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05|回复: 1

在禽流感背景下对病毒性传染病治疗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0 22: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禽流感背景下对病毒性传染病治疗的讨论

作者: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yanggates.51.net

2005年10月25日,一位 puwy52(NDP)网友给我发来一个E-mail如下:

杨鸿智老师:您好!
我在网上看到好多您的文章,虽然没有完全看懂,已经感到您的知识很渊博了。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 SARS 过去 2 年了,疫苗还没有研究出来,现在又闹禽流感,而且发展趋势好像比 SARS 还要严重,人类如果老是跟在病毒的后面搞疫苗,恐怕不是办法?可是现在好像全世界的专家都认为只有疫苗是最有效的办法,注意力都在那里。我看您的文章认为,冠状病毒并不是造成 SARS 最终的死因,而是身体的过度免疫反应造成的多脏器衰竭导致死亡。您现在还坚持这个观点吗?冠状病毒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刺激细胞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这是一种学术理论推测?还是从临床症状判断?还是临床检验数据证实?我很愿意相信这是一种真实情况,这样我们研究一类抗内毒素血症的药物就可以同时对付类似这样的人类没有接触过的病毒,因为这样的病毒总是会不断的出现。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但是副作用太大,中药和天然药物可能是一个途径。我不是学医学的,请您给我解答一下。除了上面的问题还有:您说当肌体感染冠状病毒后,出现过激的免疫反应,在另一处又说 SARS 的病人出现 T 淋巴细胞水平降低,免疫功能底下的表现,这到底是过度的免疫反应耗竭了 T 淋巴细胞,还是免疫机制抑制 T 淋巴细胞的产生?
可能这些不是您现在研究的重点,但我还是希望得到您的指点,谢谢!
NDP   20051025

我的回答是:

puwy52(NDP)
来信看到。感谢你对这些问题的关心。下面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生物学研究已经告诉我们:

(一)
基因可以不断地发生随机的突变。这就是说,如果将来再发生非典,很可能基因型与上次的不同。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现在按上次非典基因型所研究的疫苗就没有预防作用了。
   
(二)
我们现在之所以认为疫苗对病毒有预防作用,是因为在历史上确实有许多病毒性疾病通过注射疫苗而得到预防和控制。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思想方法,即。如果我们联想到第一条的内容,把病毒基因可以不断地发生随机的突变这个事情作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前提基础,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那些所谓被疫苗预防了的疾病,实际上可能是因为那些病毒已经发生了突变,那些病已经不存在了。
   
(三)
在自然界,在不同生物的相互作用中,有一些生物死亡,甚至有一些物种灭亡,这都是经常发生的“正常”的事情。如果把我们人类也看作自然界生物的一个种类,那么,我们人类因为受到病毒的作用而死亡一部分,这也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四)
我们现在要求摆脱病毒的作用,不被病毒杀死,这实际上是已经超越了自然规律的事情。当我们企图用消灭病毒这个生物种类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的时候,就更是超越了自然规律的事情。我们消灭病毒的行为成为对病毒的选择机制,我们的行为越“有效”,更厉害的病毒产生得越快,我们受到的伤害越重。而且在这个没有终点的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中,我们将永远走在病毒的后面,我们永远是被动者。

(五)
摆脱这个被动局面的方法可能只有一个,即,我们不死亡,也用不着让病毒死亡。其实,病毒对我们就是这个态度,因为病毒是我们身上寄生的生物,我们是寄主,我们的死亡对病毒没有好处。我们的死亡,是我们与病毒之间关系的不正常的少数情况。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人类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不正常的少数情况。我的意见是,我们应该采取一个方法,保住自己的生命,而不把消灭病毒作为治疗的重点。我的关于反应过度和多脏器衰竭的理论,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

(六)
我所提出的这些理论,既是理论的推测,也是实践的总结。在我以前,人们已经有了这些理论和实践,只不过没有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我一直在说,在理论方面和在实践方面,我都不是创造者,我的工作只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当然,我现在还坚持这个观点。

(七)
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即,在应激反应中存在着反应过度和免疫功能底下两种现象。没有看到有什么人对这个问题进行正确的解释。我的解释很简单。这两个过程不是同时发生的,反应过度在前,免疫功能底下在后。

(八)
为了认识这个问题,首先应该了解免疫系统在应激反应中的地位和作用。最新的研究表明,免疫细胞也有多肽受体,可以接受神经体液的调节信息。而免疫细胞自己也可以分泌多肽激素,向中枢传达局部组织的信息。这样,由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系统共同组成了一个中枢调节机构。对后现代医学来讲,所谓调节中枢的功能状态,就是要同时调节这三个系统共同组成的网络的状态。前面所讲的混沌边缘疗法,还只是偏重于神经系统的调节。随着对这三个系统的进一步认识,一定会制定出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免疫系统中枢调节作用的发现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解剖定位的神经细胞既经其很长的神经纤维,向各脏器细胞传递信息,又经游走的免疫细胞加工放大细胞信息,并产生新的信息,启动和调节各脏器细胞功能,显示机体的整体效应。驱体或精神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可同过神经内分泌,产生各种激素或应激免疫抑制因子,对免疫系统和全身器官组织功能进行调节。病毒、毒素、肿瘤、异体蛋白等刺激作用于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免疫反应性激素也可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起激发和调节作用。作用于全身器官、组织,动员各种机能活动对刺激作出反应。这就是应激反应于免疫反应的相互作用。病毒、毒素、肿瘤、异体蛋白等的刺激是神经系统无法感受的刺激。而免疫系统则对它们十分敏感。经过免疫系统释放的各种免疫调节物,以及免疫细胞释放的内分泌激素,对这些刺激作出恰当的反应。最终达到清除病因保持机体稳态的目的。因此,免疫系统不仅是机体的一种防卫系统,它同时还是机体的另一种重要的感受和调节系统。它能感受神经系统不能感受的刺激。由于免疫细胞可随血流循环到全身各处,所以,Blolack等(1985)在《今日免疫学》中提出免疫系统可以起一种“游动脑”的作用。从而形象地勾画出了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

(九)
在现代医学中,应激反应是一个基本的病生理概念。它是指机体在某些强烈刺激时的功能和代谢的改变。这里面有两个内涵:第一,这个反应,是机体在受到刺激后的反应。第二,这个刺激是强烈的。由于在传统的现代医学中把应激反应与强烈刺激相联系,因此,应激成为一种相对较少的病理现象。现在,我们要在后现代医学系统调节的观点上,重新认识应激问题。所谓应激,就是机体对刺激的反应。这个反应是在机体整体调节机制控制下进行的。由于刺激源的刺激强度有强、中、弱的区别,刺激的作用有长、中、短的区别,所以,机体的反应也有强、中、弱的区别。任何疾病,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一种刺激源对机体的刺激,所以,任何疾病也都是机体所做出的某种强度的应激反应。如果我们暂时不去研究各种疾病的具体的特殊的内容,我们也都可以将各种疾病按应激反应的强度进行分类。这样,我们借用了应激反应的概念,并将这个概念扩大化。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机体有一个神经体液系统负则整体调节。任何对机体的刺激,机体都会在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下做出反应。通过反应,能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属生理反应范围,不能维持平衡的,属病理反应范围。在经典的应激反应的研究中,主要研究了两个反应过程。一个是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第二个是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反因。这两个反应,对维持生命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这两个反应都有自身的弱点。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引起血管的强烈收缩和血液在体内的重新分配。时间较长之后,将因缺血器官的病变而使机体进入不可逆病理过程。而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反应,因大量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抑制了炎症反应,同时也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时间较长之后,机体将陷入更严重的感染的危险。这两种反应,是机体不得不做出的反应,然而,又是预后不良的反应。正因为如此,虽然对应激反应的研究使我们对生命运动有了深入的理解,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并没有得到更好的理论指导。
最近关于肽神经问题的研究使我们对应激反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研究表明,中枢阿片肽的作用是反馈性地抑制上面所讲的应激反应的两个反应过程。所谓反馈性抑制,就是在这两个反应过程开始节段,抑制作用不强,而越是这两个反应强烈时,阿片肽的抑制作用也就表现得越强。这样,当这两个反应表现出对机体的危害作用时,机体就用阿片肽机制纠正这两个反应。阿片肽机制的揭示,除了丰富对应激反应的知识外,也为我们调节应激反应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的手段。免疫系统,作为参与应激反应的组织系统之一,它在应激反应中功能状态处于全面降低状况。人们很早就发现,在应激反应中,人们易患各种传染病及肿瘤等,并且死亡率大增。对此,研究人员的结论是:应激使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导至多种相关疾病的发生。现在,当我们将免疫系统不是作为应激反应的受害者,而是应激反应的参与者时,我们发现,在应激中,免疫功能的下调是为了缓解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的强烈反应给机体代来的不利因素。这可以从两方面理解:A,在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的状态中,机体无法完成正常的免疫活动。B,正常的免疫活动如果继续进行,免疫活动所产生的多种病理反应会加重机体的损害,不利于应激反应的顺利完成。这样,我们的新观点认为,在应激中,免疫功能的下降是一种主动的有利于机体的调节过程。但是,如果应激长时间不能解除,免疫低下则转化为不利方面。而此时应使用混沌边缘疗法强行终止应激,可使免疫功能迅速恢复。

(十)
在非典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是已经被证明了的,问题是,有许多病例糖皮质激素没有起到治疗作用,而为了达到治疗作用而增加药量和用药时间的时候,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又成为人们担心的问题。看了上面的内容以后,就可以知道,如果糖皮质激素不能够把过度的反应抑制下来,就应该考虑应用阿片肽的抑制作用。这个问题是在非典治疗中没有接触到的问题。如果是我主持治疗,我就会想到这个事情。

(十一)
就是在上面的治疗措施都采取了以后,可能还有问题,这就是,即使过度反应被抑制下来了,还有一个如何重新建设被过度反应破坏的机体组织结构的问题。为此,我在非典发生的当时,向有关方面建议应用谷氨酰胺。就在非典快结束的时候,钟南山与一批专家共同提出在非典治疗中应用谷氨酰胺的建议。可能是因为非典已经到尾声,更因为大家根本不理解应用谷氨酰胺的道理,所以,这个建议没有受到大家的注意,更不要说实践了。

杨鸿智
2005年10 月27日
上海







《论坛反应与交流》

《真名论坛 → 历史科学》

生死相伴:
有點道理,謝謝。大猞猁也提到過免疫過強的問題,不知樓主所說\"应使用混沌边缘疗法强行终止应激\"具體是什么意思,謝謝指點

超级大猞猁:
伴咪咪,你别听这个骗子的胡说八道,这斯基本概念含混不清,胡编乱造,连什么鸦片肽都给他造出来了,什么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可以释放内毒素也给他造出来了,连一个基本医学术语都不懂的家伙拿着生理学上的两个内分泌轴系统病理生理学上的应急概念和免疫系统来解释所有的疾病还弄个什么馄饨边缘疗法来骗人,你看看他写的这些东西,哪里像一个受过专业医学理论训练的人写出来的?哪里有什么治疗禽流感的良方妙药?分明是个祸国殃民的神棍。

生死相伴:
馄饨边缘疗法。樓上多指教,砸磚不如砸書。

8byy:
人是地球表面的病毒。。。不对,如今已经侵入地表数公里。

生死相伴:
地球的免疫系統呢?

《红军长征自由共享 -> 医学专版 》

海百合:一起加分鼓励,谢谢参与

《铁血论坛 → 铁血管理基地 → 自然科学院》

shuangyi:
禽流感的传播路径究竟是什么?

杨鸿智:
研究禽流感的传播路径究的,是搞卫生防疫工作的人。我不是搞卫生防疫工作的人,我是临床内科的医生。禽流感的传播路径是一定要弄清楚,并且要切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临床医生做什么呢?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已经患病的人的病治疗好。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以治疗为出发点的。我想,关于传播路径的问题会有许多人研究和发表意见,我作为一个外行人,就不要说了。请网友们理解。

《思想者学术资源论坛 -> 科技-人文-争鸣 》

alexlv:
拜读扬老师文章有感:
   一、病毒变化不会一下次就变的面目全非,万物的变化读是有规律可寻(政治课学来的,哈哈)。
   二、现代疫苗的概念已经突破的传统疫苗的预防和控制方式。我们的思想已经改变了,只是手段还没跟上。
   三、赞同第三点,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总是想改变不适合自己的环境和遭遇,其实是越改变越差。
   四、赞同第四点,但我们必须或者最起码要做的是控制病毒,可能很难。人类也有“消灭”一些病毒的经典例子。
   五、”消灭“病毒可以指将其从地球上清除,也可指将其控制在某些范围之外。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其控制在某些范围之外,所以人类与病毒的战斗是无止境的。
   六、医学中的东西都是矛盾,矛盾存在万物之中,还是在政治课上学的
   七、在谈免疫概念时,没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免疫记忆“。
   八 “应激反应”绝绝大多数情况地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不同“应激”的刺激源导致的生理病理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都导致这个激素水平升高,哪个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的。
   九、扬老师在他的第九条中用后现代医学系统调节的观点解释了应激的概念,可是举的例子是传统的经典应激反应通路。
   十、向扬老师学习!

《真名论坛 → 历史科学》

吾大虎:
俺咋觉得这位啥子“杨老师”滴就介么喜欢自吹自擂呢?如果“杨老师”真是介么厉害,干嘛不到俺们乡下来,给俺们滴鸡呀鸭呀鹅呀治治禽流感哈。

郭乃成:
以下是引用生死相伴在2005-11-8 19:34:31的发言:
    “地球的免疫系統呢?”
   有啊,人类称为病毒就是

《科研中国论坛 → 生命科学》

pipi302(版主):
杨老师算是前辈了,多谢这么长时间对生命科学板块的支持,真是博学多识,冒昧的问一下能和您联系一下吗?怎么联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23: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爱爱医--中国医学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5 03:24 , Processed in 0.14317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