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2-6 21: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摘要 仅供参考】
清皇族始祖发祥地及源流考
●丁 锋
(黑龙江省呼兰县史志办 150500
考证清皇族始祖的发祥地,研究满族的历史源
流,对了解古代东北边疆少数民族的生存发展环境,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很高的学术价值。
关于清皇族始祖发祥地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
着长白山说、依兰说、黑龙江北部说三种观点。但由
于这些学说缺乏足够的科学考证依据,所以至今仍
未得到最终的结论。本文现就清皇族始祖发祥地及
源流考证问题,发表一下个人的研究成果,愿能引起
史志界、考古界专家们的重视,并希望研究此问题的
同仁们共同参与争鸣。
一、史书有载 尚需考证
关于清皇族始祖的发祥地,清代宫修的史书中
均有详细的记载,后世的一些史籍中也有专门的论
述。现与二十四史并存的《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
编纂) 开篇记载:“努尔哈赤先世布库里雍顺之母叫
佛库伦,感朱果而孕,居长白山之东俄谟惠之野俄朵
里城。”清代的《满文老档》,官修《皇清开国方略》、
《满洲源流考》、《八旗通志》、《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盛京通志》、《吉林通志》等多种史志书籍均有上述
之说。一些野史、文学作品,如《清朝野史》、《清宫十
三朝》(又名《清宫秘史》) 、《太清帝国三百年征战录》
等也附合其说。其中《吉林通志》记述较详,第24 卷
记载:“钦定《盛京通志》内京城志引《发祥世纪略》
云:始祖居长白山鄂多里城,在兴京东1500 里,宁古
塔城西南330 里,勒富善河西岸。皇始祖、肇始祖居
赫图阿拉,太祖迁呼兰哈达,天命元年以兴京为都
城。”
以上史料中所记的清皇族始祖布库里雍顺《, 中
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民国) 记作布库哩雍顺;《辞海》
记:“布库里雍顺,又作布库里英雄,即满族爱新觉罗
氏一族传说中的始祖。有人认为他就是元代所设斡
朵怜万户府的第一任万户。”史料中所记的俄谟惠之
野,也记作鄂谟辉之野。史料中所记的俄朵里城,
《元史》记作斡朵怜《, 中国市县大辞典》记作鄂多哩、
斡多里《,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作斡朵里、鄂多
理、额多力《, 盛京通志》记作鄂多里《, 清太祖武皇帝
实录》记作鳌朵里《, 辞海》中还有吾都里的记载。虽
然称谓不一,实际上还是音同字不同,或是根据谐音
而译。但据实而言,均是指清皇族始祖布库里雍顺
所居的鄂谟辉之野鄂多里城。
上述史料中记述了三个问题:一是鄂谟辉之野
在长白山以东;二是鄂多里城在鄂漠辉之野;三是鄂
多里城在兴京东1500 里、宁古塔城西南330 里。这
些史料虽然都出自官书,但仍然存在史实的错误。
其一是,史料中所记述的鄂谟辉之野在“长白山之
东”,只能是个方位,并没有标明在长白山之东的什
么地方,因而不能得到准确的定位。其二是,钦定的
发祥纪略,虽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和里数,但仍然存在
常识性的错误。如按其所记,鄂多里城在兴京(今辽
宁新宾县) 东1500 里,实在今朝鲜和俄罗斯境内,或
在海上。如按其所让,鄂多里城在宁古塔城(今黑龙
江宁安市) 西南330 里,当在今吉林省敦化。但敦化
既不在长白山之东也不在鄂谟辉之野,所以说不具
备鄂多里城的地理条件。其三是,居住在鄂多里城
的始祖爱新觉罗氏,并没有留下文字史料,后世所修
的官书,全凭后人根据前人的口传而追记的,不可能
不存在史实错误的地方。所以,虽是官书有载,也需
要进一步地进行科学论证。
二、长白山说不具备地理条件
《盛京通志》、《清史稿》等都记载鄂多里城在长
白山之东鄂谟辉之野。其它的一些辞书等还把鄂多
里城定位在吉林的敦化。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鄂多理城条记载:“在吉
林敦化县东二里余,亦名额多力,俗呼为敖东城,一
名阿克敦城,相传为高丽故城,旧传满洲始祖爱新觉
罗布库哩雍顺曾居此。清高宗时三姓定乱鄂多理
城,崇号建满洲,开基肇宗,即谓此。”在敦化县条记
载:“唐时渤海建州,元置斡朵里万户府,明初设建州
卫,清始祖觉罗部贝勒居此。”
《中国市县大辞典》敦化市条记载:“元隶开元路
斡多里万户府。明为建州卫。清为鄂多哩城。”
上述记载存在多处史实错误。其一,清高宗时
三姓定乱是在黑龙江依兰一带,并非在吉林敦化城。
其二,元代所设的斡朵里万户府在黑龙江与松花江
交汇一带,并不在吉林敦化城。其三,清皇族先世所
居的鄂多里城是在长白山以东的鄂谟辉之野。而敦
化城实在长白山之西,方位显然不对。其四,鄂多里
城位于勒富善河西岸,而敦化位于牡丹江的源头,牡
丹江史称呼尔哈河,并没有勒富善河的称谓,说明敦
化并非是鄂多里城。其五,至今未见到有标记鄂谟
辉之野鄂多里城在长白山以东字样的图册。所以,
不能认为是皇帝钦定的,就认定长白山是清皇族始
祖的发祥地。
三、依兰说并无史实根据
《辞海》记载:“斡朵怜、斡朵里,亦作鄂多里或吾
都里。元代在今黑龙江依兰一带所建的五个女真
‘军民万户府’之一。所属即明建州女真的先世。其
后南迁吉林珲春和朝鲜会宁一带,明政府以其地置
建州左卫。”
《中国市县大辞典》记载:“依兰是满族的故乡,
清朝宗室发祥地之一。”
《哈尔滨区县(市) 概况》记载:“依兰古称三姓,
是满语‘依兰哈喇’的汉译。⋯⋯依兰又是清皇室的
‘龙兴之地’,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铁木尔在卧多
里城(今依兰城西的马大村) 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
代。一代风流天子在这里殒灭,一代封建王朝的祖
先又从这里肇迹⋯⋯”
上述记载,综合起来有三点:一是元代所设的斡
朵怜军民万户府在依兰;二是依兰是清王朝宗室发
祥地之一;三是卧多里城在依兰城西的马大村。但
根据史料记载研究,上述记载仍存在诸多的史实错
误。仍以史料为证:
《辞海》记载:“三姓,康熙五十四年(1715) 筑城,
又称依兰哈拉。满语依兰为三,哈拉为姓,因努叶勒
葛、依克勒、湖西哩三族赫哲人居此得名。雍正七年
(1729) 设副都统,光绪三十一年改依兰府,1913 年降
为县。”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依兰条记载:“明和屯卫
地,满清未起以前称为和屯噶珊之野,康熙五十四年
置三姓城,设协领防守。雍正十年设副都统,光绪三
十一年裁,改设依兰府。”
《中国市县大辞典》记载:“清初葛、卢、舒三姓赫
哲氏族由黑龙江流域举族徙居依兰一带,始定三姓
之名。⋯⋯渤海国时德理镇设于依兰附近,辽设五
国部之越里吉国,即今五国城,金代设胡里改路,元
设胡里改万户府,明为胡里改卫。清顺治初年赏世
袭佐领管理三姓地方,康熙五十三年(1714) 设协领,
雍正十年(1732) 设管理三姓地方副都统,光绪三十
一年(1905 年) 设依兰府,民国二年(1913) 撤府立依
兰县至今。”
综合上述记载可知,依兰的历史沿革金代为胡
里改路,元代为胡里改万户府,明代为胡里改卫,清
初设三姓城,并没有元代设斡朵怜万户府及鄂多里
城在依兰的记载。另外,据《辞海》记载,金代的胡里
改路辖境,约在今牡丹江和松花江、黑龙江下游地
区。元代的胡里改万户府和明代的胡里改卫,也基
本沿袭其境。而今天的依兰县境,东西只有75 公
里,南北不过90 公里,本是个弹丸之地,显然不会既
有胡里改万户又设斡朵怜万户府。另外,依兰既无
布库里山和布勒和里湖这样的地理条件,不可能是
当年的鄂多里城。
根据以上正、反史料的论证,可以得出如下认
识:其一,史料中并无依兰境内有鄂谟辉之野的记
载。其二,在金、元、明三朝依兰均为胡里改辖界,并
无斡多怜的记载。其三,清康熙五十四年才置三姓
城,与元代搭救布库里雍顺的三姓城不是一回事。
其四,依兰的马大屯,不具备靠山临湖的地理条件。
根据上述四点,笔者认为鄂多里城不在依兰。
四、黑龙江北部说有理有据
《满文老档》记载:长白山东边有布库里山,山麓
有布勒和里湖⋯⋯满族源于建州女真,先世在黑龙
流域北岸。
说清皇族始祖居长白山东边的布库里山,又在
黑龙江流域的北岸,这显然存在矛盾。因为长白山
在松花江之南,黑龙江流域北岸根本不存在长白山。
那么如何才能印证布库里山和布勒和里湖到底是在
长白山东还是在黑龙江流域北岸呢? 笔者认为,最
有说服力的印证是找到鄂谟辉之野、找到鄂多里城、
找到布库里山。此三证是确定“三说”的分水岭,也
是找到鄂多里城的唯一途径。
笔者经查阅史籍、图册研究发现,鄂谟辉之野鄂
多里城确实在黑龙江流域,更确切一点说,鄂多里城
就在黑龙江南岸的萝北、绥滨一带。证据如下:
(一) 鄂谟辉之野是指黑龙江中游两岸而言
清同治三年(1864) 黑龙江将军衙门上报总理衙
门的《黑龙江通省舆图总册》,在呼兰河界内四至中
有如下记载:
“鄂谟搏泡,在衙门东八百七十五里。”
搏河,自鄂谟搏泡发源,入松花江,其源在衙门
东八百二十五里。”
上述两条记载中的衙门,均指呼兰城(今呼兰县
城) 而言。搏河即今汤旺河。鄂谟搏泡是汤旺河的
发源地,在今伊春市乌伊岭一带。
再查《总册》黑龙江城(瑷珲) 界内四至有如下记
载:
“城南四十八里许有鄂谟屯。”
“城北一百里许,有伊罕鄂谟屯。”
“城东南七十里许有大鄂谟屯。”
“鄂谟”、“鄂谟”,诸多的“鄂谟”,终于追寻到了
“鄂谟”的踪迹。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 屠寄的《黑龙江舆图
说》,是实地测绘的黑龙江全境图,有文字说明,具有
翔实、可靠的史料价值。图中标记汤旺河发源于布
伦山南麓的“屯鄂模”,泡后标记有“屯窝集”,泡南50
里标记为“金初必干村鄂居女直之地。”《图说》中标
记的汤旺河发源地“屯鄂模”即是《总册》中记载的
“鄂搏泡”一带。均指汤旺河发源地而言。图中标记
的“布伦山”,即是小兴安岭山脉,为呼兰河、汤旺河、
逊河、讷谟尔河、乌裕尔河、通肯河的发源地。
查阅该图发现,在黑龙江中游两岸(包括今俄罗
斯境) 标记有“鄂模”字样的地方有十几处。在今黑
河市对岸海兰泡(今俄布拉戈维申斯克) 附近有“塔
鄂模”的标记。在布伦山的支脉佛思亨山(金史阿斯
温山) 西侧,即今萝北、绥滨一带标有“裴尔法鄂模”
的湖泊,在山和湖之间标有一座古城,标记为“鄂里
米城,亦称高丽城,即辽五国部奥里米城。”在湖畔临
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标有斐尔法或鄂模的地方
就有七八处。
根据《图说》所标记的地方,参考《总册》记载可
知:“斐尔法鄂模”,词句颠倒过来说是“鄂模斐尔
法”“, 鄂模斐”与“鄂谟辉”有谐音关系,可以认定是
《清史稿》、《盛京通志》记载的“鄂谟辉之野。”《图说》
中所标记的“鄂里米”与“鄂多里”仍有谐音关系,考
该城所处的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看,即是努尔哈赤
先世所居的鄂多里城。
(二) 鄂多里城在松花江北岸
《黑龙江通志采辑资料》有如下记载:黑龙江通
志局1916 年3 月23 日批复萝北县详“即以地图参考
新测省图,兆兴镇之南有莲花泡,参之会典馆旧图当
为斐尔法鄂模,该县舆图缺而未载。且斐尔法鄂模
之南有鄂里米古城,俗呼高丽城。又松花、黑龙两江
汇流之处有三古城并列,均为辽五国部奥里米国之
遗,俱当详查。”
代理萝北县知事张祖溶,1917 年6 月18 日转报
绥东县佐呈称:“查得奥里米古城距县佐署西六十
里,其城南临松花江,西距敖来密河约五六里,验其
城迹南面仅余数十丈,西北两面因地接水甸湮灭已
久,不能辨识。惟东面地居高岗,形势尚在,长约三
里有奇,至黑龙、松花两江汇流之处,即现在所谓拉
哈苏苏江口。江口北岸二十余里方有三古城,各相
距十里左右,城基面积甚狭,均近接黑龙江江岸。”
从黑龙江通志局的批复和萝北县知事的呈报文
书中可知:鄂里米城在萝北县署西,南临松花江,敖
来密河之东,故称为敖东城。敖东城即是史册所记
的鄂多里城,其位置当在今萝北县的莲花和绥滨县
的北岗一带。
呈报文书中的三座并列古城,在《图说》中也有
标记。称作“鄂里米和屯即辽奥里米国城。”此三城
地处黑龙江岸边,无疑就是元初搭救过布库里雍顺
的三姓城。理由不仅是这里有三座古城,而且图中
还标记在三古城隔黑龙江对岸,今俄罗斯境内有“伊
兰哈达山”和“伊兰哈达河。”“伊兰”满语为“三姓”。
其地有“三姓山”、“三姓河”,可知其名称历史相当久
远,决不会随时可更改的。三古城隔江与“三姓山”、
“三姓河”相望,足以证明这里即是元代曾经搭救过
布库里雍顺的三姓城。
从上所述,史籍中错把鄂多里城市在布伦山之
东记成在长白山之东;错把鄂多里城在黑龙江右岸、
松花江北岸记成在黑龙江流域北岸;将位于萝北、绥
滨一带的鄂多里城错记在依兰一带。
(三) 布库里雍顺诞生之地在布伦山
《满文老档》所记的“布库里山”,实际就是布伦
山,布伦山即是小兴安岭。前文已论证了鄂多里城
在小兴安岭以东、松花江北岸一带。那么布库里雍
顺又诞生在何处呢?《图说》在小兴安岭西麓,通肯
河、讷谟尔河发源地附近标有“小库山”,其位置当在
今德都县龙镇的莲花山一带。在小兴安岭的东麓,
还标记有“鄂多里河”的小河流。《黑龙江通志采辑
资料》记载:“鄂多里河,源出马拉哈群山之西,北流
三十里入逊河。”《图说》标记:“逊河即逊毕喇即双顺
河古肃慎氏之水。”从史籍和图说的记载可知,水库
山和鄂多里河很可能是布库里雍顺的诞生之地。
清末在土地的清丈图中,标记今黑龙江海伦至
龙镇一带称作“库伦”,这里山青水秀,很可能是布库
里雍顺之母佛库伦的故乡。以其地而名,这是北方
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另外,前面所提到的汤旺河的发源地“鄂谟搏
泡”,也位于布伦山麓,与逊河很近,也不排除是布库
里雍顺诞生地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史料研究,笔者认为布库里雍顺的诞
生地,当在逊河、汤旺河发源地一带的小兴安岭山
麓,即今德都、逊克、伊春地区一带。这里山峦叠翠、
林茂草丰,湖光山水一色,当是孕育英雄的地方.
五、清皇族始祖为女真人
《满族之正名》(曹鸿文) 记载:“满族之名古无闻
也,其始有此称号者实起于清室。自爱新觉罗氏崛
起东土,建鄂多里城,号为满洲。”《满族溯源》记载:
“满族之源出于东胡,东胡译读世称通古斯,盖吾国
东北之一著要民族。其强大不自近数百年始也。此
人种之由来,或曰自高丽半岛北方移徙,或曰自乌苏
里江、松花江间滋生。”
黑龙江地区是古肃慎族的居息地,这个民族是
勤劳、勇敢、伟大的民族之一。辽金时称为女真,分
布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一带。元末明初,分为海
西、建州、野人三部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后,
又征服其他各部落,于1616 年建立后金政权,1635
年皇太极废“女真”之名改称“满洲”。辛亥革命后通
称满族。根据史料研究,笔者认为:清皇族始祖是古
肃慎族的后裔。是生长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的土
著民族。决不能因为金代女真族首领阿骨打的先祖
是从朝鲜半岛迁徙来的,就认为女真族或满族都是
从朝鲜半岛迁徙而来的。因为,在辽金以后,女真族
是黑龙江地区的主要民族,在皇太极未改族称之前,
其先世布库里雍顺、猛哥帖木儿(也作猛哥铁木尔) 、
努尔哈赤等应属于女真族,与满族混为一说是不合
适的。
根据前面的论证,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出生
在布库里山的布库里雍顺,怀着宏图大略从山麓中
走出来,乘舟沿鄂多里河入逊河,由逊河入黑龙江,
在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的三姓城被当地人搭救,
并被推举为贝勒,然后率众人在离江不远的高地上
建鄂多里城,元朝初被封为万户。
在黑龙江下游一带居住的兀狄哈野人,元末明
初时,发动了一场动乱。他们攻破鄂多里城,迫使努
尔哈赤的先世举族西迁到胡里改万户府(今依兰) 。
由于兀狄哈野人继续西进,迫使鄂多里和胡里改两
大部族又同时南迁。沿着呼尔哈河(牡丹江) 到达宁
安,又从宁安到达敦化,最后定居在赫图阿拉,并在
此肇基发迹、成就大业。正因为其先世南迁中曾在
依兰、宁安、敦化等地居息过,所以这些地方也被称
作发祥地之一。此时的鄂多里一名,已不是单一的
地名词,它已成为这个部族的代称了。所以,走到哪
里,哪里都留下鄂多里的名字。
综上所述,本文归纳起来有如下观点:
(一) 传统的长白山之东鄂谟辉之野建鄂多里
城、依兰为“龙兴之地”等二说,即无史实依据又不具
备地理条件。
(二) 从《总册》、《图说》和《通志》史料研究可证,
鄂谟辉之野在黑龙江中游两岸,鄂多里城当在萝北、
绥滨县一带的松花江北岸。
(三) 搭救过布库里雍顺的三姓城不在依兰,而
是在绥滨县境内的黑龙江与松花江合流处。
(四) 布库里雍顺诞生地布库里山,即布伦山(小
兴安岭) ,在今德都、逊克、伊春一带的区域内。
(五) 清皇族始祖是女真族,居息在黑龙江与松
花江流域一带。原有的辽宁说、从朝鲜半岛迁徙说
等都是错误的。
车行大兴安岭
松 驿
半坡积雪半坡新,达子香开岭上春。
三月兴安藏秀色,忙修国道唤东君。
一宵春雪笼轻寒,辞别呼伦又入山。
红柳白桦浑欲醒,迎来春色到兴安。
疏林暗淡隐层峦,残雪斜阳三月天。
北国春迟人去早,车轮碾破万重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