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第10号华尔兹作品第69(Valse Opus 69)共有两首,第一首降A调,作于1835年,标题是“La Valse de L’adieu”,后人加的,意思是“离别”。那时的肖邦二十五岁,早已离开华沙寓居于维也纳和巴黎,后来再未踏足自己的祖国,所以我一直望文生义地把它理解为怀乡之作,直到后来读到Murdoch的一本1934年的老书,才知道是题赠给一位十六岁的小姑娘Marie Wodzinska的。小姑娘是肖邦友人的妹妹,古怪精灵,美丽大方。小姑娘跟肖邦学过钢琴,可从未好好地学过,居然也能在华沙开音乐会。后来,根据Murdoch老头的说法,“肖邦爱上了Marie,而Marie爱上了肖邦的爱”,所以她与肖邦订了婚。再后来,她嫁给了另一个人。又过了很多年,肖邦死后,人们发现,Marie和她的家人写给肖邦的信,还有Marie当年送给他的玫瑰花,都被整整齐齐地包好,系着缎带,上面写着“Moja bieda”(我的悲伤)。
不过,让我更动心的不是献给Marie的这一首,而是它后面的第二首(Op 69, no 2)。你正在听的就是它。这一首排在后面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它比第一首还早好几年,是肖邦十六到十九岁之间的作品。这样编排都是肖邦死后出版商弄的,绝非肖邦本意。肖邦的本意是根本就不发表这些华尔兹小品,因为它们非常的“私人”,只在朋友间流传。这第二首是B小调,忧郁的小调,简单的旋律,一点也不像后来的维也纳式的华尔兹,它毫无脂粉气、沙龙气。而且,它也没有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