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71|回复: 0

[【文史类】] 【林洛2005文稿】10. 明代财政小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6 00: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录

1.     概述
2.     帝国财政总收入
3.     收入和分配
4.     太仓库开销
5.     明代的漕运
6.     军镇费用
7.     小结     
8.     附录--1578年帝国财政收入和开支表

################################################

1. 概述

本文主要论述明代的财政状况,是为了形成明帝国财政税收的整体概念。因为明帝国的国家财政和现代国家截然不同,用现代观念来理解史料中的数字,经常会得出与事实截然相反的结论。中国传统的史料都不重视经济与数字,记录往往一笔代过或者夸大其词,使后人更加容易受到误导。

明帝国是一个内敛的帝国,其财政制度始终是消极的,缺乏进取精神。帝国的财政收入主要由田赋和力役组成,田赋以粮食的方式征收,力役则以提供政府劳动力的方式征收。帝国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粮食、劳动力,白银只是很小部分。这样税收方式和现代纯货币税收是不同的,虽然看上去很落后,但却符合当时白银量不足的现实情况。

明帝国的户部,从来不是一个决策部门,而只是一个会计部门。帝国向来没有对财政开支进行预算,而是尽力维持旧例。无论什么时候,漕运每年运输粮食四百万石从南方到北京,不管北京国库里是否堆积如山乃致粮食腐烂,也不管因为漕道堵塞,需要付出超过所运粮食价值的成本来维持。

明初曾经试图发行纸钞,因为缺乏白银储备和大量无度的滥用,遭到了彻底失败。虽然政府还曾试图恢复宋代的铜钱,但因为工艺和产量达不到标准,始终也没有起到帝国所期待的作用。

显然,帝国的财政政策并不是永远一成不变,比如在英宗时期建立了内库和太仓库,使帝国有了固定的白银收入;万历年间,因为美洲和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张居正也进行了税制改革,实施“一条鞭法”,试图将力役和田赋都折现成白银。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总的来说,帝国仍然是保持财政制度原则不动摇,只是调整技术层面。

十六世纪大量白银的流入,仅仅只是改变了帝国的征税方式,却没有增加国家的财富。从万历末年到崇祯年间,帝国一方面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想法设法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却不能从大量的海外贸易中获利,这是必须要检讨帝国基本国策的。

政府没有计划,也缺乏必要的资金进行水利、交通等工程的建设,这和帝国消极的财政政策有密切关系,导致国家发展缓慢,财富积累不足。

因为明代后期巨大的军费开销,帝国始终无法扭转其财政赤字。帝国竭尽其最大能力调度资源也无法改善辽东军事的后勤,拖欠粮饷造成士兵哗变的事件经常出现,这也是辽东战场上明军屡屡被建州击败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竟然无法维持较长时间之边防战事的军费开支呢?帝国的财政制度弊端究竟在什么地方?这些都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本文主要建立在现代学者对明代经济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参考了黄仁宇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税收》、《明代的漕运》,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及其明代经济论文,还有《明史》、《边镇粮饷》、《论明末辽东军食与明清战争的关系》、《明代辽东档案汇编》等资料。

因为没有阅读原始资料的条件,所以现在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在阅读论文后加以汇总整理,可以说,本文不过是属于读书笔记范畴而已。

qian_nian@hotmail.com 林洛


【 按:因为作者列举很多图表,无法在帖子里体现,想看全文者请下载此文附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21:14 , Processed in 0.09621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