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10|回复: 0

我给主席付过一毛钱茶账

[复制链接]
唱歌的鹰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12-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后一位管家吴连登深情回忆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日子我给主席付过一毛钱茶账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报告会昨日在省委礼堂举行,毛泽东最后一位“管家”吴连登、最后一位专职理发师周福明,应邀到会作报告。在伟人身边工作甘苦如何?有哪些趣事和感慨?本报记者昨日与吴连登和周福明对话,一解读者之惑。

  主席叫我咸城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第一次见主席是在什么时候?

  吴连登(以下简称吴):我第一次见主席是在1961年,那时我才20岁,还在中南海颐年堂当服务员。那天开政治局会议,主席照老规矩第一个到场,我赶紧端上茶,他就问我叫什么、老家在哪,我马上报告说:“吴连登,江苏盐城人。”他马上打趣说:“哦,你是咸城人。”以后他每次要叫我,就喊“把那个咸城人找来!”主席有个习惯,每次见到生人,他总会问清楚你的基本情况。下次见了他就可以直接喊出你的名字,还有你的家庭情况或爱好。

  嗜书如命绝不浪费一粒粮食

  记:主席的哪些言传身教最让您受益?

  吴:主席一生爱书,平时一闲下来看书。有时我们给他放电影,中途片子断了要更换,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他都马上拿起书看了起来。他老人家逝世后,中央档案局统计他建国后的藏书,总共有96300多本,而且其中《资治通鉴》、《二十四史》都是批阅过很多次的。

  主席从来教导我们,年轻人要有理想、有作为。他常说:“我们来到世上,不是要‘吃世界’,而是要‘创世界’。”

  主席从不浪费粮食。每次饭粒掉到桌上,他都仔细捡起吃下。我劝他说这样不干净,主席却严肃地说:“粮食都是农民种的,你可知道他们有多辛苦吗?这饭真是来之不易啊。”

  主席关心群众疾苦。70年代中期,他已经病情日重口齿不清,但仍好几次要求身边的护士去北京煤矿体验生活,帮他了解工人们井下作业的情况,劳动保护是否落实,肺病是否普遍严重,回来要向他详细汇报。

  主席喝一毛钱茶都要付账

  记:您帮主席处理过的印象最深又是最小的事情是什么?

  吴:好多次,主席在钓鱼台宾馆喝了一杯茶,就一毛钱,但我这“管家的”就得赶紧去付账。你们别小看这一毛钱,它可是“不是命令的命令”:看到主席平时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你能不主动付账吗?这可就关乎党风民心啊。

  记:作为一国之首,主席经常收到各种礼品,你们作为身边的工作人员是不是能“揩点油水”?

  吴:不可能。我就举一个例子吧,1964年,侨胞送给毛主席31.5公斤燕窝。他老人家毫不犹豫地指示:“把它们全部送到人民大会堂招待外国客人。”秘书试探地说:“主席,是不是给家里留一点?”毛主席摆摆手打断道:“不用留,一点都不用留,全部送走。”他老人家都这么大公无私,你还好意思伸手?

  不过,延安人民送来的一点小米、红枣、花生等杂粮,是毛主席从不拒绝、照收不误的礼物。我经常让师傅们给主席煮一点尝尝。他喝着延安的小米粥,脸上往往露出欣慰的笑容。有时候他又一言不发,专注地看着老区送来的杂粮……

  送来的礼物自家孩子没得吃

  记:主席对自己、对同志这么严格,对自己的小孩也这样吗?

  吴:主席对孩子要求很严,李敏、李讷没有他的召唤就不能进书房,不能随便翻看文件、书籍。每年金日成都会送来好几十箱苹果、梨和西瓜,主席总是分给总理他们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但从来不给孩子们吃。

  主席的教育方式别具一格。那时李讷在人大读历史,周末就骑着单车、背着大书包回家。他们一家人就固定每周有一次聚餐,这时主席总会慈爱地详细询问她们最近读了什么书,学校里和社会上又有什么新鲜事。然后还会给她们布置功课,这礼拜要读什么书,下次聚餐就得汇报读后的感想。主席总要求孩子不仅要广泛阅读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书,还要她们多接触社会,多向身边的人学习。

  记:主席平时在生活上对你们关心吗?

  吴:当然,但他从不慷公家之慨,接济别人都是自己掏腰包。我1964年刚到主席身边工作不久,老家就出了件祸事:小侄子玩火,不小心把草泥房子给烧毁了,全家老小一下子无处栖身。主席听老周(周福明)说了这事,立即就从他的稿费中拿出300块钱给我寄回家,要知道我那时一个月工资就3块钱啊。我连连感谢,主席却说:“你不用谢我。这钱是人民的,你真正得感谢的是人民。年轻人多学些东西吧,以后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让省委书记尝尝挨饿的滋味

  记:主席有没有让你安排请过客?

  吴:有,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1962年中央召开各省情况汇报会的时候。那时还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各省省委书记在他家里轮流向他汇报情况,会议开得很晚,我去问主席要不要给大家做饭,主席说:“一人一碗面条。”我说:“您怎么这么抠门?人家来开会,您都不让他们吃饱饭?”主席说:“我就要让省委书记们尝尝,饿肚子是什么滋味!他们整天吃得好极了,哪里知道老百姓都吃不上饭是什么感觉?平时谁敢饿省委书记?今天来我这就要让他们挨饿!”

  人物档案>>吴连登

  1942年出生,江苏盐城人。从1964年开始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68年开始担任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他陪伴毛主席度过整整12个春秋,直到1976年9月将毛主席遗体护送到人民大会堂供人民瞻仰为止。此后他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任办公厅任副主任,直到退休。

  江青叫他“管家的”,毛泽东笑称他为“我身边不灭的‘灯’”。他要负责毛泽东和江青的工资及其日常支出;要负责主席的衣食住行、保证安全;要随主席巡视大江南北不离左右,还要管孩子们的家庭杂务……他小李讷一岁,但李讷至今见面都叫他“叔叔”。

  采访中,这位“大管家”始终面带微笑,缓慢而有条理地回忆着、叙述着,还不时起身给我们的茶杯里添水,一切都是那么平易随和。他说,这都是主席的言传身教在他生命中打下的永难磨灭的印记。

  周福明:我跟毛主席有缘

  主席理发也紧张

  记者(以下简称记):主席是怎么看中你来做理发师的?

  周福明(以下简称周):我这人跟毛主席有缘。要做他的理发师,首先家庭、历史没有问题,第二个人思想要进步,我那时已经是预备党员了,第三是技术要好,我是理发室的标兵。三条都合上了,1959年毛主席住在杭州,他生日那天刚好原来的理发师发烧了,组织上才推荐我去。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他先跟我握手,再拉家常,一下子让我心情放松下来。刮胡子的时候,主席吸气把腮邦子吹得鼓鼓的,我说主席不用鼓气也不用紧张,他听了后放松了,理得很满意。主席把我带到北京去后才跟我解了密:“过去在北京也挑过几个理发师,但每次开始理,他们都是手发颤,浑身冒汗,他紧张了我也跟着紧张;你给我理就不会这样,技术也好,所以就要了你来。”

  难点在于他不动只能你动

  记:毛主席的头发难理吗?

  周:好理,也难理。毛主席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我接手给他理发的时候,基本的发型也是不能改的,他的头发有个特点,右边多左边少,理发就要给左右理均匀了,再用热毛巾压一下就好了。

  但给一般人理,你还能让他的头侧一下仰一下什么的,给毛主席理,谁敢让他转头?他老人家又高大,胡子多,特别是主席痣上的胡子难刮,而且刮胡子都得抬着胳膊刮,也不好让他躺下来刮,所以难点在这,一般人也不理解。

  谁也不能把毛主席写完整了

  记:现在市面上很多毛泽东题材的书,你跟了他十多年,觉得这些书可信度高吗?

  周:毛主席是个历史伟人,谁也不能把他写完整了,按我说,很多书都只是讲了点影子,有的干脆是道听途说,写出来只能说是他个人眼中的毛泽东。我一天到晚跟着毛主席,能记住的也只是印象很深很深的事情和话语,记住了事情还不一定记得住发生的具体时间,你说如果从没见过主席的人写出来,准确度会怎么样?

  我永远相信,时代造就了毛泽东,毛泽东造就了新中国,他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任何人任何时代都不要忘记毛主席的功劳。我跟了他老人家这么久,只有一点小遗憾就是,我父母至死都不知道他儿子在为毛主席服务,除此之外,我这一生再没有一丝遗憾,并且无限自豪!(记者 丘剑华 实习生 陈枫)

  人物档案>>周福明

  江苏人,1935年生。1953年到1959年在杭州时美理发室工作。1959年12月毛主席在杭州过生日,他被派给主席理发,随后调到主席身边工作。1976年分配到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办公室。退休后,继续担任毛泽东中南海故居的管理工作。

  眼前的周福明,腰板挺直,声音洪亮,提起毛泽东时总是饱含深情:“我生平还有两次难忘的理发。第一次是1959年第一次给主席理发,心里又兴奋又战战兢兢的,难度最大。第二次最难过,是1976年9月9日为主席理最后一次发。”

  “我现在退休快十年了,还返聘在中南海主席故居工作,天天见物如见人啊!”说着说着,老人拍拍身上的深蓝色西裤说:“这是我1971年陪主席会见尼克松时穿的。这裤子我平日老珍藏着,到现在就穿过三次。那天上午主席还叫我给他理了发,还抹了点油,精神可足了。”(来源:南方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1:32 , Processed in 0.1916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