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98|回复: 0

中国高新技术水平与世界差距一览

[复制链接]
唱歌的鹰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9-30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国高新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何,与世界领先国家有何差距”是广大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关心的问题。为此,科技部《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以及各高校、研发机构、企业和产业部门共600多位专家对我国信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和新材料领域218个项目的研发水平进行评价,完成了一份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在这218个项目中,有1项我国领先,27项与世界领先国家处于同等水平。
  纳米研究基因技术国际前沿

  以纳米碳管为代表的准一维纳米材料及其阵列体系、在非水热合成纳米材料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纳米基础研究如纳米及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研究开发金属、陶瓷、玻璃和聚合物方面的纳米材料;研究纳米氧化物、半导体和金属的单个纳米粒子;反映不同材料界面的纳米涂层;新型的纳米功能材料等方面,我国的研发水平已与领先国家持平。

  此外,我国的基因组测序、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动物体细胞克隆等前沿技术也与发达国家处于同等水平。

  通信领域基础好研发能力强

  专家分析,我国在通信领域重视对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吸收,较快的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产业研发基础好,研发能力强,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城域网平台技术、宽带接入技术、TD-SCDMA与增强型3G等。

  在通信制造业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群体突破,涌现了以中国普天、华为、烽火、大唐、巨龙、金鹏、港湾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通信制造业公司,打破了国外公司对高技术通信设备的垄断,不仅拥有了全线的通信产品,在程控交换机(含移动交换机)、SDH/DWDM传输设备以及蜂窝移动通信设备等重要领域已开始在国内占有优势地位。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3G)、光网络、核心交换路由器、下一代网络(NGN)等技术上,我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通信标准的制定,并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等方面有了更多表现。移动通信领域方面,我国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国际标准,为我国在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实现技术和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光通信方面,我国紧跟国际前沿,开展了各种光通信技术的研究。报告中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研制生产全线光通信产品的国家之一。

  工农业生物技术整体水平高

  我国一贯重视发展农业生物技术。近10年来,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群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农业生物技术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有些技术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如植物转基因、主要农作物分子标记和生物技术新品种以及优质、高产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等。
  

  报告指出,当前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而工业生物技术是解决资源和过程两大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和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点,如我国用微生物法生产丙稀酰胺的生产技术,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水平上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解决我国能源短缺和粮食阶段性供大于求的问题,我国正在开展燃料酒精计划。工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将有利于我国两大支柱工业:化学工业和医药工业的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可再生生物原料的利用将带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工业生物技术是正处在突破边缘的重要科技领域。

  计算机信息安全等落后

  近年来,我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研制成功了“银河”、“曙光”和“神威”系列高性能计算机,使我国在世界高性能计算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专家认为我国在关键的核心技术和巨型计算机应用方面还比较落后。迄今为止,我国PC制造所使用的核心技术和主要零部件几乎全部源于国外,其中绝大部分源于美国,不仅产品附加值较低,而且在很多方面受制于人,存在安全隐患。

  在软件方面专家认为,我国基础软件薄弱,缺少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基础研究团队分散,没有形成整体实力;行业软件存在技术含量低的问题。软件产业规模小,与国际同行的竞争能力弱。据统计,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总额仅占全球软件业总额的1.2%,约是美国的1/40、印度的1/15、日本的1/8。软件企业整体实力还很弱,高级软件人才较少,虽然全国软件企业有5000家,但拥有1000人以上的企业不到1%。

  互联网技术上,我国一直跟随国外,走了一些弯路,整体上仍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网络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包括网络传输速率、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服务质量、网络通信性能等方面。

  音视频核心技术国外垄断

  目前,我国音、视频行业基本掌握了产品的设计技术和生产制造技术,能自行设计、制造中、低档产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产、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该领域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模具制造技术、精密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光机电技术、冶金技术、化工技术等。但我国高端产品专利技术少,关键技术均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因此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制约,如DVD激光视盘机利润很低,高档彩电也面临专利技术的困扰。其次,音、视频产品的关键器件仍依靠进口,特别是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的显示器件(如PDP屏、LCD屏等)我们还不能自主开发和生产,其专用集成电路95%以上靠进口,PDP和LCD显示屏仍被国外公司垄断。
  

  医药生物技术快速发展

  据统计,2000年我国生物技术产品总销售额大约为2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医药、保健产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诊断试剂、部分抗生素、药用氨基酸、维生素、血液制品、生化药物和部分功能食品)约为90亿元,占总销售额的45%。我国已有13类(19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获得批准上市,其中在全球销售额前10位的基因工程药物有8种。此外,诊断试剂产品约30亿元人民币。尽管目前医药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仅占医药工业总销售的6%左右,但医药生物技术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医药行业总体发展速度,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我国中医药的研发有传统的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天然药物原料制备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重大及感染性疾病的快速检测与诊断也得到较快发展。

  近年来,人体植入材料等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先进生物医用材料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且市场巨大。生物传感器材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诊断、环境检测、军事和军事医学等领域。这类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差距较大。

  集成电路研发能力较低

  目前国内生产的晶片大多数属于低档技术,比世界主流科技落后5年左右。据统计,2001年,我国有70%以上的公司使用0.35微米及以上的制作工艺,与世界主流技术0.18微米制程技术差一个档次。报告中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较小,2000年国内生产的芯片销售额仅占世界市场总额的1.5%,占国内市场的20%,近两年还有下降趋势。技术创新开发能力还比较薄弱,设计、工艺、设备、材料、应用、市场的开发能力不够,其结果是今天受制于人,明天后劲乏力。集成电路人才严重短缺,以IC人才为例,美国拥有40万人,而我国仅有3000到4000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纳米集成电路研发技术,如亚100纳米的集成电路开发、设计与加工平台,10纳米CMOS技术等,以及集成电路生产技术,如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半导体材料的制备等方面,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

  我国在CPU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如2002年“龙芯”CPU的研制,为改变我国信息产业无“芯”局面迈出了重要的步伐。高性能嵌入式32位微处理器???“神威I号”研制成功,也跨越式的提升了国内处理器的技术水平。但专家认为我国CPU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相差6-10年。

  航天材料研发力度应加强

  我国用于国防、航空航天、先进交通工具的低成本高性能材料与领先国家相差6-10年。低成本高性能的金属基先进复合材料和树脂基复合材料、超高温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特种纤维、特种工程塑料、轻合金(铝、镁合金)等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先进交通工具、国防等高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材料。在这些领域,我国应加大研发力度。


  环保材料新型建材待发展

  我国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废弃资源的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正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一般工业企业缺乏环境意识,社会居民对回收工程缺乏正确理解,我国环保法律与相应的税收制度还不够健全,回收技术的水平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

  此外,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新型建筑材料与领先国家相差6-10年,拟突破的关键技术主要为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建材及制备技术,以固体废弃物和废旧建材为原料的建材回收利用和再生,以及大型建筑的修补强化技术。这些技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通过调研报告看出,我国高新技术研发基础较为薄弱,专家认为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水平总体落后领先国家5年左右。那么今后我国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途径呢?专家表示,在所评价的218个项目中,有124个项目应由我国自主开发,另外94项我国应以联合开发的形式开展研究,因此,自主研发和联合开发并举是我国技术发展的主要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7 20:03 , Processed in 0.230395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