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10|回复: 1

[【文史类】] 上海话中的洋泾浜英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6 20: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在上海呆了四年,竟然不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词语来自外语,重新温习一下,权当再回上海一次。

   水门汀:水泥(地板)。来自英语cement。以前用得还比较多,现在听得少了。看来我们已经脱离了工人阶级了。

   水汀:暖气,来自英语steam。 上海是没有类似北方地区冬天用的暖气的,所以这个词基本上属于废弃不用的了。

   三纹鱼:指的是鲑鱼。来自salmon。旧时译做“萨门鱼”。 嘿,吃了这么多次三文鱼片,竟然刚刚知道三文鱼就是鲑鱼!白活了!

   飞:通常指机械中起传动作用的齿轮,如单齿轮传动称为“单飞”,三级变速自行车称为“三飞”等等。为fit或者fitting的音读。 这个“飞”不是曾经的“小虎队”三个小帅哥各自单“飞”。又孤陋寡闻了一次。

   开司米:其实是Kashmis(克什米尔)的音译,原来指克什米尔山羊绒织成的一种细绒线织品,现在泛指羊毛织品。 正穿着呢!

   火腿店:暗指白俄的妓院。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旧贵族涌入上海,因为不懂英语生活无着,有相当的白俄女子进入欧美人开设的酒吧做舞女,或者直接成为妓女。这些酒吧妓院在洋人口中叫做ham shop,暗指有“大腿出售”。被上海人意译成为“火腿店”。 无论中外,某些东西还真是相通的。这个就没机会知道了。

   发烧友:指对音乐,歌星等狂热迷恋崇拜的人。来自英文的fancire,这个字是首先由香港人翻译过来的,后来进入了上海话。 这个词解放前就有了?困惑!

   司的克:手杖,来自stick。 上海人也不嫌罗嗦,俩字不更省事,何必要发三个音表达?!

   老狄克:指涉世较深,社会阅历丰富的人。有人认为“狄克”也是来自stick,旧时手杖多为留洋归来自诩文明的人所使用,所以又称为“文明棍”。所以“狄克”也暗指绅士模样的人。此“狄克”非彼dick。不要误解了!面对老外建议还是少用为妙。

   毕的生司:指empty cents,意思是“身无分文”。 无聊的洋泾浜!

   老虎窗:屋顶上的窗子。英文屋顶为roof,音译而成“老虎”。 乱来的洋泾浜!

   回丝:工场里用来擦机器的废纱、丝。在家庭里也经常被用作清洁工作。来自waste。 难道现在还用不成?超市里那么多现成的可卖。

   (红头)阿三:旧时对上海公用租界里的印度巡捕的称呼。有人认为是印度人和人交谈,总是以“I say……”开头,所以称为“阿三”。也有人认为阿三是“阿Sir”的谐音,上海人当年和印度巡捕讲话就称其为“阿Sir”,类似今天的香港人。 竟然有两个来历!

   麦头:英语mark的洋泾浜语,意思是货品外面的商标,现在已经少用。应该写成“唛头”,船运发达的上海港里的搬运工引进的词汇,现在还在用,生命力如此顽强!

   麦克:很多。如:“伊钞票多得来麦克麦克。”来自英语Much。 不会吧,这个也用,“港督”得麦克麦克的~

   时髦:来自smart。这个字最先流行于沪上,后来风靡全国。 “时髦”竟然是舶来品?!

   派克:大衣。英语里称par-ka(风雪大衣)。 只知道派克钢笔,原来是大衣!

   派:来自英语pass,传递。 这派字的意义太多,搞不懂哪个意思来自外语。

   沙蟹,一种牌艺。在英文里通常讲做saw your hand,在洋泾浜英语里被省略做saw hand,逐渐成为“沙蟹”。 上海话的发音是“梭哈”(广东话?)玩了多年,一直以为是香港人玩的,结果还是洋泾浜!

   枪势:原意指机会,运气,来自英语chance,如:“侬现在枪势老足格嘛。”把不求进取者说成“混枪势”。 这个还在用。

   司拨灵锁:一种旧时常见的弹簧门锁。来自英语的spring。 哦!原来如此。

   罗宋:旧时上海人对俄国的称呼,来自Russian。随俄国人大量进入上海,带来的还有“罗宋牌”,“罗宋汤”,“罗宋帽”,“罗宋面包”等等。 曾在食堂里喝过罗宋汤,酸是唯一记忆。而我竟然一直以为罗宋是古语,可能是现在的菲律宾,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呀!惭愧!

   烂糊面:本来指煮烂的面条,因为和英语love me谐音,所以常用来开玩笑。如:“请侬吃烂糊面”,暗示“请你喜欢我”。 我说嘛,曾经那么多上海女孩子请我“喝”烂糊面,怎么最后都没了下文了!

   康乐球:流行于旧上海的一种球类游戏。来自英文corner ball的音译,而在意思上也翻得很准确有特色。 类似于桌球吧?

   塌皮:指归还旧债,从此两不相欠。有人认为来自英语的par,经洋泾浜语转变为“塌皮”。 简直是外语,不懂,没听说过。

   肮三:来自英语的on sale。On sale是廉价拍卖,其货品质量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引申为促狭,下流等意思。 还好,没人用这个词表扬过我。

   麦克风:microphone之音译。旧上海还称电话为“德律风”(telephone),今天已经少见。似乎“耳脉” 不是洋泾浜吧?

   瘪三:旧上海街头有许多乞丐。在英语里乞讨说beg for,洋泾浜语说beg say,于是乞丐逐渐被称为“瘪三”。这个洋泾浜真是翻译的形象逼真!

   拉司卡:英语之last car之音译,老上海话里作“最后”的意思。如:“我是拉司卡一个人。” 胡闹的洋泾浜!

   拨落头:指的是电插头,来自英语的plug。 这个翻译得其实也很经典哦!

   斯达特:starter,日光灯上的启动器。没意思的洋泾浜!


文中的词语来自【词头怪脑】中的“上海闲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6 21: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有趣。上海开一代风气之先啊。不过俺怀疑有些可能是从广东话过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4:15 , Processed in 0.2760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