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027|回复: 6

[【政法哲学类原创】]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译本比较,欢迎讨论,一起增进英德文功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4 00: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目前最流行的有两个中译本,本文无意将其分高下,旨在合璧^_^
需要说明的是,李步楼译本(以下简称李译)是从英译本转移的,陈嘉映译本则是直接从德文版翻译。
下周能拿到英德对照版本,我争取每日都来更新,欢迎大家来讨论,也希望得到大师的指导。
希望我们在讨论中共同进步。

《哲学研究》
【作 者】(奥)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著 李步楼译
【丛书名】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形态项】 358页 ; 20cm
【读秀号】000000543072
【出版项】 商务印书馆 , 1996
【ISBN号】 7-100-01977-X / B561.59
【原书定价】 ¥18 网上购买
【主题词】逻辑实证主义
【参考文献格式】(奥)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著 李步楼译. 哲学研究. 商务印书馆, 1996.

《哲学研究》
【作 者】(英)维特根斯坦著 陈嘉映译
【丛书名】世纪文库
【形态项】 368页 ; 21cm
【读秀号】000001382007
【出版项】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1
【ISBN号】 7-208-03679-9 / B085
【原书定价】 CNY23.00 网上购买
【主题词】逻辑实证主义
【参考文献格式】(英)维特根斯坦著 陈嘉映译. 哲学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4 00: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周就能拿到这本书的英德对照版了,到时候应该还有一些启示。
第一部分

1.
李译:p3      在我看来,上面这些话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的一幅特殊的图画。那就是:语言中的单词是对对象的命名——语句就是这些名称的组合。——在语言的这—图画中,我们找到了下面这种观念的根源:每个词都有一个意义。这一意义与该词相关联。词所代表的乃是对象。

陈译:p3        在我看来,我们在上面这段话里得到的是人类语言本质的一幅特定的图画,即:语言中的语词是对象的名称——句子是这样一些名称的联系。——在语言的这幅图画里,我们发现了以下观念的根源:每个词都有一个含义;含义与语词—一对应;含义即语词所代表的对象。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G. E. M:These words, it seems to me, give us a particular picture of the essence of human language.  It is this: the individual words in language name objects--sentences are combinations of such names.--In this picture of language we find the roots of the following idea: Every word has a meaning.  The meaning is correlated with the word.  It is the object for which the word stands.

The original text of this work :暂时空缺^_^

最后一句话,李译显然是错译,it 指的是 the mean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5 11: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写了一大堆话想跟兄台讨论,无奈论坛繁忙,回复不上去,不晓得论坛到底怎么了。哲学的东东我不甚了了,我个人感觉,李和陈翻译各有所长,作为哲学类的翻译还是不要可以去用语言润色比较好些,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比较好,加进了作者自身的理解往往导致原文的“误解”或“误读”。比如说兄台所说的最后一个it,其实李的翻译只是没点透这层意思罢了,哲学即爱智慧,仁者见仁。可能我所言楼主不同意,呵呵,毕竟是一家之言。献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5 23: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r兄不懂,我就更不懂了,先给一个威望。 不过兄放心,论坛上还是有这方面高手的,就看他们来不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8 10: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robertchrs兄和长歌-废墟兄的支持,我昨天也上不来论坛,心中着急呢

robertchrs兄重内涵,我这里偏重形式多一些,尤其是对翻译术语的规范,而非润色。其实我更想通过两个译本的比较,加深对内涵的理解。

robertchrs兄还要多来发表不同意见阿^_^

我挑错的原因在于:

词有虚实之分。
实词是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表示人或事物及其动作、变化、性状等概念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同句子的语法结构密切相关。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汉语的虚词多数是由动词、 形容词虚化而来。

可见,李译“词所代表的乃是对象。”是不禁推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8 11: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louselice兄太客气了,可能我是学历史的有些时候比较固执,学术性的文章最好需要专业人士翻译为妥,前一阵子围绕何伟亚那本书已经争论过了,触类旁通,想必在翻译哲学类的文章时,还是以内容为主,至于兄所说翻译术语的规范,我觉得也很必要,可忠于原文还是最重要的。专业英语老师每次上课必谈专业翻译的首要在于原意,尤其是哲学类的东西是见仁见智,所以一个人有一个人心目中的“蒙娜丽莎”,呵呵,又说多了,兄不要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8 19: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robertchrs兄所言极是,李译在这一句话上确实没有忠于原文,把it的指代译错了。陈译是对的

这本书是关于语言哲学的,嘻嘻,所以陈嘉映译起来就比李步楼先生得心应手一些。

这书和我的专业有些相关, 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08:33 , Processed in 0.32452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