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03|回复: 1

[【散文】] 陈少堂批判之哲学知识的匮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5 14: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少堂批判之哲学知识的匮乏
署名:陈晓涛

2006年4月20日下午,我有幸在龙岗区实验学校聆听了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先生的一场题为《“快”时代如何写出“慢”文章——丰肚法: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初探》的讲座。在一片的叫好声中,我陷入也沉思:如今的教师与学生已经习惯了做所谓思想权威的奴隶!
讲座结束后,借着提问的机会,我随即发表了我对“丰肚法”的不同看法,少堂先生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通过主持人的一席无关痛痒的话搪塞过关。
归来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英国哲学家罗素有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如何防止自我蒙蔽》,太多的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习惯了我蒙蔽、习惯自我封锁,习惯了做思想奴隶的工作与生活!
我不能停止自己的思考,虽然思考的人生注定是痛苦的人生,但我更清楚:“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一、  哲学知识的匮乏

语文教育之所以会有这样多的问题,除了历史的、社会的、现实的因素外,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因素就是教师缺乏对语文本身哲学层面上的思考或把握。问题的真正原因其实也不应该在于他们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教育制度:“长期以来我们竟然没有哲学课,从小学到大学,一直用‘马列’这么一个具体的学派代替哲学。实际上马列也给我们阉割成了纯粹的意识形态话语,而不是什么哲学!”(《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
作为语文学科本身来说,它的综合性、人文性无不需要哲学的引导、提升,否则很容易陷入“技术主义”。
程少堂先生的“丰肚法”从一开始就陷入简单否定的误区:《“快”时代如何写出“慢”文章》。程先生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慢”就是比“快好”,诸如:他那个时代,通讯不发达,写封情书要很长时间才能寄到恋人手中,而漫长的煎熬与等待就是一篇绝好的文章;在通讯业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只要一条手机短信,你的情书就可以即时送到你的情人手中,从而少了一份“慢”的情趣,所以显而易见“慢”比“快”好。这段看上去很美的演讲自然博得了阵阵笑声与掌声!
坐在下面的我,更深地感受到了中学语文工作者哲学知识的匮乏:文章的优劣,不在于快慢和长短。我想,当我们的祖先开始在纸上流畅地写字的时候,那些捧着一捆捆竹简的精英们也会在鼻子里边哼一声:“‘快’时代的文章!”当唐诗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读惯了汉赋的文士也会呵斥这是“快”时代的文章。
按照程先生的逻辑:某些人心目当中的美文,应该是体量大、创作慢、接受也慢的那种作品。如果回到生活上来的话,他们认为用餐就必须是豪华大餐、满汉全席、四大名菜,必须是御厨掌勺、文火慢炖、细嚼慢咽。
特别需要说说唐诗,篇幅那幺短,写得快,读得也快,最像“快”时代的文章。虽然也有的诗人为了一二个字要反复地推敲,但是那些最优秀唐诗的创作速度一定是很快的,因为这从气韵和节奏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果一字一字地慢慢地抠,就没有灵感勃发,就没有半句李白。
一名语文工作者除了在“微观”上能把握好教学外,更要在“宏观”上统揽所教的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哲学就是“人学”,而语文学科最讲人性、人情。现代哲学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在这一点上语文教育就更离不开哲学的指导。海德格尔说:“让我们诗意的栖息”,这,应当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5 21: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 思想
期待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6 10:37 , Processed in 0.26074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