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园虽好,不如归去
------《家之歌》
诗人朗费罗1807年2月27日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毕业后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研究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学。183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语言、文学,致力于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183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赞歌》、《生命颂》、《群星之光》等音韵优美的抒情诗。1841年出版诗集《歌谣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诗《铠甲骷髅》、《金星号遇难》,也有叙事中含有简朴哲理的《乡村铁匠》、《向更高处攀登》等。诗中充溢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乐观情绪。这两部诗集在大西洋两岸风靡一时,他从此以诗人闻名于世。朗费罗于1845年发表诗集《布吕赫钟楼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尔德的军火库》、《桥》、《努伦堡》和《布吕赫钟楼》等佳篇而为人称道。《海边与炉边》(1849)包含了诗人向读者宣告创作意图的《献辞》以及通过造船的形象讴歌联邦的缔造的长诗《航船的建造》。 朗费罗的主要诗作包括3首长篇叙事诗,或“通俗史诗”:《伊凡吉林》(1847)、《海华沙之歌》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1854年辞去哈佛大学教职,专事创作。次年发表《海华沙之歌》。从1843年起,朗费罗夫妇在幽静的克雷吉别墅中度过了17年幸福的家庭生活。1861年他的夫人不幸被火烧伤致死,这一直使他无比悲痛。他两次结婚,两个妻子都在悲惨的境遇中去世。为了摆脱精神上的重负,他投身于但丁的《神曲》的翻译,还写了6首关于但丁的十四行诗,是他最佳的诗作。《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大体上仿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基督》命名的三部曲诗剧于1872年完成。 朗费罗晚年创作不辕,备受尊祟,牛律大学和剑桥大学曾分别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75岁生日那一天,美国各地的学校都举行了庆祝。1882年3月24日朗费罗逝世。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获得这种尊荣的第一位美国诗人。 朗费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歌谣、叙事诗和诗剧。他的诗歌在美国广为传诵,在欧洲受到赞赏,被译成20余种文字;在19世纪主流诗坛占主导地位的朗费罗在当时的影响极大,按照传统的诗美学,的确他的诗艺娴熟,韵律严格而甜美,连一向保守的英国诗坛也乐意接纳这位美国大诗人,在他死后,居然把他的骨灰安葬在伦敦西敏寺的诗人之角,而这里是英国国王加冕和著名人物下葬之所,从给他的这份殊荣里也足见他的盛名在当时鼎盛到何种程度。作爲一位诗人,他在一个二十世纪诗人所不知道的范围内极受欢迎。他的诗常常被印到学校的课本里。几代人以来,许多学童都能背诵《保罗.里维尔骑马来》《伊万杰琳》、《哈瓦沙之歌》及其它朗费罗的诗歌的大部分诗句。任何一个学童听说一个朋友作了一首韵诗马上就会说:”你是一个诗人,你自己还不知道呢,可你的大脚表明你是诗人:它们都是朗费罗!”读诗,是智慧的奇遇,灵光的闪耀,魂魄的悸动,无以言说的感动。读诗,可以澡浴精神的尘埃,刺伤情感的平庸,点燃神奇的魅惑。读诗,让我们口有余香、心有光明。遗憾的是,对诗歌的任何解说都只能是散文。如果说翻译就是丧失,那么读者也是译者,导读诗歌无疑是一件笨拙的工作,诗无达诂,诗意的丰富特性允许我们对一首诗作多种解读,我所提供的只是一种视角,而你的视角,在你的心中。读诗,需要你的悟性、你的感应。朗费罗的诗歌创作深受英国传统诗歌的影响,结构严谨,节奏明快,语言优美,技巧精湛,深受读者青睐。或许美国最令人敬爱的诗人就是朗费罗。原诗如下: Stay, stay at home, my heart, and rest;/ Home-keeping hearts are happiest,/ For those that wander they know not where/Are full of trouble and full of care;/ To stay at home is best./ Weary and homesick and distressed,/ They wander east, they wander west,/ And are baffled and beaten and blown about//By the winds of the wilderness of doubt;/ To stay at home is best. /Then stay at home, my heart, and rest;/ The bird is safest in its nest;/ O'er all that flutter their wings and fly/A hawk is hovering in the sky;/ To stay at home is best.“此心安处是吾家/最大的幸福是我的牵挂/迷失天涯的游子们/心中装满了忧愁与痛苦/最好的选择仍是家/疲倦,哀伤,思家/他们游荡在天涯/挫折,失败,艰辛/彷徨的风肆意的厮打/最好的选择仍是家/此心安处是吾家/当他们振翅而飞/鹰正拭目以待/巢中的鸟儿最安全 /最好的选择仍是家”。(柳士军译)
朗费罗年轻时去国外很多地方考察,游玩。
此诗共分三个诗节,它的韵律是aabba。在第一诗节,诗人开门见山地指出:家是最幸福的地方。“家”别称“桑梓”、“故园”、“枌榆”、“梓里”、“故里”、“乡关”等。家从来就和学者文人结下难舍难离的不解之缘。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江淹《别赋》中:“视乔木兮故里,诀北梁兮永辞”;柳宗元《闻黄鹂》中:“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多少游子和文人对家这一主题的反复吟唱和感怀,构成了中国特有的家国故乡情结。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是游子梦魂萦绕、辗转反侧的地方,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家,有我们熟悉的乡音,有我们醇厚的乡情,更有我们可亲可敬的父老双亲。第二诗节诗人描写流浪的人们所遇到的痛苦,挫折,失败,艰辛,而家是抚慰我们创伤的地方。正如美国诗人 罗伯特.弗罗斯特说:“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 Home is the place where ,when you have to go there , it has to take you in. )。我们历尽艰辛,饱经沧桑,心为形役,惆怅而独悲,可谓“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第三诗节以鸟鹰为谕,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绝望和灾难。“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诗人再次吟唱家是游子的最佳选择,恰如美国剧作家、演员佩恩. J. H.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Be it ever so humble , 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 )《家之歌》体现美国诗人偏爱英国英语,钟情传统英诗的格律和诗体形式,青睐传统诗歌题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其一,他们或是第一代的移民或是第一、二代移民的后裔,浓重的英国文化在他们身上打下的烙印难以磨灭。其二,美国本是英联邦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即便是获得独立后,也仅仅是在军事、外交、经济等领域的独立,文化领域的独立尤其是相对或完全的独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三,英语本为他们的母语,美国人在语言上或者文化上易于与英国交往。而对于一个殖民地或者刚刚获得独立的国家来说,这种文化上的交往自古至今多是被动接受。独立后的美国在新的世纪里思想文化上最主要的特征是民族主义精神的高扬,如何创造出与宗主国迥然不同的一个崭新的民族身份、一个崭新的民族文化和一个崭新的民族文学成为美国社会各界共同谈论的主题,而知识界在建立民族文学问题上所取得的共识是:学习和吸收欧陆各民族文学的精华,创建具有美国民族特色的新文学。1830年,美国思想先驱钱宁(William Ellery Channing )在《民族文学的重要性与途径》(In Remarks on American Literature )一文中指出:应当改变美国文学接受过分局限于英国书籍的状态,尽快“耳濡目染”欧洲大陆的文学。美国诗人朗费罗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后来进一步强调美国文学接受策略的开放性和多元化时说:“正如各民族的血液与我们的身体渐渐交融一样,他们的思想感情最终也将混入我们的文学。我们将吸收德国人的温柔,西班牙人的激情,法国人的活泼,使之逐步和我们英国式的稳健头脑融合起来。如此一来,我们的文学便将具有普遍意义, 而这正是我们所孜孜以求的。 ”(注:Clarence Arthur Brown,ed., The Achievement of American Criticism(New York,1954),p.xxi.)朗费罗的孜孜以求是成功的,在19世纪主流诗坛占主导地位的朗费罗在当时的影响极大,按照传统的诗美学,的确他的诗艺娴熟,韵律严格而甜美,连一向保守的英国诗坛也乐意接纳这位美国大诗人,在他死后,居然把他的骨灰安葬在伦敦西敏寺的诗人之角,而这里是英国国王加冕和著名人物下葬之所,从给他的这份殊荣里也足见他的盛名在当时鼎盛到何种程度。从诗的结构看,诗行排列十分整齐、均衡、对称,此乃诗人所追求的对称美和平衡美。这首诗的格律非常严谨,乐声悦耳和谐。当我读到朗费罗的《家之歌》时,不禁想起他的脍炙人口的诗句\"Music is the universal language of mankind --poetry their universal pastime and delight.\" 诗人使用的都是严格正统的英语句法。单词的拼写、诗行的排列、语句的顺序都十分规范正统,没有变异现象,不像二十世纪的诗歌那样随意自由。诗歌的语言简洁朴实。诗歌的艺术手法也都是传统英诗中常见的头韵、行内韵等。头韵如第一诗节第一诗行中的home与heart,第二诗节第3诗行中的baffled, beaten与blown,第二诗节第4诗行中的wind, wilderness,第三诗节第3诗行中的flutter, fly,第三诗节第4诗行中的hawk与hovering。跨行韵如第二诗节第二诗行中的east与第二诗节第三诗行中的beaten.行内韵如 第二诗节第1诗行中的east, west等。诗中使用的比喻也是传统英诗中十分常见的,如以鸟、鹰作为比喻人生处处有危险。
我们在读此诗时,既能感到诗人对家的眷恋,同时发现诗人诗歌的感伤和忧郁。“感伤诗――表现理想,与现实有双重关系,具有向往之情、紧张、无限的优越性,引导人们隐逸、逃避生活,走向恬静。”【1】读《家之歌》吟哦起朗费罗大段的诗行,让人仿佛置身于眼前喧嚣的尘世之外。没有营营苟苟的急功近利,只有诗文唱和的闲情逸致。那个时代离我们并不久远,可又实在太过久远。然而,这些又与他其他诗篇存在矛盾,如《人生颂》写到:“世界是一片辽阔的战场,人生是到处扎寨安营;莫学那听人驱策的哑畜,做一个威武善战的英雄!” “那么,让我们起来干吧,对任何命运要敢于担戴;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追求,要善于劳动,善于等待。”【2】 人生充满挫折,诗人内心不免伤感,但在诗文中,他则勉励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懈努力,等待机遇,争取成功。朗费罗是矛盾的,因为“此心安处是吾家/最大的幸福是我的牵挂/迷失天涯的游子们/心中装满了忧愁与痛苦/最好的选择仍是家/疲倦,哀伤,思家/他们游荡在天涯/挫折,失败,艰辛/彷徨的风肆意的厮打/最好的选择仍是家”人生是痛苦的,我们的选择只有两条:逃避困难还是迎接挑战。一个温暖、亲切、朴素的家仍然等待你――“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张玉能,西方文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第130页
【2】杨德豫译,朗费罗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3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