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89|回复: 0

[【文史类】] 艺文手册:保罗和弗兰切斯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3 19: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西方的爱情故事,保罗和弗兰切斯卡的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艺术家的目光。

一、故事起源

  拉文纳的贵族基多出于政治动机,将女儿弗兰切丝卡许配给里米尼领主之子,丑陋、跛足的乔凡尼·马拉泰斯塔。马氏自知丑陋,特派弟弟保罗前往与弗兰切丝卡见面(一说:是由保罗代行的婚礼)。弗兰切丝卡以为自己的未婚夫就是保罗,深深爱上了他。婚后,她与乔凡尼毫无感情,暗中仍与保罗幽会。乔凡尼闻知此事后,在妒恨中将妻子与保罗杀死。

二、文学主题
  在文学领域中,对保罗和弗兰切斯卡的描绘最杰出、影响最深远的当属但丁的《神曲》。


Rossetti, Dante Gabriel  Paolo and Francesca da Rimini, 1855

我几乎晕到过去,开始说:“诗人!
我真想跟那一对比翼双飞的人谈一谈,
他们随风飘荡,似乎身轻如燕。”
他于是告诉我:“你可以看一看,
他们何时靠我们更近,你就以支配他们行动的爱情名义,
请求他们,他们一定会飞过来的。”




当大风把他们吹到我们身边时,
我立即喊道:“啊!备受折磨的幽魂啊!
倘若别人不反对,请到我们这边来叙谈一下!”
犹如两只被情欲召来的鸽子,
心甘情愿地展翅翱翔天际,
随后飞回到甜蜜的窝里;
这一对脱离了狄多所在的那个行列,

透过那黝暗的气流飞到我面前,
随之而来的一声呼叫是如此响亮而亲切。
“啊!慈悲而和善的灵魂!
你在昏天黑地中游荡,
来拜访我们这用鲜血染红世界的一双,
如果宇宙之王对你友好,
我们愿求他保佑你平安无恙,
因为你对我们的邪恶之罪抱有恻隐心肠。
你们喜欢听什么,谈什么,
只要狂风像现在这样减弱,
我们都会与你们攀谈,向你们诉说。
我诞生的那片土地坐落在海滨,
波河及其支流倾泻入海,
随即变得平波如镜。
是爱迅速启示我那高贵的心灵,
使我得知他爱上那美丽的身躯,
但这身躯却被人无情夺去,至今我为此仍不胜欷歔。
是爱不能原谅心爱的人不以爱相报,
他的英俊令我神魂颠倒,
你可以看出,至今这爱仍未把我轻抛。
是爱使我们双双丧命。
该隐环正在等待那杀害我们的人。”
他们把这些话语讲给我们听。
听罢这双受害幽魂的诉说,
我不由得把头低低垂落,
这时,诗人对我说:“你在想什么?”
我答道:“唉!多么缠绵的情思,
多么炽烈的欲火,
这使他们犯下惨痛的罪过!”
接着我又转向他们,开言道:
“佛兰切斯卡,你的不幸遭遇
令我伤心怜惜,泪流如注。
但是,请告诉我:当初发出甜蜜的叹息时,
爱是用什么办法,又是以怎样的方式,
使你们洞悉那难以捉摸的情欲?”
她于是对我说:“没有比在凄惨的境遇之中
回忆幸福的时光更大的痛苦;
你的老师对此是一清二楚。
但是,既然你如此热切地想知道
我们相爱的最初根苗,
我就说出来,那个正在哭泣的人儿也会直言奉告。

有一天,我们一道阅读朗斯洛消遣,
我们看到他如何被爱所纠缠;
当时只有我们二人,而我们也并无任何疑虑之感。
我们一起阅读这部著作,
这使我们情不自禁多次含情相望,面容也为之失色;
但是,其中只有一段令我们无法解脱。
就在我们阅读时,那被他渴求的、嫣然含笑的嘴唇
终于得到这如此难得的情人的亲吻,
正是此人,我与他永远不会离分,
他的嘴亲吻我,浑身抖个不停。
这本书和书的作者就是加列奥托:
那一天,我们在也读不下去了。”
一个幽魂则在不住哀啼;这使我不胜怜惜,
我蓦地不省人事,如同突然断气。
我晕到在地,好像一具倒下的尸体。


但丁在诗中为什么会晕倒呢?这要从但丁的爱情说起。

  但丁同年时代有一位女友卑德丽采,两人青梅竹马。诗人很早就萌动了爱情,悄悄地热恋着卑德丽采。这一感情一直延续到诗人的晚年。两个人少年分手,青年时代又在佛罗伦萨相遇,这时卑德丽采已经嫁给一位当时一位很有名望的官吏。但丁把自己的感情深深地藏起来。不久,卑德丽采就病死了。

Dante Gabriel Rossetti.
Dante's Dream at the Time of the Death of Beatrice.
1871. Oil on canvas. Walker Art Gallery, Liverpool


所以在但丁的创作中,始终萦绕着对爱情的幻想

但丁之梦
  
比顿(意大利)

  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评论《神曲》时指出:但丁“以无限的同情心讲述了情人们的命运,使我们感到他是多么羡慕他们的命运。保罗和弗兰切斯卡就在地狱,而他却将要获得救赎;他们已经爱过,而他却永远得不到卑德丽采的爱。他们永远在一起,共同受用地狱。对但丁而言,这应当是天堂的特征。”——这也许是对但丁的“晕倒”最好的阐释了。

  关于但丁和卑德丽采的传说的描绘,最为有名的当属拉斐尔前派的画家霍里迪的《但丁和卑德丽采》了。


Henry Holiday
Dante and Beatrice
1883
Oil on canvas
55.12 x 78.35 inches / 140 x 199 cm

Walker Art Gallery, Liverpool, England


这幅画描绘了但丁和卑德丽采青年时代在佛罗伦萨街头偶然邂逅的情景。从画面上看,卑德丽采虽然也看到了但丁,但由于自己的身份,只得佯装不见,却又不得不用拈着一支红玫瑰的手压住狂跳的胸口。她身旁的女伴有些惊异地看着她——刚才还是有说有笑,怎么突然目光僵直,一语不发了呢?但丁呆呆地站在路边,看着缓缓走过的卑德丽采。他显然受到了巨大的震动,不得不扶住短墙,保持住身体的平衡。另一只手不自觉地按住绞痛的心。






三、绘画主题
1
、提到《神曲》就不能不把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版画家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1832-1883)放在首位。在上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为《神曲》绘制的版画插图。他的手法细致传神并具有奇幻的色彩,可以说在《神曲》的插图上多雷是任何一位插图画家都难以逾越的高峰。多雷十分喜爱保罗和弗兰切斯卡的主题,并画下了一幅对后世的画家深有影响著名的油画。


Paolo and Francesca da Rimini
Oil on canvas
110.00 x 76.50 inches / 279.4 x 194.3 cm
Private collection

流变1

George Frederic Watts
 
Paolo and Francesca

流变2


Oskar Kokoschka
Bride of the Wind
相关内容请参阅
“三美神”之二:阿尔玛

2、接下来当属阿里
·
谢菲尔的《弗朗切斯卡和保罗的影子向但丁和维吉尔显现》


Ary Scheffer(1795 - 1858)
Dante and Virgil Meeting the Shades of Francesca da Rimini and Paolo
1835
Oil on canvas
在法国十九世纪初的画坛上,安格尔的古典主义虽然与达维特的古典主义存在着许多差别,甚而在气质上也毫无一致性,但两者都出自同一个传统。这种关系在达维特以后也没有变。与达维特同时的巴黎两大画室——盖兰(Guerin)画室和勒尼奥(Regnault)画室,在当时也是承袭古典主义传统的有影响的画室。可是,两个画室里培养出来的画家,如格罗、吉罗代、席里柯、德拉克洛瓦和这里要欣赏的一幅名画的作者阿里·谢菲尔等人,却彼此互有分歧。这种分歧到了德拉克洛瓦时代已经针锋相对,甚至水火难容了。据法国美术史家分析认为:法国的古典主义不应以政治形势,即大革命为断代的分界,而应以18世纪中叶为分界。这是因为,浪漫主义的思想意识,实质上根源于法国卢梭式的思想。
皮埃尔·纳西斯·盖兰(Pierre-Narcisse Guerin;1774~1833)曾于1779年画了一幅《马克·塞克斯特的归来》,表现了画家对1789年大革命中流亡者的同情。尽管他用的是严格的古典主义手法,但在思想内容上已有革新的意图。血气方刚的浪漫派画家席里柯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他的教诲。盖兰既能培养席里柯;谢菲尔兄弟这两位浪漫派画家在他的画室里受到教育,也是不足为怪的。在谢菲尔兄弟(阿里·谢菲尔,1795~1858;亨利·谢菲尔,1798~1862)中,以哥哥阿里·谢菲尔在法国画坛的影响较为显著。两人都出生于荷兰。由于父亲早逝,他们随母亲移居巴黎。自从进入盖兰画室以后,艺术上更多接近的是浪漫派诗人与画家,特别是德拉克洛瓦的影响。尽管后者进入盖兰的画室要比谢菲尔兄弟还要迟一些。
作为盖兰的弟子,席里柯喜爱大胆的色彩表现。他和德拉克洛瓦都对佛兰德斯画家,尤其是鲁本斯的色彩发生兴趣。谢菲尔也热衷于这种新的色彩表现力。他除了吸收英国的趣味之外,一头扎进了但丁与歌德的作品题材中去。1831年,阿里·谢菲尔的一幅描绘浮士德·玛格丽特的油画在沙龙展出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于是他着手以但丁的《神曲》为题材。《弗朗切斯卡和保罗的影子向但丁和维吉尔显现》是他这一题材中最杰出的一幅作品。
阿里·谢菲尔运用深黯的重褐色,以表达《神曲》“地狱”中的“诗情画意”。象征弗朗切斯卡的幽灵正挽着情侣保罗显现在画面中央。她搂紧保罗,随着狂风的吹拂飘向左侧,长长的衣披搭落下来,加强了形象的飘浮感。两个幽灵将刮向地狱去受酷刑。裸体的翱翔之势,透视出一种剧烈的悲悯,空间似被灯光所照明,周围则是一片森森的阴暗;但丁与维吉尔的形象隐隐绰绰,他们处在深不可测的黑暗之中。这种大胆运用古典画法的情调渲染了画中形象的浪漫主义激情。阿里·谢菲尔的油画风格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弗朗切斯卡与保罗的“苦恋”,在《神曲》长诗中只以两段来叙述。由于故事具有永恒的真理性,历史上一直被人所推崇。作为绘画题材,采用的画家也已不少。阿里·谢菲尔这一幅油画有它独具的造型魅力。此画尺寸与创作时间不详,现藏巴黎卢浮宫。
3、罗丹(Auguste  Rodin 1840 -1917) 也十分喜爱使用这一主题进行创作。

Paolo and Francesca


Paolo and Francesca
c. 1887-89
11 3/4 x 25 x 12 in (29.8 x 63.5 x 30.5 cm)  


The Kiss
1886
87 x 51 x 55 cm
Musee Rodin, Paris
相关内容
艺文手册:吻

4
、其他画家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均有各自的视角。但大多突出了这个主题的故事性和浪漫气息。




William Dyce
Paolo and Francesca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Paolo and Francesca1819




Alexandre Cabanel
The Death of Francesca da Rimini and Paolo Malatesta1870




Lajos  Gulácsy
Paolo and Francesca, 1903



Edward Charles Hallé
Paolo and Francesca



Alexander Munro
Paolo and Francesca 1852



四、音乐主题


1、
  
柴科夫斯基曾经写过一首交响诗《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乐曲前半段描写了但丁在诗人浮吉尔的引导下,漫游地狱的情景:阴风惨惨,鬼泣神嚎。后半段音乐用双簧管吹奏的一段温柔、抒情的旋律,描写了男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这个主题旋律可以称得上是柴可夫斯基最抒情、优美的曲调之一,并使乐曲得以广泛流传。
  
http://www.freewebs.com/fenglong88/download/ba.mp3


详细介绍请参看


交响幻想曲《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ss10195396/000131.pdg


2、
  
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v 1873 - 1943)以此主题创作了歌剧《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Francesca da Rimini op. 25)






3、  Riccardo Zandonai (1883 - 1944),
的歌剧《Francesca Da Rimini》






4、  Boris Blacher(1903 – 1975)为女高音和小提琴而作的
Francesca da Rimini(Op.54)







(正文完)欢迎大家指正并补充。

鸣谢:


音乐共和
”首席长工
水落千涧雨峰寒
兄提供图片与资料。


關於但丁的音樂
 

李斯特 Franz Liszt (匈牙利 1811-1886),鋼琴曲 Après une lecture du Dante (After a Reading of Dante),俗稱「但丁奏鳴曲」Dante Sonata (1837, rev 1849)
「但丁交響曲」Dante Symphony (1857)
劉仁陽,評辛諾波里指揮李斯特「但丁交響曲」DG 457 614-2

蔡啟智,試煉之後的淨化(評辛諾波里指揮李斯特「但丁交響曲」DG 457 614-2)

Leon Botstein, Dante's Inferno (前半部份)

柴可夫斯基 Peter Tschaikowsky (俄國 1840-1893),交響狂想曲 Francesca da Rimini (1876)
陳良,〈柴科夫斯基:黎米尼的芙蘭契絲卡〉

黃芳田,《踏著音符去旅行:義大利音‧義大利情》

Gioacchino Antonio Rossini (義大利 1792-1868)
Robert Schumann (德國 1810-1856)
Giuseppe Verdi (義大利 1813-1901), The Laudi alla Vergine Maria, 收於 Quattro pezzi sacri (Four Sacred Pieces) (1898)
Pierre Maurice (瑞士 1868-1936), Francesca da Rimini (1899)
Granville Bantock (英國 1868-1946), 音詩 Dante and Beatrice (1901, 1910)
Charles Villiers Stanford (愛爾蘭 1852-1924), 鋼琴曲 3 Rhapsodies from Dante (1904)
Henry Hadley (美國 1871-1937), Francesca da Rimini (1905)
Enrique Granados (西班牙 1867-1916), 音詩 Dante (1907-8)
Paul August von Klenau (丹麥 1883-1946), 音詩 Paolo und Francesca
Arthur Foote (美國 1853-1937), 音詩 Francesca da Rimini
Henri Pierne (法國 1863-1937), 音詩 Francesca da Rimini
Rued Langgaard (丹麥 1893-1952), Fantasy after Dante for Piano
Bohuslav Martinu (捷克 1890-1959), Frescoes of Piero della Francesca for Orchestra (1955)
Dan Welcher (1948-), \"Dante Dances\" for Clarinet & Piano
Jo Sporck (1953-), \"Dante's Soma\" for Violin, Cello & Piano
Robert W. Smith, 管樂曲 Divine Comedy (1997),包含四個樂章:I. Inferno, II. Purgatorio, III. Ascensions, IV. Paradisio
按:這是依大專管樂隊水準所作的曲子,演出頻率極高。

張雨生 (1966-1997),「白色才情」,收於《兩伊戰爭》(1996)
李珊,〈你不知道的張雨生〉,載於《光華畫報雜誌》

Milla Jovovich 蜜拉‧喬娃維琪(法國‧演員歌星),The Divine Comedy (1994)
Black Jester (義大利‧前衛金屬樂團), The Divine Comedy (1997)
前衛金屬誌

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dante/index.htm

黄国彬先生关于此主题的译文,感谢詹康先生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0:17 , Processed in 0.1734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