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149|回复: 12

[【文史类】] 汉语语言学书目答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6 20: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这是我们的家园。我有一个梦想,拥有这一切~~

汉语语言学书目答问


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l—1626)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底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见《培根论说文集》(Essays,1957)中“论学问”一节,水天同译,商务1993年重版。)

1、 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语言的功能、结构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和语言有关的问题。
语言学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语言学专指19世纪以来的语义研究和语言理论;广义的语言学则包括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的语文学。
语言学又有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之分。具体语言学以某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多种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语言的一般性质和共同规律,也称理论语言学。
(一)语言论述语言的性质、起源和发展。
语言濮之珍著。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6年12月初版。
语言是社会现象[苏]加尔金娜·菲多鲁克著。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编译室译。时代出版社1956年6月初版。
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苏]兹维金采夫著。清河译。时代出版社 1955年6月初版。
(二)语言学通论对语言学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系统的论述。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著,高名凯根据法文原本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 1980年11月初版本,1985年2月第3次印本。译本有岑麒祥所作《前言》。著者晚年在日内瓦大学三次讲授普通语言学,逝世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e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同学们的笔记和遗留的手稿整理成为本书,1916年在巴黎洛桑出版。索绪尔认为(1)语言现象应分为言语(Parole)和语言(Langue)两部分,语言学因而可分为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2)语言有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因之语言学又可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3)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是能指(Signitiant)和所指 (Signitie)的对立统一体。语言符号有两个特性:一、符号的任意性,二、符号的线条性。(4)语言学有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之分。 (5)在语言的机构中,各要素形成组合关系(rapports syntagma- tiques)和聚合关系(rapports as sociatifs)。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他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参看高名凯《德·索绪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美]爱德华·萨丕尔(1884—1939)著,出版于1921年,把语言研究同人类心理、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陆卓元译,陆志韦校订,商务印书馆1964年2月初版,1985年 2月重排本。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代表。他们的《语言论》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1887—1949)著,出版于1933年。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钱晋华校。商务印书馆1980年4月初版, 1985年第2次印本。布龙菲尔德认为(1)人类语言是由刺激和反应构成的言语行为。(2)语言形式有粘附形式(bound form)和自由形式(free form)之分。(3)复合的语言形式采取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即按层次区分它的组成部分。(4)语言形式的切分和归类根据分布及替代。参看赵世开《布龙菲尔德》,《国外语言学》1980年第2期。
语言分析纲要[美]B.布洛赫、G.L.特雷杰著。出版于1942年。赵世开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6月初版。此书可作为了解布龙菲尔德学说的入门书。
现代语言学教程[美]霍凯特(1916— )著。出版于1958年,是美国结构语言学的集大成的理论著作,总结了美国结构语言学三十多年的发展成果。索振羽、叶蜚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10月初版。
语言学概论[英]L.R.帕默尔著,出版于1936年。李荣、王菊泉、周焕常、陈平译,吕叔湘校。商务印书馆1983年4月初版。
结构语言学通论[意]乔利奥·C·莱普斯基著,朱一桂、周嘉桂译,赵世开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7月初版。
语言[法]约瑟夫·房德里耶斯(1875---1960)著,岑麒祥、叶蜚声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4月初版。此书及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萨丕尔的《语言论》、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为60年代初,全国文科教材会议指定作为语言理论的四部国外语言学名著。
语言——语言的结构和发展[法]马赛尔·柯恩(1884——)著,双明译,科学出版社1959年11月初版。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苏]斯大林(1879—1953)著,人民出版社1950年10月初版。本书包括三篇文章:(1)《论马克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李立三译。(2)《论语言学底几个问题》,齐望曙译。(3)《给同志们的回答》,曹葆华、毛岸青译。20—40年代,马尔的语言学说在苏联占统治地位,1950年,《真理报》展开了关于苏联语言学问题的讨论。斯大林的文章就是对许多苏联青年因为这次讨论而向他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斯大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证了语言的特征,语言是人们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工具,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论证了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语言是为全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具有全民性;论证了语言的稳固性,语言的发展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长期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是渐变的,批判了马尔的语言有阶级性,语言的发展须经过“突变”的观点。1971年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新译本,由中共中央马思列斯著作编译司译,对旧译本有重大的修改。新译本取消了“部族”这个译名而代之以“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同时又把“民族”改译为“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这就有利于汉民族形成问题的研究。
语言学概论[苏]A.C.契科巴娃著。原书共三编。第一编上册,周嘉桂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54年10月初版。下册,高名凯译,1955年2月初版。
语言学概论[苏]布达哥夫著,吕同仑、高晶斋、周黎扬译,时代出版社1956年8月初版。
普通语言学纲要[苏]兹维金采夫著,出版于1962年。它部分地反映了苏联普通语言学1956年以后的新进展。有几处对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伍铁平、马福聚、汤庭国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5月初版。
以上是国外语言学著作,下面是中国人(或外籍华人)的语言学著作。
语言问题赵元任著,系著者1959年在台湾大学的演讲记录,台北版,1968年再版。商务印书馆1980年6月初版。
语文常谈吕叔湘著。三联书店1980年9月初版。
现代语言学研究王德春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初版。
现代语言学赵世开著,知识出版社1983年8月初版。
下面是国内高等院校文科的语言学教材
普通语言学高名凯著。东方书店1954年6月初版,下册1955年 1月初版。
语言论高名凯著。科学出版社1963年10月初版。本书试图以能体会到的马克思主义精神,批判继承以往和现代语言学家的成就,进而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主编。中华书局1963年6月初版。本书根据1961年4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的决定编写。
语言学导论李兆同、徐思益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处6月初版。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10月初版。以后多次重印。
语言学概论马学良主编。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1年11月初版。本书大量运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资料对普通语言学有关理论和范畴的论述作出了可喜的成绩。
语言学引论戚雨村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5月初版。本书系为外语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
(三)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1、语音学
语音学概论岑麒祥著。中华书局1939年4月出版。增订本由科学出版社1959年9月出版。
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2月版,商务印书馆1981年12月版。本书初稿曾用田恭《语音学常识》的名义在《中国语文》上从1954年1月到1955年5月连载了14期,经修订增删后正式出版。
比较语音学概要[法]保尔巴著。出版于1906年。刘复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2月初版,又1933年8月版。
音位学概论——音位概念的历史与理论学派研究。[捷]伊·克拉姆斯基著。李振麟、谢家叶、胡伟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4月初版。
实验语音学知识讲话语言研究所语音实验室(吴宗济等)编,载《中国语文》1979年l一6期。
实验语音学基础朱川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8月初版。
语音学探微石锋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初版。
国际音标岑麒祥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初版。
2、文字学
文字《苏联大百科全书》条目。U.M.嘉科诺夫等著。彭楚南译。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6月初版。
世界字母简史周有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初版。
字母的故事周有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年修订本。
关于创立民族文字和建立标准语的问题[苏]谢尔久琴柯著。刘涌泉等译。民族出版社1958年10月初版。
3、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
词汇与词典郭良夫著。商务印书馆1990年7月初版。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收26篇论文,多数文章是关于词汇,词典的。
计量词汇学及其他程曾厚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1月初译。
语义学[英]杰弗里·利奇著李瑞华、王彤福、杨自俭、穆国毫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8月初版。
语义论石安石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5月初版。
语义学引论[波兰]沙夫(1913— )著。罗兰、周易合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10月初版。
商务印语义学导论贾产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7月初版。
4、语法学
语法·语言的语法构造《苏联大百科全书》条目。《语法》为[苏]库兹错夫著,《语言的语法构造》未署著者名。高名凯、彭楚南译。人民出版社1954年4月初版。
语法哲学[丹麦]奥托·叶斯柏森著。何勇、司辉、夏宁生、张兆星译。语文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叶斯柏森认为(1)根据词与词之间限定与被限定的关系确定词的品级(ranks):首品(secondry)、次品(secondy)、三品(tertiary)等。(2)词和词的组合有两种:组合式 (junction)与连系式(nexus)。(3)语法有两种研究法,一种是从形式到意义(O---I),一种是从意义到形式(I——O)。叶氏对某些语法事实的描写和解说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语法理论基本知识岑麒祥著。时代出版社1956年8月初版。
语法理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60年2月初版。
句法结构[美]诺姆·乔姆斯基著,出版于1957年。邢公畹、庞秉钧、黄长著、林书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7月初版。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他对语法提出两点要求: (1)简单明了,(2)具有生成能力。简单明了到能用数学的方法归纳出一套公式,即转换规则。按转换规则即可生成无数的话语。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美]诺姆·乔姆斯基著,出版于1965年。黄长著、林书武、沈家煊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12月初版。本书修正、补充了著者原有的观点,讲述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语言习得、生成语法的结构、深层结构与语法转换等理论问题,被称为转换——生成语法的标准理论。本书另有李逊永、宁春岩、季国清译本,复旦大学中文系1980年11月油印,未正式出版。
语法[英]弗·帕默著。赵世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6月初版。本书介绍并评论了传统语法、美国结构主义语法、转换—一生成语法,通俗易懂。
“格”辨原名The Case for Case。[美]C.J.菲尔莫尔(1929—)著。胡明扬译。载《语言学译丛》第二辑,《国外语言学》编辑部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9月初版。著者提出“格”的观念,认为“施事、受事”等语义关系是句子的最基本的层次。例如The man opened the door with the key,或The door was opened by(或with)the key,或The key opened the door这几句,在表层结构中,主语、宾语各不相同,但在深层结构中,the man总是施事格,the door总是受事格,the key总是工具格,因而他的学说被称为“格语法”.
5、方言学
方言·方言学《苏联大百科全书》条目。[苏]阿瓦涅梭夫著。高名凯、彭楚南译,人民出版社1954年4月初版。
论方言·少数民族语言[苏]桑席叶夫等著。杜松寿、彭楚南译,东方书店1954年12月初版。
斯大林语言著作所阐明的语言与方言学说[苏]阿瓦涅梭夫著。李佩娟译。民族出版社1955年10月初版。
(四)语言学的边缘学科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多方面的关系,研究在不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语言变异,研究语言变异与社会变异之间的关系。
社会语言学[英]R.A.郝德曼著,卢德平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 9月初版。
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陈原著。三联书店1980年 4月初版。
社会语言学陈原著。学术出版社1983年8月初版。
语言和人——应用社会语言学若干探索陈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2月初版。
社会语言学演讲录[美]佐伊基(1940— )著。这是著者应邀在北京语言学院的演讲。刘明霞、刘桓中、田善继、胡兆云、路侄、戴世岩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年3月初版。
社会语言学译文集祝畹瑾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6月初版。书首有许国璋《社会语言学和唯理语言学在理论上的分歧》作为序言。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北京大学出版部1950年初印本,语文出版社1989年9月再版本。
文化语言学邢福义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初版。
语言与文化各学科研究此书为第三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陈建民、谭志明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7月初版。
2.心理语言学运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来研究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
心理语言学杜诗春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4月初版。
3.神经语言学研究产生、接收、分析和储存语言的神经机制,以及这一机制与语言的关系。
神经语言学[苏]A.P.卢利亚著。赵吉生、卫志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初版。
4.数理语言学用数学思想与方法研究语言,有代数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应用数理语言学三部分。
数理语言学冯志伟编著。知识出版社1985年8月初版。
5.修辞学、风格学前者研究如何利用多种语言手段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后者从时间、地点、社会环境和文体的角度研究个别人语言运用的特点。
语言风格与风格学论文选译1953—1955年间苏联语言学家对语言风格和风格学问题进行过大规模的讨论,书刊上发表了不少论文,本书就是从这些论文选译的,苏旋等译。科学出版社1960年 10月初版。
6.哲理语言学研究哲学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哲学a·阿尔斯著。牟博、刘鸿辉译。三联书店1988年8月初版。
西方现代语言哲学车铭洲编,李连江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2月初版。语言哲学名著选译(英美部分)涂纪亮主编。三联书店1992年6月初版。
语言与思维高名凯著。三联书店1956年11月初版。
语言学的逻辑[瑞典]詹斯·奥尔伍德、拉斯·冈纳尔·安德森、奥斯坦·达尔著。王维贤、李先焜 、蔡希杰译。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4年11月初版。
语言、真理与逻辑[英]A.J.艾耶尔著。尹犬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10月初版。
7.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这是狭义的,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则包括很广)。
应用语言学导论[英]S.皮特·科德著。上海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研究所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年12月初版。
8.历史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前者研究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后者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属关系,找出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著。商务印馆1991年11月初版。
历史比较语言学岑麒祥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初版。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法]A·梅耶著。岑麒祥译。科学出版社1957年1月初版。
(五)语言学论文集
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方光焘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7月初版。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3月出版的由王希杰、卞觉非、方华编的《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其中论文大都收入商务新版本。
高名凯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3月初版。
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86年9月初版。
(六)语言学流派
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初版。
国外语言学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赵世开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8月初版。本书分国外语言学流派与国外语言学家两大部分。除了日本和其他国家极少数人外,仅限于17世纪以后欧美的主要流派和人物。
(七)语言学史
语言学史林祝敬编译。世界书局1943年4月初版。
语言学史概要岑麒祥编著。科学出版社1959年7月初版。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4月初版。
十九世纪以前的语言学史[丹麦]威廉·汤姆逊著。黄振华译。科学出版社1960年7月初版。
(八)语言学工具书
英汉语言学词汇刘涌泉、赵世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2月初版。俄汉对照语言学词汇彭楚南编译。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4月初版。
语言学名词解释北京大学语言学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1960年 3月初版。书中二百多条曾在1958年10月号到1959年10月号的《中国语文》杂志上发表过。收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术语,比较专门的术语不收。一共收545条词目,按汉语拼音字母的音序排列。书末附《汉字笔画检字索列》。
辞海·语言文字分册收比较常见的名词术语1004条,按语言学、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中国语言、世界语言、中国语文学家、中国语文著作、外国语言学家及语言学流派十三类排列。书首有《分类词目表》,书末另附《词目笔画索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10月初版。
语言学百科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编委:戚雨村、董达武、许以理、陈光磊。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语言文字》编辑委员会编。编委会主任:季羡林。副主任:周祖谟、许国璋。书首有《条目分类目录》(并分层次),书末有《条目汉字笔画索引》、《内容索引》(即全卷条目及条目内容的主题索引)。有彩图插页。正文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共收条目952条。

二、汉语和方言

(一)中国语言、汉语
中国语言,狭义的指汉语,如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其实就是现代汉语语法。他的《中国音韵学》也就是汉语音韵学,后来也改名为《汉语音韵学》。广义的,则包括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的语言。用的是广义或狭义,须注意区分。
中国语文概要陈其光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初版。本书论述
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语文”。
中国语文纵横谈周有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书中《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文字》两章系指中国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中国语与中国文[瑞典]高本汉(1889—1978)著,牛津大学出版部1923年出版。张世禄译。商各印书馆1931年初版,又1933年 6月印本。此书所谓“中国语文”乃指汉语而言。本书反映了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对汉语的观察和评论。书首有译者长篇《导言》,介绍了本书的内容和价值。
论汉语[苏]康拉德著。彭楚南泽,中华书局1954年1月初版。本书的节译,曾于1952年9月至11月在《中国语文》杂志上连截。著者在本书中正确地指出汉语是人类复杂思想的有价值的表达工具,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
汉语《苏联大百科全书》条目。N.M.OWAHNH著,彭楚南译。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5月初版。
汉语讲话王力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55年8月初版。本书原名《中国语文概论》,抗日战争期间商务印书馆出版。开明书店1950年9月重印出版,改名“中国语文讲话”。又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年版。《汉语讲话》较《中国语文讲话》改动之处很多。著者又有《汉语浅谈》一书,讲汉语的特点、发展、方言,极为简明,北京出版社 1964年12月初版。
汉语彭楚南著。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1月初版。
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许嘉璐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年8月初版。
(二)汉语规范化、现代化
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秘书处编。科学出版社1956年7月初版。
谈谈汉语规范化王了一著。工人出版社1956年8月版。
汉语发展过程和汉语规范化黎锦熙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57年 2月初版。又收入著者《汉语规范化论丛》一书中。
文学语言问题讨论集北京大学语言学、汉语两教研室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6月初版。
新语文的建设周有光著。语文出版社1992年3月初版。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语文出版社编。1988年1月出版。又1991年1 月出版增订本。本书汇集了解放后我国历年来颁布、实施的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国家级标准和部级标准,以及由有关部门发布的规定。
(三)汉语和汉文化研究汉语与汉文化的关系,从汉文化背景来提示汉语的规律和特征。
人文精神,还是科学精神申小龙著。学林出版社1989年10月初版。本书的副标题是“20世纪中国语言学思辨录”。著者在本书中讲述了研究汉语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1986年,著者曾获上海哲学社会学科学联合会优秀学术成果特等奖。中国文化语言学申小龙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初版。
中国语言学:反思与前瞻申小龙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
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游汝杰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初版。
(四)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62年9月初版。本书为高等学校文科通用教材。上下编各两册,共四册。分十四个单元,每单元包括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密切结合。通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修辞、文体特点、古书注解、文化常识等方面的内容。1981年4月出版了增订本,改正了已经发现的错误,吸收了古代汉语教学和研究中某些成果,增加了十余万字。
古代汉语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著,北京出版社1981年9月初版,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
古代汉语朱星主编。上册为文选,下册为古汉语基本知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日初版。
古汉语概论朱星著。分绪论(古汉语的发展概况)、文字、音韵、词汇、语法(句读)、修辞、文体等六章,资料丰富。天津人民出版社 1959年10月初版。古代汉语张世禄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12月初版。
古汉语简论殷孟伦、殷焕先、周迟明、姜可瑜编著。 1979年11月初版。
古汉语纲要周秉钧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年1月初版。
(五)近代汉语近代汉语的下限,王力、吕叔湘都认为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至于上限,王力认为是南宋后半期,即十二世纪,吕叔湘则认为是晚唐五代,即九世纪。
近代汉语概要张永绵著。沈阳出版社1989年11月初版。
近代汉语引论杨建国编著。黄山书社1993年3月初版。
近代汉语研究胡竹安、杨耐思、蒋绍愚编。商务印书馆1992年 10月初版。近代汉语纲要蒋冀骋、吴福祥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初版。
宋元明汉语研究论文集。程湘清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 5月初版。
(六)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编。分三册。商务印书馆出版。上册,绪论、语音、文字、语法,1958年12月初版。中册,词汇、修辞,1959年12月初版。下册,作品分析,1960年4月初版。 1961年又由原执笔人朱德熙、林焘等改编成一册,删去了修辞和作品分析两部分,其他四部分也作了修改并增加了内容,仍由商务印书馆于1962年4月出版。
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69年9月初版。1982年9月出版增订本,增加丁修辞一章。本书为高校文科通用教材。另编有《<现代汉语>使用说明》一书,与本书配套使用。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79年8月初版,后修订多次。1991年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另编有配套使用的《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自学辅导》。本书为高校文科通用教材。
新编现代汉语张静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6月初版。本书为高校文科通用教材。
现代汉语张志公主编。上中下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初版,1984—1985年出版修订本。原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每册分正文、专题和附录三个部分。正文是基本内容,专题系从正文中提出若干问题加以补充,适当提高,附录为必要的查考、参阅的资料。
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初版。本书广泛地吸收了国内外的科研成果,着重理论的阐述,增加了“语义”“语用”“比较和对比”等内容,为同类教材所无。《语文研究》1991年第一期有杨成凯的书评《一部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汉语教材——评钱乃荣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国语文>>1991年第二期有施关淦、吕叔湘的书评《评介新出高校教材<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可参看。
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初版。《中国语文》1994年第6期有史有为的书评:《评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
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1955年至1957年出版的初中《汉语》课本改编而成,无语音部分。 1959年12月初版。
(七)古代方言
方言西汉杨雄著,晋郭璞注。四部丛刊影印本。《方言》全名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原本15卷,今存13卷。杨雄以周秦残存的方言材料为基础亲自向从全国各地来京的人士调查他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用了27年时间,到他70岁(公元17年)才完成这一工作。《方言》体例仿《尔雅》,类集古今各地同义词语,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并于每组词语后说明其通行区域。书中所收词语,还掺杂少许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比较词汇集。参看《中国语文》1956年第5期周因梦《扬雄和他的<方言>)。
方言疏证清戴震著。《四库全书》本,《戴氏遗书》本。
方言笺疏清钱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据红蝠山房刊本影印本, 1984年5月出版,末有《宋本方言校勘记》。中华书局1991年11月出版李发舜、黄建中点校本,未附罗佑保《方言笺疏索引》。
方言音释丁惟汾著。齐鲁书社1985年1月初版。
方言校笺及通检周祖谟校笺,吴晓铃通检。科学出版社1956年 9月初版。
杨雄方言研究刘君惠、李怒豪、杨纲、华学诚著。巴蜀书社1992年10月初版。续方言新校补、方言别录、蜀方言清张慎仪著。张永言点校。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初版。书首有张永言《点校前言》,对三书内容作了介绍与评论。《续方言新校补》是杭世骏《续方言》、程际盛《续方言补正》的订补本,汇集了见于六朝以前古籍的方言俗语和方言资料,这较前二书详审。《方言别录》原名《唐宋元明方言国朝方言》,实际是前书的续编或补编,取材范围广泛。《蜀方言》原名《今蜀俚语类录》,主要收录见于记载当代仍然行用的四川方言词语,一一考其本字,徵引广博。
唐五代西北方音罗常培著。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院1933年印。
蜀语校注清李实原著。黄仁寿、刘家和校注。巴蜀书社1990年 6月初版。
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董遵章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年7月初版。吴下方言考[清]胡文英著。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乾隆刻本,线装四册。
(八)现代方言
1.概论、汇编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2月初版, 1983年6月第二版。本书论北方话、吴、湘、赣、客家、粤、闽南、闽北各方言形成的背景,词汇特点和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方言詹伯慧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出版。
汉语方音字汇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62年9月初版,1989年6月第二版。本书收入北京、济南、西安、太原、汉口、成都、扬州、苏州、温州、长沙、双峰、南昌、梅县、广州、厦门、潮州、福州等十七个地点的2700余字的语音,用国际音标标音。
汉语方言词汇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64年5月初版。本书收入北京、济南、沈阳、西安、成都、昆明、合肥、扬州、苏州、温州、长沙、南昌、梅县、广州、阳江、厦门、潮州、福州十八个方言点的905条词语,用国际音标标音。
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闵家骥、晁继周、刘介明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初版。所收方言词尽量注明该词语使用的地区,难以确定的则在文末注明资料的来源。方言词读音一律折合普通话读音,用汉语拼音注音,差异较大的,用国际音标加注方言音,按音序排列。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赵元任、丁声树、杨时逢、吴宗济、董同龢编著。商务印书馆1948年3月初版。本书分两卷,卷一分地报告,排列364个方言点的材料。卷二综合报告,有综合对比材料,湖北方言特点和分区说明,湖北方言地图等。本书把全省方言分为四区:第一区西南官话,第二区楚语,第三区赣语,第四区湘语。
湖南方言调查报告杨时逢编著。
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调查指导组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年7月出版。本书分别叙述了34个方言点的语音特点,列方言地图42幅,有语音方面的,词汇方面的。《字音对照表》,对照排列北京和20个调查点的2601个单字音,并注中古音o《常用词对照表》,对照排列21个调查点的567条常用词和词组。本书根据调查材料分江苏省方言为四区:1.江淮方言区(北区)2.吴方言区3.江淮方言区(南区),4.北方方言区。
江苏省志·方言志主编:鲍明炜。副主编:颜景常、翁寿元、王世华、李申。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本书分江苏方言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所分江苏第三区,并入第一区。江苏全省76个市县,除去8个附郭市县不计外,在68个市县中,根据方言特点先取 25个作为重点方言调查了字音、词汇和语法,分别列成单字音、常用词、语法例句对照表,又分为7个方言片。片中各选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方言点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作全面的描写。书未有若干幅方言分布地图。
2.地区或地点方言
(1)北方方言
北京话初探胡明扬著。商务印书馆1987年1月初版。
北京话单音词词汇陆志韦编著。人民出版社1951年月版,科 学出版社1956年月新一版。
北京话词语傅氏、高艾军编,收北京方言词语3239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8月初版。
北京土话齐如山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1月初版。
北京语词汇释宋孝才编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年9月初版。书中绝大多数条目及例句摘自北京话文学名著,一小部分采自口语。
北京方言词典陈刚编。商务印书馆1985年9月初版。
昌黎方言志河北省昌黎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编。科学出版社1960年7月初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7月新一版。
黑龙江方言词典刘小南、姜文振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6月初版。
关东方言词汇王博、王长元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初版。收条目6千余条。
河南方言研究张启焕、陈天福、程仪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1月初版。内容有河南129个县市方言声韵调系统的综述,河南方言的分片及各片代表点(开封、淮阳、洛阳、安阳、信阳)的音系,河南方言特点地图。另有词汇及语法例句专章。
洛阳方言研究贺巍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获嘉方言研究贺巍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10月初版。
博山方言研究钱曾怡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6月初。
关中方言调查报告白涤洲遗稿,喻世长整理。中国科学院1954年9月初版。
山西省方言志丛书温端政主编。由语文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等单位分别出版。已出版的有《平遥方言志》(侯精一)、《长治方言志》(侯精一)、《忻州方言志》(温端政)、《临汾方言志》(潘家懿)等30余种。兰州方言音系高葆泰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初版。
武汉方言研究朱建颂著。武汉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
锺祥方言记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39年9月初版。科学出版社1956年9月重印。
四川方言词语汇释缪树晟编著。重庆出版社1989年1月初版。
南京音系赵元任著。载《科学》杂志第13卷第8期。
(2)吴方言
现代吴语的研究赵元任著。清华学校研究院1928年初版,1935年再版,科学出版社1956年月重印。本书是第一部用国际音际记录汉语方言的著作。
当代吴语研究钱乃荣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著者对吴语三十多个代表地点作了详细调查,获得大量的语料,写成此书。书中有当代吴语总论,吴语的声母、韵母、声调、字音对照表,六十年来吴语语音的演变,吴语的连读变调,吴语词汇系统,吴语的语法特征,方言特征分布示意地图等内容。
上海市区方言志许宝华、汤珍珠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11月初版。苏州方言志叶祥苓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年月初版。
嘉定方言研究汤珍珠、陈忠敏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6月初版。
舟山方言研究方林熹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上海方言俚语钱乃荣编。上海社会科学1989年12月初版。
简明吴方言词典闵家骥、范晓、朱川、张嵩岳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年5月初版。
(3)湘方言
长沙方言李永明著。湖南出版社1991年12月初版。
衡阳方言李永明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初版。
江永方言研究黄雪贞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4)赣方言
临川音系罗常培著。商务印书馆1940年12月初版。
黎川方言研究颜森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
(5)客家方言
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董同龢著。商务印书馆1948年月初版。科学出版社1958年6月重印。
(6)粤方言
粤音韵汇黄锡凌著。中华书局1941年4月初版。本书为第一部用国际音际记录广州语音的著作。
广州方言研究高华年著。商务香港分馆1980年7月初版。
广州话方言词典饶秉才、欧阳觉亚、周无忌合编。商务香港分馆 1987年月初版。
普通话广州话的比较与学习欧阳觉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11月初版。
中山方言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48年月初版。科学出版社 1956年8月重印。
东莞方言说略陈晓锦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本书对莞城话、清溪话的语音、词汇作了详细的描写。
(7)闽方言
闽音研究陶燠民著。研究福州城内的语音。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四分,科学出版社1956年5月重印。
闽语研究陈章太、李如龙著。语文出版社1991年3月初版。
福清方言研究冯爱珍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厦门音系罗常培著。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1年印,科学出版社1956年月重印。
泉州市方言志林连通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2月初
潮州方言李永明著。中华书局1959年月初版。
潮汕方言词考释李新魁、林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初版。
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厦门大学汉语方言研究室主编。福建人民出建版社1982年10月初版。
闽南话与普通话周长楫著。语文出版社1991年12月初版。
台湾闽南方言记略张振兴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初版。
中国地方志所录方言汇编[日本]波多野太郎编。分册影印中国地方志中的方言部分。1963年出第一篇,已出九篇。每篇前有本篇所收方言词概说,后有索引。
第一篇:广东、广西、贵州。
第二篇: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陕西、山西。
第三篇:浙江2、四川2、河北、甘肃、辽宁。
第四篇:河北2。
第五篇:河北3。
第六篇:江苏2。
第七篇:浙江3。
第八篇:山东、山西。
第九篇:河南、陕西2、湖北2、甘肃2、福建。
(九)方言地图
中国方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院绘制。李荣、傅懋等总编辑。两册,有36幅彩色地图,分三组:A组,综合性地图,共五幅:中国民族分布图、中国语言分布图、中国汉语方言分布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广西壮族自治州语言分布图。 B组,汉语方言地图,共十七幅。c组,少数民族语言地图,共十四幅。本地图集全面介绍了中国九种方言的分区界线和 78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分布情况。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代理出版。有中、英文两种版本。第一分册1987年出版,第二分册 1989年出版。
苏州方言地图集叶祥苓著。收方言地图50幅,详细地标记出苏州方言地区263个调查点的有关语音和词汇条目的分布情况。本书是第一本单独成书的方言地图集。(《湖北方言调查报》、《昌黎方言志》、《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等书都绘有方言地图,但都作为专书的一部分。)东京龙溪书社1981年出版。
(十)方言调查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詹伯慧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初版。
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翟时雨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6月初版。
语言调查常识马学良、罗季先、傅懋勣、喻世长、王辅世、金鹏、李森等著。中华书局1956年12月初版。
方言调查手册李荣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月初版。
汉语方言调查基础知识邢公畹著。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5月初版。
方言调查字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57年月初版,1964年月第二版,增订重排。本书选择了比较常用的三千七百多个汉字,依广韵的声母、韵母、声调排列。用来调查,可以得出方言音系古今演变的要点。
汉语方言调查简表丁声树、李荣编。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956年月初版。本书分语音和词汇语法两大部分,供普查方言之用。
方言调查词汇手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1955年月初版。
(十一)方言书目、方言学史
方言考又名“古方言书目录”,崔骥编。台湾中华书局1968年7月初版。
汉语方言研究小史何耿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初版。
(十二)汉语论文集
1.合集集中论文为多人所撰。
汉语论丛文史哲杂志编辑委员会编。收论文11篇。中华书局 1958年8月初版。
语言文字研究专辑吴文祺主编,收入论文64篇,大都是从《中华文史论丛》的关于音韵、训诂、文字、语法的大量来稿中精选出来的。上下两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月初版。
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共选文30篇,有的系原文的节录。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初版。
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共选注文章36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6月初版。
中国语文研究四十年纪念文集刘坚、侯精一主编。北京语言学院 1993年10月初版。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编。语文出版社 1995年1月初版。
2.别集集中论文有全属古代汉语方面的,有全属现代汉语方面的,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兼而有之的。
(1)集中论文全属于古代汉语方面的
观堂集林王国维著。集中有关于古文字、训诂、音韵的论文多篇。中华书局根据商务印书馆《王国维全集》本影印,1959年6月初版。
黄侃论学杂著黄侃著。著者学术著作,生前很少发表。去世后,中央大学《文艺丛刊》特为编印《黄季刚先生遗著专号》,收录19种。本书收其中17种。书首有张世禄所作《前言》,介绍了17种论著的主要内容,并作了评价。中华书局1964年9月初版。
沈兼士学术论文集沈兼士著。中华书局1986年12月初版,收著者学术论文42篇。
文字音韵学论丛刘盼遂著。北京人文书店1935年4月初版,收论文25篇。
子云乡人类稿殷孟伦著。齐鲁书社1985年2初版,收论文25篇。
问学集周祖谟著。 1966年1月初版。上下两册,收文44篇。其中15篇曾于1957年编为《汉语音韵论文集》,商务出版。
徐复语言文字学丛稿徐复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6月初版。收入论文48篇。
汉语史论集[苏]谢·叶·雅洪托夫著。唐作藩、胡双宝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初版。
中国语言学论文集周法高著。台北市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5年 9月出版。收论文17篇,上编音韵11篇,下编语法6篇。
(2)集中论文全属现代汉语方面的
陈望道语文论集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8月初版。收集文章122篇。书首有著者传略,末附著者著译编述目录索引,按发表时间分年编排。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和发展——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赵元任著。清华大学<清华文丛>编委会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集中收论文l7篇。书末附《赵元任生平大事记》、《赵元任语言学论著要目》。《论文要目》中四篇《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什么是正确的汉语》、《吴语对比的若干方面》、《谈谈汉语这个符号系统》曾编为《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叶蜚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6月初版。
吕叔湘语文论集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7月初版。收文章32篇。
语文杂记吕叔湘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4月初版。收短文章80篇。
语文近著吕叔湘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12月版。收短文章82篇,多数为著者80岁以后所作。
俞敏语言论文集俞敏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收文章58篇。
(3)集中论文,古代汉语的、现代汉语的都有
胡适学术文集·语言文字研究姜义华主编。中华书局 1993年10月初版。书首有《胡适学术文集总序》。
照隅室语言文字论集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4月初版。收论文30篇。
语言学论丛林语堂著。开明书店1933年5月初版。收文章32篇。
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著。共三册。前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1月初版,末册1982年10月初版。前两册收的是学术论文,后一册除了学术论文之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普及性的文章,既有“龙”又有“虫”。三册收论文52篇,其中有8篇(即《南北朝诗人用韵考》、《古韵分部异同考》、《上古韵母系统研究》、《中国文法学初探》、《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新训诂学》、《汉越语研究》、《双声叠韵的运用及其流弊》)曾编为《汉语史论文集》一书,科学出版社1958年5月初版。
张世禄语言论文集张世禄著。是著者从二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的五十年中间所发表的有关汉语语言学的论文集,共收论文56篇。书首有著者自撰《我和语言学》一文,书末附著者著译目录。学林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
语文论衡李荣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11月初版。收文章19篇,所译赵元任著《北京口语语法》作为附录收入。
(十三)汉语史
汉语史稿王力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3月出版上册,1958年4月出版中册,6月出版下册。上册,绪论、语音的发展。中册,语法的发展。下册,词汇的发展。本书是高校文科教材。各册后均附有复习提纲。中华书局1980年6月重印,上册系修订本。
中国语的特质和发展情形周法高著。系著者在台湾东海大学的讲演稿,李华元笔记。原载著者《汉学论集》,台湾正中分局1965年 5月初版,又1977年8月版。
晚清的白话文运动谭彼岸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12月初版。
五四以采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编著。商务印馆1959年12月初版。
国语运动史纲黎锦熙著。商务印馆1934年月出版。
(十四)汉语学史
中国的语言学罗常培著。原载《科学》杂志年期。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初版。
论中国语言学周法高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年初版。
中国小学史胡奇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初版。
中国理论语言学史邵敬敏、方经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12月初版。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初版。
汉语研究小史王立达根据日本《中国语言学研究史》翻译改编而成。商务印书馆1959年11月初版。
(十五)资料、索引、词典
现代汉语参考资料 胡裕树主编。上册为绪论、语音,中册为文字、词汇、修辞,下册为语法。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1981年先后出版。
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出版。分甲乙两编,各为一册。甲编收1949年以前发表的论文,1965年6月初版,乙编收1950——1958年发表的论文,1959年12月初版。乙编增订本,收1950—1980年发表的论文,1982年10月初版。
中国语言学大辞典主编单位:江西师范大学。主编:陈海洋。副主编:邱尚仁、丁锋。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3月初版。收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辞书学、语法学、方言学、修辞学,中国诸民族语言、人物、著作,语言学史等词目八干二百余条。
现代汉语知识大词典高更生、谭德姿、王立廷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
《中国语文》索引(1952—1922)隋晨光、孔晓、丁欣兰编。商务印馆1996年6月初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20: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汉语语音学、音韵学


(一)汉语语音学研究汉语口音系统及其结构规律。以北京音的研究为代表。
普通话语音讲话徐世荣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4月初版。
语音常识董少文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55年5月初版。1959年出版修订本。北京音系解析[美]薛凤生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3月初版。
普通话音位吴天惠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5月初版。
北京话轻声词汇张洵如编。中华书局1957年10月初版。
普通话轻声词汇编孙修章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3月初版。
北平音系小辙编张洵如编著。开明书店1949年2月初版。本书依儿化韵之变化归纳为八辙。
北京话儿化词典贾采珠编。收儿化词语近7千条。很少量可儿化可不儿化的词均注明。有些条目有采自北京话作品的书证。按北京话26个儿化韵顺序排列。附录有《北京话儿化与非儿化词语辨析》。
四声实验录刘复著。本书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 四声是什么”这一重要问题,列举了北京、南京、武昌、长沙、成都、福州、广州、潮州等12个方言四声的实验结果。上海群益出版社1924年3月初版,中华书局1950年重印。
普通话发音图谱周殿福、吴宗济编著。本图谱是用X光照相和腭位照相方法,把普通话全部辅音和元音的发音情况分别拍摄照片,再据以绘制而成。书后附X光和腭位照相原片。商务印书馆 1963年7月初版。
北京语音实验录林焘、王理嘉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2月初版。
语音探索集稿林焘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8月初版。
汉语拼音方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定。 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十六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3月初版,收入《语言文字规范化手册》。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于1957年到1962年分三次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后于1963年转录成《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由文字改革出版社1963年出版。全部条目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末附《单字索引》。 1982年6月重建的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初稿进行了修订,以《普通话异读审音表》名称公布。此表收入《语言文字规范化手册》。
普通话正音字表普通话语音训练班编。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初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61年出版改编本。改编本包括声序字表,韵序字表,辨音字表,入声字表(声序、韵序)五个字表。
江苏和上海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调查指导组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本书是《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的附册,从方言出发,提出几个在本地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与北京语音进行比较。
(二)汉语音韵学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研究汉语语音史上语音系统及其发展,研究字音中声韵调三要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合、异同。研究范围包括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现代音及等韵。
1.概论
汉语音韵学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36年9月初版。原名“中国音韵学”。中华书局1956年7月重版本,略有修订,有新版自序。著者另有《汉语音韵》一书,中华书局1963年8月初版,比较浅显。又有《音韵初步》一书,商务印书馆1980年12月初版,讲音韵学最基本的知识。著者《1980年重版序》说:四十多年来,对音韵学的见解有许多改变。凡《汉语音韵学》和《汉语音韵》不同的,一律以后者为准。
汉语音韵学导论罗常培著。1949年北京大学初版。中华书局 1956年5月再版。汉语音韵学董同龢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9月第5版。
音韵学讲义曾运乾著。中华书局1996年11月初版。
汉语音韵学纲要史存直著。安微教育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汉语音韵学李新魁著口北京出版社1986年7月初版。著者另有《古音概说》一书,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初版。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5月初版。著者另有《汉语音韵学常识》一书,上海教育出版1958年5月初版, 1959年11月新一版。
音韵李思敬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6月初版。
声韵学表解刘赜著。商务印书馆1934年2月初版。
汉语音韵讲义丁声树撰文,李荣制表。原载《方言》1981年第4期,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2月据以影印出版。
2.上古音指周秦两汉的语音。魏晋南北朝语音则为上古音到中古音之过渡。上古音的研究是以《诗经》《楚辞》及先秦两汉的韵文,《说文解字》的谐声系统,并借助于先秦的两汉文献中的异文、异读、古读、声训、方言等材料研究归纳先秦两汉的语音系统采。
韵补宋吴木或 著,援引《诗》、《易》、《楚辞》文献和汉字谐声材料以求古音,创古韵通转之说,定古韵为9部。吴氏是古韵研究的开路先锋。《音韵学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宋刻本缩印本。清顾炎武著《韵补正》,正此书之缺失,有《音韵学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毛诗古音考明陈第(1541—1617)著,书成于万历34年(1606)。陈氏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语音发展的观点,推翻了宋人“叶韵”之说,对后世古音研究的影响很大,但未归纳出古韵系统。《音韵学丛书》本,中华书局1988年8月出版康瑞琮点校本。
屈宋古音义明陈第著。书成于万历42年(1614),考订《楚辞》古音以与《诗》音互证。有《音韵学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音学五书清顾炎武(1613—1682)著,刻于康熙六年(1667)。包括《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五种。《古音表》离析《唐韵》韵部得古韵十部,后世认为此书乃清代古音学奠基之作。有《音韵学丛书》本,中华书局1982年6月据观稼楼仿刻本重印本。
古韵标准清江永(1681—1762)著,书成于乾隆24年(1759)以前。江氏所谓标准,即以《诗》韵为研究古韵的主要根据,以经传骚子为佐证。江氏分古韵为23部,较顾氏为精密。最早刻本有《贷园丛书》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沔阳陆氏覆刻本重印本。
六书音韵表清段玉裁(1735—1815)著,书成于乾隆41年 (1776)。段氏谓古音明而后六书明,故书名冠以“六书”。段氏分古韵为17部。段氏说古同谐一声必同部,此乃一大发明。有《音韵学丛书》本,中华书局1983年7月据以重印。又附刻段氏《说文解字注》后。
声韵考清戴震(1723—1777)著,书成于乾隆31年(1766),38年 (1773)改定。分古韵为7类20部(后更分9类25部),主张阴阳入三声相配,阴阳共入互转,为孔广森阴阳对转说之先声。《音韵学丛书》本。
诗声类清孔广森(1752—1786)著,附《诗声分例》。就《诗》韵求古韵部,定古韵为18部,阴声韵、阳声韵各9部。阐明阴阳互转,入声为互转之枢纽,是此书精彩处。有《音韵学丛书》本,中华分局1983年7月据以重印本。
古韵谱清王念孙(1744—1832)著。分古韵为21部,每部依次取《诗》、群经、《楚辞》用韵为证。有《音韵学丛书》本。
音学十书[清]江有诰(?—1851)著。实际只有八种:《诗经韵读》、《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谐声表》、《入声表》、《唐韵四声正》、《等韵四声正》。江氏分古韵为21部,其精密超过段氏。《音韵学丛书》本,中华书局1993年7月据以影印。
诗古韵表二十二部集说清夏妍著,书成于道光13年(1833)。以表格形式逐一比较郑庠、顾炎武、江永、段玉裁、王念孙、江有诰所分古韵韵部,最后以江有诰2l部为主,加上王念孙的至部,定古韵为22部。
音略黄侃著,概括了黄氏对音韵学的基本观点,分略例、今声、古声、今韵、古韵、反切六部分。今指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古指上古音。黄氏定古声为19纽,古韵为28部,今声为41声类,今韵为337类,概括为23摄。此篇原载中央大学《文艺丛刊》特为编印之《黄季刚先生遗著专号》。后收入《黄侃论学杂著》,中华书局 1964年9月版。
诗经韵读王力著。定《诗经》韵为29部,定上古声母为33,对《诗经》每首入韵字逐一用音标注明其假定音值,及合韵、通韵情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2月初版。
楚辞韵读王力著。定《楚辞》韵为30部,比《诗经》多一冬部。声母为33,对《楚辞》(汉人作品除外)每篇入韵字用音标注明其假定音值,及合韵、通韵情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5月初版。
古音系研究魏建功著。本书阐述了汉语音韵学的各种理论问题,系统提出了研究汉语音韵学的观点、材料、方法、任务。北京大学出版组年出版线装排印本四册,又1935年印精装一本。1996年中华书局平装本一本。
古音说略陆志韦著。本书先考订《切韵》的音值,再上溯考订上古声母、韵母,推断《切韵》中的阴声字上古音收—b、—d、—g。 1947年10月哈佛燕京学社作为《燕京学报》专刊出版,中华书局1985年5月出版《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一)》,即此书。
上古音韵表稿董同龢著。分叙论和音韵表两部分。叙论探索古音研究的理论问题。音韵表按著者所定22个古韵部、36个古声母列出能搜罗的先秦所有的字。 1944年,此书作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2l,1948年又作为《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8本1分册重印,略有订补。
上古音研究李方桂著。本书为著者在台湾大学的讲演稿。从《切韵》上推上古音系,定古韵为22部,每部只拟一主要元音,系统简明。商务印书馆1980年7月出版。 古韵通晓陈复华、何九盈著。是一本古韵通论,兼有工具书的性质,侧重对古韵研究,如古韵分部、音值构拟等问题的介绍与评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10月初版。
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瑞典]高本汉著,聂鸿音译。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著者从20年代到50年代研究汉语音韵的心得,详细地列出了他所构拟的中上古声类、韵类的实际音值,简明扼要。齐鲁书社 1987年5月初版。
汉魏六朝韵谱于海晏著。博考汉魏六朝韵文制谱,资料丰富,可从中考察上古音到六朝的发展趋势。中华书局1936年月初版。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罗常培、周祖谟著。全书计划分四册,现只出版了第一分册两汉部分。此册以两汉诗文韵字为主要材料研究得出两汉的韵部,并利用《淮南子》《易林》《急就篇》《释名》等专著中方言材料考查汉代方言情况。科学出版社1958年11月初版。
音学备考夏敬观著。内容有《古声通转例证》《经传师读通假例证》《今韵析》。商务印书馆,无出版年月。
古今声类通转表黄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初版。
3.中古音指唐宋的语音。中古音的研究,以《切韵》《广韵》中古时期的韵书及韵图,以及韵文、反切为主要材料归纳考证隋唐宋时代的语音系统。
十韵汇编汇集唐、五代各种《切韵》、《刊谬补缺切韵》、《唐韵》写本和刊本共9种(残),外加《广韵》一种(全书),对照排比的韵书总集。除《广韵》用原书剪贴以外,其余各种残本均重新抄写。各种残本依时代早晚在每页从上往下排,最下为《广韵》。其用途,一、可以利用这些残本校正《广韵》,二、可以据这些残本推求《切韵》及在它前后出现的各家韵书的原始情况。
刊谬补缺切韵唐王仁煦著。书成于唐龙兴二年(706)左右,为隋陆法言《切韵》的著名增广本之一,对后代影响很大。刊谬者谓刊正谬误,补缺者谓加字及训。据后人推算,王仁 增补韵字为6千左右(全书韵字为l.8万左右)。分为195韵,新增二韵,知《切韵》原为193韵。此书散佚千余年,近几十年才发现了三种唐写本,内容不尽相同。敦煌发现编号为2011的唐写本称“王一”,为残本。故宫藏项子京跋本称“王二”,亦有残缺。两种均收入《十韵汇编》。此书亦故宫藏,书末有明宋濂跋,称关彩鸾书,基本为原书全帙,称“王三”。 1947年12月故宫博物院出版,彩华印刷局承印。此本有唐兰跋。原书漫漶不清处,唐兰曾分别校补手写数页附入。
唐写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校笺龙宇纯著,书成于1968年,有香港中文大学印本。
唐五代韵书集成周祖谟编著。收入唐五代写本、刻本韵书30种影印件,并对每种韵书加以考释,说明其体制、内容、特点,指出与有关韵书的异同、关系。中华书局1983年月初版。
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丘雍等人奉诏根据《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在王仁晌《刊谬补缺切韵》以前,是考证《切韵》音系、研究隋唐音最重要的材料。全书共收韵字26194字,注文 191692字。分206韵,计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 34韵。如果以平声韵包括上去入声韵,则只有61韵。传世有繁注和简注两种版本。繁注本如清张士俊泽存堂刻本,北京中国书店有此书影印本,1982年6月初版;又古逸丛书覆宋本,商务印书馆覆印此书;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南宋刊《钜宋广韵》,1983年4月出版。简注本有古逸丛书覆元泰定本,即《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本。
广韵校本周祖谟著。以张氏泽堂本为底本,校勘精审。附校勘记。商务印书馆1951年影印,线装5册;1960年月重印,精装两册。
广韵丛考葛信益著。收关于《广韵》校勘的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初版。
切韵考清陈澧著。书成于道光22年(1842)。著者用他自己首创的反切系联法,系联《广韵》的反切,考证《切韵》的语音系统,考证出《切韵》有40声类,311韵类。他的结论虽未完全符合实际,但他的系联法却开一代风气,为后世治中古语音者所沿用。
中国音韵学研究[瑞典]高本汉著。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并校订。著者在综合分析反切、韵图、现代汉语方言及外语译音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切韵》的声韵构拟方案,对我国语言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商务印书馆1940年9月初版,年 月有重印本。 广韵研究张世禄著。商务印书馆1933年2月初版。
广韵研究方考岳、罗伟豪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初版。
广韵导读严学窘著。巴蜀书社1990年4月初版。
广韵声系沈兼士主编。此书将《广韵》中字按谐声系统编排。声旁共有2593个。主谐字以41声类为序,每字注明反切等呼,并标注高本汉所拟《切韵》音。可利用此书考明文字孳生变易、形声音义相关之故。1945年辅仁大学出版,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9月重印。中华书局1985年订正缩印出版。
切韵音系李荣著。此书全面排比了宋濂跋本王韵反切上下字,利用反切系联法并参考韵图,分析考证《切韵》的声母、韵母系统。考证出《切韵》有36个声母,93个韵母(平声包括上去入三声,—m、—n、— 、包括—P、—t、—k)并构拟了音值。关于声调,著者提出了“四声三调”说,平上去入从音调说只有三个调位,去声与入声只是韵尾不同。科学出版社1956年10月初版。
切韵研究邵荣芬著。通过系联《切韵》的反切考订《切韵》声母为 37个,韵母326个(不同声调分别计算),有平上去入四声。著者主张《切韵》音系的基础是洛阳音系,也吸收了一些别的方言如金陵话的特点。书的后半部取王韵每一小韵第一字列出王韵音节表,共 3603个音节,展示了《切韵》系统声、韵、调、摄、等、呼的全部情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3月初版。
中古音李新魁著。本书反映著者对语音史研究的一种新的探索,拟定了大体代表唐宋之交(或者说是北宋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音韵系统。商务印书馆1991年11月初版。
4.近代音也称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或可以包括南宋、金)的语音,特指这一时期的汉语共同语及北方诸方言的语音,是现代普通话及北方言语的前身,故又称“北音”。近古音的研究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及其他近代音韵书、韵图、韵文、对音为材料考证代表元明清时期的北方话语音系统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1277—1365)著。书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至正元年(134)刊行。此书根据北曲创作和演唱的实际用韵编成,基本上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北方广大地区通行的汉语语音系统。收韵字5869个,分为19韵部,韵字按声调排列,平声分阴平、阳平,入声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不用反切注音。中华书局影印明讷庵本,1978年6月初版,附《中州乐府音韵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年出版《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有此书的排印本。
中原音韵研究赵荫棠著。本书考订了元末至清初的重要韵书,明其流变,评其得失,研究了《中原音韵》的声类、韵类(声母为24,韵母为19)和等呼,构拟了所有音节( )的音读。商务印书馆1936年2月初版,1956年2月重印。中原音韵音系杨耐思著。本书就新发现的明代讷庵本《中原音韵》参照其他有关资料,考订构拟了《中原音韵》的语音系统,声母为2l,韵母为46,五个声调,认为入声仍然存在。附有《中原音韵》同音字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10月初版。
《中原音韵》音系研究李新魁著。著者认为《中原音韵》所代表的语音不是大都音,而是以洛阳为主的河南音,认为《中原音韵》有 20个声母,47个韵母,5种声调,并利用明王文璧增注本《中州音韵》的切语展示了所有的章节结构。中州书画社1983年2月初版。
中原音韵表稿宁继福著。运用内部分析法构拟《中原音韵》的语音系统,声母2l,韵母46,声调4,无入声。其音系基础为大都话。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月初版。
中原音韵音位系统[美]薛凤生著。鲁国尧、侍建国译。本书给《中原音韵》所代表的“早期官话”建立了一套严密的音位体系,逻辑地、系统地解释了《中原音韵》所记载的所有语音对立;制定了合理而简明的原则,阐明了从中古语音到“早期官话”,再到“现代汉语”的发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6月初版。中原音韵新论本书为周德清诞辰710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收论文2l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初版。
中原雅音研究邵荣芬著。《中原雅音》是《中原音韵》以后另一部记录北方方言语音的韵书,反映了近代汉语“浊音清化”“入声消失”的两大语音变化。作者无考,书已失传。邵氏分析研究了《韵学集成》引述《中原雅音》的材料,完整地揭示重建了《中原雅音》的语音系统。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初版。
5.等韵、等韵学等韵是音韵学上运用等呼、七音、清浊、字母、反切分析汉字字音结构的一种方法。等韵学是研究等韵的学科。
等韵源流赵荫棠著。 40年代曾作为“非卖品”印百余部,1957年 12月商务印书馆重排出版增订本。
汉语等韵学李新魁著。中华书局1983年11月初版。
明清等韵学通论耿振生著。语文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
韵镜最古老的一种韵图。著者无考。根据南宋张麟之的序(作于 1916)至迟在北宋已有此书。此书共分43图。每图横列唇舌牙齿喉等七音,分23行,包括中古的36字母。“唇舌牙”等名目指声母的发音部位,“清浊”等名目指声母的发音方法:带音与不带音,送气与不送气。韵图横列分四大格,分别为平上去入。一大格又可再分为四小格(末有横线),分别为一二三四等,这主要是就韵母中介音或主要元音之差异而言。图右首栏标明内外转、图次、开合口。有独立二等韵(即不依附于一等或三等的二等韵)的该组韵图是外转,否则是内转。图末一栏注明该图所辖的韵部,分平上去入四大格。图的纵横交合处列的是韵书中反切所表示的不同的字音,所列的字一般是韵书中小韵的首字。圆圈表示韵书中无处在这一地位的反切。《韵镜》一书图中所列的表,基本上代表了《广韵》一系韵书的音韵系统。因此它对研究和掌握中古音的音韵系统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书南宋时传入日本,国内失传,清末才又传回我国。现在通行的版本是收入《古逸丛书》的日本永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55年曾影印出版。《丛书集成初编》所收亦为《古逸丛书》本。
韵镜校正李新魁著。以永禄本为底本,参核时代较接近的等韵图以及各种韵书、字书的反切资料,对原书误列字、重出字、于韵书无据之字,以及俗字、别字、错字一一指出,并加以论证。引证丰富,考核详审。
七音略南宋郑樵著。收入其所著《通志》内,书刊于绍兴32年 (1162)前后。是表现《切韵》系韵书的音韵系统的韵图,图的体例与《韵镜》大体相似。因以羽、徵、角、商、宫、半徵、半商等七音表示声母发音部位,故名。与《韵镜》不同或与本书通例不合处,往往表露了语音变化的征兆。商务印书馆1935年影印《通志》本,中华书局 1984年又重新影印出版。
四声等子大约为宋辽僧人所著,曾附于《龙龛手鉴》后,首先采用“摄”的概念,将《广韵》206韵分为16摄,列为20图。图的编制与《韵镜》《七音略》不尽相同。入声兼配阴阳。就各图所列字看,主要反映了《广韵》《集韵》一系韵书的读音系统。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切韵指掌图相传为宋司马光所作,至迟成于南宋嘉泰三年 (1203)。原本久佚。今本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分24图,编制法与《韵镜》《四声等子》均不相同。表面上仍然采用《广韵》206韵的韵目,但合并不少,反映了当时实际语音的变化。入兼配阴阳,与《四声等子》同。有《音韵学丛书》本。中华书局1986年8月影印宋绍定刻本。
切韵求蒙清梁僧宝著。书成于光绪三年(1877)。以16摄统《广韵》 206韵,共分80图,列字以《广韵》为主,表现了中古音的音韵结构。有光绪16年梁氏家塾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55年11月影印出版。
四声韵谱清梁僧宝著。此书为《切韵求蒙》的扩展。《切韵求蒙》相当于一个音节表,而此书则为《广韵》的同音字表。有光绪16年梁氏家塾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55年11月据以影印出社。
广韵韵图方孝岳著。完全依《广韵》反切制图,不仅标明每一小韵产音韵地位,也注明每一小韵的反切。共42图。中华书局1988年1月初版。
反切释例王祖佑著。文字改革出版1957年7月初版。
反切释要殷焕先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3月初版。
反切概说林序达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初版。
《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周祖谟著。中华书局1980年9月初版。《汉语大字典》四川省审音组编印《<广韵><集韵>音节及其今读表》,油印上下两册,未正式出版。
(三)艺术语言音韵、格律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从用韵、平仄、对仗、句式、语法等方面详尽地系统地分析、论述了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等的特点和格律。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1月初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12月印本删去了第5章(白话诗和欧化诗)。该出版社1979年11月印本又恢复了此章。著者另有《诗词格律》一书,简明扼要,中华书局年月初版。又有《诗词格律十讲》一书,更为简要,北京出版社
艺术语言发声基础周殿福著。根据汉语语音特点阐明艺术语言发要要领,并提出练声的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5月初版。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洪深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年11月初版。
中国古代韵书赵诚著。介绍各种韵书的体制、特点、作用、影响、并指出它们的继承关系。中华书局1979年月出版。
切韵隋陆法言著。参看前《刊谬补缺切韵》条。
唐韵唐孙倾著。成书于开元20年(732)左右的称开元本,已佚。成书于天宝十年(751)左右的称天宝本,已佚,本世纪初发现残本。因定名为《唐韵》,又曾献给朝廷,故带有官韵性质。
广韵已见前。这是宋代的官韵,是法定的国家韵书,收字26194,注解191692互见前“中古音”。为了供一般人读书、作文、考试之用,戚伦奉敕将其中重要的常用字录出编成《韵略》,于景德四年 (1007)11年刻成。此乃《广韵》之简本,书已佚。
集韵宋景佑4年(1037),宋祁、郑戬等上奏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省失当,有误科试”,贾朝昌也上奏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举人误用”。宋仁宗令丁度等重修二书,成《集韵》和《礼部韵略》。《集韵》在仁宗宝元2年(1039)完稿。此书共收53525字,较《广韵》多收27331。字,适当简化了《广韵》的训释,增加了“又音”。刊刻以后,流传不广。元明两代,不为人所重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影印出版了上海图书馆收藏述古堂影宋抄本。
礼部韵略丁度等于宋仁宗影德4年(1037)奉命编成,为宋真宗景德《韵略》的修订本,仍为206韵,但只收9590字,收字和注释都注意举子应试常用的。因是由礼部颁行的官韵,故称《礼部韵略》。此书已佚,现在只能看到《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还有一部《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南宋毛晃增注,其子毛居正校勘重增),清代无刻本,现在很难看到。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南宋理宗淳佑12年(1252),平水刘渊编印刊行,分107韵,基本上按《礼部韵略》同用例归并而成,称平水韵。此前,金代王文郁《新刊韵略》(1227)和张天锡《草书韵会》(1229)都分106韵与元初阴时夫《韵府群府》分106韵一致。
洪武正韵明太祖洪武8年(1375),乐韶凤、宋濂等奉诏编修的一部官韵,共分76韵,本欲以代《礼部韵略》。明代翻刻多次,而清代却很轻视,后被南曲作家用为曲韵。
佩文韵府清张玉书等编纂,书成于康熙50年(1711)。是一部词语汇编式的韵书,又是按韵编排的词语汇集,分106韵。康熙读书处名“佩文斋”,故以“佩文”命名。有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
佩文诗韵清张玉书等编纂。分韵列字及韵字数皆同《佩文韵府》,但不收词语,只有韵字注释。有礼部官本。
佩文诗韵释要清周兆基著,此为《佩文诗韵》的简本,删除引文,只保留简短释义。不少字没有释义。刻本很多,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4月据陆润庠刻本影印出版。通行的诗韵有《诗韵合璧》《诗韵全璧》等书,印本很多,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册第二分册附录有《诗韵常用字表》。
中华新韵黎锦熙、魏建功、卢前编。依北京音系分为18韵。成都茹古书局1940年承刊。又《增注中华新韵》,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商务印书馆1950年月初版。
北平音系十三辙张洵如著。中国大辞典编纂处1937年月初版。书前有罗常培及魏建功长序。又收文狸(即魏建功)《说辙儿》一文。
中原音韵曲韵,已见前。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册第二分册,附录有《曲韵常用字表》。
词林正韵词韵。清戈载著。上海古籍了版社1981年10月初版。
苏州评弹音韵苏州市评弹研究室1979年5月编印。分16韵。
京剧音韵概说陈小田著。学林出版社1984年8月初版。
(四)音韵学论文集
1.合集
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初版。
音韵学研究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中华书局出版,已出三辑。第一辑,收论文30篇,1984年3月出版。第二辑收论文22篇,1986年7月出版口第三辑收论文27篇,1994年4月出版。
2.别集
钱玄同音学论著选辑曹述敬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初版。
曾运乾声韵学论著曾运乾著。中华书局年月初版。
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陆志韦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1月初版。
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选集罗常培著。中华书局1963年9月初版。
董同龢先生语言论文选集董同龢著。汉语音韵论文集周祖谟著。商务印书馆1957年月初版。收音韵论文15篇,均又收入《问学集》。
音韵存稿李荣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4月初版
(五)汉语语音史
汉语语音史王力著。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5月初版。又收入《王力文集》第卷。
汉语语音史概要方孝岳著。香港商务印书馆1979年11月初版。
汉语语音史纲要史存直著。商务印书馆1981年6月初版。
汉语语音史讲话邵荣芬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8月初版。
(六)汉语音韵学史
韵学源流清莫友芝著,北平震亚书局1933年4月初版。又罗常培校点本,香港太平书局1965年10月初版,1974年2月重印。
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著。商务印书馆1938年月初版。上海书店1984年6月重印,有著者《重印后记》,对原著出版后音韵学进展情况及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阐述。
(七)工具书
音韵学辞典曹述敬主编。湖南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
音学备考夏敬观著。内容有《古声通转例证》、《经传师读通假例证》、《今韵析》。商务印书馆年月初版。
古今声类通转表黄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初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20: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汉字、汉字学

(1) 汉字
汉字傅东华著。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2月初版。 门外文谈鲁迅著。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五卷《且介亭杂文》中。
(2) 汉字学通论
中国文字学顾实著。分文字由来、变迁、构造三章。商务印书馆 1925年初版。线装本。
中国文字学概要张世禄著。贵阳文通书局1941年10月初版。
中国文字之原始及其构造蒋善国著。线装本两册。上编,中国原始文字之探索。下编,中国文字之构造——六书。
中国文字学唐兰著。提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书说。开明书店
1949年3月初版。
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63年3月初版。
汉字学蒋善国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8月初版。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作者在本书中有许多新的见解,如谓汉字的性质为语素——音节文字,对汉字类型提出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新的三书说。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2月初版。
(三)古文字学
1.通论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著。1935年12月手写石印讲义本。齐鲁书社 1981年1月据讲义本影印,并收录作者1936年改订未完本。
古文字学姜亮夫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初版。
古文字学初阶李学勤著。中华书局1985年5月初版。
古文字研究简论林澐著。其中论考释古文字的途径、字形历史演变的规律最为重要。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初版。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著。上编讲述古文字学基础,下编分论甲骨文、金文及战国文字(载书、缯书、兵器刻辞、玺印)。文物出版社 1987年4月初版。
古文字学纲要陈炜德、唐钰明编著。书分三编:上编总论,论古文字起源、性质、作用及考释方法;中编分论甲骨、金文及战国文字;下编为古文字选读。
名原孙诒让著。据甲骨文、金文、石鼓文、贵州红岩古刻与说文古籀互相勘校揭其歧异,以著省变之源,寻古文、大小篆沿革之大例。戴家祥校点本,齐鲁书社1986年5月初版。
字说吴大澂著。刻本。
说文古籀补吴大澂著。依金文、古币、古玺、古陶器文补说文古籀3845字。后光绪已未( )夏,湘中重刻本增1200余字,共4775字。
说文古籀补补丁佛言辑。于湘中刻本补七百余字,重文二千七百余。其无者补入五百余字,重文三百有余,共补三千八百余字。
说文古籀三补强开运辑。于吴、丁二书已有之字凡笔迹小变者补入866字,重文1667字。其所无者,补入460字,重文295字。共补入3308字。
古文声系孙海波著。将甲骨文、金文列于同一声母下,声母再依古韵22部排列。前有于省吾、刘盼遂、唐兰、闻宥序及自序。北平来薰阁1925年1月影印。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初版。精装本一册。线装本三册。本字表收音义明确的古文字。共收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文字的字头约三干个。《说文》所有的,以小篆为字头,《说文》所无的,写成楷书,注明所见字书。选用的古文字体约一万多个。字表分三栏,依次为殷代、西周、春秋战国。字形的排列,既显示形体演变的对应关系,又照顾时代先后的顺序,不受甲骨、金文、竹帛、陶玺等的种类限制。末附笔画索引。
古文字类编高明编。中华书局1980年11月初版。本书收已认识的字,不收待问字。分为三编。第一编分四栏:第一栏为商周时代的甲骨文,第二栏为商代和西周时代的金文,第三栏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石刻、竹简、帛书、载书、符节、玺印、陶器以及泉货等文字:第四栏为秦篆。收字3056个,连重文共计17005个。第二编为合体文字。第三编为徽号文字。末附笔画索引。
商周古文字读本刘朔、陈抗、陈初生、董琨编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古文字文选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玉版字。古文字概述,讲古文字类别,内容及价值,考释的方法,古文字形体发展规律,甲骨文、金文的语法。最后讲古文字常用字231字。
2.甲骨文
甲骨学通论王宇信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6月初版。本书论述了甲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评价了重要的甲骨学论著,对90年来甲骨学研究的成果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还论述了西周甲骨。末附甲骨学大事记、甲骨文著录目、新中国甲骨文论者日。
甲骨文简论陈炜湛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5月初版。
殷虚甲骨文简述孟世凯著。文物出版社1980年11月初版。
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王宇信著。中国科学出版社1981年3月初版。书末附《建国以来甲骨文编年论著简目》(1949一1979.9)、《建国以来甲骨文作者论著简目》。
契文举例二卷孙诒让著。1917年吉金庵丛书本一册。1927年8月上海蟫隐庐石印本二册。1993年12月,齐鲁书社出版楼学礼校点本,有校刊记。本书于甲骨学有开山之功,孙氏是初步的较有系统地认识甲骨文的第一人。
殷商文字贞卜考罗振玉著。 1910年玉简斋石印本一册。
殷虚书契罗振玉编。 1911年国学丛刊石印本三期三卷,不全。 1913年影印本9册,1932年重印本9册,年月中国书店影印精装本一册。原分20卷,后改编为8卷口著录了2106片。
殷墟书契考释罗振玉著。 1914年王国维手写石印本一册,1927年2月东方学会石印增订本三卷二册。
殷虚书契后编二卷罗振玉编。 1916年3月影印本一册,又艺术丛编第一集本,又重印本。
殷虚书契续编六卷罗振玉编。1933年9月影印本六册。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王国维著。 1917年自写石印本,编入《学术丛书》。又收入《观堂集林》卷九。1929年《王忠悫公遗书》本,又1940年《王静安先生遗书》本。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王国维著。 1917年2月自写石印本,编入《学术从书》。又收入《观堂集林》卷九。 1927年《王忠悫公遗书》本。 1940年《王静安先生遗书》本。
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董作宾著。收入1935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上册。
甲骨文字研究郭沫若著。本书是作者研究甲骨文字第一个集子。 1931年在上海出版。1952年作者删去了9篇,增入《释ㄉ勿》一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9月与《殷契余论》《安阳新出土的牛胛骨其及其刻辞》合为一册,由科学出版社,作为《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一卷出版。
卜辞通纂郭沫若著。日本东京1993年初版。科学出版社1983年 6月列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二卷出版。是书择卜辞菁华800片分干支、数字、世系、天象、食货、征伐、畋游、杂纂八类而排比之。每片均有拓本、释文,施以句读,如有疏证,则附于辞后。别录中央研究院藏大龟四版,新获卜辞拓本,何遂氏藏甲骨拓片,日本所藏甲骨择尤。
殷契粹编郭沫若著。1937年4月初版于日本。科学出版社1965年5月重印。是书取刘体智所藏甲骨菁华1595片分类排比之。分类与《卜辞通纂》大抵相同。先列拓本,后逐片考释,或加以解说。末附《索引》、《殷代世系表》、《干支表》。甲骨文字释林于省吾著。中华书局1979年6月初版。本书将作者解放前所写甲骨文考释加以删订,和解放后所写甲骨文考释汇集一起,共计100篇。
殷虚文字记唐兰著。中华书局1981年5月初版。本书为作者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所写讲义,1934年曾用手迹石印。
积微居甲文说、卜辞琐记杨树达著。中国科学院1954年5月初版
耐林庼甲文说、卜辞求义杨树达著。上海群联出版社1954年11月初版线装本一册。此书与上书计四种合为一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殷虚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温少峰、袁廷栋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983年12月初版。本书通过对一千多条卜辞的考察,揭示了三干多年前殷代天文学、历法、气象学、农业、畜牧、交通与驿传、医学、手工业等方面的成就。
甲骨文字学纲要赵诚著。中华书局1993年6月初版。这是一本断代文字学,主要讲述甲骨文字的性质、构成、形符系统,声符系统、词义系统以及发展变化等。
甲骨文字学李圃著。学林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这也是一本断代文字学,着重描写甲骨文的结构要素——字素,造字方法,结构类型和结构层次,表词方式,以及甲骨文文辞的用字特点,甲骨文的性质特点等。末附《甲骨文字例释》、《甲骨文文辞举例》、《商周六国秦汉文字对照表》、《甲骨文字检索表》。
甲骨文选读李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6月初版。本书选甲骨文635版,按先公先王、数算历法、天体气象、农业生产、政治运动、军事活动、田游狩猎、日常生活、其他九类排比之。每类前有“内容简介”,并附必要的释文举例。
甲骨文选注李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本书为甲骨文入门书。从大量甲骨材料中择取菁华,精工摹写,逐字疏解,尽量反映研究的新成果。凡六十篇。
甲骨文编孙海波编纂。哈佛燕京学社1934年10月石印本五册。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重新改编,1965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充分利用甲骨出土后已经著录的资料,从中录定了正编 1723字和附录2949字,共计4672个单字。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常正先、伍仕谦副主编。彭裕商等编纂。入录之字一般以具有典型特征写法之字形为主,均据五期断代法予以分期。各字均依《说文》次序排序,并冠《说文》篆文于每字之首。《说文》所无字,均附于各部之后。每字下有“解字、释义”两项,释义之义项以解字所定之义训为据,举出卜辞辞例且加隶定、说解之。
甲骨学文字编朱芳圃著,上下两册,线装。本书辑录甲骨各家之说。诸家所释正确者录全文,瑕瑜互见者从善删违,至于谬误无须辨证者概削不录。互相依袭,只录一家,说可两通者则并存之。
甲骨文字集释李孝定集释。八本,正文十四卷,卷首一卷,补遗、存疑、待考各一卷。博采众说而后定以已见,检一字而诸说并陈,考一字而渊源悉备。在所收录文之下如金文亦有此字,则於按语中就容庚《金文编》,录其异体以利比勘。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年再版。
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赵诚编著。中华书局1988年 1月初版。按照卜辞所反映的内容以及商代语言的现实分为26类。末附笔画索引。
甲骨文小辞典孟世侃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初版。简释殷墟出土的甲骨、甲骨文及有关著述。有多种附录。
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研究室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组集体编辑。1979至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编辑前,把800多种著述甲骨的书刊汇集齐全,并注意选用较好的版本,对于国内外公私所藏甲骨实物拓本、照片和摹本,也尽量进行墨拓、摹写和翻照,材料汇集比较齐全。
全书共计5224版,41,956片,分订13册。1至7册为第一期,即武丁时期,8册为第二期,即祖庚、祖甲时期,9至11册为三、四期,即廪辛、康丁时期及武乙、文丁时期,12册为第五期,即帝乙、帝辛时期。13册为摹本,分期同前。
按内容分为22类,即(1)奴隶和平民,(2)奴隶主贵族,(3)官吏,(4)军队、刑罚、监狱,(5)战争,(6)方域,(7)贡纳,(8)农业,(9)渔猎、畜牧,(10)手工业,(11)商业、交通,(12)天文、历法,(13)气象,(14)建筑,(15)疾病,(土6)生育,(17)鬼神崇拜,(18)祭祀,(19)吉凶梦幻,(20)卜法,(21)文字,(22)其他。
本书为经过广泛汇集,科学整理,集80多年来出土甲骨文之大成的资料汇编,为自清末发现甲骨文以来划时代的甲骨文汇编,给古文字、古代史特别是商代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小屯南地甲骨考释姚孝遂、肖丁合著。中华书局1985年8月初版。
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姚孝遂主编,肖丁副主编,中华书局 1988午8月初版。本书对目前已经著录的全部甲骨刻辞进行了整理和释读,包括《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英国所藏甲骨集》、《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怀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采取摹本与释文互相对照的形式。
殷虚甲骨刻辞类纂姚孝遂主编。肖丁副主编。中华书局1989年 1月初版。
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胡原宣著。中华书局1952年1月初版。本书为纪念甲骨文发现50周年而作,辑录1899至1949五十年来中外甲骨文专业和论文目录,共计876种,分类编纂。后附著者、篇名、编年三种索引。
3.金文
中国青铜器马承源主编。陈佩芬、吴镇烽、熊传新编撰。本书论述青铜器的类别、纹饰、铭文、断代和分期、冶炼和铸造、辨伪等。
殷周青铜器通论容庚、张维持著。科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文物出版社1984年10月重印。全书分十章:器物的创作、形制、用途、铭刻、埋藏和发现,年代考订以及重要著述书籍的评介。书中插图 104,后附青铜器器形图版1580此书以1941年出版的《商代彝器通考》为基础编写而成。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宋薛尚功编辑。二十卷。原为石刻本,古书流通处影印本。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清阮元编辑。十卷。刻本。
古籀拾遗孙诒让著。刻本。本书纠正薛尚功《钟鼎彝器款识》14条、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30条、吴荣光《筠清馆金石录》22条。末附《毛公鼎》释文、《宋政和礼器文字考》。
古籀余论孙诒让著、戴家祥校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9月初版。本书专主校订《攈古录金文》之失。
三代吉金文存上中下三册,20卷。罗振玉1963年将毕生所藏金文拓本编纂而成,1937年影印行世。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用罗氏印本影印。末附孙稚雏《三代吉金文存辨证》。是书以金文铭文拓本,原大付印,多精品,鉴别亦精,系30年代一部质量较高的金文合集。铭文按器形分类,再依铭文字数多少排列。
三代吉金文存释文二十卷,附录三卷罗福颐释文。香港问学社 1983年3月初版。附录《古今文字释例》一卷,《著录索隐》一卷。
殷周金文集录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2月初版。本书集录了解放以来至1980年底国内书刊已著录及部分未著录的铜器铭文973件。殷周金文集成考古研究所王世民、陈公柔、张旦初、刘雨、曹淑琴、王兆莹、刘新光等七人组成的编辑组编纂。中华书局年月至年月出版。本书著录11984件铭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名家收藏的精善之拓,也有的是近几十年根据传世及新出土原器的新拓,也有的是流散于国外的拓本,新发表拓本约有五分之一左右是从未发表过的(大多是建国后从故宫博物院仓库中新拓而来)。数量既丰富,质量亦精良,编辑组对所著录的均经考证,剔出伪器,厘正器名。分订18巨册。铭文按器分类,共51类。
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唐兰著。中华书局1986年12月初版。此书为作者对西周铭文断代和铭文考释方面的成果的总结,但穆王部分未写完。穆王以前各代都有一总论,乃根据丰富的文献资料写成的精心考证。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1—4)马承源主编。陈佩芬、潘建明、陈建敏、濮茅左编纂。文物出版社1986年1月至1990年4月初版。铭又按原大印刷,过大的则缩小为16开。第一卷为商、西周青铜器铭文。第二卷为东周青铜器铭文,以列国时代先后编次。第三卷为商、西周青铜器铭文释文及注释,第四卷为东周青铜器铭文释文及注释。三四两卷均有铭文的缩小墨本以与释文相对照。原计划还有第五卷索引,辞目内容分类索引,各种专名索引,器形图录,未出。辞目注释约四千余条。
金文通释[日]白川静著。白鹤美术馆昭和55年3月初版。七卷九册。卷一至卷三为西周青铜器铭文通释,卷四为东周青铜器铭文通释。通释分器名、时代、何处出土、收藏经过、著录书刊、考释书刊、器制、铭文及考释、训读诸项。卷五为金文学史、考古学研究方法、金文学研究方法、历法的研究方法、西周断代年历谱、列国器编年。卷六西周史略及金文通释补释、补记。卷七两周青铜器铭文释文及索引。
金文编容庚编纂。 1925年印行初版,1939年再版时有所增修。 1959年3日科学出版社重印,重印前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校订过。中华书店 年月出第三版,张振林、马国权摹补本。本书共引用有铭铜器3902件。正编字头2420号,重文19357个,附录1352文,重文1132个。正编大体依《说文》分部排比,各字上注篆文,编排字码,重文系列各字之下。每一金文据铭文拓本或影印本临摹,都注明出处。书末附器目和检字。
金文编订补陈汉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对《金文编》提出修改意见两千多条。
金文大字典戴家祥主编,马承源副主编。学林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上中下三册,16开本。收可识字2661个。分录285部。金文均根据铭文拓版辑录影印。
金文诂林周法高主编。张日升、徐芷仪、林洁明编纂。香港中文大学1974年出版。十四卷十五册,附索引一册。
此书以容庚增订三版为据,罗列诸家之说于每字之下,间加按语。所收诸家之说断自1973年初。所收字照《说文》次序编排,分14卷,共1894文,重文13950文。图形文字列为附录上,不识字列为附录下,均依容书。实则附录之字有可识者,正编之字亦有误释者。每字下列举原铭文句,约一万八千条。容书未收者亦列于每字下,约二万条。容书增订后彝器续有发现,此书选录三百器铭文补入,所引考释之说始于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近人著述以及杂志论文亦加采录。此书编纂始于1967年秋,至1974年成书。
金文诂林补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周法高编纂。十四卷八册,补编增录1973年后三十年来出版之铜器铭文七百余通,逐字编为索引,附于有关各条之下,较容书增收三百余字。另外择译日本学者之金文著作数十万言,有加藤常贤之《汉字起源》,赤冢忠之稿本《殷金文考释》,白川静之《金文通释》,《说文新义》。第七册为《附录、补遗》。《附录》释容庚《金文编·附录》所收字。《补遗补录解说。第八册为别册,有《金文诂林及补编通检》、《金文诂林新采用彝器目录及分类目录》、《引用书籍、论文目录》、《引用书籍论文索引》、《引用诸家索引》,并附《三代吉金文存目录索引》。
金文诂林附录上下卷一册。李孝定、周法高、张日升编著。香港大学出版。以容庚增订三版《金文编》为依据,罗列诸家之说于每字之下。上卷为图形文字之可识者。容书附录上收文562,重751,此书较容书多收9文。下卷为形声之不可识者,考释犹待商榷者。容书附录下收文638,重234,此书较容书多收4文。末附《隶定字通检》、《引用书籍论文目录》、《引用书籍论文索引》、《引用诸家索引》。
金文诂林读后记李孝定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 1982年2月出版。就《金文诂林》所引诸家之说表示作者的看法。
金文常用字典陈初生编纂。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初版。收录金文音义比较明确的一千常用字,按《说文》部首排列,析形,释义,注音(今音、中古音、上古音)。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郭沫若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共八册。一至五册为图录部分,图编专辑形象,录编专辑铭文。六至八册为考释部分。
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郭沫若著。科学出版社1961年10月初版。金文丛考郭沫若著。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线装。
积微居金文说杨树达著。全书共381篇,说解了314器的铭文。科学出版社1959年增订本。
唐兰先生金文论集唐兰著。故宫博物馆编。紫金城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新出青铜器研究李学勤著。文物出版社1990年6月初版。收论文43篇。
金文鉴赏唐复年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1月初版。选辑12篇全文,每篇有器形、铭文拓本、释文、注释、今译及说明。
青铜器论文索引孙稚雏编著。中华书局1986年6月初版。此书兼收各种论文集和报刊杂志上有关青铜器和金文研究中的中文论著,酌收译文,至1982年为止。也兼收陶文、盟书、简帛、刻石,玉器铭及汉代乌篆等文字资料。末附《著者姓名(或单位)索引》、《引用专著及论文集目录》、《引用报刊目录》。《后叙》对八百年来青铜器的著录和金文的研究作了简要的论述。
4.战国文字战国文字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这段历史时期内,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曾使用过的一种古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承秦汉金文,下启秦汉篆隶。
战国文字通论何琳仪著。中华书局1989年4月初版。本书论战国文字的发现和研究,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战国文字分域,战国文字形体演变,战国文字释读方法。
古玺印概论罗福颐著。文物出版社年月初版。本书系统地论述我国古代玺印的书体、纽制、断代等方面的问题。以玺印的实物为主,以文献记载为辅,分别进行论述。其中精选历代玺印六百余方,印文套印印刷。
近百年来对古玺印研究之发展罗福颐著。西泠印社1982年5月初版。
古玺文编罗福颐主编。本书据《古玺汇编》收录的古玺印文编辑,与《古玺汇编》为姊妹篇。全书录定正编1432字,合文32字,附录 1310字,略依《说文》分别部居。玺文均照相复制。文物出版社1981年初版。
古玺汇编罗福颐主编。本书即战国古玺印谱,共收官私玺印五千七百余方。文物出版社1981年初版。
古币文编张颔编纂。中华书局年月初版。本书所收为我国周代至秦统一时期金属货币之文字,共收入字目897条,字形 5722字,其中取于出土实物拓本者3936字,取于谱籍著录者1786字。凡属于出土实物拓本之文字,皆注明货币之类属及出土地点,凡引用谱籍著录之文字皆以简称注明出处。所收字目以笔画多少编次。末附检字表。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李零著。中华书局年月影印。本书以帛书的红外线照片为根据,综合国内外研究帛书各家的论著,对帛书的文字和内容作了新探讨。楚帛书是用战时楚文字写成,内容是古数术家言。
长沙楚帛书文字编曾宪通著。中华书店1983年2月初版。
石鼓文研究郭沫若著。本书初版于1939年,商务印书馆影印。1954年人民出版社重印。
诅楚文考释郭沫若著。科学出版社1982年9月将此书与上书编在一起作为《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九卷出版。《石鼓文》、《诅楚文》都是东周时期秦国石刻。作者分别作了文字考释和年代考订。书中石鼓文拓本是保存字数最多而又最精美的北宋拓本,《诅楚文》世人罕见,本书收录现代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元代刻本。古文字论集裘锡圭著。中华书局1992年8月初版。收入作者写于1988年9月以前研究先秦秦汉的文字和文字资料的绝大部分文章。
朱德熙古文字论集朱德熙著。裘锡圭、李家浩整理、中华书局1955年2月初版。
5.小篆
说文解字汉许慎著。宋徐铉整理,又称大徐本。四部丛刊影印北宋刊本最佳。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即以此为底本,是清刊本中佳本。清陈昌治又据孙本改刻一篆一行本,眉目清楚,开卷了然。中华书局新印本,即据陈本影印,附笔画检字。此书分540部,收 9353字,重文(即古籀异体)1163字。每字先列篆文,次释本义,再释字形。在语言学史上,此书有重大的贡献。《中国语文》1956年9月号有周祖谟《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一文可参看。
说文解字系传南唐徐锴著。徐锴与徐铉是同胞兄弟,但与其兄整理的《说文解字》在内容,在每字的笔画,在各字的次序均有所不同。《系传》有许多长处,可参看周祖谟《问学集》中《徐锴的说文学》一文。
此书流传版本以清道光祁巂藻刻本为最好,1987年10月中华书局据以影印。
说文解字研究法马叙伦著。中国书店据商务印书馆版影印。
说文解字讲稿蒋善国著。语文出版社1988年9月初版。
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1年10月初版。
许慎与说文解字姚孝遂著。中华书局1983年7月影印版。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著。嘉庆20年(1815)原刻本口江苏书局翻刻本。《万有文库》第一集影印本。世界书局1936年影印本,后附部首检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经韵楼原刻本,末附《说文部首笔画检字表》及《说文所收正文、重文笔画检字表》。清冯桂芬有《说文解字段注考证》一书。
说文义证清桂馥著。取证古籍,疏通《说文》字义。湖北崇文书局刻本。中华书局据此本精心描修,1987年7月出版。
说文句读清王筠著。四川尊经书局刻本。中国书店1983年11月影印本。
说文释例清王筠著。世界书局影印本。北京中国书店1983年7月据以影印。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著。世界书局影印本。《万有文库》第二集影印本。武汉市古籍书店据临啸阁刻本影印,于1983年6月出版。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马叙伦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上海书店1985年4月据以影印出版。全八册。
说文解字约注张舜徽著。中州书画社1983年3月出版。本书于《说文》每字之下,择古今学者精要的具有代表性的论说列之于前,再以自己辨析断语归总,使每个字都有定诂,要言不烦,成为反映个人研究成果的专著。
说文解字引方言考马宗霍著。考释《说文》引用方言凡一百七十余条。科学出版社1959年影印本。
说文解字引群书考马宗霍著。考释《说文》所引群经之外其他典籍的资料。科学出版社1959年影印本。
说文解字引通人说考马宗霍著。考释《说文》引用汉代通人的解说凡三十家近百条。科学出版社1959年影印本。
说文解字诂林丁福保编纂。上海医学书局1928年影印本。本书搜集有关《说文》的著述,不论卷帙多寡,汇集为一书,举一字而众注咸在,极便研究。
(四)现代汉字学
现代汉字学高家莺、范可育、费锦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4月初版。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这是周恩来总理1958年1月10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的报告。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8月初版。
汉字的整理和简化本书收录有关汉字简化的文章工8篇,文字改革出版社1974年10月初版。
汉字简化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6年2月初版。简化字总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中国文字改革出版社1864年月初版。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整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初版。本表所列异体字810组,共计1865字。经过整理,精简去1055字。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编。语文出版社1988年1月初版。常用字2500字。次常用字1000字。
最常用的汉字是哪些(三千高频度汉字字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局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86年2月初版。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共同成立汉字字形整理组,于1864年5月编成此表。文字改革出版社1986年1月初版。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编。语文出版社1988年4月初版。共计收汉字7000个。
汉字改革郑林曦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3月初版。
文字改革是什么回事林汉达著。工人出版社1956年3月初版。
中国文字改革的第一步人民出版社1956年4月编辑出版。
汉字改革概论(修订本)周有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年出版。
拼音化问题周有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年3月初版。
文字改革文集吴玉章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8年初版。
文字改革论丛黎锦熙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初版。
中国拼音文字概论倪海曙著。时代书报出版社1948年初版。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秘书处编。语文出版社1987年3月初版。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语文出版社编。 1991年1月初版。
中国拼音文字运动史简编倪海曙编。上海时代书报出版社1941年6月初版。建国以来文字改革工作编年记事《文字改革》杂志编辑部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85年10月初版。
汉字三论殷焕先著。齐鲁书社1981年9月初版。
文字问题李荣著。商务印书馆1987年12月初版。
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编。语文出版社1988年10月初版。
(五)汉字发展史
中国文字变迁考吕思勉著。商务印书馆1926年初版。
汉字字体变迁简史黄约斋著。文字改革出社1956年1月初版。
古代字体论稿启功著。文物出版社1964年7月出版。
汉字形体学蒋善国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年初版。本书以隶变为转折点对于甲骨、金文和小篆演变为隶楷行草以及简体字都作了详细的论述。
(六)汉字学史
中国汉字学史孙钧锡著。学苑出版社1991年1月初版。
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著。商务印书馆1937年2初版。上海书店 1984年月影印出版。
(七)工具书
汉文字学要籍概述罗君惕著。中华书局1984年5月初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20: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汉语词汇学、训诂学

(一)汉语词汇学研究构词法、词汇的构成和发展、词义的学科。
1、通论
汉语词汇孙常叙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年初版。
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11月版。
现代汉语词汇王勤、武占坤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59年初版。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
汉语词汇研究葛本仪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9月初版。
词汇学简论张永言著。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年月初版。
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著。商务印书馆1990年11月初版。
汉语词汇学引论许威汉著。商务印书馆1994年4月初版。
古汉语词汇讲话何九盈、蒋绍愚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10月初版。
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著。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初版。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初版。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蒋冀骋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初版。
北京话单音词词汇陆志韦编著。科学出版社1956年初版。
2、构词法
汉语的构词法陆志韦等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初版。1964年修订版。
汉语造词法任学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2月初版。
构词法和构形法张寿康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初版。
3、词义
汉语语义学贾彦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
词义和释义孙良明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
词的意义和结构周荐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
词义的分析和描写符淮青著。语文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
古代汉语词义通论高守纲著。语文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
同义辨析《语文学习》杂志社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共计三辑。第一辑,1958年出版,收常用词112个,分50组。第二辑,1952年出版,收常用词115个,分50组。第三辑,1962年出版,收常用词120个,也分50组。每组分别从意义、用法或感情色彩等方面辨析,通过实例比较说明它们的同异。辨析这些词的文章大都在《语文学习》杂志上发表过。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刘叔新、周荐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 10月初版。
汉语反义词典张庆云编著。齐鲁书社1986年6月初版。
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刘叔新、周荐著。商务印书馆1992年12月初版。
4、特殊词汇成语马国凡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
汉语成语小词典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语言班编。商务印书馆 1958年初版,1972年第3次修订本。收成语3013条。
汉语成语汇释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初版。收成语453条,注明出处,便于查对。
中华成语大辞典李行健、向光忠、刘松筠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年12月版。收录成语1200余条。
谚语武占坤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初版。常用谚语词典张毅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惯用语马国凡、高歌东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初版。
中国惯用语陈光磊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4月初版。
歇后语(1—4)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北大中文系资料室编。1981年6月初版。汉语缩略语词典施宝义、徐彦文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年10月初版。
新词、新语、新义沈孟缨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年6月初版。
新词新语词典李行健等主编。周自原等编。语文出版社1989年 4月版。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高名凯,刘正琰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月版。
汉语外来词词典刘正琰飞高名凯、麦永乾、史有为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12月初版。
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史有为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版。
5、专书词汇研究
诗经——双音词论稿朱广祁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初版。
吕氏春秋词汇研究张双棣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10月初版。
6、论文集
词汇学新研究——首届全国现代汉语词汇学学术讨论集选集语文出版社1965年6月初版。
7、词汇史
汉语词汇史概要潘允中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
汉语词汇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11月初版。
8、词汇学史
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著。语文出版社1985年8月初版。
汉词词汇学史符淮青著。安徽教育出版社年月初版。
(二)训诂学“训诂”是用通俗的语言解诂难懂的古字古义。“训”是说明解释的意思,“诂”本义是古言的意思,也写作“古”。“诂”引申也作解说古语讲。训诂学是解释词语、研究语义的学科。
1、通论
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7月初版。
训诂学要略周大璞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初版。
训诂学洪诚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7月初版。
训诂学概论齐佩瑢著。中华书局1984年5月初版。
训诂学简论张永言著。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年月初版。
训诂学郭在贻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初版。
训诂学原理王宁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8月初版。
训诂学纲要赵振铎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初版。
训诂学导论许威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12月初版。
训诂学新论刘又辛著。巴蜀书社1989年11月初版。
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2、训诂学要籍
尔雅校笺周祖谟著。以天禄琳琅丛书本为底本根据十行本和其他资料进行校勘。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年10月初版。
尔雅义疏清郝懿行著。刻本、四部备要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9月影印本。
尔雅论略罗鸿凯著。岳麓书社1985年10月初版。
尔雅导读顾廷龙、王世伟著。巴蜀书社1990年1月初版。
尔雅今注徐朝华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初版。
释名东汉刘熙著、刻本。 9部丛刊影印本。清毕沅有《释名疏证》刻本,丛书集成本。王先谦有《释名疏证补》,刻本,《万有文库》二集本。
广雅疏证清王念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本影印,3册。广雅诂林徐复主编。收录曹宪《博雅音》、卢文绍《广雅注》、王念孙《广雅疏证》、钱大昭《广雅疏义》、张洪义《广雅疏证拾补》、章太炎《新方言》、黄季刚《广雅疏证笺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初版。附词目索引。
广雅疏证索引戴山青编。中华书局1996年6月初版。
经籍纂诂清阮元主编。成都古籍书店1982年3月影印。全书按《佩文韵府》分韵编字,共106卷,另补遗106卷。全书辑录唐以前经传子史的注解和唐以前的训诂书。字书、韵书、音义书中所有的古代的文字义训和在不同的古书文句中的注解汇聚在一起,收 13349字。搜罗极为丰富。
经典释文唐陆德明著。 30卷。中华书局1983年9月影印清徐乾学《通志堂经解》本。此书为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公羊、谷梁、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等书注音,兼及字义辨释。本文及注文的音读采用汉魏六朝音切230家。
经典释文汇校黄焯著。中华书局1980年9月初版。本书以清徐乾学《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以清内府藏宋本(即北京图书馆藏宋元两朝递修本《经典释文》)对勘,旁及其他资料写成。
3、历代词语诠释
泽螺居诗经新证于省吾著。中华书局1982年11月初版。本书考证包括《楚辞》。
诗经词典向熹著。附《诗经原文及用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初版。
春秋左传词典杨伯峻、徐提编。中华书局1985年11月初版。
论语词典杨伯峻著。附《论语译注》后。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二版。
孟子词典杨伯峻著。附《孟子译注》后。中华书局1960年1月初版。
三国志校诂吴金华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初版。
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蔡镜浩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11月初版。
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江蓝生著。语文出版社1988年5月初版。
世说新语考释吴金华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
世说新语辞典张永言主编。张永言、骆晓平、田懋勤、蒋宗许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初版。
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著。中华书局1953年4月初版。本书是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诗词曲里特殊语辞第一本著作,收语辞537个。每个语辞有几个意义的就分为几条。按条目计,共有800多条。例证丰富,解释确切,对研究唐以来文学作品有重大的贡献。
诗词曲语辞例释王锳著。中华书局1980年4月初版。 1986年1月增版。
诗词曲语辞集释王锳、曾明德编。语文出版社1991年10月初版。本书收录散见于报刊(包括论丛、集刊)的考释诗词曲语辞的单篇论文,从1949年10月起至1985年12月止。附录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等十种著作所释语辞笔画索引。
戏曲词语汇释陆澹安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月初版。
金元戏曲方言考余嘉瑞著。商务印书馆1948年初版。约有600多条词语。 1955年重印本,加《补遗》,增加155条。本书是近人研究戏曲方言较早,有开创性的著作。但由于所见材料的限制,举例范围不广。
元剧俗语方言例释朱居易著。专释元曲的俗语方言,内容较充实。商务印书馆1956年初版。
大戏剧家关汉卿杰作集词汇吴晓铃著。附《杰作集》后,收《杰作集》六篇词语。《杰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出版。
元曲释词顾学颉、王学奇著。本书所收词语以元代杂剧为主,元散套、小令为辅,而以南戏、诸宫调、明清戏剧、话本、小说为佐证,旁参经史子集、笔记杂著有关资料。共收词目约三千多条,连附目共五千余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共4册。第一册1983年 11月初版,第四册1990年10月初版。
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王锳著。中华书局1990年5月初版。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蒋礼鸿著。中华书局1959年3月初版,后又再版。上海古籍书店三至五版,每次新印均为增订本。第六次增订是学生黄征根据作者生前写在第四次增订本上的内容整理,置于书末。共解释敦煌变文字词840个。本书对敦煌文献的研究及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小说词语汇释陆澹安编著。词语完全采自通俗的小说,以清末为限。末附《引用书目》、《小说成语汇纂》、《小说词语汇释补遗》。
水浒词典胡竹安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4月初版。共收条目4895条,其中一般词语4673条,俗语222条。
义府续貂蒋礼鸿著。中华书局1981年初版。
4、论文集
训诂学的研究与应用王问涣主编,陆宗达审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初版。本书是北京师范学院主办的训诂专修班讲演录和有关训诂、文字、音韵、语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的汇编。
训诂学的知识与应用陆宗达、王宁、宋永培著。语文出版社1990年1月初版。
古汉语词义答问陆宗达、王宁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初版。
怀任斋文集蒋礼鸿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初版。收有关训诂学、古书校释和辞书编纂等方面的文章。
语文学论集张永言著。语文出版社1992年1月初版。
文字训诂论集刘又辛著。中华书局1993年6月初版。
文字训诂论集萧璋著。语文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
5、训诂学史
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著。商务印书馆1939年月初版,上海书店1984年据原版影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20: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汉语语法学

(一)通论、教材
马氏文通马建忠著。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花了 10多年时间写成。全句以典范的文言文为研究对象,有七八千例句。以西方传统语法体系为框架,同时也注重汉语实际。商务印书馆1989年初版,1904年直行本。万有文集第一集本。又该馆《汉语语法丛书》本据章锡琛校注重排横行本,删去了章氏的注。有词语索引。
马氏文通校注章锡琛校注。中华书局1954年初版。根据1904年直行本校点。
马氏文通读本吕叔湘、王海■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6月初版。以章锡琛本为底本,重新安排,引例与说明文字分开,使成为“可读之本”。书前有《导言》,介绍《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并加评论。有案语,指出行列讹夺,引例不合上文说明,引例解说不当等。
马氏文通刊误杨树达著。商务印书馆1931年2月初版,中华书局1962年9月印本。
马氏文通札记孙玄常著、吕叔湘校批。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 4月初版。
《马氏文通》论集蒋文野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初版。后附《马建忠编年事辑》(增补稿)。
马氏文通研究资料张万起编。中华书局1987年8月初版。
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著。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白话语法著作。商务印书馆1924年初版,后不断再版,到1955年止,计共出 24版,对我国语法界的影响很大。1992年商务有《汉语语法丛书》本。
比较文法黎锦熙著。北京著者书店1933年初版。科学出版社校订本。中华书局1986年1月本。
高等国文法杨树达著。本书是30年代一部重要的文言语法著作。商务印书馆1930年初版。又1984年3月《汉语语法丛书》本。
中国文法讲话刘复著。北新书局1932年9月初版。1935年10月三版。刘氏只写了第一分总说,第二分名词及代词。以下第三分动词,第四分静词及副词,第五分介词及连词,第六分助词及叹词,第七分标点符号用法由赵景琛编写。北新书局1946年9月新一版。
中国文法语文通解杨伯峻著。商务印书局1936年初版,1955年重排本,附笔画索引。本书着重讲古代和现代的虚词。以词类为纲,以虚词为重点,文言与语体并重,是谓通解。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42—1944年初版,1954年重印分三册。 1956年出修订本,一册,有新序。本书所讲的文法包括文言和白话。本书力图摆脱西方语法的羁绊,探索汉语自身的语法规律。上卷“词句论”探讨了句子和词组之间的变换关系,细致深入。下卷“表达论”以语义为纲描写汉语语法,对汉浯句法进行了全面的语义分析。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本书很重视汉语语法的特点。在句型上提出能愿式、使或式、递系式、处置式、被动式、紧缩式等,对汉语语法的研究起了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商务印书馆1944年初版,1954年重印。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上书专讲规律,此书专讲理论,相辅而行。商务印书馆1945年初版。
汉语语法纲要王力著,(苏联)龙果夫序注。新知识出版社1967年初版。
汉语语法论高名凯著。开明书店1948年出版。1957年由北京科学出版社出修订本。有商务1986年出的《汉语语法丛书》本,即修订本。修订本分构词论、范畴论、造句论、句型论四编。作者认为实词缺乏形态变化又无固定的功能,不能分类。
汉语语法常识张志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初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新3版。著者又有《语法学习讲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初版。两书都浅显易懂。
语法学习吕叔湘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初版。简明扼要,有练习题,是初学语法的入门书。
现代汉语语法(上册)陆宗达、俞敏著。群众书店1954年7月初版。
文言语法杨伯峻著。北京大众出版社1955年初版,北京出版社 1956年出版增订本,附笔画索引。著者另有《文言文法》一书,中华书局1963年初版,内容与本书基本上相同。
汉语语法教材黎锦熙、刘世儒著。原由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分订六册,修订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分三编。第一编,基本规律, 1957年初版;第二编,词类和构词法,1959年初版;第三编,复合句和篇章结构,1962年初版。本书例句大都选自中学语文课本,极为丰富,在必要处有系统的理论说明。书中许多语法现象是别的语法书没有谈到的。有病句评改。利用图解法分析句子。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商务印书馆1962年初版。本书初稿《语法讲话》一度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名义在《中国语文》1952年7月至1953年10月号连续发表。本书的特点是尽量通过语言事实来阐明语法现象,着重于用法的说明,而不是从定义出发。词的分类根据分布理论,析句采取了层次分析,吸取了结构主义的一些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刘世儒著。商务印书馆1963年初版。本书语法体系同《汉语语法教材》,内容较简。附练习题和思考题,另有标准答案一册。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原书名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中国话的文法),是供英语读者用的,本书区分词类根据句法功能。封闭性的词类,尽可能穷尽地列举,描写它们的功能和用法。采用层次分析,显然受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本书对汉语语法的研究有广泛的影响。吕叔湘译本有所删节,但没有实质性的削减。商务印书馆1979年12月初版。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6月初版。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潘文娱、故韦华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年4月初版。
古汉语语法提要马汉麟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初版。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何乐士著。语文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
汉语历史语法要略孙锡信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
中国语历史文法(近代汉语历史文法)[日]太田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初版。
(二)语法理论
中国文法通论刘复著。群益书社1919年初版,1924年5月增订 4版。
国文法草创陈承泽著。商务印书馆1922年初版。 1957年重版本,有吕叔湘序。1982年9月商务有《汉语语法丛书》本。著者说明语法研究注意三事:一、说明的,非创造的;二、独立的,非模仿的;三、实用的,非装饰的。
国文法之研究金兆梓著。中华书局1922年11月初版,商务印书 1983年3月《汉语语法丛书》本。此书在20年代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是“文法革新派”的代表著作之一。
中国文法革新论丛陈望道等著。上海文聿出版社1943年初版。中华书局1958年10月重印。商务印书馆1987年12月印《汉语语法丛书》本。有胡裕树重印本序。此书系1938年10月—1943年3月间陈望道、傅东华、金兆梓、方光焘、张世禄等人关于文法革新问题讨论的文集,主张“根据中国文法事实,借鉴外来新知,参照前人成说,以科学的方法、谨严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
中国文法论何容著。 1942年初版。开明书店1949年6月印本。又1985年8月,商务《汉语语法丛书》本。此书对三十年代以前的几部重要语法著作如《马氏文通》、《新著国语文法》等作了分析和评论,有独到的见解。对叶斯柏森的语法理论至为推崇。
语法理论傅子东著。五十年代出版社1954年12月初版。
文法简论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初版。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初版。本书试图对汉语语法体系中的问题做一番检讨,看看这些问题何以成为问题,何以会有不同意见,不同的处理法的利弊得失又如何。
语法答问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5月初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初版。
语法丛稿朱德熙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1月初版。
现代汉语语法探索胡附、文炼著。商务印书馆1990年4月初版。
汉语语法研究张斌、胡裕树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5月初版。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范晓著。北京语言学院1996年1月初版。
描写语法学初探徐思益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初版。此书根据索绪尔及布龙菲尔德语言理论写成。
汉语语法场导论胡正微著。商务印书馆1992年7月初版。
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高更生、王红、方白等著。语文出版社1996年 8月初版。
语法和语法教学张志公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5月初版。1957年5月第三版,从本书可以了解1955年至1957年出版的初中《汉语》课本的语法系统——《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书分三部分:1.介绍汉语课本中语法系统的产生过程和内容梗概,2.说明语法教学的几个重要的原则性问题,3.比较详细地阐述这个系统的各项论点。
汉语的词类问题《中国语文》杂志社编。中华书局1955年7月出第一集,1956年7月出第二集。收1953年10月至1955年7月两年间讨论汉语词类问题的文章。
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中国语文》杂志社编口中华书局1956年 12月初版。收1955年7月至1956年3月一年间讨论汉语主语宾语的文章。
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中国语文》杂志社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1月初版。收1981年至1982年讨论汉语析句方法的文章。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9月初版。
(三)词类研究
助语辞元卢以伟著。此书原名《语助》,有胡长孺序。初刻于元泰定元年(公年1324年),后收入《奚囊广要》丛书。明万历壬辰(公元 1592年)胡文焕重刻,更名为《新刻助语辞》,抽去胡序,换上自己的序。日本天和三年(公元1683年)以《鳌头助语辞》为书名出版。刘长桂、郑涛即以日印本为底本,连同后人增补的《助语辞补义》、《助语词补》、《助语词补义附录》加以点校,由黄山书社1985年9月出版,有胡裕树序。《语助》成书不晚于1924年,把研究虚字用法的专书出现时间大大地提前了。
虚字说清袁仁林著,解惠全注。中华书局1989年初版。此书出收词语143个,书成于清康熙49年(公元1710年),乾隆11年(公元1746年)刊刻,后收入《惜阴轩丛书》。丰域熊罗宿校刊本是现今所见较好的版本,即解注所据底本。袁氏对虚字的精辟见解多被《马氏文通》采用。
助字辨略清刘淇著。刻本、《万有文库》第二集本、开明书店1940年印章锡琛校注标点本,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收476字,依诗韵顺序排列。所收除先秦两汉古书以外,下及唐诗宋词,范围广泛。但不收元曲,云“他日别为一编”。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刻本,《万有文库》第一集本。中华书局 1956年标点本,与孙经世《经传释词补》、《再补》合刊,附录王引之《语词误解以实义》、章太炎《王伯申新定助词辨》、裴学海《经传释词正误》。收120字,依古声母顺序排列。 1936年中华书局印《文史》第二辑有关国泰《经传释词臆正》,可参看。
经传释词札记俞敏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1月初版。
广释词徐仁甫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初版。
词诠杨树达著。商务印书馆1928年初版。中华书局1954年重排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印《杨树达文集》本。收524字,依注音字母顺序排列。所收各字,采用语法术语,讲明词类。本书总结前人研究虚词的成果,又有自己的心得,所以直到现在仍是很有价值的古汉语虚词工具书。
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著。搜集周秦两汉古书中虚字190字,研究其解释,补前人之不备,纠正前人之失,颇多创见。商务印书馆 1932年月初版。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本。
古汉语虚词杨伯峻著。中华书局1981年2月初版。本书比著者《文言虚词》(中华书局1925年8月初版)一书有所增改,抽换了许多例句,译文也作了较仔细的推敲。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何乐士、敖镜浩、王克仲、麦梅翘、王海■编著。北京出版社1985年5月初版,收文言虚词549个。
古汉语虚词词典王海■、赵长才、黄珊、吴可颖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
文言虚字吕叔湘著。开明书店1944年月初版。新知识出版社 1957年月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 月重印本,附录《开明文言读本导言》。本书详细地解释了文言里最常用的二十几个虚字的用法。
中古虚词语法例释董志翘、蔡镜浩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 6月初版。
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著,江蓝生补。学林出版社1985年1月初版。
近代汉语助词曹广顺著。语文出版社1995年6月初版。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京大学中文系1995、1997班语言组编。商务印书馆1982年9月初版。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陆俭明、马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5月初版。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初版。选词以虚词为主,也收一部分用法比较复杂或比较特别的实词。每一词按意义和用法分项详加说明。各词条都标明词类。书前有《现代汉语语法要点》和一些句式表。有增订本。
词类问题考察胡明扬主编,赵叔华、史有为副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5月初版。收24篇论文。
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龚千炎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10月初版。
动词的语法范畴[苏]雅洪托夫著。陈孔伦译。中华书局1958年 11月初版。
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马庆株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10月初版。
汉语常用动词搭配词典(英语注释)王砚农、焦庞■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12月初版。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沈阳、郑定欧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8月初版。
实用汉语形容词词典安汝盘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年7月初版。本书收常用形容词1800余条,有文学作品的例句。词条一般包括词形、注音、释义、色彩、使用范围、搭配词语、用例、在句中的成分分析、语词连用、重叠格式等项目。
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用法例释王国珍、关淑春、王干桢、鲁善夫编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12初版。
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刘世儒著。中华书局1965年月初版。
汉语量词词典陈保存、陈柱成、陈皓、张再瞻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
(四)句法研究
汉语的短语范晓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11月初版。
句子成分论析唐启远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9月初版。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吴竞石、梁伯枢著。语文出版社1992年6月初版。本书研究现代汉语不同的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
长句分析高更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1月修订2版。
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邵敬敏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月初版。
中国句型文化申小龙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初版。
现代汉语句型李临定著。商务印书馆1986年4月初版。
现代汉语句型论陈建民著。语文出版社1986年11月初版。
句型和动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室编。收“句型和动词学术讨论会”论文及有关论文90篇。
汉语比较变换语法李临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2月初版。
标点符号用法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署公布。人民出版社1951年初版。原为直排,1956年通俗读物出版社重印本,1959年文字改革出版社重印本都改为横排,例句也作为了一些更改。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5年12月13日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即在原基础上制定的。
标点古书评议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7月初版。
(五)专书语法研究、历史分期语法研究
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管燮初著。中国科学院1953年10月初版。
甲骨文虚词词典张玉全著。中华书局1994年3月初版。
西周金文语法研究管燮初著。商务印书馆1981年10月初版。
两周金文虚词集释崔永东著。中华书局1994年5月初版。
左传句法研究管燮初著。 1994年12月初版。
左传虚词研究何乐士著。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初版。
《实践论》语法图解黎锦熙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年6月初版。著者又有《矛盾论语法图解分析》,山东师院聊城分院中文系 1976年油印本三册。
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柳士镇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六、论文集
汉语语法论文集吕叔湘著。科学出版社1955年4月初版。 1984年4月,商务印书馆印增订版。
句本位语法论集史存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3月初版。
门外偶得集王还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年5月初版。
语法论稿宋玉柱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
汉语语法问题研究(正续编)洪心衡著。新知识出版社1956年9月出正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63年7月出续编。
语法研究和探索《中国语文》杂志社编。已出八辑。l一4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至1988年出版,5—6辑,由语文出版社 1991年至1992年出版,7—8辑由商务印书馆1995年、1997年出版。
80年代与90年代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两杂志编辑部编。本书为北京语言学院主办的“语法研究座谈会”的论文集。
(七)语法史
汉语语法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4月初版,又《王力文集》第10集本。
汉语语法史概要潘允中著。中州书画社1982年8月版。
汉语语法史纲要史存直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88年7月初版。
(八)语法学史
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11月初版。
中国语法学史稿龚千炎著。语文出版社1987年12月初版。
汉语语法学史稿邵敬敏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初版。《语文研究》1992年第l期有戴耀晶的书评《读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
汉语语法研究史朱林清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初版。
(九)资料书、工具书
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郑奠、麦梅翘编。中华书局1964年月初版。
语法学词典王惟贤主编,张学成副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初版。
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陈高春编。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年5月出增补本。本书分理论篇、术语篇、解疑篇、学者篇、著述篇。
(十)其他
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著。本书是为了纠正解放初期语言上存在着的分歧现象而写的,侧重在应用方面。所引的例子,错误的或有问题的要比正确的多得多。初稿曾于1951年6月6日起至 12月15日止连载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年月印合订本。著者另有《语法修辞正误练习》,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年月初版。
汉语语法修辞新探郭绍虞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7月初版。
语法修辞结合问题林文全、周元景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6年5月初版。本书为讨论语法修辞能否结合问题的论文集。
语文短评选辑《中国语文》编辑部编。中华书局1959年月初版。本书搜辑《中国语文》杂志“语文短评”栏评改病句的短文而成。
词语评改五百例本书编辑组编。语文出版社1984年12月初版。本书选辑一百多篇评改文病的短文。
古书疑义举例清俞樾著。商务印书馆1939年排印本。中华书局 1956年出版《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有标点。五种中除本书外,余为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增补》、杨树达《续补》、马叙伦《叙录》、姚维锐《增补》。本书涉及的范围很广,文言虚词、句式、古代词汇、修辞、校勘都谈到了。
广古书疑义举例徐仁捕著。中华书局1990年4月初版。

七、汉语修辞学

(一)通论
修辞学通诠王易著。中国文化服务社1948年版。
修辞学发凡陆望道著。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科学的修辞学著作,开拓了修辞学研究的新境界。大江书铺1932年初版,以后重印多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印修改本。
现代汉语修辞学张弓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2月初版。
修辞概要张志公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5月初版。
修辞讲话吴士文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初版。
现代修辞学骆小所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
现代汉语修辞学宋振华、吴士文、张国庆、王兴林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初版。
修辞学纲要刘焕辉著。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第二版。
汉文文言修辞学杨树达著。原名《中国修辞学》。上海世界书局 1933年出版。 1955年更名为《汉文文言修辞学》,由科学出版社于 12月出版。中华书局1980年重印。
古汉语修辞简论赵克勤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3月初版,横排本。
古书修辞例张文治著。中华书局1937年9月初版。1996年9月中华重印。
篇章修辞学郑文贞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初版。
修辞语法学吴士文、冯凭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5年10月初版。
(二)辞格研究
修辞格唐铖著。商务印书馆1923年出版。本书为我国第一本论辞格的书。
修辞学比兴篇黎锦熙著。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
语言的色彩美刘云泉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初版。
汉语辞格大全汪国胜、吴振明、李宇明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初版。
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唐松波、黄建霖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9年12月初版。
(三)特种语言修辞
法律语言修辞许秋荣、吕振卿、王茂林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年1月初版。
(四)名家修辞研究
鲁迅作品的修辞艺术陆文蔚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7月初版。
老舍小说比喻撷英周美东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铃木出版株式会社1987年11月初版。
汉语修辞新篇章——从名家改笔中学习修辞倪宝元著。商务印书馆1992年1月初版。
(五)论文集
陈望道修辞论集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修辞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修辞学会编。 1990年2月初版。
修辞学论文集中国修辞学会编。已出9辑,福建人民出版社年月出第一辑,1984年7月出第二辑,1985年9月出第三辑,1987年5月出第9辑。
修辞学研究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编,已出五辑。华东师范大学1983年1月出第一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第五辑。
(六)修辞学史
中国修辞史稿郑子瑜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5月初版。
中国现代修辞学史宗廷虎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2月初版。
汉语修辞学史袁晖、宗廷虎、谭全荃、戴婉莹、李金苓编。安徵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初版。
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1月初版。
汉语修辞学史(修订本)袁晖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
(七)资料、工具书
古汉语修辞资料汇编郑奠、谭全荃编。商务印书馆1980年7月初版。
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张涤华、胡裕树、张斌、林祥楣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初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2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字典、词典、索引

(一)字典
康熙字典清康熙张玉书等编纂,1916年成书。收字47035个,比以前任何一部字典的字数都多,按214个部首排列。清王引之作《字典考证》,指出它引书错误达2588条。因收字多,引证多,从中可以查到其他字书中所没有的文字和音义,所以直到现在,它对读古书、翻阅原始材料还有帮助。本字典版本很多。商务印书馆1933年石印本,有四角号码索引,最便。《万有文库》第一集本。中华书局1958年影印同文书局本。
中华大字典陆费逵等编。中华书局1915年初版。是《康熙字典》产生二百多年以后出现的第一部大字典。收字48000多,按 214个部首排列。字义分条列举,解释较完备简明。反切只用《集韵》。改正了《康熙字典》的缺点和错误。
汉语大字典本书编辑委员会编。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全书八卷,1986年10月出第一卷,至1990年10月出齐。收字56000左右,按改进的200个部首排列。 1993年出版一卷本。 1995年出版三卷本。本字典注意吸收前人及今人研究成果,注重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在字形方面,于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录了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以明其结构演变。在字音方面尽可能注出现代读音,并收列中古的反切和上古的韵部。在字义方面,注重考释常用字的常用义和生僻义,并注意考释生僻字的义项。
古汉语常用字典本书编写组编。商务印书馆1929年9月初版。收古汉语常用字3700多。每字释义先列本义(或基本义),然后依次列引申义、假借义。另附《难字表》,收难字2600个,只注音,释义,无例句。
新华字典新华辞书社编。主编魏建功。有音序本和部首本两种。原由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出版。音序本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后改用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多次重排。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持修订,历时两年多,最新修订本于1998年5月出版。修订本根据国家最新语言文字规范及有关标准,对字形、字音、释义、例证等都作了较全面的修订,明确区分了简体字、繁体字、异体字,增加了部分带注解的复音词。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本字典所使用汉字形体一律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规范字形为标准,不使用被简化的繁体字,被淘汰的异体字以及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等。正编及备查字共收单字近10000个。随义项逐条标注词性。商务印书馆1998年 4月初版。1999年4月有第3次印本。
同音字典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商务印书馆1956年新一版。收字约一万,按注音字母音序排列,用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单字的解释后列举包含这一单字的语汇,共有三万条。某些字的语音特点,如旧入声字,浊母字都有不同的符号表示。对于词义的古今差别、词的使用范围也有说明。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小型现代汉语字典。
(二)词典
辞源有新旧两种。旧《辞源》,陆尔奎等编纂,从倡议到编成,用了 8年的时间。商务印书馆1915年出版。 1931年又出版了《辞源》续编。 1939年出版正续编合订本。1949年又出版简编本。正续编全书吸收了国外辞书的优点,收字一万多,词目10万余条,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术语、人名、地名、书名等。单字按部首排列,注音采用《音韵阐微》的反切,或注直音,并附《诗韵》韵目。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百科性词书。
新《辞源》,系古汉语词典,供阅读古书之用。1958年开始对《辞源》进行修订,修订稿第一册于1964年出版。 1976年起,由广东、广西、河南、湖南4省(区)协作修订,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共四巨册。单字按部首排列,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并加注《广韵》反切,书证一律标明作者时代、篇目和卷次。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每册后附《四角号码索引》。
辞海也有新旧两种。旧《辞海》,陆费逵、舒新城等编纂。上下两册。中华书局1936—1937年出版。 1947年修改后出合订本。本书是《辞源》出版后又一大型的百科性词典。收单字1万3千多个,按部首排列,注音有反切、直音及韵部,收词10万多条。因出版在旧《辞源》后,本书内容和形式都有所改进。引书加篇名,注释加新式标点。
新《辞海》,由1959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委员会,组织学者改编旧《辞海》,先出试用本,最后重加修订。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三卷本。收单字14872个,按部首排列,词目91706条,也是一部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古今地名、历史事件以及专科术语的百科性词书。 1982年出版了《辞海增补本》。 1999年又出版了彩图本,收单字19485个,条目122835条,有彩色图片1.6万幅。
辞通朱起凤编纂。开明书店1934年出版,上下两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本, 年出续编一本。本书收古书中以联绵字为主的两字连用的异形同义连用的词语。何者为音近假借,何者为义同通用,何者为字形讹误,作者均作了细致的分析。有大量的引例,注明出处,至唐代为止。全书按《诗韵》排列,词条依下一字入韵。所附四角号码索引,笔画索引,则依词条之上一字。
联绵字典符定一著。北京京华印书馆1943年初版。中华书局 1954年重印。按部首排列,依《康熙字典》例分为12集。所收以双声、叠韵、叠音词为主,兼收一般的双音复词,大都从唐以前古书选录的。每一词条先注出《说文解字》大徐本的反切,无则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然后释义,罗列古书用例及注文。
国语词典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3月出版第一册(约占全书四分之一),1945年全书出齐,共八册。1947年再版,改订四册。本书收词按注音字母音序排列。收词约10万条,对宋元以来的白话词语以及北京口语尤为注意。本书重在注音,注明标准音力求准确,以为研习汉语、矫正读音之助。按北京音标调,汉字直音,于字之四点作圈、点表示。字前加·,表示轻声。必须儿化者,汉字加“儿”,注音加“儿”。汉字旧读原有区别者,如旧音韵尾收m而现在并入韵尾收n之字,均有特殊的标志。
汉语词典  本书是《国语词典》的简本。商务印书馆1957年3月初版,后多次重印。书首《重版说明》:“本书是《国语词典》(1947年版)的删节本,这里只保留作为原书特点的古汉语材料和北京话词汇,专备语文研究、词书编纂和教学上参考之用。原书是三十年前编纂的,注意释义,有不少和现在词书音义的发展变化不相一致处。”本书仍按注音字母序排列,用注音字母注音。
中文大辞典  台湾省本书编辑委员会编纂。台湾省中国文化学院 1968年出版。分装40册。收单字49905个(包括补选17字),复音词371331条,还有部分词组和成句,总词目52万条。1976年出版修订普及本,10册。本书是百科性的大型词书。
单字按部首排列,单字及复音词、词组、成句都编有序号。字头之下,依次列甲骨、金文、篆、隶、草、楷各体。注音先引用《玉篇》、《类篇》、《广韵》、《集韵》、《韵会》、《字汇》等书的反切,然后以注音字母及国语罗马字注明今读。释义力求义项完备,引证详注出处。
汉语大词典  本书编辑委员会及本书编纂处编纂,实际由五省一市,即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四百馀人参加编写,逐层修改字稿,全书十二卷,《附录·索引》一卷,共13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第一卷至1994年4月出版第13卷。
   本书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单字22000左右,按改进的部首排列。专科词语只收已进入一般语词范围内的。共收词目约37万条,着重全面阐述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力求义项完全,释义确切。
单字标注现代音与古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现代音。古音包括中古音与近古音,以中古音为主。古音用反切标注。在《广韵》《集韵》的反切后依次列声调、韵部与声类,其他韵书反切后只标注声调和韵部。字书只列反切。
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吕叔湘、丁声树曾先后主持该书的编写和修改工作。商务印书馆1960年印出试用本,1937年印出试用本送审稿,内部发行,1979年正式出版。 1989年出《补编》,收条目约两万多条。1996年7月出版了修订本,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主要体现在增收新词、删汰过于专门的陈旧的词,修正、完善释义,推行字音、字形的规范方面。本书的编辑方针是“推行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主要收录现代汉语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词,文言词选收现代仍然使用而且出现频率较高的,方言词选收较常见而且使用地区较广的,专科词选收一般专著、通俗读物和课本中常用的以及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现收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约56000条,单字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挑列。以规范简化字作为单字条目的字头,繁体字、异体字括附于正体字头之后。用汉语拼音标注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异读词以普通话审定的一读为准。传统上有两读并且比较通行的酌收两读。口语词、文言词、方言词分别以“口、古、方”标示。音译外来词,附注外文,标明国别。条目释义简明精当,以现代汉语为准,不详列古义。
    (三)索引
   索引又名引得(index),又名通检,是检查书籍、报刊中某种材料的工具。有人说,一本好书如果没有索引,它的价值就要减少一半,可见索引的重要。
   索引的种类很多,现介绍三种:一、专书字词索引,二、专书词条索引,三、专书引书索引。
   专书字词索引  以字词为目,下注字词所在的句子。句子在书的何处,书的哪页、哪篇,再查索引前面原书的白文。
   专书词条索引  以原书重要的词语为目,后注此条目在书的何书。
   专书引书索引  以引书为目,后注引用此书之处。
下面只介绍专书字词索引。
周易引得  洪业、聂崇岐、李书春、马锡用编纂。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1935年10月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载《周易等十种引得》中。本书以1926年上海锦章书局影印之《十三经注疏》本《周易》为底本。
毛诗引得  编纂人及出版处同上。1934午10月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载《周易等十种引得》中。底本同上。
论语引得  洪业、聂崇岐等编纂,出版处同上。 1940年11月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影印。底本同上。
孟子引得  洪业、聂崇岐等编纂。出版处同上01941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与上书合并影印一本。底本同上。
尔雅引得  洪业、聂崇岐等编纂。出版处同上。 1940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影印。底本同上。虚字如“×××也”之“也”字不立目。载《周易等十种引得》中。
春秋经传引得  洪业飞聂崇岐等编纂。出版处同上。1937年12月出版,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0月影印。上下两册。底本同上。
庄子引得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1947年5月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影印。以光绪21年思贤书局郭庆藩《庄子集释》白文为底本。
墨子引得  编纂处出版处同上。1948年5月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1月影印。以宣统二年刊之孙诒让《墨子闲诂》白文为底本。
荀子引得  编纂处与出版处同上。1950年3月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2月影印。以光绪十七年刊王先谦《荀子集解》之白文为底本。
尚书通检  顾颉刚编。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1936年12月出版。以江南书局刻相台本尚书孔传为底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6 22: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宋兄的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22: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分书目内容不算新,却还比较全。其中有些书,还是求之不得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6 22: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兄整理的?真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7 10: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天人合一于2005-11-26 22:52发表的:
是兄整理的?真辛苦。
不然不然!
本版文章未加注明的全为转贴。我也是偶然得之,录奉同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5 00: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致谢专业同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0 15: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等我80岁了,也看不完这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2 17: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务印语义学导论贾产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7月初版。.......


应为“贾彦德”。

如宋兄所言,书虽不是很新,但均已入载语言学史,为后学所必读。但这些年来语言学各分支学科都发展迅速,如能再进一步介绍九十年代至今的书目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2 21:22 , Processed in 0.18547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