钓鱼岛的觊觎还受到很多限制,只能借日本右派之手以“民间行为”来偷偷摸摸地搞的话,那么随着中国的“六?四”事件的爆发和苏联解体,日本政府终于开始赤裸裸地追求对钓鱼诸岛的主权了。以目前钓鱼岛的形势,会有人对在搁置主权争议数十年以后收回主权有信心吗?钓鱼诸岛的主权的收回,只能是通过一场战争或者制造某中情势逼迫日本退出钓鱼岛,而这两种办法,自然离不开鹰派的强硬思想和强大的武力后盾。假如我们不敢发出战争威胁、或者虽然发出威胁但是却没有取得战争胜利的能力,那么外交人员和谈判代表说再多的话也不会取得任何效果,甚至日本也许根本就懒得和我们搞什么谈判!

在我们被掠夺的权益中,目前最受国人关注的无疑就是南海的海洋权益了,中国政府为了“睦邻友好”、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在南海问题的解决上提出了非常屈辱的“主权搁置、共同开发”政策,其实,这与其说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还不如说是对南海局势的“婊子立牌坊”式的承认,因为那些强占我们南海权益的国家显然没有打算就南海的主权问题与我们进行谈判,他们既已经宣布了对其所侵占岛屿与海域的“主权”,也已经完成了事实的占领与开发利用,为什么还要进行谈判而“将吃进嘴的肥肉再吐出来”?--既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温和的巨人,那么尽情欺凌他好了……


而且中越边界的划界更是给他们的这种判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与参考。中国三军可以说是陆军最强而海军最弱,在南海争端国家中唯一与中国有陆地边界线的越南不仅在确定陆地边境线时小有斩获,在划分北部湾时更是吃得满嘴流油!作为北部湾中央唯一的岛屿--白龙尾岛(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称呼,应该是“夜莺岛”)是中国时代相传的领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支持越南革命斗争而借给越南胡志明政府的,但是一直窃据不还的越南政府最终成功地将其收归囊中,并依此为据,在北部湾获得了大量对于二十一世纪至关重要的海洋权益。而中国政府这次连“主权搁置、共同开发”也顾不得了,直接承认其“主权”了!


此情此景,面对形同虚设的中国海军,其他南海争端诸国怎能不欢欣雀跃?!


假如我们有使用武力解决南海问题的意图呢?一定就会破坏我们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关系”吗?我们因为战争所能得到的利益是否可以弥补我们因为与东盟关系破坏所失去的利益?


大家知道,我们刚与东盟签署了一个在2010年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经济区的条约,如果我们因为南海的争端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刀兵相向,这个“自由经济区”恐怕要泡汤,但是因为这个我们就要退缩吗?我们即便因为绥靖政策而顺利地建成了中国-东盟自由经济区,但我们能得到什么?是东南亚国家的土特产,还是他们为发达国家代加工的劣质家电?!假如深入地研究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东盟国家在国民经济特点上面与中国是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的,也就是说,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我们与东盟的关系,是对手而不是朋友。对于我们经济上的竞争对手、领土(海)争端上的敌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他们强硬一些?


其实就是盟国之间,也不是没有过严重的武装对峙的情况,同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希腊和土耳其因为塞浦露斯和其他一些历史积怨而长期不睦,双方之间数度几乎爆发战争;西班牙和加拿大前几年也曾经因为捕鱼问题而剑拔弩张……但是这些对峙并没有严重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军事对峙的严重性使得矛盾双方不得不寻求适宜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某一方的无边的欲望和另一方的无限退让,这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西班牙和加拿大的渔业问题早已解决,横亘在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塞浦露斯问题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对抗以后,也终于走上了解决之途……假如人数占优的塞浦露斯希腊人不敢坚决面对实力占优的土耳其,或者实力占优的土耳其放弃坚决支持人口劣势的塞浦露斯土耳其人对抗人数占优的塞浦露斯希腊人呢?我想那结果就将只能是某一方的妥协投降,而不是现在的相互妥协。


再说一下我们在西藏与印度存在争议的那部分领土吧,我不知道到底怎样称呼那九万平方公里领土才是最恰当的,那是错那、墨脱、察隅三个县的南部地区,我们一直没有赋予那片失地一个统一的名称,在各种地图册上,那片地区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一片空白。为了称呼上的方便,我也只好沿用印度人的叫法称之为“阿鲁纳恰尔”了。为了那片土地以及其北部的部分土地,我们在1962年与印度人在世界之巅打了一仗,但是因为我们的国力贫瘠,而且在国际上受到美、苏两个集团的联合打压,我们从收复的领土上撤回了胜利之师。虽然我们获得了几十年的和平,但是却也失去了九万平方公里领土几十年……


中国政府一直寻求“阿鲁纳恰尔”问题的解决,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那次边境对峙以后,中国政府更迫切地寻求问题的和平解决,从那以后,中印双方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印双方就边界问题举行了数次谈判,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按照双方实际控制线划分边界的方法解决领土争议(也就是说放弃先人留给我们的那九万平方公里的膏腴之土,而62之战牺牲的烈士们的鲜血也就算是白流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如此屈辱之至的让步居然没有能够满足印度政府对于领土那无止境的贪欲!


我们还能怎样?是打算“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呢?还是本着“宁予外族,不予家奴”的心态搞“攘外必先安内”?亦或打算埋起头来“独坐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地继续“韬光养晦”下去?


希特勒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德意志士兵是武装到牙齿的和平使者。”很多人认为这是纳粹的疯狂战争叫嚣,却忽略了这句话里面正确的地方。妄图向比自身强大得多的敌人发动战争的言论或许可以称之为“疯狂的战争叫嚣”,但是向自己可以战胜或者征服过度发出的就只能称之为“战争威胁”而已,战争的言论与选择正确与否,判断标准是发出者有没有取得胜利的能力。中国的古人们曾经说过:“无以为胜,何以为和?”我们祈望的和平生活,是需要强有力的武装力量来保卫的,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一个强盗,我们就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在一个到处有狼的时代里,假如不是自己抢先变成一只吃人的狼去参与国际竞争,那么到最后也许只有等着被别的狼吃掉的份了。希特勒的失败,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二:一是政治上的反动导致的战争的非正义性,二是希特勒发动了其自身实力所无力支持的一场与全世界为敌的战争。纳粹德国人口总数只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大约4%,即便加上其仆从国以及他那两个指望不上什么的“盟国”,人口也只占到了世界总人口的10%强。而且它们的工业与资源情况都不乐观,强行发动全面战争,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失败。日本的情况同样如此,不顾自身能力发动了非正义的战争,自然只能是引火烧身,当日本妄图吞并比他庞大的多的中国的时候,他就已经走上了最终必然失败的不归路。

从希特勒的教训里面,我们应当学会选择一个自身实力能够承受的发展目标,并且在实现这个目标时不会因为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而盲目膨胀我们的欲望;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他正确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必须拥有足以保卫我们建设成果的力量。柳建伟的小说《突出重围》里面的方英达副司令员有过这样的一句话:“战争这只恶鸟,专爱在和平的树上做窝。”软弱可欺的肥羊,是饿狼多么美好的目标啊。


由于中国的庞大与发展,美国和中国的周边国家已经清晰地感觉到了来自中国的威胁,为了遏制中国,保住自己的“一超”地位不受威胁,美国正在紧锣密鼓地拉拢那些希望找到靠山以便永久霸占他们非法获得的中国利益国家对中国进行围堵,一个以美国为首,印度和日本做干将,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敲边鼓的反华包围圈正在形成。在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中,真正能够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没有,那些处在中、美夹缝之间的国家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是依附与虽然距离遥远但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美国,还是依附于近在咫尺的庞大的邻居?


请注意,我在这里使用了“庞大”而不是“强大”一词,因为如果中国继续目前的“韬光养晦”政策,那么中国就只是一个“庞大”而非“强大”的家伙。中国要想打破美国的封锁与围堵,改善自己的防御态势(我们总不能天真地一味埋头发展经济,当我们以为我们有经济实力发展军事力量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已经被敌人包围得严严实实了吧?),获得盟友坚定的支持,就必须敢于坚决维护那些希望受到我们保护的国家的安全,而要做到这一点,搞什么所谓的“韬光养晦”显然是不行的。


臣服中国时间最长的藩属国是朝鲜,但是朝鲜为什么要一直向中国称臣?很显然不是简单的因为仰慕“天朝文明”或者害怕大军征讨,而是因为中国能在他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帮助他抗击侵略,不说明朝帮助朝鲜抗击丰臣秀吉的侵略,即便是没落的清朝政府,也为了朝鲜而与日本进行了坚决的战斗。新中国建立的第二年,为了防止国家防御态势的严重恶化、保卫朝鲜独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15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荣誉与利益……


假如没有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呢?


巴基斯坦与中国友好,目前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最坚定、最可靠的盟国,为什么?不仅是因为双方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印度,更是因为在巴基斯坦与印度的战争中中国曾经给予过巴基斯坦最坚定的支持!


但是随着我们国力的发展,这种关系好象有恶化的迹象。这并非我危言耸听,虽然我们目前仍然与巴基斯坦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但是巴基斯坦却有向美国靠拢的潜在倾向(美国与巴基斯坦同为中央条约组织成员国,在某种意义上本来就是盟国,但是以前因为美国在印巴之间搞投机,玩弄骑墙手段,经常在某些问题上拉拢印度以求排斥前苏联或者俄罗斯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影响,所以面对印度强大的军事压力,巴基斯坦不得不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的支持与援助。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形势危急的巴基斯坦向中国请求帮助,虽然刚刚渡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国民经济尚处于恢复阶段,但是挟1962年战胜之威,在中印边境西段集结的重兵迫使印度不得不接受停战调解;到了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的时候,处于“文革”混乱中的中国无法集结足以威胁印度的军队,只能尽力提供一些军事物资方面的援助了,虽然我们尽力提供了巴基斯坦方面需要的物资,甚至为了保证供应巴基斯坦而从部队的现役装备中调集物资并动用了国家的战略储备,而英勇的巴基斯坦士兵也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但是巴基斯坦仍然战败了,东巴基斯坦被分裂为今天的孟加拉国,只是由于美国的调停和巴基斯坦威胁要使用核武器来个拼死一搏才让印度停住了侵略的脚步--这是一则秘闻,据说当时巴基斯坦政府透过进行调停的美国大使向印度发出了印军继续攻击,巴基斯坦将使用核武器还击的威胁。那一次,中国的作用就已经显得弱化了。时光流逝,很快就到了2002年,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相当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由于“韬光养晦”,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实际上不是增强而是被严重削弱了。这次由于印度境内宗教冲突中涉及到来自巴基斯坦的武装分子,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再度紧张,印巴双方在边境地区陈兵百万,导致了新世纪里最严重的军事对峙。这次紧张的军事对峙最终获得了缓解,但是帮助巴基斯坦化解战争危机的仍然是象1971年那样的美国的调停和巴基斯坦的核威慑,在这一次的印巴危机中,我们比第三次印巴战争时更加无所作为。这是一种危险的趋势,假如有一天由于我们的“韬光养晦”政策而使我们在巴基斯坦的安全政策中变得无足轻重,那么我们还怎么指望可以在对抗印度或者美国的时候获得巴基斯坦强有力的帮助?)


去年的时候,孟加拉国从韩国订购了一艘“蔚山”级护卫舰,当时我就曾经发帖子指出这是中国外交的又一次严重的失败。很多人认为我危言耸听,但是没有多少人从深层次上研究一下这件看似简单的事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大家在说到印度的装备体系或者说到台湾在引进法国装备时都会说由于他们引进了不同装备体系的武器装备而对后勤保障、使用训练、装备维护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因为购买国的政治考虑而不是为了增强军事实力。孟加拉国的大多数军事装备来自于中国--这跟他脱胎于主要装备中国装备的巴基斯坦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孟加拉国的海军,其原来的装备都是来自于中国,所以如果孟加拉不是在政治上有了什么新的选择,那么哪怕仅仅是出于装备体系的完整和战斗力的考虑也应该继续使用来自中国的武器装备。而且韩国虽然是世界造船大国,但是海军装备的水平显然不能与中国相比,其目前装备的最先进的KDX级驱逐舰不仅不能与我军最先进的“旅海”级驱逐舰相比,在吨位和适航性方面较之“旅沪”级也有所不如,至于其出口孟加拉国的“蔚山”级护卫舰其综合性能仅与我军装备的“江卫Ⅰ”型护卫舰在伯仲之间,比之我出口泰国的装备西方装备的“纳来颂恩”级护卫舰要逊色得多,就是我军已经大量装备的“江卫Ⅱ”型护卫舰也要比它强上不少。在价格方面中国的军事装备一向以廉价而菲声国际军火市场,即便韩国的报价要比我们略低一些,其差距也绝不会达到令孟加拉放弃原有装备体系的程度。所以我认为,孟加拉的这次军事采购,不是一个简单的换个卖主的问题,而是反应了孟加拉对中国态度的转变--面临着印度巨大的军事压力的孟加拉国已经不能指望奉行“韬光养晦”政策的中国政府了,他需要换一个能够保护他的国家或者外部关系。


这还只是我们因为奉行“韬光养晦”政策所失去的国家利益的冰山之一角,还有更多因为奉行“韬光养晦”政策而失去的利益没有被我们认识到呢,我们由“韬光养晦”政策所获得的利益,能否弥补这些损失?


对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马克思尖锐地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等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假如我们不知道适时、适当地调整国家战略,而是“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那么我们必然将在必然到来的中美对抗“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而且会死得非常难看!


战争!战争的手段必须是我们手中一个随时可以使用的选择,只有这样,我们也许才有可能真正地远离战争……
   各位先生女士有何感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5 21: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摆事实,讲道德. 很有收获. 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7 01: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完了,你怎么感谢我
楼主是左派,鉴定完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7 15: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字 强
楼主爱国之心言与纸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6 10:03 , Processed in 0.317433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