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82|回复: 3

[【文史类原创】] 曹操游仙诗新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1 22: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操游仙诗论

    曹操游仙诗今存《气出唱》(三首)、《精列》、《陌上桑》、《秋胡行》(二首),共四题七首,占曹操现存全部诗歌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其创作年代大多已不可考。
   曹操游仙诗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描写与神人共游时的快乐,反映的是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气出唱》三首、《陌上桑》均属于此类。
  《气出唱》(三首)其一: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遨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之天之门,王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开王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憺,无所愒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 ]
    在这首诗中,描述了一次与仙人同游的经历。坐着六龙驾的车,乘风飞到四海之外。到了泰山,碰到下来遨游的仙人玉女,还饮到了仙家美酒,这美酒化解了诗人胸中的忧愁。经过蓬莱山,最后被引入天宫。在天宫中,四面观望,金壁辉煌,从仙人那里得到了成仙之法。最后离开天宫,来到海上。经过这一番遨游,发现神仙之道,充满玄妙,需要心情恬淡,消除欲望,专心守气,才能达道。通过与神仙的共游,化解了心中的忧愁,并且悟出了成仙的妙道。内心的欣喜之情可以想见。另外在《陌上桑》中有:“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同样是写同仙人的共游,不仅见到了西王母,而且见到了东王父,还得到了成仙之法。收获颇丰,那种喜悦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在这充满想象力的描绘中,我们看到了曹操想与神人共游的期待与憧憬。
   第二类是感到生命有限,希望能够长寿。以《精列》诗为代表。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思想昆仑居,见欺於迂怪,志意在蓬莱。志意在蓬莱,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
在诗的开始,诗人就说到万物皆有生有灭,谁都逃不过最后的灭亡,即使是圣贤也不能免除。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感到痛苦和忧愁。这看上去的确非常理性,但事实上面对自己生命的时候,还是希望能去蓬莱和昆仑,获得长生之道。在《秋胡行》(其二)中,也有“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得之未闻,庶以寿考。”则更加直接表明了希望能够长生的愿望。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第三类是借游仙来抒发政治情怀。主要见于《秋胡行》二首中。
  《秋胡行》(晨上散关山)是曹操游仙诗中写作年代唯一可考的一首。《三国志•魏志•武帝记》:“(建安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张郃、朱灵等攻破之。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 ] 可知,本诗大概写于此时或稍后。这次西征张鲁,半路上却杀出个氐人,遇到了一些挫折,所以有“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之语,“当何难”句似是一句感叹,既包含山路之难行,也包括感慨此次出征之路的艰难,从下文的“牛顿不起,车堕谷间”也可看出,因此才会“意中迷烦”,登山玄想。下节是玄想的结果,得道真人来向自己描述神仙世界的美好,实际上则是诗人对能够“遨游八极,飞升天外”生活的向往,但终因牵攀太多,未能与他同去。这所谓的牵攀实际上就是对现实的眷恋。而在《秋胡行》(愿登泰华山)中就把这牵攀具体化了,“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唱出了曹操这类游仙诗的真实目的。
   曹操游仙诗采用的都是乐府旧题,但是曹操对它们进行了改造,注入了新的内容。如《陌上桑》本来是写秦罗敷的故事,但是在曹操的笔下,成了游仙诗;《秋胡行》本写秋胡戏妻之事,曹操将其改造为借游仙来抒发“忧世不治”的情怀 [ ]。
   关于曹操游仙诗的评价,建国以来,呈现出两种态势,一是贬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曹操也有一些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足取。如《气出唱》等游仙诗宣传神仙长生等思想;《秋胡行》除了游仙外,还有宿命思想。这些诗在艺术上也较枯燥,缺乏鲜明的形象。”[ ] 二是人为地拔高,农作丰《关于曹操游仙诗的评价》认为:“曹操游仙诗继承了《楚辞•远游》所开创的借游仙以抒怀言志的传统模式,诗人常通过飘忽的仙境表现出统一中国的理想抱负,通过求仙表现求贤,同时也通过美好仙境的难求抒发了美好理想抱负难以实现所带来的矛盾悲凉的心理。”[ ] 我们认为,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既不能无视作品的实际,一厢情愿地找寻“言外之意”,也不能忽略其内容的丰富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结合作家的生活时代,然后根据作品本身所提供的内容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按照这样的原则,我们觉得既不能否认曹操游仙诗的价值,也不能做人为地拔高。曹操游仙诗继承了汉乐府游仙诗追求长生的传统,同时曹操不是一味地祈求长生,在他对长生的企盼中,包含着“忧世不治”的情怀。开始以出世的题材写入世的诗,这是对汉代游仙诗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2 13: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顾农老师吗?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14: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也。顾老师也写过这方面的文章。我没有见过。先生如果有顾老师的文章,能否让在下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3 09: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阁下可以通过cnki获得这篇哦,偶只是听说过而已,也没看过哦~~~欢迎来到妙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8 02:49 , Processed in 0.14110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