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1-24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防各有各说, 兄所讲的真理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人讲及真理时, 时常想到便是数理科学上的真理, 但在我看来真理并不限于此. 若果我们所追求的真理包括人与人的关系, 对生死的认识等等, 中国先哲便对此有精辟见解. 如说到中西方的不同, 只可能是双方对追求真理目的,方法或取向等各有不同. 例如中国先哲追求真理往住以为处理人生于现世为目标, 西方则更重于对周边世界的理解.
三圣之所以会各成一派,根源是他们没有明确的师承关系。
如果兄这样说的话, 可能会使人联想到他们本有(可能是隐密的)师承关系. 要生于不同时间的人有师承关系是说不通的, 不同人有不同思想才是正常. 如说他们有互相影响他人的地方, 似乎可用同处于春秋战国时代作解释. 例如当时周的封建制度进入崩溃, 国与国之间的攻伐不止, 在这个新旧制度相交之时, 他们都想找出解决的方法, 因此孔子提出以仁, 老子以无为, 墨子用兼爱作为核心思想便开始出现.
后辈的儒生有敢批评孔圣人的吗?同样,学道的也无人敢说李老聃的不是,我们总是把真理和圣人视为一体,乃至以圣人取代真理。而希腊哲学就没有这种忌讳,亚里斯多德就敢批评你柏拉图,这不是说他不尊重自己的老师,而是因为他更看重真理,可以说希腊哲人是把“重道(真理)”放在“尊师”的前面。
后代儒生的确少有批评孔子. 但孔子说过"夕闻道,朝死可矣". 不是求真理的表现吗? 再说, 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下, 儒家便成为"政治上"的正统, 即使是同是荀子的性恶说也给比下去. 再加上科举等因素, 普通儒生会批评孔子吗? 最后, 如果孔子所述确是或近于真理, 能有理地批评他的人便自然少. 这方面的解释可相当多.
也许中国的三圣是追求真理的人,可他们的后人却把目标改换为追求成圣,人人都可以做圣人,这不是我们传统中一直在讲的吗?西方的哲人都没有我们的圣人那么完美,可他们发现的真理之光却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理,而我们呢?从秦始皇开始的漫长的“中世纪”长达2000多年,圣人张载的豪言壮语从来也没有变成过现实,“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人是中国的圣贤吗?我很怀疑
时间有限, 简单多说几句. 如"追求成圣"是目的"见贤思齐", 有何不可? 如由秦始皇开始, 中国的科学, 技术, 文化等各方面都远超西方, 而且最重要的是上述这各方面还在不继进步中, 不是"中世纪"这黑暗时代(dark age)可比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