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24|回复: 5

[【文史类】] 《五代礼制考》文献综述报告(02年写的,供大家批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1 16: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硕士的开题报告了,当时写的还算认真,也就拿来给大家浏览浏览,批评指正!

《五代礼制考》文献综述报告
结合隋唐五代史专业以及对五代礼制进行研究的方向,本人初步阅读了第一部分所列举的文献。其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一是古典文献,二是近代以来的特别是近年的研究成果。共计古典文献28部,研究及参考专著35部,相关研究参考论文55篇。
一、古典文献部分。
首先研读了通史和断代史。
阅读了宋代司马光撰写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并详细的阅读了第266卷至294卷,也就是五代部分。这是作为进行五代相关研究的基础工作,陈寅恪先生也曾指出,治史必先读通鉴。
在认真阅读《资治通鉴》后,根据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求,详细研读了薛居正《旧五代史》和欧阳修《新五代史》两书,并做出资料卡片数百张,将这两部书中所提到的关于五代“礼”的部分均详细摘录出来,并根据五礼的分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整理工作。
同时,考虑到五代直接继承唐代,许多典制都是唐制的延伸,因而在很多“礼”的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唐代的礼制,为了对唐代能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对刘煦《旧唐书》和欧阳修《新唐书》进行了认真研读,并进行了相关的资料收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欧阳修认为:“五代礼乐文章,吾无取焉。其后世有欲知之者,不可以遗也。”所以《新五代史》中关于礼乐的记载特别少,且没有专门的“礼志”,但由于其重视唐代,故而在《新唐书》中关于“礼”的记载就非常多。与《新五代史》对比,《旧五代史》就收集了相当多的关于“礼”的记载,还设立了专门的“礼志”。
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直接是由五代中的后周发展而来,宋代特别是北宋的礼制也是继承了五代礼制而来,不明了和掌握宋代特别是北宋的礼制,也就不能准确的掌握五代礼制的发展情况,所以对脱脱《宋史》进行了阅读,特别是其“礼志”,力争较为充分的掌握相关史料。通过对两《五代史》、两《唐书》及《宋史》的研读,较为准确的把握了五代的情况,明了礼制发展的前因和后果,以求能在进行相关专题的研究时把握总的历史背景,在动态的历史发展中对五代礼制研究取得较为完善的认识。
另外,王溥《五代会要》记载五代史事甚详,其对“礼”的记录也较多,对进行相关专题研究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是进行五代礼制研究的非常重要的古典文献,对其做了比较详细的分类整理。《唐会要》记载唐代“礼”也非常多且重要,对于掌握相关材料具有一定意义,因而也是进行五代礼制相关研究的重要文献。
其次是典章制度专史。
需要进行认真研读的是杜佑《通典》,全书200卷,礼典100卷,为第41卷至第140卷。详尽记载了礼制的沿革与发展,对进行研究五代礼制渊源和唐代礼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进行礼制研究的重要古典文献。
郑樵《通志》中最为重要的是其二十“略”,其中的《礼略》、《谥略》、《器服》、《乐》等四略均与“礼”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礼略》记载了以吉、嘉、宾、军、凶为次序的五礼沿革。吉礼32类,嘉礼13类,宾礼1类,军礼10类,凶礼12类,总计68类。对于我们进行礼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
马端临《文献通考》是在进行礼制相关研究必须充分重视的古典文献,其第68卷至127卷分郊社、宗庙、王礼三部分详细记载了历代礼制沿革。其书卷52、职官6对礼部尚书,卷55、职官9对太常卿进行了考述。在卷128至148乐考部分,也有关于礼制的记述。
再次是类书和各类诗文集等。
王钦若《册府元龟》是宋代大部头的类书,共分31部,1104门,其中多有关于五代礼制的材料,如帝王部即有“奉先”、“崇祭祀”等门类,对进行五代礼制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清代编撰完成的《全唐文》、《全唐诗》,集中反映了唐五代文明文化的精粹,对进行唐五代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唐文》收文20025篇,分为1000卷,其中有关“礼”的文章大约为1700余篇。在这1700余篇中,关于五代时期“礼”的文章大约为360余篇,占约20%,基本对于五礼均有所涉及,是进行五代礼制研究的必须充分掌握的基本材料。《全唐诗》收唐五代诗49403首,其中相当多数量的诗可与史事互为参照。
今人周绍良等编《唐代墓志汇编》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收录唐代墓志计3606篇,远超《全唐文》的472篇墓志文,特别是晚唐的相关墓志对于了解和分析五代的礼制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四是历代相关的礼制专书。
《唐律疏议》虽然其主要为“律”的记载,但其中的指导思想是“礼”,这对于我们进行相关分析时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对于五代的“法”和“礼”的关系研究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唐六典》对于了解唐代及五代的典制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大唐开元礼》取贞观、显庆礼,编为定制,是唐代最为重要的礼书,分为吉、宾、嘉、军、凶五礼,其对于研究五代礼制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其书可与《通典》中的开元礼纂类相互参见。《大唐郊祀录》记载了唐代郊祀的基本情况,其对于五代时的沿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太常因革礼》100卷,是宋代重要的礼书,分为总例、吉礼、嘉礼、军礼、凶礼、新礼、废礼、庙仪等部分。是宋代特别是北宋最为重要的一部礼书,对于研究五代礼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文献价值。
《绍熙州县释奠仪图》(宋代朱熹撰),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凶礼具有很大的作用。《先圣庙林记》(清代屈大均、翁山著)、《郊社礻帝    礻合      问》(清代毛奇龄纂)、《北郊配位尊西向议》(清代毛奇龄纂)、《司马氏书仪》(宋代司马光撰)等书对于我们了解相关礼制均具有非常大的文献价值。
清人秦惠田撰《五礼通考》266卷,对上至先秦,下到明清的古代礼制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和论述,分以吉、嘉、宾、军、凶五部分。吉礼分为圜丘祀天、祈谷、明堂等44类;嘉礼分为即位改元、上尊号、婚礼等15类;宾礼分为天子受诸侯朝、会同、二王三恪等11类;军礼分为军制、车战等7类;凶礼分为荒礼、丧礼等8类,总计分85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为75类,据包头师专历史系王炜民统计为85类),对于我们研究五代礼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五是相关的基本古典参考书。
《十三经注疏》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其《周礼》、《仪礼》、《礼记》是进行礼制研究的基础,也是进行五代礼制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把握礼制的原始规定和基本精神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该书版本较多,中华书局本较为通用,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重新整理的版本,由李学勤主编,注记博采众书,择善而从,在校勘上超过了前人,所以主要参考了这个版本的《十三经注疏》,所使用者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次印刷。
《诸子集成》遍收诸子,对于我们进行礼制的研究工作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所使用者为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出版,1994年第7次印刷本。

二、近代以来的特别是近年的研究成果
1.研究及参考专著
首先是作为相关研究所需要的重要背景著作。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是近年来最为重要的大部头通史著作,对于进行历史研究有着很强的参考价值,是需要我们首先阅读的。
钱穆著《国史大纲》有其自身的特色,简明扼要,是进行史学研究时值得参考的一部通史著作。
英人崔瑞德主编的《剑桥中国隋唐史》代表了西方汉学的最高研究水平,其独特的视角对于我们有相当大的启发。
岑仲勉著《隋唐史》为札记形式,研究有其独到之处,今已收入“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丛书,足证其书价值。
任爽先生著《南唐史》是关于五代时期南方最重要的国家南唐的专门著作,对于我们研究五代礼制及其与南方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武汉大学冯天瑜等人著《中华文化史》是相关领域比较重要的参考书,其书上编《中华文化生态》对我们进行相关研究的背景分析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冯友兰先生著《中国哲学史》由陈寅恪先生评价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是近代以来在相关学科内非常重要的参考书,其书第十四章《秦汉之际之儒家》对于礼、乐的普通理论和丧、祭、婚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我们进行礼制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清华大学教授葛兆光著两卷《中国思想史》是颇受好评同时也引起较多批评的一部著作,其独特思路及对“写法”的考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对于进行五代礼制的研究也具有相当大的思想史背景的参考价值。
台湾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徐复观著《两汉思想史》对于我们充分认识礼制在汉代发展及相关背景具有参考价值。
周积明等主编《中国社会史论》是近年来在社会史学科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对于我们从相关学科来认识礼制的作用和意义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在进行相关研究时作为参考。
钱穆著《中国历史研究法》对于从事历史研究工作,如何驾驭材料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特别是钱穆指出:“‘家族’是中国社会组织中一最要的核心。但唐以前,族之重要性尤过于家。宋以下,则家之重要性转胜于族。而家与族之所由组成,以及其维持永远之重要机能,则在‘礼’。”这对于我们认识五代和礼制均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其次是礼制方面的专书。
陈寅恪先生著《隋唐制度渊源论略稿》除起首的简短《叙论》后,首先就是探讨的《礼仪》,其书开创之功,至伟至大,其对礼制的重要性认识(故治史者自不应以其仅为空名,影响不及于平民,遂忽视之而不加以论究也。),也对我们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任爽先生著《唐代礼制研究》是对于唐代及五代礼制研究最为重要的参考书,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讨论了唐代礼制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下编讨论了礼制与唐代社会。对于我们进行礼制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杨志刚著《中国礼仪制度研究》虽有罗列之嫌,但也有一定意义,对于我们进行相关研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书章节设置似有问题,先分三章讨论礼制沿革,然后又分五章讨论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最后两章讨论制度和文明,五礼分别成章并与沿革并列似乎不合。其书讨论礼制沿革直接从唐到宋,完全将五代置于不论,也似乎存在些问题。
陈戍国著《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卷》,第三章为《五代十国礼仪》。就本人目力所及,似乎为探讨五代礼制的唯一著作,但五代部分完全处于附属的地位,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陈戍国所著另一部断代礼制史为《中国礼制史•宋辽金夏卷》,探讨了宋的礼制,对于我们对于五代礼制的探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陈戍国还著有《先秦礼制研究》、《秦汉礼制研究》、《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等书,但未能见到。经联系,出版社也无存书。
邹昌林著《中国礼文化》认为中国古代从“礼俗”发展到了“礼制”,既而从“礼制”发展到了“礼义”,与政治制度、伦理、法律、宗教、哲学思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广义的礼文化,并进一步对古礼的起源、类别、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其对于我们进行礼制研究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钱玄、钱兴奇编著《三礼辞典》收录《仪礼》、《周礼》、《礼记》、《大戴礼记》四书中关于典章、制度、礼制、名物等所有专用词语大约5000条,在我们进行相关研究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日人尾形勇著《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第四章《“家”和君臣关系》专门对于“君臣之礼”和“家人之礼”进行了探讨。其书第五章《国家秩序和家族制秩序》和第六章《古代帝国的秩序构造和皇帝统治》对于我们认识古代礼制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史凤仪著《中国古代的家族与身份》探讨了古代的家庭和婚姻制度,对于我们认识“嘉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丁凌华著《中国丧服制度史》专门研究了古代的丧服服制,对于我们认识服制演变和历代服制情况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是在相关学科内比较重要的著作。
中山大学姜伯勤著《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是对唐五代时期敦煌礼乐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其书《礼乐篇》之上编四篇文章分别为《唐礼与敦煌发现的书仪》、《唐贞元、元和间礼的变迁》、《沙州傩礼考》、《高昌胡天祭祀与敦煌袄教》,特别是第三篇是关于唐五代军礼变化的重要文章。
周一良、赵和平著《唐五代书仪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五代礼制的具体情况及其实行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注意的一部书。
杨树达著《汉代婚丧礼俗考》是值得注意的相关研究专著,分为婚姻(分为七节)和丧葬(分为十七节)两章,对于我们研究五代礼制中的凶礼和嘉礼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天纲著《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是讨论明清时期天主教耶稣会士与中国关于祭祀祖先和孔子的争论,对于我们认识礼制的作用和在中国的巨大影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也可从中了解外部文化对于中国礼制的认识情况。
瞿同祖著《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为20世纪中华法学文丛之一种,收录了其所著的书和论文,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礼与服制》和《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特别是后者作为一代名著,值得我们认真参考,该书分为六章,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族,二是婚姻,三和四是阶级,五是巫术与宗教,六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
再次是相关学科的参考著作。
任爽先生著《唐朝典制》分六章研究了唐代的皇帝制度、礼仪制度、职官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对于我们进行相关研究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
编著《隋唐考古》收载了对于唐五代陵寝、墓葬方面的考古成果,对于我们结合考古实例来认识礼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费孝通著《乡土中国》是在社会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其“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理论均对于我们进行研究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美国人包弼德著《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立足于价值观的演变,指出唐宋思想的转型是士人的价值观基础从文化向伦理的转变。这对于我们认识唐宋及五代的思想史背景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对于我们认识礼制和思想的关系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子健著《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论述分析了古代中国文化转型中向稳定、沉滞僵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认识礼制与文化的关系也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美国人列文森著《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关注于“传统”与“近(现)代”关系问题,对于我们把握总体的历史背景和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均有值得注意的参考作用。
邓也夫著《代价论: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是一部值得注意的社会学重要著作,其书第7章《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而且其关于社会信任系统的研究也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他指出,社会中一个信任系统越大,其成员间的信任感越弱,越单一。可以想见,传统中国是一个无限大的信任系统(莫非王臣),要想维系这个系统,就需要纽带,中国古代的这个纽带就是“礼制”。
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著《通向理解之路――哈贝马斯论交往》,他指出,人总是社会的人,不能没有“交往行为”,要“交往”,就必须要以社会规范作为自己的准则,要有共同承认的规范标准。这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礼制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中国古代,一个准则是“法”,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就是“礼”,这是维系社会交往的必须工具,也是共同承认的标准。
2.相关研究及参考论文
经过检索《全国报刊资料索引》(上海图书馆编,手工检索)、中国期刊网(东北师大镜像站, http://www.library.nenu.edu.cn/web/dzzy/caj.htm)、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东北师范大学  镜像http://www.library.nenu.edu.cn/web/dzzy/wanfang.htm)、中国学位论文库(http://www.calis.edu.cn/ziyuan/index.htm)、google搜索引擎(http://www.google.com/)等,先后查到大批相关材料。经整理,本人以为如下55篇研究及参考论文比较重要,主要集中于唐、宋的研究。其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总论“礼”或礼与其他方面的关系,其次是对五礼的研究,再次是相关的背景研究文章。这几个方面研究的情况并不均衡,且精粗不一,甚至有的问题根本没有进行过研究。而且对于五代的礼制问题,就本人所见,仍然没有任何一篇文章发表。简述如下。
任爽先生的《唐代礼制论略》指出,唐代是中国古代礼制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造就了空前完备的礼制体系,并且促使礼制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发挥影响,从而形成了具有实际意义的礼治格局。《礼乐制度与唐代文化大一统局面的发展》指出,礼乐制度不仅在大、小传统的相互渗透中不断丰富自己,使其更具有代表性,而且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促进了国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这两篇文章是相关学科内非常重要的参考论文,对于我们进行礼制研究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宝臣《礼法社会的政治秩序》认为中国古代自唐宋以后已经成为了成熟的礼法社会,并对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陈戍国发表的长文《从〈唐律疏议〉看唐礼及相关问题》、王立民《论唐律的礼法关系》、徐忠明《略论唐朝法律与礼的关系》等文章探讨了唐礼与唐律的关系问题,对于我们认识五代礼制的直接来源――唐礼有一定参考价值。另外,赵澜的《武则天时代的礼仪与政治》则探讨了礼与政治的关系。杨志刚《中国礼学史发凡》提出了撰写学科史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的研究思路。
对中国古代吉礼方面的探讨相对来说是比较深入的,大致主要王朝均有学者在研究。梅新林《〈诗经〉中的祭祖乐歌与周代宗庙文化》从文学及宗教学的角度探讨祭祖乐歌与民族史诗的关系问题,但其对于我们认识周代的祭祀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马小晖、龙华《汉代祭祀、丧葬礼俗及演变》基本是罗列相关史实。日人金子修一《关于魏晋到隋唐的郊祀、宗庙制度》所论非常精辟,是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篇文章。盖金伟《唐代郊祀制度初论》详细论述了郊祀制度在唐代的基本特征,认为其对后世的礼乐祭享制度起了奠基作用。王曾瑜《宋辽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总结分析了宋代的多神崇拜问题。刘复生《荧惑崇祀及其在宋代的流变》探讨了宋代“天象”和礼制的关系及其产生的原因。高荣盛《元代祭礼三题》讨论了蒙古传统与汉传统的结合问题,分析了太庙祭享的佛教因素、宗庙神主的位向和大都“烧饭园”三个方面的问题。胡凡《儒教与明初宫廷祭祀礼制》讨论了儒教与祭祀的关系,其说明明代祭祀情况尚属明白,但所发议论多为陈言腐语,套话空话。常建华《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较为详尽的分析了明代家庙及祭祖制度的改革和允许庶民祭祀始祖的问题,值得在相关问题研究时作为参考。吴贤哲《治人之道 莫重于祭》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了儒学的祭礼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在宾礼方面,似乎没有专门的文章进行研究。只有李大龙的两篇文章《高丽与唐王朝互使述论》、《吐谷浑与隋唐王朝互使述论》探讨了高丽、吐谷浑和唐的互使问题,其中稍稍涉及了礼制问题。就本人所见,其他的专门关于宾礼的研究就没有了。这也与宾礼的地位有关,任爽先生指出:“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的变化促使礼制做适应性的调整,而古宾礼的某些内容终于变成了‘不行之典’、‘无用之仪’,确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与此伴随,则就是宾礼无可研究的情况。
在军礼方面,研究情况与宾礼类似。但是,军礼中有一个特殊方面研究则非常热烈,就是傩礼,对傩和傩礼的研究相当深入。以下诸篇应当说对我们进行五代军礼研究特别是傩礼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胡新生《周代傩礼考述》详细考述了周代傩礼的情况。金弓《秦汉宫傩三制》指出古傩在秦汉迈向了娱人的第一步。而在唐五代时期最终变成了娱乐戏剧,可参见前述姜伯勤《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法国艾丽白《敦煌写本中的“大傩”仪礼》提供了我们难得见到的敦煌文献,是值得参考的重要文章。吴尔泰、吴炼《“儿郎伟”与“军傩”及其他》对“儿郎伟”到底是不是军傩祭词进行了辩析。张建建《杀牲献祭与结合仪式》讨论了结合仪式的意识结构或象征意义,对于我们分析“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黎蔷《西域敦煌傩戏考》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在嘉礼的研究方面,情况也基本同前二者一样。讨论婚姻的文章甚多,但是从“礼制”的角度来看婚姻的就比较少了,赵守俨《唐代婚姻礼俗考》较为重要,值得参考。杨希义、谢翠维《唐代婚姻礼俗述略》主要集中于习俗方面。侯力《唐代官学中的学规和学礼》探讨了唐代官学中的祭祀先圣之礼和乡饮酒礼,后者为嘉礼。除了这两方面外,其他如冠、朝参、朝贺、册命、读时令等均未见过相关研究。
在凶礼研究方面也是比较深入的,但似乎没有形成各个朝代均有很多研究的局面。葛志毅《周代凶礼管窥》对周代凶礼情况进行了研究钩稽。孙新科《试论唐代皇室埋葬制度问题》结合考古情况,分析了唐代皇室的埋葬制度。段小强《敦煌文书所反映的古代丧礼》可以为我们分析唐五代相关情况提供材料。段小强《敦煌“祭祀”考》考察了敦煌的家族丧葬礼俗情况,分析了丧期内祭祀、墓祭、十斋忌三个方面的问题。王善军《宋代的宗族祭祀和祖先崇拜》探讨了宗族与祭祀的关系。谭思健《我国古代墓祭礼俗考述》考察了墓祭的一些情况。韩国人崔昌源《中国古代丧葬仪礼结构之分析》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生者和死者的关系问题,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另外,有一些文章对于我们进行礼制研究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略述如下。
任爽先生《五代分合与南唐的经济文化》一文指出了南方经济文化高于北方的情况并分析了其原因,对于我们从整体理解把握五代情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易图强《动乱与反动乱:五代历史发展的线索――兼谈五代历史的地位》提出五代历史发展的两条线索。吴松弟《唐后期五代江南地区的北方移民》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移民情况,对于我们把握五代历史起到了一定作用。
吴汝祚《良渚文化礼制的形成及其影响》探讨了前2000年以前文化礼制的诞生。雷汉卿《“禮”字原始探微》则从文字学和文化史的角度解释了“禮”字的起源。王炜民《秦惠田与〈五礼通考〉》研究了《五礼通考》的内容,并指出其在礼制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陈戍国《唐代宗法观念与传承制度》认为李唐宗法观念与传承制度基本来源于周礼。
李炳南《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和张宏《等级居住与宗法礼制》则从传统建筑方面说明了礼制的具体实行。关增建《日食观念与传统礼制》探讨了对日食的救护仪式与礼制的关系。黄正建《唐五代占卜略论》涉及了占卜与礼制的关系问题,白彬《重庆云阳明月坝遗址出土唐代卜甲的初步研究》也涉及了龟卜与礼制的关系。杨永林《“天下第一坛”――唐代圜丘遗址发掘出土》详细介绍了唐代的圜丘情况。张维慎、梁彦民《两件唐代跪拜俑拜仪考》说明了唐代具体的礼仪情况。林弘《杜甫与唐代节令习俗研究》涉及了杜诗所提到的与礼制问题。吴丽娱《从唐代碑志看唐人行第问题》解释了行第与礼俗人情的关系。
费尔南•布罗代尔作为年鉴学派的代表,其长时段理论对我们的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陈劲松《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及其功能》认为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是伦理关联。

总的说来,对于礼制研究仍然是学术研究中比较薄弱的一环,而五代研究更是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但是,礼在社会中所影响到的层面非常广泛,而且涉及到了最细微的问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等方面均含有礼制的因素。任爽先生指出:“礼不仅是一项独立的制度,而且是其他各项制度的基础。中华民族的精神,只有在这里才得到集中而完整的表现,这是礼制自身所存在的基本价值,也是我们研究这一制度所具有的关键意义。”因而,在学术研究中加强礼制研究的薄弱环节仍然是我们的基本思路。所以,初步拟定五代礼制作为选题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2 1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拜读了天人兄的开题受益良多,有几点小弟想给兄提几点感想和建议:
第一,现在正是一年一度的学位论文开题之时,兄之开题正好给了需要开题之晚辈可以借鉴的范本,小弟代广大晚生后辈感谢天人兄的厚礼。
第二,兄之大作《五代礼制考》正是小弟盼望已久的佳作,小弟研究中朝关系问题涉及礼制方面的文献资料,兄之大作正好满足弟对此资料之渴求,如兄能赐弟一份,感激不尽。
第三,小弟认为兄应当将宾礼这一部分另行斟酌,宾礼部分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的确它的研究受到资料搜集、资料的缺失等方面种种原因的限制而研究文献甚少,弟给兄推荐山东师大李云泉老师编写的《古代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新华出版社出版,书中第204页始对宾礼问题作了专门的论述,希望对兄之大作可以起到补遗之功。其实,如今清史研究越来越成为史界研究的热门,朝贡体制的研究更成为东亚学术界的宠儿,对于宾礼的研究,日本学者岩井茂树《明代中国的礼制霸权主义与东亚秩序》、岸本美绪《中国近世社会的秩序的形成》、佐佐木场《清代朝贡体制与近代中国的世界观》,中国学者陈尚胜《闭关与开放》、李云泉(上边已经介绍过了),另外费正清及何伟亚《怀柔远人》等学者及其著作也对宾礼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望兄再仔细斟酌一下。
以上小弟几句废话,望兄莫怪,再次感激天人兄的慷慨。可以的话请给我传一份拜读,不胜感激,大家多多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3 13: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兄呢?小弟期待着你滴答复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21: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注意自己的文章有了回复,不好意思!我的论文在cnki上面有的哦,兄如果找不到,我可以发给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4 15: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继续找找看,还不太熟悉这里呢,昨天刚逛了一趟ftp发现不少好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4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兄的这篇文章小弟收下了,感激天人兄对我们这些开题困难户的帮助,过两天小弟也将自己的开题论文提纲交上来,望大家伙多给些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8:21 , Processed in 0.1739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