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94|回复: 1

讨论:哪处的炎帝陵,才是真的炎帝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4 11: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南炎帝陵介绍

一、炎帝是如何降生的
《帝王世纪》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妊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上述记载大意是:炎帝之母女登,去华阳游玩时,“感神龙而生炎帝”,意即与神龙做夫妻而生下了龙子炎帝。这种歌颂祖先诞生的神异感生神话自古已有,历史悠久。炎帝、黄帝、尧、舜、禹等都有各自不同的感生故事。感生是当时母系氏族社会“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原始社会的人们不懂男女性交生儿育女的科学道理,误认为结胎是妇女与自然界某一事物亲近而产生的结果,因此把这一事物看做祖先加以崇拜、祭祀,史称这一事物为氏族图腾物。龙是华夏氏族最崇拜的图腾,因此,古代的文史记载及民间传说把炎帝看成龙的后代与化身。
    关于炎帝的出生,在湖南炎陵县一带还流传着炎帝有三个母亲的故事。传说女登是个勤劳的女性,她生下炎帝后不久,仍然坚持与先民一起采果狩猎找食物,为了行动方便,将炎帝放在一边,炎帝饥饿孤独时就哇哇大哭。哭声惊动了山鹿和山鹰,山鹿给他喂奶,山鹰给他遮凉。此后,每当女登采寻食物炎帝在山上哭时,山鹿、山鹰就来喂养炎帝。因此人们说炎帝有三个母亲,生母是女登,奶娘是山鹿,养母是山鹰。这则故事同《帝王世纪》一样反映母系氏族社会“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时代特征,同时又神话了炎帝,他竟能与动物灵犀相通,山鹿给他喂奶,山鹰给他遮凉。突出了他生来就有神灵护佑,日后必是不同凡响的伟人。
二、如何理解炎帝神农氏这一称谓
神农氏的称谓与农耕文明的创立有关。最早使用“神农”一词的是西周文献《逸周书》,其后为西汉郑玄注《大戴礼记•月令》。《大戴礼记•月令》云:“炎帝号大庭氏,下为地皇,作耒耜,播五谷,曰神农也。”《世本•三皇本纪》云:“炎帝,以火官名……始教耕稼,故号神农氏”。东汉班固云:“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故谓之神农也。”上述资料告诉人们炎帝为什么叫神农氏,其得名的原因与农业的关系。众所周知,农业的开创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它需要较长的经验累积,其形成经过漫长的时间。即农业的开创并非炎帝一人开创,它是炎帝及后世经过摸索实践而逐渐创造的,因此神农氏也不是对一个人的称谓,它泛指炎帝及后世子孙与农业有关的人。据史书记载,在炎帝以前就有农业的雏形和引种植物的遗迹,神农氏的称号早于炎帝时期,由于炎帝时期农耕生产已普遍出现,达到史前没有的辉煌阶段,因此炎帝冠上了神农的称呼,从此名垂青史,后世敬奉祭祀。
三、炎帝神农氏是中国医药之始祖
炎帝神农氏除了开创中国农业外,对人类做出的另一突出贡献是他遍尝百草开创了中药学,成为中国医药学的始祖。《史记•补三皇本纪》曰:“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为纪念炎帝在医药方面的突出贡献,中国最早一部药物学专著就命名为《神农百草经》。
    炎帝为什么要尝百草发明医药呢?由于上古时代人们穴居野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生活环境异常恶劣,且又不懂养生之道,因此疾病蔓延,加之经常遭受毒蛇猛兽的侵袭,因此,伤害连连,中毒频频,病痛死伤时有发生。因而,维护身体健康,同疾病做斗争,向大自然挑战是先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题。作为部落首领的炎帝更是忧心如焚,处心积虑。传说,一天,神农受凉肚子疼,偶嚼一草而愈,并用它治好了其他病症相同的病人,神农得到启示,从此尝百草。为了造福人类,驱瘟除病,炎帝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尝遍了百草的滋味。在采集过程中发现有的食物可以作粮食,就采其果实引种为五谷;有的可以做蔬菜,就采其果实引种为百蔬以辅助五谷之不足;有的可以治疗疾病,就用其根茎果叶做药品。炎帝把这些发现的药品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体会在自己身上的反应来摸索百草平毒寒温的特性,逐渐懂得了药草之间相生相克的道理,久而久之积累了许多治疗经验,便产生了最早的医药知识。他对症下药,减少了疾病给人们造成的痛苦,做了许许多多功德无量的事,深得族民和后人的爱戴。后来,在一次尝药的过程中误食断肠草,不幸殒命。炎帝为了治病救人而牺牲了生命,人们感念他的大恩大德,都称他为“药王菩萨”、“慈爱神”、“中华医药始祖”,很多地方建有药王庙世代供奉祭祀。
四、湖南炎帝陵
湖南省炎帝陵位于该省株洲市炎陵县。炎陵县古属荆地,秦以后属长沙郡,茶陵县史称长沙茶乡之尾。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从茶陵县分出霞阳、康乐、常平三乡,设酃县。1994年更名为炎陵县。
    炎陵县山清水秀,四周名川大山拱卫罗列,据说我们伟大的始祖炎帝就长眠在该县城17公里处的鹿原陂这块风水宝地上。鹿原陂古称“白鹿原”,又叫“天子坟”、“皇山”、“炎陵山”。
    炎陵县何时有炎帝陵呢?据《酃县县志》载:“鹿原陂西汉时已有帝陵,唐时有奉祀。”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起义,当地人担心帝陵被发掘损毁,于是将陵墓夷为平地。唐代,佛教传入,佛僧在陵前建造“唐兴寺”。到五代时,佛僧出游,寺庙又复荒落。从此炎帝陵隐名于青山秀水中,无人知道它位于何方,就连最早记载炎帝葬地的晋代《帝王世纪》也只谈到炎帝葬长沙。
    到了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稳定政局收揽民心,数典念祖,派遣大臣寻访,于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在茶陵县、康乐县鹿原陂发现了炎帝陵。于是修陵建庙,同时制定护陵制度,从此祭炎大典列入君国大事议程中,历代帝王祀之不绝。其盛典以明清最为隆重,辛亥革命后帝制被废除,御祭随之终止,但民祭和官祭活动仍然延续存在且盛行不衰。
    据《炎帝陵导引》介绍,炎帝陵自宋代建陵以后,各朝各代都不失维护和修葺,最重要的一次是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陵庙重建,奠定了炎帝陵庙“前三门棗行礼亭棗正殿棗陵寝”四进格局的基本形成。到了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进行了历代最大的一次全面修复,形成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空前杰作。到1954年,香客奉香祈祷时不慎失火,主殿全部被焚,只剩下行礼亭、午门和围墙。1986年,炎陵县政府对炎帝陵进行了一次大的整修、增建,如今的炎帝陵建筑群为仿清式皇宫建筑风格,陵殿分为五进:午门、行礼亭、正殿、墓碑亭、陵寝,陵殿前有“炎帝神农氏墓”石碑一块,朱红色围墙。整体建筑富丽堂皇,四周苍松翠柏环抱,又显庄严肃穆,庙堂之雅。
   千百年来,炎帝陵俎豆馨香,香火不绝。无数后裔来此谒祖寻根,寄托深深的祭炎情。炎帝陵作为炎帝英灵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炎黄子孙艰苦创业,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4 23: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好几个地方有炎帝陵, 其中一个是长平之战的地方, 就是高平, 上党一带.  

我记得有说法是炎帝"生而有角", 意思是天生的圣人.  龙,麒麟是神圣的, 有角;  牛在印度教里是神圣的, 穆斯林不吃牛羊肉, 也是有角;  基督教里的圣人 摩西,  我看他的画像是有两只角, 恰似牛角一样.  不知道这些有没有联系.

可能传说是这样演变的: 炎帝是天生的圣人--->炎帝天生有角----->炎帝天生人身牛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7 18:29 , Processed in 0.13247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