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49|回复: 0

[【其它原创】]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可持续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5 02: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发展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把其变化过程归结成四个阶段,即人类中心主义阶段、经济中心主义阶段、科技中心主义阶段和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阶段。
人对自己的认识历程几乎和对外部自然界的认识一样长,但人对自身的认识程度却远没有对自然事物的认识那样深刻。达尔文的进化论从人类起源的角度证明了,人类是从低等动物逐渐进化而来的,同其它动物一样,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但是人类长期以来却认为自己是自然界的中心,并以此为根据而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因此造成的恶果现在已经充分暴露出来,而可持续发展可以看作是人类对自身活动的一种反省,也是人对自然界内在和谐关系认识的深化。
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人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的事实告诉人类,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环境放在发展之内的,既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损害满足下一代人需求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今后可选择的唯一道路。我们应当力求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人类中心主义•经济中心主义•科技中心主义   
1.人类中心主义
以人为中心,把人置于自然界之上,并企图驾驭自然界,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思想,
这种思想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自从古希腊哲人提出“认识你自己”,人类就开始了对自身的认识活动,之后古希腊哲学家又提出了“人是两条腿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等极为直观和质朴的观点,再后来从中国古代哲人的“天人合一”思想,到世界宗教的形成,直至文艺复兴的兴起,人类中心主义都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当时的宗教教义反映了人类既畏惧自然力量又想超越自然力量的矛盾心理,人对上帝的认识不过是自我认识的异化。也就是说,人是通过上帝的观念表达了人类自己的愿望,即人是宇宙的中心,人是世界的主宰。而文艺复兴则使人类的自我解放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一方面,人从宗教的束缚当中解放出来,大大加强了主体力量的发挥,人对自身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应该肯定,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而推动这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欲望也被释放出来,人凭借自身的能力加快了改造自然的步伐,这一过程又恰恰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成长相一致。科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能力,在满足了人的欲望的同时,又刺激了人类更大欲望的产生。于是人们对科学产生了误解,似乎自然科学能揭示出自然界所有规律,人只要按照科学所给定的定律和公式去行事,就能支配整个自然界,这就是科学决定论的思想。
直到今天,这种科学万能的思想还在支配一些人的思维,这完全有可能误导人们,不恰当的运用自身力量和科学技术,给整个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带来危害。对此恩格斯早就警告过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人类进行报复。”人类只不过是整个生命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质上,人类和生物界、人类和自然界、生物界和无机界、动物与植物及微生物,都存在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是一个个生生不息、具有内在秩序、和谐发展的整体。但生产与经济的发展史却告诉我们,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却往往忘记或忽略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及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向自然界进军时,往往会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任意破坏自然界的和谐秩序,致使我们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经济中心主义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进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提高,人类社会获得了空前进步,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匮乏引来了整个生物界的生存危机。人类生存危机的出现,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也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表现。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从人利用、改造自然出发的,人们总以为,自然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人类伸手就可以从自然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古代由于技术水平低,这种观念和行为还没有给自然界带来无法承受的打击,也没有形成太大的恶果。但在近代以来,人类凭借科学技术的力量大规模的开发自然界,使自然界服从人的需要,并使自然资源满足人的欲望。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方面,片面追求产值的高速增长,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就又导致了社会发展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经济势力为尺度,以物欲的满足和更大物欲的产生为动力,由此便形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中心主义。

图1-1充分说明了经济的增长仅仅能够表示人们货币收入的增加,却不能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实质性的改善。倘若人们能够顾及一下自身的长远利益,那么人类在金钱与蓝天、绿水之间,必定会选择后者。
3.科技中心主义
经济的增长和国家之间经济的竞争在现代社会必然表现为科技的竞争,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科技的支持,而有了科技的支持人类则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对自然进行“开发”、“利用”。这就是由经济中心主义导致了科技中心主义。图1-2即体现了人们只追求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依靠经济利益的获得来满足人类自身的欲望,而从不认真考虑科技应用、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这就使得负面效应越积越多,以至酿成公害。
由人类中心主义到经济中心主义,再由经济中心主义到科技中心主义,都是由于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生存与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造成的。而西方社会已经凭借这种片面的增长模式率先进入现代化,他们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负主要责任,他们的这些经验教训则是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所必须吸取的。



三、“天人之约”—— 可持续发展
地球越来越拥挤,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的日见恶化,资源的日见匮乏。这使全人类幡然省悟到:当前我们唯一的出路便是联手合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当今,冷战的鼓点已渐去渐远,经济秩序大调整波及全球,各国各地区卷入了一场如火如荼的综合国力大竞赛。然而,人类追求物质财富的步伐却屡遭遏止:人口爆炸、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们在对幸福的追寻中好梦频惊,不得不回头省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与自然签下了可持续发展的“天人之约”。历史奏响二十世纪末的乐章,新世纪的脚步声已然依稀可闻。“天人之约”更成为一种全球性战略和一种世纪性抉择。
  今天,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及发展。专家预测,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85亿;2060年,世界人口将冲破100亿。人口爆炸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一、城市化问题。到2000年全球城市居民将达到32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情况,相伴而来的是严重的住房、环境恶化、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二、贫困问题。目前全世界有13亿贫困人口,并且每年以250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三、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本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粮食总量增长了2.6,但至今地球上仍有不少人处于饥饿中。为扩大粮食资源,人类正继续毁林造田,全球一半的热带雨林遭到毁林造田的威胁。而同时,由于滥用、城市扩建、盐碱化等原因,1/5的良田被浪费。目前人类所需能源中78%为地下资源(包括石油、煤、天然气),以今天的消耗速度仅够用150—170年。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最早被提出可上溯到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环境大会,在“罗马俱乐部”当年发表的报告中提及了这一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两年后,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期间发表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声明说:“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并规定了这一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及跨越国界的合作,意味着走向国际间的公平,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1992年召开的第二次世界环发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使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
  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几方面,它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要经济发展而不是经济增长;代间公平,即实现代与代之间的公平,不牺牲后代子孙利益满足当今需要;代内公平,即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即在穷国、富国之间及穷人、富人之间实现公平。这三方面紧密相连,其基本前提则为生态环境。没有环境的承载,人类文明的构建不啻于沙地上的摩天大厦,倾覆只在旦夕之间。
2.国际合作
警钟已然鸣响,可持续发展再度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围绕这一主题举行了20多个国际会议和国际论坛,涵盖了人口、贸易、海洋、城市化问题、能源、粮食诸方面。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普遍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关注。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英国2002年3月第一次公布了可持续发展指数,将模糊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初步纳入了定量化轨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还在以1600万人的速度增长,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更趋紧迫。早在1992年,中国就签署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4年,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2002年3月,中国政府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战略。
  人们已日益意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走国际合作之路。国际社会已联手向贫困、饥饿开刀。联合国将1996年定为“联合国国际消除贫困年”,未来10年为“国际消除贫困1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呼吁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在罗马举行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也将这一主题提到显著位置。区域性合作的展开是国际合作的明显特征。美洲国家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伊比利亚首脑会议、中国—欧盟能源合作大会、世界经济论坛东亚—欧洲区域会议……都体现了这一点。
  在国际合作中,不容忽视的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内公平”精神仍然没有得到贯彻。《21世纪议程》中明确规定,在2000年以前,发达国家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用于保护环境的援助资金为其国民生产总值的7%。
3.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他指出,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一个世纪前的伟人思想的回音,今天的“天人之约”更是人类如何面对未来的世纪抉择。
然而目前人类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人口过快增长则是当今世
界面临的严重问题里的严重问题。时间每过一分钟,地球人口就会净增160人。联合国人口基金为此向国际社会敲响警钟:如不立即采取坚决行动控制人口,保持消费与发展的平衡,世界人口在下世纪中叶将达到125亿,人类也将无法得到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在全球范围出现,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严重挑战。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挑战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大力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城市化的进程等。这样才能为实行计划生育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中国作为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人口的国家,深知自己在稳定全球人口中所肩负的责任和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实行计划生育,解决好中国的人口问题,不仅是对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幸福负责,也是对稳定全球人口应尽的义务。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同时也是为了各国自身的利益,国际社会和各国应共同努力解决各国和世界的人口问题,以促进各国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记得在初中地理课本中,曾摘录美国人口专家所提出的人口过量的新观点。即人口过量并非完全由每平方千米人口数决定,更主要是看人口消耗资源数量和土地所承受人口数量。图1-3表明美国虽只占世界人口5%,却消耗了世界25%的商业能源,相当于31亿中国人或85亿印度人对商业能源的消耗。这种消费方式无疑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自1974年在布加勒斯特首次召开国际人口会议至今,已经历了21个春秋。国际社会
和各国政府在执行《世界人口行动计划》和《墨西哥城宣言》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了进一步的下降。尽管如此,世界人口每年仍以约9000万的规模增长着,到本世界末世界人口将达到62.5亿,到2025年将达到84亿,控制世界人口的任务依然紧迫而艰巨。中国必须一如既往地继续与世界各国协调行动,通力合作,贯彻落实《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稳定全球人口,与其他各国一起勾画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4.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与人口问题同样严峻的便是环境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一九九八年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环保投资显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进展,可持续发展得到进一步落实。但是,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
  中国水环境面临的三个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全国废水排放总量有所减少,但水体仍处于较高的污染水平。与一九九七年相比,长江、淮河和珠江水质有所好转,黄河、海河、松花江水质变化不大,辽河水质则有所恶化。大的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近岸海域水体有一半为三类和超三类的海水,环境质量总体上未见好转。
中国的大气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全国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的排放量分别比上年降低了七点八、七点七和十二点二个百分点。酸雨问题依然严重,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导致酸雨的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下面通过表1-4来具体反映1995年至1998年的大气污染和治理状况。
各项指标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亿标立方米)   2910    3071   3342   3209
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
(亿标立方米)   1671   1643    1967   1865
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
(亿标立方米)   1239   1428    1376   1344
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 (吨)   6193   9168   8936   9014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吨)   214899    212283    210827   200837
工业烟尘去除量 (吨)   1686043   1687890    1994412   2000344
工业粉尘去除量 (吨)   124471   110747    94663   95654
工业烟尘排放量 (吨)   530815   639158    594732   592744
工业粉尘排放量 (吨)   62609   5754   69076   68098
废气治理设施数 (套)   2457   2928    3712   4124
废气治理设施设备价格
(万元)   98934   105483   123309   164323
运行费用 (万元)   19823   20835    30749   39876
燃料煤消费量 (万吨)   1045   1099   1164   1168
原料煤消费量 (万吨)   725   714   713   701
燃料油消费量 (万吨)   196   188   152   148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是影响中国环境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去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为八亿吨,其中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为九百七十四万吨。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中国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功能衰退等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洪水、赤潮和沙尘暴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明显提升。其中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二千多亿元人民币。同年,全国还发生较大规模突发性地质灾害四百起,共造成一千五百七十三人死亡,十一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人民币……
5.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问题对人类的考验也日趋严峻。自然资源可分为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不能离开水、空气、阳光、土地等等,这些资源一旦缺少就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势必要影响和改变环境;而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较低,又影响到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随着全球工业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人类对水、森林、煤、石油等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速度显著加快,如表1-5。
年份
(年)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核电(%)   消费总量
(亿吨标准煤)   人均消费量
(千克标准煤)
1950   61.5   27.0   9.8   1.7   24.9   923
1960   52.0   32.0   14.0   2.0   42.4   1408
1970   30.8   48.4   18.6   2.2   70.7   1762
1980   31.2   43.4   21.9   3.5   85.4   1918
1990   27.3   38.6   21.7   12.4   114.8   2172

在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的同时,大量的资源问题也随之产生,尤其是在人口高速增长的压力下,原有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都与经济增长的需要相碰撞。人门在逐渐认识到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对经济的迟滞作用的同时清醒的意识到自然资源和能源是有限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上的。
6.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偏狭观念,必须把人类社会放到整
个自然环境当中,恢复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社会发展中,必须克服那种片面追求产值的高速增长、为眼前利益不惜牺牲人类的长远利益的作法;必须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持平衡,避免以自然资源的大量浪费来求得暂时的发展、来求得人类欲望的暂时满足。基于这种认识,人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的就是要克服目前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中的片面性,把人类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别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完善社会发展机制。人类已经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人类已达成共识,共同保护人类的家园、共同保护自然界,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也正向着这个方向前进。
克服经济发展中的片面性,决不是不追求经济增长,决不是要求社会停止前进;相反,是以更合理的方式促进人类社会的更大进步。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重要资源。信息资源是一种新型资源,它的获得不再像其它资源一样,需要向自然索取。信息资源靠的是人类的智力创造,需要人去发挥自己的智力才能,这样,社会发展就由依靠获取自然资源转向获取人类自身资源,人将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资源力量。人依靠非能耗的高科技手段,有开发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的智力资源,把经济增长转到以人类智力资源为核心的模式上来。这就克服了那种以大量物质与能量的投入为核心的、以追求产值的高速率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的片面性,最终我们将摆脱经济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同时,科学技术的以内功用和发展纳入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以避免科技应用带来的负面效应。近来人们提出的知识经济,就是旨在克服以往经济发展中的缺陷。如果把知识经济仅仅理解为高科技经济是不全面的,不能否认它必须具有高科技含量,但它又不仅仅只是高科技经济,除了高科技的运用之外,还要运用人类的社会知识、人文知识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是在信息加工、创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经济模式,它不仅要避免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浪费,而且要适度克制人类的物质欲望,由向外索求变为向内索求,即向人自身索求。它要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创造,要求人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求得自我发展,倡导经济增长中的个性创造和人类整体利益的统一,从而寻求人类走出自我中心主义的途径,为克服人类自身面临的生存危机寻求出路。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外,一个又一个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生态农业和无废技术的发展、“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制定、《人类环境宣言》的发表,以及环境法的颁布和实施,无疑都促进了和促进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城市的工业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趋恶化,地球资源也渐渐减少,我们愈发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地球资源的重要性。我们呼吁社会各界,请时刻关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它更是一门系统的科学,也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不但需要政府和专家学者,更需要的是公众的广泛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天人之约”,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永恒的抉择……

参考资料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本文为高中时所作,故资料集中在那个年限,在网上首发,鉴于有一些图表,我附上附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21:04 , Processed in 0.20843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