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77|回复: 0

[【原创】] 廖亦武:街头艺人雀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8 21: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街头艺人雀跃
                廖亦武
                 

                    采访缘起
                      认识雀跃是在多年前,那时我才出狱不久,妻离子散,狼狈之极。为了糊口,只得在世态炎凉中抹下脸皮,挟起洞箫,窜往一些酒吧茶楼,干起了卖艺的勾当。我的绝活是吹一段吼一段,谓之“箫啸”,完事即当场推销冠名为《箫与啸》的黑磁带,其伎俩与上世纪80年代兜售地下诗歌杂志相仿佛。

                      雀跃比我更有上进心,他不仅街头卖唱,而且还深夜四处串场,这样,我们就在某酒吧碰面了。由于左眼残疾,他一年四季都戴变色眼镜,这一高雅作派有点像拍《花样年华》的香港导演王家卫,却令我这种声震屋瓦、穷凶极恶的变种文人不舒服。他的演唱也有气无力,时常用假嗓子,可不知为何,却受年轻一代的欢迎,特别是在迪吧的小舞台上。

                      我不知他是盲人的孩子;
                      我也不知他坐过牢;
                      当然,我更不知他内心的创痛,因为我自己的创痛尚未平复。  
                      可我们毕竟成了朋友,并且,把断断续续的交往延伸至我结束卖艺生涯之后。记得1996年夏天,他拎了一根新买的洞箫,突然登门,提出要跟我学。我就叫他先调整呼吸,再竖竹,一气贯通。不料他半口气还没调上来,就一顿咳嗽,原来他有少年时期落下的支气管炎。

                      “就你这身体底子,还卖艺?”我诧异道。
                      “吹拉弹唱,都主要凭感觉。如果身体底子好就能成器,那打铁匠也能练成歌唱家了。”
                      我点头称是,可心里说,这家伙如此自负,哪是个学徒的料。  
                      2003年6月13日下午,星期六,在成都黄忠小区我家的围墙外,我和雀跃又相约喝茶了。此时他已在地下音乐的行当里混得不错了。因为就要离开本城,到更远的地方去定居并卖艺,所以我不无遗憾地掏出录音机,做了他一个采访。

                      似乎人生才开了个头,他就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如今,我还偶尔想起他为我弹唱的曲子:  
                        眼前的高楼大厦越来越高,
                        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好像是罗大佑的?我忘了。  
                    老威:雀跃是你的真名?
                    雀跃:当然。
                    老威:《身份证》上的名字?
                    雀跃:当然。
                    老威:我还以为是艺名呢。
                    雀跃:我姓齐,生于1969年阴历4月11。那年正好召开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修改《党章》,把国家主席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同时确立林彪副统帅为毛主席的接班人。为了表达激动的心情,父母就为刚出生的我取了这么个“与时俱进”的名字,意思是“全国人民一齐欢呼雀跃”。

                    老威:太革命了!你父母是干部吗?
                    雀跃:我父母都是盲人,过去我很自卑,不敢对人提家庭出身,30
                    岁以后才想通了。目前我最早的记忆是3岁,被绑在妈妈的背上,我不停地转着眼珠子,因为一米之外,机器上的梭子总是穿来穿去。那是一家生产鸡场带的福利工厂,四周全是瞎子、聋子、跛子、哑巴。一根鸡肠带卖几分钱,所以父母劳累1个月,两人才挣27元,仅够一家5口糊嘴巴。

                      70年代初,接班人林彪驾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爆炸后,政治空气开始松动了,特别是民间社会,大家看八个样板戏也烦了,于是“封建迷信”悄悄复苏,在山区农村及小城市的周边地区,我父母那类演唱也有了市场。

                    老威:我妈妈在文革后期也扯过火把剧团,三、四个人,携带简单的道具,去成都郊县的乡场集市上演出。运气好,一场能挣二、三十元钱;运气差,撞上民兵或市管会,就要没收“非法所得”,再差一点,还要关起来,挨批斗。

                    雀跃:我是长江边长大的,老家云阳依山傍水,娱乐生活本来就贫乏,再一搞文革,就更单调了。人又不是狗,不饿时晒晒太阳,饿了寻泡屎吃也就满足了。所以党和毛主席的威信一下降,大伙就忍不住找些“禁果”来尝尝。

                      我爸爸是远近闻名的说唱艺人,他用的是道琴,边敲边说唱,跌宕起伏,很吸引人。前不久,一家酒吧开张,还请了一个80多岁的盲艺人,唱了一段《武松打虎》……

                    老威:我见过了。道琴也叫道筒,碗口粗的圆竹筒子,1米多长,一头蒙着猪皮。艺人边用手敲出崩崩崩的节奏,边扯开嗓子说唱。“道琴”就是“说琴”的意思,这种原始乐器,如今快绝迹了。

                    雀跃:对,当年我父母就背着道琴、二胡去卖艺。七、八个瞎子,一长串,都背着各自的乐器,持探路竹棍,左手搭在你的肩上,你的手又搭在他的肩上……而最前面的那根肉拐棍,就是我——一个年仅4岁的瘦弱的孩子。我挖着鼻孔,领着一串瞎子上山下乡,有时要走二、三十里路。大早出发,半饷午才拢演出地点。路过某些小镇,大人小孩倾巢出动,追着围观。树枝上的破喇叭还在播送着批林批孔的社论……

                    老威:像一部老电影的画面。
                    雀跃:人们在大声说笑,我感到很丢脸。好不容易到了死人家——这也是风俗,办丧事要热闹,打熬几天几夜。在这一过程中,父亲他们要唱十几台大戏。普通人的嗓子吼几腔就破了,可父亲他们靠这个吃饭,所以要天天练,功夫日积月累,就成了钢铁喉咙。一般戏堂安排在院坝或堂屋内,而棺材就停在几米外,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赶来了,丧事在此时就变成了劳动人民的盛大节日。

                    老威:几天几夜不休息?
                    雀跃:困了就随便打个盹,一晚两场戏,中间隔4
                    个小时。戏的内容都是要被毛泽东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如《西厢记》《杜十娘》《秋江》等等。《李亚仙》里的小生叫郑元和,进京赶考经过繁华的扬州,逛烟花柳巷,在一妓院邂逅了江南名妓李亚仙,两人倾心相恋,沉侵在温柔乡中。郑元和不仅误了赶考日期,还挥霍无度,花光了盘缠。李亚仙见恋人沉迷于美色,不求上进,竟刺瞎了自己水汪汪的双眼,以此激励他发愤苦读,博取功名。这就是旧戏里有名的“刺目劝学”。

                      郑元和在妓院没钱,还曾被鸨母乱棒打出,几乎在雪地里冻死,却被一帮叫化子所救。《李亚仙》里还有一场名戏叫《化子闹街》,改编成川戏时,我父亲是主创人员。

                    老威:剧情还蛮曲折的。
                    雀跃:没有几起几伏,时间就打发不了。我父亲一辈子念了几百遍《李亚仙》里的诗头子,我都听得烂熟了——红尘渺渺满天花,/
                    才子佳人乱如麻,/蜜蜂蝴蝶为的啥?/不顾生死去采花。/有朝一日霜雪压,/打到尘埃变泥砂。/诸君若不信,且留下——/举几辈古人善谈心花:/殷纣王为旦己失落天下,/周幽王从歌斯败国亡家,/有李甲为十娘难回故乡,/小秦纵为花魁怀抱温茶,/王金龙为苏三击鼓鸣冤,/郑元和为亚仙沿门叫化,/尽都是风流事也……不可学它!

                    老威:你的记性不错。
                    雀跃:我从小受人欺负,没办法,只好坐在瞎子中间,边听唱边打瞌睡。久而久之,每一出戏都会一点儿。还经常幻想充当脚色,比如《郑德王访贤》中的一段,我就能模仿说白:“孤王昨夜梦见斗大红星,日落西沉,次日临朝,文武百官为之解梦,吉兆也,不得一妃,便得一将。”

                    老威:黄口小儿能模仿皇上,不愧民间艺人世家嘛。
                    雀跃:我为瞎子引了好几年的路,长大后,自己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还有一次,父亲他们演出到半夜,我熬倒了,大人们就把我抱到死人睡过的床上。可没一会儿,我就被一阵山摇地动给惊醒了。你猜怎么着?原来是死老头的儿子儿媳在床上性交,我的腿叫那女人的肥屁股压住了,弄得我不敢出气,不敢动弹,更不敢翻身。就这样,我的腿被他们压在床边儿上,几十分钟。当他们重新穿戴好离去时,我的脚脖子又痛又麻,而隔壁,《李亚仙》正演到“刺目劝学”的高潮,四周一片喊好。

                      在这种嘈杂中成长,五、六岁时,我就从大人嘴里,晓得砒霜吃了能打胎之类的“常识”。除了卖艺,父亲还去街头摆摊算命,我则站在旁边望风,防着联防民兵搞突然袭击。

                    老威:你的童年教育虽不正规,倒蛮丰富。
                    雀跃:父母虽是盲人,但他们聪明,有志气。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的广播电台还邀请父亲上节目,说唱自编自演的《少年英雄何永刚》,当然,这是个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跟形势的东西,却套用了很古老的文艺形式,有些滑稽。

                      我母亲是个艺术全才,会二胡、琵琶、金钱板、笛子。背唱词比谁都快。文革中出了盲文的《毛泽东选集》,革委会组织“摸毛”比赛,结果母亲荣获“摸毛冠军”。

                    老威:子承父业,他们栽培过你吗?
                    雀跃:我以瞎子父母为耻,所以不愿学。很小时,父亲就命令我学二胡,他捉住我稚嫩的小手,往二胡的钢丝弦上捏。我感到钻心地疼,就哭喊,父亲就更使劲捏。如此熬几年,却只会拉《东方红》《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几首时代烂曲。去他妈的。

                    老威:后来呢?
                    雀跃:后来父亲就死了。那是1980
                    年,我才11岁。在长江边生活的人们都酷爱游泳,父亲虽是盲人,也不例外。我从小就陪他下水,还要站在卵石滩上替他辨认方向。比如望见有回水,就吼“回水”;风起浪涌时,就吼“浪来了”;游远了,就吼“快回头”。还有船来了,木头或水大棒(死尸)漂过来,也要提前打招呼。但是那天我太困了,没下水,就在岸上睡着了。我睡得那样沉,连父亲在江中呼救都没听见。后来他被捞了上来,浑身青紫,死得很难看,原来他的小腿突然抽筋了。

                      我太难过了,旁边人也说,这娃娃缺心眼,他爸叫了这么久,也不醒。后来的记忆就是母亲和双胞胎妹妹爬在父亲身上哭,我呆呆地立在一边,没流泪,可能是从小流泪太多,泪腺已枯萎了。

                      父亲一死,天塌地陷,母亲再辛苦也养不活3
                    个孩子。于是我只混到高二就休学,进父母工作的残疾人工厂接班。我才15岁,就夹杂在一群瞎子和聋子之间,做硫化工,就是用一种极其廉价且毒性极强的再生胶生产胶鞋底子。我负责把即将熔化的胶夹起来,放入压鞋模子的机器。真是人间地狱啊,副厂长下车间都要戴防毒面罩,可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连口罩也不戴。我整日在烟熏火燎中,喉咙不久就呛坏了,后遗症是终生难以治愈的支气管炎,与人说话老是咳嗽,仿佛嗓子眼卡着块痰。

                    老威:你挣多少钱?
                    雀跃:月工资120元,不少了。但所有的工人都拒绝劳保,要求把防护手套和口罩变成现金发放,太穷了,穷得要钱不要命了。我一个孩子,也觉得受不了,就擅自下岗,跟人去当地舞厅当歌手,从此开始了卖艺生涯。

                      起头是模仿流行歌曲,稍后接触到摇滚乐。这期间,我认识了陈某,他当时就近30岁了,最先当兵,又受不了约束,从部队逃跑;在货船上做水手,又嫌苦,终于丢掉职业,成为社会混混。他家里除了床和地球仪,四壁空空。但他挺自豪地指着自己的胸口说:“东西全在里面。”

                      陈某订了《世界之窗》,我全看了,就渴望周游世界。陈某经常与人合伙偷窃,但他的辩词是,外国的艺术家都打架、偷东西,比如鲍勃·迪伦、列农等等,除了偷,还吸毒——我觉得太新鲜太刺激,因此不满平庸的现状,就逐渐寻找机会,和人搭班子外出。

                      从十七八岁起,我借搭班子的机会,跑了广东的广州、东莞;陕西的西安、宝鸡;还有兰州,新疆的乌鲁木齐、塔城、克拉玛依;河南的郑州、洛阳、南阳;湖北的宜昌、武汉、襄阳;江苏的南京及江西的九江、南昌。我们在街头卖唱,我充当吉他手和副歌手,由于生性腼腆,不太计较收入多少,所以在班子里人缘较好。

                    老威:你喜欢街头卖唱?
                    雀跃:当时人小,很喜欢,并且我身上有父母卖艺的遗传。把破音响摆放路边,一演唱,就震耳欲聋,围观的人们随便扔钱,我们捡起来,汇拢,待曲终人散,再按出力大小分钱。而我主要想结交朋友,寻找读书的机会。我幻想上音乐学院深造,成为一名作曲家。由于偶然机会,我得到一本《圣经》,于是又幻想上神学院,做一名信仰上帝的作曲家,写赞美诗,在成千上万的信徒之间传唱。

                    老威:真是美好而动荡的青少年时期啊。
                    雀跃:我在某个大城市遇见了大学生林某,他懂英文,弹吉他的手法很纯正,他觉得我不上音乐学院可惜了,于是把自家的房子腾出来,让我住,并且替我数钱。比如说,我今天挣了200元钱,他就说:“好嘛,这等于三堂课的学费。”如果运气不佳,只挣了二三十元,他也会说:“这等于零点一堂课的学费。”

                    老威:你挣够学费了吗?
                    雀跃:除了基本的生活开销,我不抽烟不喝酒,但几年下来,不知咋搞的,就存不了啥钱。上音乐学院需要几万块,这是天文数字,况且我的基础不稳,有钱也进不去。可作梦总是很舒服的。

                    老威:哪就去神学院,上帝的门庭不要钱。
                    雀跃:对,我也有圣灵充满的时候。卖艺路上,每个城市都有教堂,我私下写了些赞美诗,就去教堂与牧师交流。曾有一个年轻牧师对我的作品不屑一顾,他说,好的赞美诗太多了,你这么年轻,只需要学习就够了,自己创作太早了些。可是我却清清喉咙,以《圣经·诗篇》中的耶和华名句来回答他:“你们要不停止唱新歌。”
                    令他大吃一惊。
                    老威:如此发展,你还真能成为神的作曲家。
                    雀跃:是呀,在湖北荆州,就有牧师推荐我去南京,并且给了我金陵神学院院长的地址。于是我唱着自己的赞美诗上路了,卖唱也特有劲,感动了众多过路人,甚至有流着泪为我送行的。可终于抵达了神学院,却兜头挨了一盆冷水。

                    老威:没找到院长?
                    雀跃:顺利找到了院长,并且当面倾诉了自己的家庭、童年、亲近和侍奉主的愿望。还有为什么想读书,将来的创作打算等等。因为我在路上已一遍又一遍打好了腹稿,所以情绪虽激动,但表达还算通畅。可院长却板着脸,眼睛都不看面前的这位风尘仆仆的青年。偶尔牵动嘴角笑一笑,也是出于礼貌。他说,要进这所基督教在中国的最高学府,首先要通过政治审查,包括内查外调,确定你的身份没问题,无犯罪记录或其它污点;其次才是文化考核,而且还要打两年的义工。我恳求说,让我先进来,边打义工边自费进修,你们再慢慢政审嘛。院长却一字一顿地说,这儿没有自费和进修的先例。况且,你的户口在小城市,要迁到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几乎不可能。

                    老威:你们没有探讨《圣经》或相关的问题?
                    雀跃:没有。
                    老威:这个院长也世俗了一点。
                    雀跃:他还怀疑许多人信主的目的是想出国,或者想借此与外国人结婚,至少想从这儿得到现实的帮助,而不是真心侍奉主。听他这么讲,我如坐针毡,因为我也想改变街头卖艺的处境,这也错了吗?

                    老威:他就没给你指一条路?你也是迷途的羔羊啊。
                    雀跃:他让我回当地,找当地的三自爱国会协商。所以我虽失望,还是按他的指示,回到离家不远的湖北宜昌,去教堂,向那儿的牧师求助。牧师非常同情我,他答应我在他们教区打几年义工,通过主的检验。但是他说,户口很难迁,我得自己想办法。我问教会能否出个证明?他答不能。

                      信仰的路就这样堵死了,从此我远离了任何宗教。
                    老威:接下来呢?
                    雀跃:生活还得继续。某一天,我倦了,也过了30岁,就想在一个地方留下来。
                    老威:在成都?
                    雀跃:先在重庆。因为那儿就一条水路,坐船很快就回家了。这不过是一种感觉,我多年没回家了。1992年10月8日傍晚,我们的班子按常规在沙坪坝的一座天桥下卖唱,当时我24岁多,已积累了相当的街头经验,可没料到,却在阴沟里翻船……

                    老威:城管来了?
                    雀跃:对,其实在每个艺人的街头卖唱生涯中,都有遭遇城管的经历。在我们眼里,城管就是国家豢养的强盗,他们见啥捞啥,卖菜的、摆摊的、擦鞋的、拉三轮车的都害怕。因为稍避不及,家当就全被砸了。唉,艺人好歹要高档些,凭的是嘴,可家当就比摆摊的要贵。我十几岁在船码头帮姨妈守过摊,晓得即使被踩了摊子,本钱也就几十百把元,肉疼一阵儿就过去了。可艺人呢,音响好几百,麦克风一百多,一把能玩得过去的吉他,也得几百;还有其它乐器呢,简单的照明设备呢?所以要搭一个四人以上的班子,没两三千元下不来。

                    老威:比起你父母的原始戏班,你们可谓鸟枪换炮了。
                    雀跃:投入与收入应该成正比的,但是戴国徽的强盗顷刻来到,所有的算计就成泡影。当时我唱完罗大佑,接着唱侯德健的《龙的传人》,这首歌家喻户晓,并被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星翻唱,成了我们这代人的国歌,而那首老掉牙的真正的国歌,反而被忘光了。你晓得,我的嗓子被熏坏了,不仅高不上去,还咳嗽,所以只能唱摇滚,糙就糙,但有感染力。许多观众跟着唱,气氛一下子起来,钱就像雪片一般纷飞。我反复了三遍“枪炮声敲碎了宁静的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还收不了场子。观众越聚越多,少说有好几百,歌声真是响彻云霄。可正在兴头上,城管来了。嘟嘟嘟喇叭响,有大车有小车,里面钻出20
                    多个人。他们驱散了观众,二话不说就来抢东西。放在平时,要抢就让他们抢,赔个笑脸,任他们把音响抬上车,我们再和设备一道跟去,罚个几百块就完事。但那天人多,警察迎头就是一句“煽动闹事”,飞起一脚,把竖在路边的音响给踹翻了;还一顿狂砸,二胡、鼓、吉他都遭殃。我的吉他才买没几天,300多元的民谣吉他,两个警察来夺时,我舍不得放手,于是彼此拉拉扯扯。观众都向着我这边,一块起哄:“警察打人啰!!”甚至有啤酒瓶扔过来,惹得警察更气急败坏。可我那天不知咋个了,就一根筋不给。后来寡不敌众,四、五个警察使警棍劈头盖脸地打,我倒在地上,满头是血,吉他也被粉碎了。

                      我叫戴上反铐,塞进一辆面包车厢后的铁笼子,转眼就嘟嘟嘟地上了山,进了市公安局的收审所。我的眼睛肿成一条缝,被锁进号子时,还像喝醉酒一般摇摇晃晃。

                    老威:你的左眼就这样失明的吗?
                    雀跃:这时还没有。我在收审所关了半个月,只审讯了一次,就送西山坪去劳动教养两年。
                    老威:班子里的其他人呢?
                    雀跃:下落不明,估计关一晚就放了。我是街头主唱,且“抗拒执法,情节严重”,所以要严惩。
                    老威:我也在收审所关过,晓得里面有不少犯人发明的“川菜”,没端出来让你尝几样?
                    雀跃:我在街头就被警察打坏了,连吐了一个星期的血,所以像稀饭一样瘫在那儿,没法过堂。恍惚中听见这样的问答——“给不给这个新贼过手续?”“看那死狗样子,恐怕过不起。”“规矩还是要嘛。”“要个逑,两份川菜就把龟儿子给胀死了。”“等他缓几天再补起。”“要得。”“火爆的不行,上水煮菜还将就嘛。”
                    “那就来碗清汤挂面?”“用鲜汤还是老汤?”“老汤灌不进去。”“那就用鲜汤。”
                      于是几个贼苏苏地屙了一大碗热尿,撒了一把铺草渣子,就过来撬开嘴,一口一口地灌我。直到我哇地反刍出来,还接着灌。栅栏门外有值班警察路过,大喝一声:“几个狗日的,搞啥子鬼名堂?”贼们全体起立回答:“报告政府,我们在给他喝药。”“啥子药?”警察盘问。“童子尿,”贼们答,“治跌打损伤。”“你几个还是童子?”警察哈哈大笑,“莫把梅毒尿灌进去了。”“我只得过一次淋病,”贼王一本正经地报告,“没有梅毒。”

                    老威:太龌龊了。
                    雀跃:可剧痛真缓解了,几天后就能站起来。于是贼们商量着要补过手续。贼王煞有介事地模仿警察审问我,当得知我是个歌手,立即就手舞脚蹈起来。

                    老威:莫非贼王还是个追星族?
                    雀跃:追星族无处不在嘛。当时正流行童安格,贼王当场就点播《耶利亚》,我坐在那儿唱,一提气用劲,肋巴骨就扯得钻心疼,当唱到高潮“耶利亚,耶利耶利亚,我一定要找到她”时,我不仅虚汗满头,而且泪水夺眶而出。贼王连呼“太感人了”,接下来又点播了十几首流行歌曲,把我唱得声嘶力竭,几乎都迷糊了。

                    这样,我每天在号子里为大家演唱,成了“监舍歌星”,日子比一般毛贼好混多了。
                    老威:不愧艺人世家,在那儿都混得不错。
                    雀跃:你别讽刺我,人落到这步田地,是挺可悲的,在这一个多星期里,我把平生会唱的歌都唱尽了,乃至于后来,一提到通俗歌曲我就起鸡皮疙瘩,。当然,贼王还让我“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搞些别的娱乐。比如值班政府不在时,就来大合唱,或者表演话剧——我曾在光脑壳上粘些稻草,当染过的金发;上衣下硬塞两个碗,当坚挺的乳房;再往脸蛋上涂些红药水,一个蹩脚的三陪小姐就诞生了。贼王是江湖上比较有名的杀手,在外头专替人讨债,如果对方赖着不还,就割耳朵,砍手脚,令人闻风丧胆。所以目前已落入法网,性命堪忧了,还念念不忘旧日的纸醉金迷——特别是他被提讯之后,回到监舍,往往会大吼一声:“舍房歌星装扮起来!”稍后,他就与我勾肩搭背坐在棉被圈成的沙发里,握着牙膏麦克风开唱,从邓丽君到周华健,一张嘴就五六十首,还边唱边摸我的“乳房”﹑裆跨,还一根接一根揪我的稻草金发,直到全秃。最令人恶心的,是牵我的手去逮他的生殖器,滑动着打手虫。每当此时,我都下意识地控制自己,免得一发毛,把他的卵蛋给捏爆了。

                    老威:这家伙有同性恋倾向吗?
                    雀跃:有乱搞的倾向。以他为首的5个“上层社会”都经常逼着长得清秀的小毛贼替他们口交,此时,我也得站在一旁,唱邓丽君的《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以掩饰那种稀里糊涂的口交。四周的毛贼还配和声:“要日就猛日,不采白不采!”

                    老威:真是群魔乱舞。
                    雀跃:我在暗无天日里熬够半个月,一纸《劳教通知书》下来,我就被押送重庆郊区的西山坪劳教。种地、种果树、采茶。整日挑粪,组长要计数,一天来回五六十趟,把人的腰都累折了。如果完不成定额,或者有其它,比如打架、偷窃、逃跑等违规行为,就让几个人扒下你的裤子,按在长板凳上,这时管教干部才抖着竹竿上来,劈哩叭啦一顿猛抽,直到浑圆竹竿打成了刷把,你的屁股蛋和大腿留下一道道血槽……

                    老威:你受过这种“鞭刑”吗?
                    雀跃:还没来得及。我比较瘦弱,况且会唱歌,就免去了若干苦役。
                    老威:你会唱劳改的歌吗?
                    雀跃:会唱《新生歌》,但我不愿意再唱。
                    老威:就唱一两句?
                    雀跃;不愿意。
                    老威:那就算了。
                    雀跃:我永远不再唱《新生歌》,因为劳教比劳改更恶劣,能把单纯少年变成恶魔。在里面,大家互相交流嫖赌偷抢的经验,我在里面学会了开所有的锁,包括保险柜
                    ——这也是一条谋生之路,我的手一天天练得更灵巧,我现在已能修锁配钥匙,还能做各种乐器,均受益于“犯罪培训班”的栽培。

                    老威:你能把劳教的情况讲得更详细吗?
                    雀跃:还有一种刑罚叫“睡太空床”,即在柱子之间拉三根绳子,把人绑在上面晃荡,一夜下来,绳子就陷进肉里了。

                    老威:还有呢?
                    雀跃:没有了。我倒愿意自己脑子里一片空白,像日本电影《追捕》里的横路晋二,被灌了药,“中枢神经阻断术”一弄,让跳楼就跳楼。蓝天、白云,检察官杜丘说,太美好了,你走进去,就融化了。有一天,我已挑了50担大粪,受不了,可还让加班。夜里8点多钟,挑到58担粪时,眼前闪出金花,我就一头栽下坎去。左眼顿时一阵剧痛,原来一颗硬石子不偏不倚地挤了进去。我大吼一声,就昏了。醒来已是第二天早晨10点多钟,我躺在一所眼科医院里。

                      按劳教两年的期限,我还差3个月零3天,可我的左眼球被摘除后,当即就提前释放了。兜里除了政府发给的几十块回家的路费,一无所有。

                      瞎着一只眼,我又回到了街头。联想到自己的盲人父母,这真是宿命。
                    老威:你认命吗?
                    雀跃:当时我才20多岁,如果认了,就走不到今天。
                    老威:我晓得,你如今做前卫音乐了。
                    雀跃: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回自己。过去我羞于在人前提起盲人父母,认为那种东西上不了台面;通过坐牢,通过种种的熬炼,我悟出古今艺人的命运是暗合的。所以我做的前卫音乐仅仅是吸收了一些西方的元素,但根子还是在街头。我经常打开录音机,在街上边走边录些世象百态的喧嚣,在爬满灰尘的无尽头的喧嚣中,我加入自己微弱的歌唱。

                    老威:你送我的碟子已听了,这也算一种记录吧。
                    雀跃:父辈只是卖艺,我却对用音乐本身记录卖艺感兴趣。我们都是瞎子,我们都找不到方向。此刻,时光倒流,我又回到了4岁,一个瘦弱的小男孩边抠鼻孔边牵着一串盲艺人向死人的娱乐场所走去。

                      我还与父亲早年的偶像,四川的金钱板大师邹忠新同台演出过。大概是2000
                    年的夏天,在大慈寺附近举办了一次民间曲艺活动,邹忠新年近80,双目失明,可到了《武松打虎》的高潮,金钱板却打得风车斗转,一双空洞的盲目居然射出两道神光!我一下子惊呆了,因为父亲当年,经常捧着一个收音机,听邹忠新的连续节目,他凭耳朵也能“看见”那具有杀伤力的英雄眼神。

                    老威:你晓得叛逃出国的“盘古摇滚乐队”吗?我在网上看过他们不少鼓吹暴力革命的歌词。
                    雀跃:我知道盘古,领唱博敖还算有才华,可他们的人生道路也跟盲人差不多,大家都穿行在世界各地的街头。诗人大吼“革命”,谁也不会当真。我呢,更是命贱如蚁,才30多岁,就感觉像个老年人,已没有力气反抗任何东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0:24 , Processed in 0.1757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