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20|回复: 2

中国学术界“十怪”

[复制链接]
dyangz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9-22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无官不成学会、学会轻学变了味。

各种学会本来是学术界人士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地方,学会的所有职务都由在本学科有较高造诣的学者担任。但是现在的许多学会(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学会)的主要职务都由一些官员(或官学结合型的官员)担任,似乎没有官员学会就不能存在似的。至于学会里的其他领袖,也大多数由类似行政化的推选方式产生,根本不是根据学术造诣推选产生。学会似乎变成了政府的另类管理机构。这样做虽然加强了国家(政府)对学会的管理,但实际上这是政府变相干预学术的行为,似有不信任学者和遏制学术自由之嫌。

与上述现象相联系的是,学会变成了交谊俱乐部。综观世界各国的各类学会,其作用无非有两:其一,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术会议,进行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其二,建立学术园地,举办学术刊物,供学者们发表和交流学术成果。具体管理实行会员制。但是中国的大多数学会(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似乎没有发挥这些方面的作用。许多学会每年都要举行学术会议,但是实际上大多是类似聚会,根本没有进行实际意义上的学术交流。有的甚至把学术会议变相变成旅游,学会似乎成了旅游俱乐部。

所以,笔者认为,中国的学会(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应该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学会组织和管理的做法,为中国的学术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学会,目前要做的首要工作是,结合学风建设,举办以真正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为核心的完全由学会主宰的名副其实的学术刊物。

2.沽名钓誉、浮而不实。

一是大学升格热。眼下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中转升格为大专、大专升格为大学、学院升格为大学的大学升格热,目标要培养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且不说这些学校是否具备升格的条件,试想如果全国上千所学校都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符合社会需求结构吗?

二是学院热。近几年原来的一些单科性学校大都改为大学,比如财经类和政法类等。本来这些学校的设置科目就比较单一,为了显示大学的品位,再纷纷下设许多学院,结果是学院成为系的简单名称更换,个别的还出现一个系派生出多个学院的现象。以财经和管理类为例,原来大多叫经济学院,后来管理学设置成单独学科后,许多学校纷纷将管理学从经济学院中分离出来设立管理学院,现在又掀起设立单独的公共管理学院热。对于学科比较全的个别学校这样做可以理解,但是多数学校未必要这么做。因为这样设立,既不利于教学科研,也会增加教学与管理成本。比如有些经济和管理类的共同科目,各个学院都要配备教师,结果是师资分散,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也不能够有效开展。如果只是一个学院,设立一个这样的教研组,既会减少教师人数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小学校,本来教育经费就不足,干吗还要干这样徒劳无益的事呢?

三是研究型大学热。现在稍微有点资历的学校都把建设成研究型大学作为追求的目标,这可能吗?其实,就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建20所左右的研究型大学已经足矣!其他的应该建设成研究和教学并重型(50所左右)、教学为主兼有研究型(100所左右)、教学型和职业教育型的大学,其中教学型和职业教育型的大学应占多数。

四是院士(或特聘教授)热。不知是何时刮起的风,许多高校(地方)不惜重金聘请院士(或特聘教授)。好象院士(或特聘教授)越多学校越风光。其实,这有点装门面之嫌。一个学校的好坏关健在于整体教师素质和学风,而某些学校教师的待遇低下,学风也非常不好,以致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都远走高飞。这样的学校纵然聘请几个院士(或特聘教授)又能怎样呢?与其花重金聘院士(或特聘教授),还不如把这些钱用来改善整体教师的待遇和教学设施,这样作用可能更大、更现实。

3.学术隶属于权术。

其表现之一是学术官僚化。学术官僚化主要指学校管理和学术管理官僚化,学校俨然是一个行政机构。结果造成官衔大于学衔,学术声望附属官位,人人都争相当官的怪现象。比如,有的人原先学术平平,当了官后学术名声大增;各种优秀学术成果评比每每由具有官衔的人负责把关,等等。在这里,学术权威已经荡然无存。长期以往,学术水平和学术风气当然会每况愈下。这是造成当前学术腐败的根源之一。

学术官僚化的另一个后果是那些学术尖子必然要当官,也就是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本身并没有错误,问题是让那些学术尖子干一些与学术本身无关的并不一定非要他们做的行政事务,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术研究。有一些学术上本来不错的学者当上官后,再也无心作学问。几乎全部的研究都由学生去做,自己当后台老板,这样下去能不江郎才尽吗?

学术隶属于权术的另一表现是权术支配各种学术活动。以一年一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选来说,其中的猫腻尽人皆知。有一位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选的教授回去后别人问她评选情况,她哀叹道:“你都看不下去,表面上实行匿名评选,可私下里早就通过气。这还不说,如果评选结果还不符合那些头面人物的意愿,还要求再议,直到他们满意为止。所有的基金项目几乎就给那些有权有势的单位瓜分了。简直是我即真理,哪有什么公平公正可言!” 。对于各种重点学科的评选和国家的各种资助活动,无不充满权术的味道。

有趣的是,国家每年评选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本意是鼓励和鞭策博士生及其导师们将博士论文做好,借此提高博士论文水平,同时促使在学生阶段就形成一个良好的学风。所以,评选的意义在于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在于消除学风浮躁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风。然而,这项评选才进行几年就变成了“分赃会”,某些有权有势的头面人物总是竭力利用各种手段以自己的意志来左右评选过程。且不说评选后知情人士的各种微词,仅从评选结果看就明显地反映出一些非学术因素的迹象。这样的评选结果不但违背了评选的本意,而且助长了学术腐败现象。

我曾无意中看到过已经公布的几年评选结果,总怀疑评选中带有一些非学术因素。后来阅读了几篇所谓优秀博士论文后,证明自己的感觉不无道理。实际上,在通讯评审过程中就有不公平的现象。试想,一篇国内最著名学校的博士论文和名不经传学校的博士论文给评阅者的第一感觉能一样吗?如果评选结果前者不如后者,那可以肯定前者确实不是太好。如果终审决定中再加上某些有权有势的头面人物的意志,这种评审还有什么意义呢?最近传言,评选委员会(确切地说评选委员会中个别头面人物)竟然有利用各种借口将通讯评审中名次排后的确定为优秀论文的现象,还美其名曰评选结果基本合理。如果真是这样,应该天打雷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不够十个“怪”呢,接着贴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唱歌的鹰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9-30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不够十个“怪”呢,接着贴呀!--其余的怪,太恐怖了,可我不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9:01 , Processed in 0.1424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