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RHIC實驗中,我們觀察到什麼? 文/章文箴
一、前言 對微觀世界組成的研究裡,夸克(quark)和輕子(lepton)是目前實驗所驗證最基本的粒子。夸克之間透過交換膠子(gluon)進行強交互作用(strong interaction);強作用力不同於我們在大尺度世界存在的作用力(例如重力、電磁力)的特質,它有著“夸克禁閉”(quark confinement)和“漸近自由”(asympotic freedom)兩種奇特現象。帶著色電荷(color charge)夸克之間的作用隨著距離增加不減反增,這造成單一夸克無法從現有實驗發現的零色電荷兩夸克系統,介子(meson),和三夸克系統,重子(baryon),分離出來;相反的,當兩夸克間距離減少時,其交互作用強度反而減少,這時微擾(perturbative)計算方式則可以被用來精確估算、描述作用的細節;完整描述強作用的規範場理論(normalized gauge field theory)被稱為「量子色動力學」(Quantum Chromo-Dynamics, QCD)。在這理論中,夸克本身並無質量,透過「希格氏機置」(Higgs mechanism)得到質量,再因「手徵對稱破壞」(chiral symmetry breaking)效應,造成我們所觀察不同種類夸克間質量有極大差異。物理學家相信在宇宙大爆炸的初期,由能量轉換物質時所形成最初物質的構成,在這高能量密度環境中,強作用力的狀態是不同於我們現今宇宙膨脹後低溫的情況(圖一),預測“夸克禁閉”和“手徵對稱破壞”的效應是不存在的,夸克和膠子是可以在一巨觀體積中自由移動,並且不同種類的夸克(例如u, d, s夸克)的質量是相同,這種初期物質的形態被稱為夸克膠子電漿態(Quark Gluon Plasma, QGP)。在美國布魯克海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重離子加速器(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 RHIC)(圖二)便是為了尋找這一物質存在的證據而興建的[1],在歷經四年(2000~2003)的實驗中,有許多有趣的現象和理論的進展,在今(2004)年五月,RIKEN理論中心主辦的「New Discoveries at RHIC」研討會[2],邀集RHIC四個實驗組和理論學者,做了回顧性的討論;本文以下便針對其中PHENIX實驗組所測量到兩個最具代表性的結果[3]:“大橫向動量產生抑制”(high pT suppression) 和“中橫向動量區間的高重子介子比”(large enhancement of baryons and antibaryons to pions at intermediate pT) 及其物理意涵作一簡要的報告。
.......
全文見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