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80|回复: 1

[【文史类】] 《文心雕龙》的文心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2 10: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以文心之源为核心枢纽,以文情之生、文思之动、文理之显、文法之用、文风之兴、文采之铺为外延环辏,共同组成了《文心雕龙》的文心体系。


[正文]
一、文心之源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刘勰通过《文心雕龙》构筑了一个完整而又精致的文心体系,来传递和表达他对于文学理论(创作)的深刻理解、对于本书“树德建言”的良苦用心。
  《原道》索道心,首先确立了人作为天地之心与一切美妙之文的内在联系,即“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征圣》推崇圣人的思想,认为其“千载心在”;《宗经》则进一步落实文心的楷模,细述反映“道心惟微”的的经典。而接下来的论文叙笔与剖情析采,每一篇都是作者依照其对文学理论的用心理解和对文学创作的行文方法来完成的,也是作者文心的全部寄托。
  以文心为内核,衍发出的文情、文思、文理、文法、文风、文采,共同组成了整个文心体系。

二、文情之生
  “玄文之道”,“三曰情文”。而所谓情文,指的正是人心当中至善至美的仁、义、礼、智、信等五性。“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性情之所生发,乃文章之所缘由;故曰为情而文,真情乃是真文;以情引文,情定而得立文。
  “设情有宅”,“宅情曰章”。无论繁简显隐,再好的文章也是用于服务和体现作者的文情。微情以兴,豪情乃饰,感物色之绚丽,故情往兴来似赠答;叹时序之变迁,故铺情雕饰如驰骋。
三、文思之动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心有所感,必有所思。情变之生,神象所通。神思之妙,在与物合。谋篇运笔的过程当中,文思都随着作者的情感密切地与所要描写的物象相融,亦即结合文情的变化来活动。本着这个宗旨,进而采用最适当的文章结构和行文方法,调整最和谐的文字和声律,也就把握住了文学创作中最关键的方向和规律了。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而能达到“虚静”的状态,首先要具备博学、灵思的前提,然后通过清朗的精神和疏通的气志,进一步让思虑更加充盈、更加润达,使文思如泉涌,情意满山海。
四、文理之显
  文理者,行文之条理也。“思无定契,理有恒存”。《文心雕龙》中所表现出来的“原始以表时,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不仅是上篇论文叙笔当中的明晰纲领,也是刘勰贯穿整部文心巨制的基本条理。
  除了作者的亲身实践之外,文理还体现于本书所确立的文心理论体现于本书所强调的文法规则。如“宗经”之原由,是因其辞“匠于文理”;“熔裁”之标准,是令其辞“隐括情理”。至于“理”有难易之别,为文之道也就有夸饰巧拙之分。
五、文法之用
  《文心雕龙》里全部剖情析采的内容,都是作者关于文法的详细阐述。而其中《附会》里的“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鲠,辞藻为肌肤,宫商为声气”,和《熔裁》里“设情以位体”、“酌事以取类”、“撮辞以举要”的三准,《知音》里“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又可以说是作者为文之法的主要核心了。
  至于声律、练字方面的细微雕琢,章句、丽辞方面的局部对照,属于语言层面的具体行文方法;而比兴、夸饰方面的写作模式,物色、隐秀方面的构篇要则,属于文辞层面的进一步创作要求。所有这些形式上的文法应用,都是为了积极作用于文心的内容。此外,还必须有“圆鉴区域,大判条例”的眼界和本事,才算是能做到“去留随心,修短在手”的驭文之法。
六、文风之兴
  文风者,文章之风格也。言为心志,文章之风格也就是体现作者之才质与性格。根据作者性情和才力的不同,《文心雕龙》归纳出了八种文章的风格: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种风格虽然不同,但只要掌握了个中规律,又是可以融会贯通的。而要掌握个中规律,首先要利用先天的才气。不仅要了解和适应自身的气质,而且还应卫养和调整这些与生俱来的血气,使之更好地协助于文思的运转、文章的创作;其次便是要加强后天的学习,通过模仿前人优秀的范文、雅正的经典,逐渐锻炼和增强自身的才力,“学业在勤”,任何一个有所成就的作者,都是在长期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形成自己的风格的。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文风之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以自身的情感和才气,生成“意气骏爽”的文风,进而影响和感染阅读者,还必须结合于文章的中心题材。刘勰在《附会》篇强调“事义为骨鲠”,在《风骨》篇举潘勖之例,乃至在本书其他篇目中的屡屡引经据典,都反映了他注重风骨并举的文学思想,而他所有这些文章当中兴发的各种变化自如的文风,也正是他整个文心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七、文采之铺
  “藻耀而高翔”,乃“文笔之鸣凤”。当文心体系实现了“文情”、“文思”、“文理”、“文法”、“文风”之后,“文采”也就成了文学创作过程当中最高的一个关口了。“综述性灵”、“敷写器象”的文章之所以能彪炳岁月,立大德于天地,是通过“缛采”来完成和表现的。《情采》篇中所引庄周、韩非之言,固为缛采藻饰之辩也;《夸饰》篇中所拟春藻、寒谷之喻,诚乃铺采夸饰之征也。
  然而,即便是“倒海探珠”、“倾昆取琰”般的文采,也不能脱离文章的情理,更不能忘却原本所欲表达之思想。因为,“繁采寡情”,是会令人“味之必厌”;“言与志反”,则会导致“言隐荣华”。只有“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攡藻”,才称得上“雕琢其章”的“彬彬君子”。

八、体系综论
  总而言之,刘勰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对文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在其文论巨著《文心雕龙》中建立了一个以文心为源,包含文情、文思、文理、文法、文风、文采在内的完善的文心体系,进而寄托了其“树德建言”的良苦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vveeqc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12 14: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明白了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9:54 , Processed in 0.2559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