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47|回复: 11

[【散文】] 我难忘的军事图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3 16: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军事题材影片一直受到了众多影迷的青睐。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新时期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一大批电影人执着于军事题材电影的制作,他们以银屏为舞台,将尘封已久的战争岁月形象而立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一幕幕生动而感人的历史事件中,展现历史,思索战争,催人奋进,给人启迪。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一大批优秀革命影片相继制作完成,如《秋收起义》、《长征》、《重庆谈判》、《巍巍昆仑》、《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开国大典》等等,这些影片的场景规模之宏大,表现手法之新颖、人物刻画之细腻,在我国军事题材电影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笔者是一个影迷,尤其喜爱观看军事题材的影片,记忆中有许多真切感人的场景浮现。限于篇幅,本文选取其中的“十个让人难忘的场景”来与大家分享,并以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4周年致礼。

   场景一 《四渡赤水》:朱毛雪地漫步

   《四渡赤水》虽拍摄于八十年代,但在我国军事题材电影创作中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不仅第一次把镜头对准了我军最高层领导人物(扮演毛泽东的古月就是在此片中一举成名),而且在宏大战争场面的拍摄和战争人物的塑造上,比之以往的国内战争影片都有明显的突破,后来的《大决战》、《巍巍昆仑》等影片,都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四渡赤水》的拍摄风格。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取得了红军的军事指挥权。而此时的中央红军,被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层层包围在川、滇、黔三省交界的狭窄地带,欲北渡长江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不成,欲西进渡过金沙江北上,也因川军阻击而无法突破。中央红军随时都有全军覆没危险。

   值得万分危难、一筹莫展之际,影片《四渡赤水》描绘了“朱毛雪地漫步”的场景,不是闲庭散步,也不是欣赏雪景,而是毛泽东、朱德这两位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老战友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毛泽东问朱德:“当年你出川时要过金沙江,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你是怎么过来的?”朱德答道:“老子硬是要过,就过来了!”毛泽东说:“那我们这次再来个‘老子硬是要过’如何?”朱德感慨地说:“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好不容易搞起来的三十万人,转眼就被败光了,留给你这样一个烂摊子。”毛泽东说道:“那我们再从三万人搞起。”朱德摇摇头:“没那么容易了。去年过年,我们还能让战士吃顿年夜饭,今年却什么也没有。”毛泽东说:“给部队送点稻草吧,让战士们御御寒。”

   联想到红军长征时期的千难万苦,朱毛这番雪地对话,令人眼热鼻酸。那阴霭天空下漫天的飞雪,仿佛是天公落下的伤心眼泪。

   场景二 《巍巍昆仑》:“你不服从,我撤你的职!”

   影片《巍巍昆仑》再现了1946年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后,毛泽东率领由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组成的“昆仑纵队”转战陕北的历史画卷。影片中的毛泽东由张克瑶扮演,与古月风格有异,又别具风采,他对毛泽东人物性格的刻画,可谓生动细腻、入木三分。

   为了吸引胡宗南部于陕北并伺机歼灭,也为了陈赓、谢富治兵团和刘邓大军顺利南渡黄河,促使全国战局大的转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执意率“昆仑纵队”在陕北与国民党军队兜圈圈。后来的许多传说一再提起当年毛泽东个人的危险处境,影片《巍巍昆仑》也再现了这一点。为了保护毛泽东和“昆仑纵队”的安全,当时身负此责的任弼时提议“昆仑纵队”北上,以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穿过国境线,求得苏联红军的保护。但是毛泽东执意东进,为的是引诱胡宗南部进入我军包围圈,就地歼灭,扭转整个陕北局势。

   毛泽东和任弼时这两位中央军委的首脑级人物各执一辞,互不相让。影片没有避讳这个情节,而是把两个倔强人的矛盾冲突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两人因为此事互不理睬,只好由周恩来劝和;两人的每一次争论,都必定面红耳赤。最后,毛泽东火气冲天地指着任弼时大喊道:“你不服从,我撤你的职!”直把任弼时吼得要掉眼泪,有点委曲,有点不服气,但两人都能够理解对方的苦心。

   在《巍巍昆仑》中,毛泽东两次大吼“我撤你的职”,另一次是怒吼彭德怀部下一个旅长。这个旅长是奉彭总之命来保护“昆仑纵队”安全的,毛泽东让他把部队带回去,他不听,于是毛泽东吼道:“你不回去,我撤你的职!”影片通过毛泽东的两次发怒,把这个伟人坚定而激烈的性格生动地表现出来,让观众感到更加的亲切、崇敬、自然、真实。

   场景三 《大决战·辽沈战役》:“部队全乱套了!”

   辽沈战役第二阶段,东北野战军占领锦州后不久,廖耀湘所率国民党第九兵团一方面遵照蒋介石的训示强攻我军黑山、大虎山防线,企图夺回锦州;一方面以此障人耳目,掩护兵团主力向营口撤退,伺机从海上逃跑。东北野战军及时发现了这一战略意图,攻占锦州的五个纵队取消休假,沿北宁线两侧日夜穿插,而黑山、大虎山守军死守五昼夜,为主力部队到达赢得了时间。等廖耀湘兵团意识到情况不妙时,为时已晚,在黑山、大虎山以东,廖兵团五个军的兵力欲撤营口不能,又被东北野战军切割、围堵。而我军在穿插过程中,有前有后,有快有慢,一时间,两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乱成一团糟。以下是东北野战军最高统帅部里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对白:

   刘亚楼:“现在部队全乱套了!纵队找不到师,师找不到团。”

   林彪:“这个我不管,能找到廖耀湘就行。”

   罗荣桓:“廖耀湘搞的是立体滚桶式撤退,我们搞的是立体滚桶式穿插围堵,不乱才怪呐!”

   林彪:“这就好比煎中药,几十味下去,药性才能发挥出来。”

   最后刘亚楼在电话里指示各纵队:“不要怕乱,越乱越好,乱而取之嘛!”的确,廖耀湘兵团正是在这种乱糟糟的形势下自乱阵脚,以至全军很快被全歼。战争是残酷的、沉重的,第九兵团十几万人被消灭,不是一个“乱”字就能够概括的。然而,影片所制造出的这种轻松气氛,让人捧腹而笑,大呼过瘾,不失为战争题材影片中恰到好处的点缀。

   场景四 《大决战·平津战役》:蒋介石的哭诉

   纵观九十年代以来拍摄的军事题材巨片,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就是对反面人物的塑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尤其对蒋介石这个历史人物的塑造,是比较成功的。蒋介石是反动的,也是可悲的,他的悲剧是由他所代表的阶级必然失败造成的,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悲剧。

   在《大决战·平津战役》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蒋介石的眼泪。天津战役结束之际,全国局势已是一边倒,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在东北、华北、中原战场上消耗殆尽,蒋介石自知难保,不得不把长江防务交给汤恩伯,自己则恋恋不舍地离开首都南京。而他临走时在南京城墙下面对部下的哭诉,让人不免为之一叹。是啊!离开自己亲手创建的首都,离开孙总理的陵墓所在,怎不让他感慨万千呢!“你们以为,此时此刻我必定是痛苦不堪吗?我必定是不胜遗憾吗?不!我悲伤的是我此去,死无葬身之所啊!”言辞切切,令人动容。蒋介石讲完这番话后转过身去,一个人沿南京城墙踽踽独行,影片特意用了长镜头来表现蒋介石落寞、孤寂的身影,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银幕上成功塑造蒋介石的演员有两个:赵恒多和孙飞虎。赵恒多塑造的蒋介石,张扬干练,精明老辣;孙飞虎塑造的蒋介石,老成持重,温文内敛。二人各具风采,实难分出伯仲来。

   场景五 《大决战·辽沈战役》:“缴枪不缴女人!”

   常言道“战争让女人走开”,而实际上,战争从来就和女人息息相关。在古代战争中,胜利者不仅把领土和财富作为必然的战利品,也把占有敌方的女人视为一大荣耀。这种观念在现代战争中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但是,《大决战·辽沈战役》所刻画的一个场景,还是让人沉思良久。

   攻取锦州是辽沈战役的开端,也是整个战役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夺取锦州,封闭东北大门,就意味着我军掌握了整个东北战局的主动权。所以,尽管在锦州东、西两方面有国民党重兵驰援,东北野战军仍然以绝大部分主力包打锦州,只用少部分兵力在黑白、大虎山和塔山方面分头阻击援军。

   驻守锦州的范汉杰兵团负隅顽抗,锦州之战进行得异常激烈,我军在付出了较大伤亡后终于攻入了锦州城内。混乱之际,生命危亡之时,一个被逼得走投无路国民党军官心态失常,竟置我军喊出的“缴枪不杀”于不顾,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缴枪不缴女人”,冲进话务室向正在忙碌的十几名女话务疯狂扫射。影片特意用了慢镜头来表现这些女兵们身中枪弹地悲惨景象,让人胸堵气闷、目不忍睹。战争无法让女人走开,而女人往往又是战争中的弱势群体,她们在战争中所遭受的伤害,能让人更深刻体会到战争的血腥和残酷。

   解放军战士为这些挣扎在血泊中的敌军女兵们抱扎了伤口,两厢对比,人性的善良与丑恶格外分明。

   场景六 《大决战·淮海战役》:雪地上狂奔的女子

   新时期军事题材巨片以再现宏大的历史进程为主线,其镜头较少对准战争环境下平凡百姓的不幸遭遇和喜怒哀乐,正因为如此,《大决战·准海战役》中出现的狂奔于雪地之上的女子,给人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杜聿明集团被我军重重包围在陈官庄附近的狭小地带内。时值隆冬季节,杜聿明集团缺衣少食、人心惶惶,被冻死、饿死的官兵无以数计。许多国民党士兵和下级军官甚至偷偷越过双方防线,来向解放军讨一口饭吃。有的吃饱了再回去,有的干脆留了下来。战争再残酷,毕竟只是国内战争,对峙双方所代表的阶级或利益集团冤仇再大,但作为普通士兵,不过是各事其主的同胞兄弟。

   就在这样朝不保夕的情况下,杜聿明集团的某个军官仍有兴致洞房花烛。在一顶白色的帐篷内,乐声缭绕,一名国民党军官把戒指戴在了一名年轻女子的手指上。这名女子花样年华,惶恐不安,泪流不止。“哭啥?跟着我有吃有穿……”这样的安慰自然无法解除女子心中的痛楚。影片没有交待这名军官身居何职,没有交待这名女子何种出身,也没有交待这桩婚姻的缘起缘落,这些都不重要,这名女子的泪水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名女子是不幸的,却又是勇敢的。第二天清晨,她不顾一切地逃离了那顶白色帐篷,半裸着身子,赤裸着双脚向我军防区狂奔而来,雪白的大地衬托着她柔弱的身躯,令人肃然感动。我军一名战士发现后,立即跑步迎上去,边脱衣服边跑。然而就在他们接近的那一刻,白色帐篷里响起了枪声,女子和战士中弹倒地,鲜血染红了身下的白雪。争取自由和幸福要以鲜血和生命做为代价,对于新生的共和国如此,对于这个女子也是如此。

   当然,那顶制造罪恶的白色帐篷,立即遭到了愤怒而无情扫射,飘然倒塌。

   场景七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在刘邓之间很难加进一个顿号

   《大进军》是一部最晚拍摄完成的新时期军事题材巨片,它一方面沿袭了《大决战》、《大转折》的拍摄风格,另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影片《大进军》的主旨并不在于展现战争进程,并不注重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借战争思考历史、借战争思考人性的特点,在《大进军》中表现得更为鲜明。所以,虽然就战争进程来说,我军呈横扫千里、锐不可挡之势,但影片所营造的氛围却往往是沉重的、深刻的,引发着人们更多的思考。

   刘伯承和邓小平同为巴蜀子弟,二十多年前两人分别远离故土,投身革命,如今还乡,已是率几十万大军的解放军高级将领,这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呢?影片始终萦绕着“巴蜀因刘邓而骄傲,刘邓因巴蜀而自豪”的浪漫气息,而且着力抒发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战友情怀。

   人民解放军横扫大西南后,刘伯承即将告别邓小平赶赴南京。站在长江岸边,刘邓有这样一段对话:

   刘伯承:“有人说,在刘邓之间已经很难加进一个顿号。”

   邓小平:“伯承,算算我俩在一起的时间,已经有12年了。”

   刘伯承:“从太行山开始的。现在,不得不分开了。”

   邓小平:“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还是共饮一江水嘛!”

   是啊!从1938年邓小平担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开始,刘伯承、邓小平这两个名字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出生入死、患难与共而从未分开。“刘邓大军”这个称呼在太行山抗日之时就已声震四海,以至后来人们仍习惯地称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为“刘邓大军”。“刘邓大军”犹如一座丰碑,竖立在中国战争乃至世界战争的史册上。

   场景八 《开国大典》:“你不够格啊!”

   《开国大典》是经典的,它以恢弘的篇章和非凡的气度再现了1949年中国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中有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的动人画面,也有我党最高领导人筹备开国大典的精彩场景,有粗描,有细刻,使得整部影片具有着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尤其在毛泽东领袖风采的塑造上,《开国大典》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开国大典前一天,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为了追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为了新生共和国的诞生,有太多的人献出了生命,包括毛泽东的亲人。参加完奠基仪式的毛泽东流泪了,这时毛岸英进门来,当得知岸英将去政务院工作时,毛泽东断然表示不同意。

   毛岸英:“就因为我是毛泽东的儿子吗?”

   毛泽东:“你不够格啊!我的权力大的很,但给你的权利只一个:劳动。”

   毛泽东怎能不知道呢?眼前这个他最疼爱的儿子,八岁的时候就随母亲杨开慧坐牢,被营救出来时骨瘦如柴。后来又带着弟弟在上海流浪,去莫斯科学习时,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立过功,受过伤。幸运的是,他没有死。“可是死去的又有多少啊!”毛泽东说,“我想到了方志敏他们,想到了你开慧妈妈……”

   这是一段让人眼热鼻酸的谈话,雄才大略的伟人毛泽东,此时是那样的真实感人、可敬可亲。这样的对白,于平静之中展露浓浓的情意和深刻的韵味,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尤其针对目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毛泽东严格教子的高尚品德,更令人景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3 17: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啊

点评相当 精彩   达到了相当的专业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3 19: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点评得很好呀。这些电影都是看过的,但楼主的点评让人印象更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4 17: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军训很美好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4 23: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真的很好,难得能看到那么好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5 05: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原创,应该给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6 13: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希望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7 13: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志向与大家分享知识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2: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喜欢第二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xj00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11-18 14: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emo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12-1 21: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4 22: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挺好,但为什么漏了这一张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5 20:50 , Processed in 0.20759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