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11|回复: 2

[【文史类原创】] 发奋图强的战国之雄--秦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6 13: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奋图强的战国之雄--秦国


   资治通鉴上是这么写秦孝公的:孝公21岁了,当时,河山以东有六强国;淮泗之间小国家也有十几个;秦国和强大的魏国楚国交接。这些国家都把秦国看作蛮夷之地,排斥它,不和他交往。秦孝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奋图强,耕种秦国的。治国首在选材任将,秦孝公很幸运,他得到了商鞅。

   商鞅从政治思想上是法家一派,崇尚法治从严治国。资治通鉴上对他立木取信一举很是赞赏。商鞅变法里也是这个故事也最为著名。后来我朝太祖在湖南师范上学到时候,读到这里有所感动写了一片出色的政论,被评为优秀贴在学校的宣示栏里。如果细心的去找,估计在太祖的档案里还能找到这篇文章。太祖在这个文章和资治通鉴写道此处所发的感概大致是相同的,那就是民无信不立,政府煞费苦心。司马光评曰: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力诈,犹且不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哉?天下趋于力诈,是对那个时代很好的描述,战国时代,各国之间崇尚武力与征服,卑鄙的欺诈诓骗等权术都是家常便饭。比如,商鞅本人就通过诈术,擒了魏国的公子卬;再比如张仪,基本上靠骗术就把一个大国楚国拖垮了。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臣民必须有信。这个信在我看来就是民心,就是民意。引用我党现在的政策术语,就叫做取信于民。为什么?因为清醒当权者们都知道国无信不立。但是如果一个党一个政府,整天吹嘘代表这个先进那个先进,吹嘘几年国企脱困,吹嘘多少年进入小康,吹嘘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吹嘘伟大光明正确,更甚者搞什么引蛇出洞,恨不能扑尽天下士人而后快,殊不知,一个政权的合法性也同样会这样在一次次美丽的谎言和恶毒的欺骗中失去“信”的基础,继而失去民心,失去先进性,最后也必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中。所以,今天回头看看司马光,太祖评价商鞅徙木立信的论述对我们的当权者多少要也起到警示作用。

    商鞅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各种度量衡,为秦国一统天下立下盖世的功勋。但可惜,他不得好死。还记得我们的朱丞相在位的时候看商鞅之死,剧未毕而泪流满面。在那个时候媚俗的媒体也常常有意无意的摊出商鞅变法吸引大众的眼球。虽然现在时过境迁,但人未死棺未盖许多东西还不能定论。不过,商鞅死了,棺材恐怕都不知哪去了。资治通鉴在这里很聪明的设计了一段商鞅和他的仆人赵良之间对话对商鞅进行了评述。其实我怀疑历史上有没有赵良这个人,或许就是司马光公来个分身术,穿过历史的隧道和商鞅来了一次对话,应为我们知道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政治上也面临着改革反改革的对抗现实。这个话是以比较五股大夫和商鞅谁贤展开的,当然比较的结果是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资治通鉴说商鞅决狱的时候,杀犯人,鲜血把河水都染红了;还说商鞅把那些一开始说变法坏,后来又说变法好的家伙全都发配边疆去,说,此皆乱法之民也。这样比较的结果羊皮大夫是前者,商鞅是后者。更甚的是,刚愎的商鞅对结果还“弗从”,果然,居五月而难作---他被车裂了!

    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壶浊酒喜相逢。。。。。观看历史,寻思现实,常常让我有种浮生若梦的感觉。我以为人类已经走了很远的路,但其实就像钟表的摆钟,虽然不停的运动,但其实永远都是在那么小的幅度的范围里摆动,而且时间也的确永远的消逝了。。。。。。。

    写到这,好像扯远了。再回到秦国,话说秦国在车裂了商鞅之后,一边享受着变法带来的果实,一边探头东望肥沃的中原,他按耐不住雄心,跃跃欲试,开始准备出关争霸天下了。也是在这个时候,东方诸国回头才突然发现昔日的这条小狗仔子不知不觉间已经变成一头威武雄壮的狮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6 22: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呢?是原创吗?
少了“待续”两个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7 12: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仁兄的后续文章部分,小弟钦佩兄台敢于当“朝”(嘻嘻,其实小弟觉得“朝”这个词有点贬义)直陈利弊。其实资治通鉴的作者当时写这部书的目的与兄的观点是一样的,都是将历史变为治世的工具,不过有一点需要提出的是:春秋与战国时期,“中国”在此期间发生了悄无声息的变化,礼坏乐崩虽然冒出了他的苗头,不过礼的作用还是在名义上存在的,“奸佞之徒”——弟称其为可以抓住时代脉搏的“灵人”即商鞅一辈,看到了可以变通礼而治国、安邦、平天下,遂使秦国强大。这类人可谓“慧眼”。其所用伎俩在当时的确不啻,毕竟礼还仍在,只是在“礼”这块完整的玉壁上出现了“非礼”的裂痕而以,即使没有商鞅,也会有其他的人来替代它的角色的。这是当时时事大势所趋,再加上统治者自身遭遇而促成了秦国的崛起,弟虽然不赞同英国学者“英雄与群氓”的观点,不过在那个时代,英雄是时事造就的,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不过就看谁会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而已了。做英雄当然会有其代价,死可谓是最落俗套的一种了,商鞅这点上并不是太吃亏,他只是比较“有名气”而已。
   弟看到兄的这篇文章,再加上学院院长大人曾经做过相关评述,便大胆贴上几句,望兄不要怪罪。弟期待兄的后续,想必步入正文以后内容一定精彩,兄要是将开头部分展开探讨,弟觉得会更好一些,期待兄之大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4 16:26 , Processed in 0.17439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