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18|回复: 12

[【文史类原创】] (原创)世界、时间与历史的向度之此在分析(又长又闷的一篇论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9 17: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好长的了,以前发表的过,不过是在一家小杂志,缩减了不少字数,现在把原文发上来,请朋友们指正。呵





                               世界、时间与历史的向度之此在分析


                           耿元骊


                         历史学家的不足:过多关注事实而不是观念。

                                          ――阿克顿勋爵①

历史学是一种解释,它是对人类自身活动的认识。历史学是一种观察,通过主体对世界与时间的观察来解释历史。“对于观察来说,驻足自立的东西就成为在它看上去如何如何中亦即在外观中呈现自身的东西。”2只有在世界和时间里才能发生历史,历史只能存在于世界和时间的多维发展之中。世界、时间、历史都是存在的现象,“现象学描述方法的实质就不是科学的说明,而是解释。所要解释的是人(‘此在’)的存在,概念性认识只是人在世界中存在的一种方式罢了。”3而全部的历史就是要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无论哪一种对历史的解释与观察,都离不开对世界与时间的分析。当我们要界说历史的时候,就不能离开世界和时间来言说历史究竟是什么,就都要对世界与时间的概念进行论证和解释,历史学家的目的就是要研究这个存在着的世界及世内存在者在时间中的运行。本文拟就世界、时间与历史这几者探讨它们自身的关系,也就是力图通过存在主义哲学的思考方式,以“此在”的方法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企图解释“历史认识是什么” 以及怎样对历史学进行解释的问题。

一、世界、时间与历史的存在

我们知道世界存在着,但世界是什么?它为什么竟然会存在?这是个在哲学史上纠缠了几千年的东西。究竟什么是“存在”,我们看不到任何一个“存在”而仅仅看到“存在者”,那么存在与存在者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很难相信,为什么存在者在而存在却是无?同样,我们可以追问,时间存在着,但时间是什么?历史存在着,但历史是什么?世界存在,那它是真实的存在吗?我们从何处知道世界?我们从河流、大地、山川等等这些存在者中知道世界吗?我们能从这些存在者中找出存在吗?回答是不能,因为它们都是存在者,是存在的物而已,而不是存在。这就是那个著名的莱布尼茨的问题了:为什么存在者在,而无却不在?那么我们就要追问了,到底作为概念的世界、时间、历史是什么,又怎么样的呢?

伟大的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又接着莱布尼茨问到,为什么存在者在而存在却不在?这就使得“存在的意义问题还有待提出”。4而存在的特殊性又使得我们很难对存在作出恰当合理的阐示,因为它仅仅表现为每个存在者而已,那如何才能找出存在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追问,要追问什么?追问存在?可存在并不是我们可以直接追问的,因为它“并不存在”。那么我们追问什么,追问谁呢?我们应当追问的是存在者,但我们要追问什么样的存在者呢?难道要我们“格物致知”吗?要每一个事物的去“格”?这似乎不可能,那我们如何追问“存在”?我们知道,世界是存在者,它自发、自然的在那里;时间是存在者,它平静的流逝,依靠太阳和地球的转动来告诉我们;历史也是存在者,它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停发展着。可这些存在者谁是居于沟通的地位呢?为什么我们会知道世界、时间和历史的分别呢,我们如何能通过世界、时间和历史来追问的我们所要追问的那个存在呢?海德格尔告诉我们,要追问存在,就必须把握最特殊的存在者,而最特殊的存在者就是能把握世界、时间与历史的存在者,这个特殊的存在者就是人。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生命,是有思想的生命。“生命以及生命的体验是对社会――历史世界的理解的生生不息永远流动的源泉;从生命出发,理解渗透者不断更新的深度;只有在对生命和社会的反应里。各种精神科学才能获得它们的最高意义,而且是不断增长着的意义。”5

这意味着只有人才能追问,只有人才能认识,只有人才能了解、解释世界、时间和历史。人是生命,而又不仅仅是生命。这就是说:“生命哲学不仅意味着一种关于生命的哲学,也就是说,生命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被探讨的对象,而且生命哲学同时还意味着它是一种由生命中产生的必然成就,它就是生命活动本身,或者用狄尔泰本人的话来说,‘生命在这里把握到生命’。主体同时也就是客体。” 6 那意味着只有人的生命才能把握历史,人是有生命的存在者。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者,并通过解释来证明他们的存在。“作为肉体言,‘人’是诸‘具体存在之一’,他之所以能超越万物,不在于他有作为工具用的思想、语言、理性,而在于他是一种很特别的‘存在’,他是最初‘显现出来的存在’,因而是一切存在论‘存在’显现之根据。――这个最初显现出来的存在就是‘dasein’,‘亲在’或‘在那里’,‘那(这)存在’。” 7而什么是此在?人的存在就是此在,此在就是人的存在。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提出人,而要说此在,这是我们在玩弄文字游戏吗?不是,这是因为此在有人的在场感,此在是人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个体人或者人的总称。此在是人的认识,“世界总是和此在联在一起的,这不是说必得有此在才会有芸芸现成事物。……没有此在,就没有世界,存在者就不能作为存在者现象和存在。” 8正是因为有了人的存在才有对世界、时间与历史的理解。如果没有人,就没有存在,那么世界、时间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世界、时间,那历史又在那里存在呢,历史又怎能存在呢?

   二、世界、时间、历史作为此在的结构与展开

此在是人的存在,世界、时间和历史是一个统一的存在,是围绕此在而存在的,没有此在,是不能认识世界、时间和历史的。认识世界、时间、历史也就必须要认识此在,只有通过分析此在的结构,才能对世界、时间、历史有所认识。而此在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在世界之中存在”,这是一个统一体,“‘在世界之中存在’这个复合名词的造句法就表示它意指一个统一的现象”。9它是不可被分解的,事实正是如此,如果拆开世界、时间、历史的统一整体,又如何认识历史学呢?但是,其不可分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将其构成环节分开来认识,海德格尔指出:“事实上可以从三种着眼处来看待这一术语所提示的现象。” 10也就是统一的“在世界之中存在”有三个向度,在世界之中,要寻求世界如何“存在”;谁在世,也就是在寻找的是我们在问“谁”的时候所追问的东西,是必须在时间的框架内来追问的;在……之中本身,就是认识和发展。这些也就是世界、时间与历史的三个向度。

世界作为概念的对象是需要描写出的,这是让人能描绘出在世界之内的“存在者”,这是一种存在者层次的描写,世界之为世界,我们要追问的不是存在者本身,而是要追问存在,也就是世界存在的意义,“把世界之内的现成存在者的存在展示出来,并从概念上范畴上固定下来。” 11我们要从存在论的意义上追问世界,追问世界的最后就是追问三个世界的向度,我们所了解的世界,不是指共同的世界,也不是主观的世界,而是指一般世界之为世界,这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存在论的概念,是生存论的一个环节,“世界最后还指世界之为世界的存在论生存论上的概念。” 12世界是有意义的吗,它的意义就在于它有三个向度。

卡尔·波普曾经指出,世界分为三个方面的世界,世界Ⅰ、世界、Ⅱ世界Ⅲ。13他认为,世界Ⅰ是由物质客体、物理能量所构成的,在本文中我们称之为自然世界;世界Ⅱ,是由内心或心理的世界构成的,本文称之为精神世界;世界Ⅲ是由人类心灵的产物的世界,本文中称之为思想世界。这是世界的三个向度,这即是由世界之为世界所构成的三个向度。“正是对第三世界客体的理解构成了人文科学的中心问题。”14

世界本身不是一种世内存在者,但世界对世内存在者起决定性的规定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当“世界”存在,世内存在者才能存在,世内存在者才能通过因缘与意蕴来证明存在,“有因缘,这是这种存在者的存在之存在论规定,而不是关于存在者的某种存在者层次上的规定。” 15世界是有“因缘”和“意蕴”的世界,即是:“一般世内存在者之所以可能得到揭示的存在者层次上的条件的存在,即世界之为世界,……这种存在是在世界之中的存在的,即此在的一种生存论规定。”16作为一种生存论建构,世界就可以认为是对存在论问题的结构与维度的认识,这种认识海德格尔认为其有三种区别,上手状态,现成在手状态,世界之为世界。世界Ⅰ就是上手状态,是我们在认识世界时首先来与此在照面的,是存在者首先的存在;世界Ⅱ就是在对照首先来照面的存在者所进行的言说和指出,要对其发现和规定的状态,就是精神世界;世界Ⅲ是此在在对世内存在者的分析后得到的揭示存在者层次上的条件的存在,是人类心灵的思考所能区分开来,也就是世界之为世界。“自然的认识随经验而产生并停留在经验之中。在我们称之为‘自然观点’的理论观点中,可能的研究的总视域可以用一句话来标志:它是世界。”17世界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就在于它有三个向度。

我们在追问过世界之为世界后,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此在在平常的状态中所经历其所是的是谁?此在的所有存在结构,用来回答这个谁的问题的现象,就是我们所言的“时间”,“时间性”或者“持续”。这是此在的第一个存在的范畴,没有此在就没有时间的意义,而时间的向度区分,又更加证明了此在的存在性质,“时间性,也就是被体验到的时间的本质是它不受客观-物理时间概念的制约。”18世界有三个向度,由此而派生了时间也有三个向度,时间Ⅰ我们称之为自然时间,时间Ⅱ,我们称之为社会时间,时间Ⅲ,我们称之为思想时间。这是对时间的三个不同的向度的衡量方式,对自然世界,我们需要用自然时间来认识;对于精神世界,要以社会时间来认识;对于思想世界,就必须要以思想时间来认识,只有认识到,没有将来就没有现在,才能对时间问题的不可逆有更深的了解,而且有时间的片断时限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历史的过程,“时间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因为它随着地球公转的节奏向前奔跑。我们区分的各种时限,其实在相互间存在着休戚与共的联系,精神的创造主要并不归功于时限,而应归功于时限的片断。”19

“日常”是时间存在的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日常”就是时间的流逝,日常的此在要在世界之中存在,时间在世界之中,这是说,日常生活中的此在本身。这意味着追问,日常此在是谁?日常并不是持续的现成的存在方式,而仅仅是此在的存在方式,日常的时间性意义意味着它有很多的层次,“时间不仅贯穿到生物学、地质学和社会科学之中,而且贯穿到传统上一直把它排除在外的两个层次,即微观层次和宇观层次之中。”20它从常人中得到他的自我解释,那么也就是说此在及其存在的日常就成为了现成的状态,这是日常在世的现象,只有日常在世,才能说明此在的日常存在建构本身的根源性就是时间的三个向度。只有在时间Ⅲ中,才能认出日常此在消融在常态时间之中,若要展开出时间的本真存在,就要发现时间Ⅲ的自身,并且将时间Ⅲ自身的伪装去除,同时也将强加于时间Ⅲ的假象消除,本真的时间状态并非日常状态,而是一种此在的自然生存方式,本真的时间Ⅲ中自己保持了自己的现成自我而只有如此,才能认识时间Ⅲ的重要意义,没有思想时间,也就不会产生历史的三个向度。只有在时间Ⅲ中,才能形成“先行的决断”,“先行的决断意味着一种朝着纯生存态势的存在方式,即在最切身的,最独特的,能在投射之中成就自身的存在,这之所以可能,就是因为缘在是一种只在处境中得到自性的存在者。”21只有在先行中才可能认识历史,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通达历史的可能性植根于这样的一种可能性,任何一个当下的当前就是按照这种可能性理解将来存在的。这乃是一切解释学的第一原理。”22只有从这里,才能开启出历史的意义,也就是历史的三个向度。

“在…之中”所言的是关系,是一种存在者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者在每一个存在者“之中”,那么它就是说,存在者的“之中”的处所而相对具有的存在关系,“存在的历史是存在之历史,不是存在者之历史,因为存在作为其历史显现出来。”23历史学是一种解释,而其解释的就是关系,存在者之间的关系,此在与其他存在者的关系,那也就成其为历史。就与此在与其他存在者关系的不同,而产生了三个历史的向度。也产生了历史的层次,“有了历史层次,历史学家才能相应地重新思考历史总体。”24历史Ⅰ是自然史,自然史也就意味着没有历史,它是此在观点的自然史,所谓自然史是人强加于其上的;历史Ⅱ就是社会史,其实就是此在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编年史,这是实在生存的历史,是过去人的一切活动,但我们并不能真正的有这样的编年史,因为我们无法表达,所有试图表达的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旦试图表达,就需要解释,而解释是有限度的,是不全面的,那么就成为了历史Ⅲ;历史Ⅲ就是历史学,一切的历史归根到底都是历史学,无论标榜什么样的客观,什么样的精确,都是历史学家的认识,那么只能是历史学。“历史以这种方式才是可理解的,因为它是心灵的一种体现。”25历史Ⅰ是我们的自然史,我们的宇宙发展的历史,历史Ⅱ是人类自身活动的,我们无能深究,我们所有的只能是历史Ⅲ,因为我们的所有表达都是历史Ⅲ,即是历史学。我们永远不可能再现历史了,只能通过历史Ⅲ来找到认识到却无法表达的历史Ⅱ,因为我们一旦表达,就成为历史Ⅲ,也就是说,历史Ⅰ和历史Ⅱ,永远不可能被表达,我们所表达的都是历史Ⅲ,我们的认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可能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更准确的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之为历史,又在时过境迁、尘埃落定之后才能成其为自身,历史出场每当历史不再。”26

世界、时间、历史是一个存在问题,“此在”是存在问题的最根本的出发之处,只有从具有优先地位的“此在”处出发,才能进而追问出一般存在的意义,只有通过对“此在”的进一步追问,才能追问出世界、时间、历史的一般存在意义,也就是历史学认识的问题,要认识此在的一般存在意义,就要从此在的展开入手,此在如果不能展开,那么世界、时间、历史都是无法展开的。“《存在与时间》放在‘此’这个标题下的此在的三种同样源始的展开方式,情绪或现身,领会,解释。”27这说明有对世界、时间、历史事实就有三种展开方式,世界Ⅰ、时间Ⅰ、历史Ⅰ,是自发自成的运动,情绪是一种调定的状态,自然有它自己的调定的状态,这个状态是不容干涉的。1这说明,在这样一种“情绪”之中,生存的基本之处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此在存在着而且不得不存在,才能现出“情绪”,将世界Ⅰ、时间Ⅰ、历史Ⅰ的此在面貌展现出来,“自然世界”的生存态势露了出来,这是此在在世的一种最基本的原始的展开方式,“从根本上说,情绪所解释的还不是这个那个存在者,而是‘此在存在着并不得不存在’这一生存的基本事实。”28世界Ⅰ、时间Ⅰ、历史Ⅰ就表现了它不得不生存的事实情况。

在世界Ⅱ、时间Ⅱ、历史Ⅱ的展开当中,领会是一项最为重要的事情,此在在本质上就是存在,如何领会也就意味着如何认识,事物虽然就是这样或那样的存在,但是事情如何就是这样而不是那样?那么领会就是一种筹划的领会,领会是展开了一个全新的意向,使世界、时间、历史作为事物而呈现出自身的面貌,此在必须要以自己的存在方式存在,因而也必须以领会的方式来展开。

解释是与领会相承而来,没有解释仅有领会又有什么意义呢?解释是一种结构,即在某种东西作为另外一种来进行领会,解释是沟通世界Ⅲ、时间Ⅲ、历史Ⅲ与其他两个(世界Ⅰ、时间Ⅰ、历史Ⅰ和世界Ⅱ、时间Ⅱ、历史Ⅱ)的关键之处,世界Ⅰ、时间Ⅰ、历史Ⅰ和世界Ⅱ、时间Ⅱ、历史Ⅱ如果没有“Ⅲ”的解释,又怎么能通过此在的最初了解?世界Ⅱ、时间Ⅱ、历史Ⅱ如果没有“Ⅲ”的解释,又怎能成为现实中的动力与推力?只有通过解释,才能真正明了深层存在者的意义,才能使此在向高展开。“开展活动与展开的东西在生存论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在展开的东西中,世界被作为世界展开了;‘在之中’作为个别的、纯粹的、被抛的能在展开了,这种一而二二而一的情况就表明的很清楚:畏的现象已经使一种别具一格的现身情态变为阐示的课题了。”29

在对此在展开中,还有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共在与沉沦、畏与无、向死的这一条路。而所有的结构都离不开操心的这样一个关键之处,共在与沉沦就是世界Ⅰ、时间Ⅰ、历史Ⅰ的阶段,畏与无就是世界Ⅱ、时间Ⅱ、历史Ⅱ的阶段,向死就是世界Ⅲ、时间Ⅲ、历史Ⅲ的阶段,谁能无死?“面临死神,人才能领悟,‘本真’、‘本己’,才能解除与他人,一般人的纠缠。”30我们所有的解释都在死亡,那也就意味着世界、时间、历史都是向死存在的,“向死这种可能性存在的最近的近处对现实的东西说来则是要多远就有多远。”31它的最终向度是一致的,没有不向死者,而在向死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操心,没有什么不是操心。世界、时间、历史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操心,都贯穿着操心在内也就意味着烦神,这是人的操心,是人的烦神,没有操心,世界、时间、历史就不能发展,此在向之超越的,是世界,也就是我们所要超越的,畏与无发生了,然后向死存在,我们就处于超越之际,“迄今只在在其存在论的可能性中被筹划的向死先行是否与确证的本真能在处于本质联系之中?”32进而现象与存在统一,历史的本真即呈现出来。

三、历史学的本真

历史学要追问“此在”的可能状态,这是历史学的一项基本性质,人是此在本身的存在论性质上的东西,我们必须从历史考察的对象中认识到自然的现出存在,这是全部历史的源始起点,“在其之上存在――让存在者作为如此这般的存在者整体而存在――的柔和的严格性和严格的柔和性中,哲学遂成为一种追问。”33同样,认识历史性,历史学就成为追问,就要穿透、看穿所谓的“历史规律”或“关系”或“因果”等等,而必须从历史性出发,历史学永远不能离开历史性。领会历史性,就进一步分别出什么是存在者层次的,而什么是历史学层次的,分析两种层次,才能真正把握历史性的关键,获得到更加本源的统一。追问历史性的问题就是追问一个存在论的建构,而此建构必须具有历史性,是历史性的存在者,这就构成了一个存在论的问题。

在此在的生存基础上,世界、时间、历史的统一构建最终形成了历史学的发展,形成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此在的演历本质上就是开展与解释的过程,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生存过程,这样的一个方式中,就生存论表明了明确的开展历史,并且能够把握历史的此在生存的可能性,历史向着“专题化”的世界历史方向演历,“从世界历史的观察,我们知道世界历史的进展是一种合理的过程,知道这一种历史已经形成了‘世界精神’的合理的必然的路线――这个‘世界精神’的本性永远是同一的,而且它在世界存在的各种现象中显示了它这种单一和同一的本性。” 34那么对于历史学的生存论存在主义的构建,就证明了历史学是从存在论上根本源自此在的历史性,此在生存于时间之中,是在时间中的演历,并且由于时间,作为概念的时间内在的状态,它也是从此在的时间性中才能发生,那么也就意味着历史性源自于时间性的存在论过程当中,所以,“历史学作为此在的一种存在方式实际上时时都‘依赖’于‘占统治地位的世界观’,这一点毋庸多议。” 35

由于此在的存在是具有历史性的,历史学家便能够展开,以历史的存在者特性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并且要以先行存在的东西,向着此在做出特殊的筹划。由此概念的解释就产生了,只有“过去”展开,“将来”才能现身,我们才能对于历史有所认识。此在是具有历史性的,而且这种历史性是源始存在的,历史并不是历史学的唯一对象,世界、时间也是历史学的对象,此在的展开对于历史学的发展解释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随着作为在世的存在的实际此在,世界历史也总一道存在。若实际此在不再在此,则世界也不曾在此。” 36

对于构成历史学的东西,我们不能不加以解释与选择,只有本来具有“世界历史”性质的材料才能成为历史学的材料,并且必须通过就其世内存在者状态的解释,它们才能成为可用的历史学的材料,那么历史学就要确认它的历史性,也就是此在的历史存在,“历史主义和生命哲学赋予了传统中介、审美经验以及肉体、社会和历史的个体存在以一种认识论意义。” 37这证明了历史学扎根于历史性之中,没有历史性也就不会有历史学,历史学是历史性的演历,“如果历史学是这样地植根在历史性之中,那么也就必定可以从这里出发来规定历史学的‘真正’对象是什么,界说历史学的源始课题的工作将必须与本真的历史性、与属于本真历史性的对曾此在的开展相适应亦即与重演相适应。重演就此在的曾在的本真可能性来领会曾在此的此在。”38通过此种界说,历史学本身就成为了从本真的历史性生长出来,而且有所演历地把“普通的东西”公开出来,历史的意义也绽放出来,历史是有意义的。“历史学恰就在此在的历史性中才发源,并且唯有在此在的历史性中才存在。”39我们思考历史最终要体验的是智慧,“我们不必将历史奉为神明,也无需接受那种认为历史就是最后审判的无神论调。它并不是终极审判。失败不是反对那种植根于超越之中的真理的理由。我们应当把历史看作我们自己的东西,由此而通过历史将锚碇抛入永恒之中。”40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不是一种智慧,而仅仅是知识,要达到智慧,那么历史学就只能是历史哲学。

   历史学的中心问题就成为了曾在此的生存的可能性,这始终以世界历史的方式来生存,历史学走向了其本真的历史性,“无历史学的时代并非也就是无历史的。”41而此在作为历史的此在却又只有在世界与时间的多维向度中,才可能存在,历史学就成为了意义的解释,“历史抽调了思想,就不成其为历史。”42一切历史都成为了思想史,而“历史思想的进程与历史本身的进程乃是同一的。” 43历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把普遍的世界历史按照一场以人类物种的完美的公民结合状态为其宗旨的大自然计划来加以处理的这一哲学尝试,必须看作是可能的,并且甚至还是这一大自然的目标所需要的。”44





注释:

1阿克顿:《自由与权力》第404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一版。

2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第39页,三联书店1995年第一版。

3徐友渔等:《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第167页,三联书店1996年第一版。

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6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5狄尔泰:《狄尔泰全集》第七卷第138页,1961年德文版。转引自刘放桐等编著《现代西方哲学概论》第200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二版。

6倪梁康:《“历史哲学”中的“历史-哲学”关系》,载于《论证 1999 Autumn》,赵汀阳主编,辽海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第133页。

7叶秀山:《诗·史·思》。引自《叶秀山文集·哲学卷(下)》第173页,重庆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亲在”即“此在”,陈嘉映译为“此在”,原德文为“dasein”。

8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第62页,三联书店1995年第一版。

9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62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10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62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1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74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1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76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13卡尔·波普:《论三个世界》,引自《通过知识获得解放》中译本第365页,范景中等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14卡尔·波普:《客观知识》中译本第172页,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15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98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1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103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17胡塞尔:《事实与本质》,引自《胡塞尔选集》第449页,倪梁康译,倪梁康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一版。

18费迪南·费尔曼:《生命哲学》中译本第99页,李健鸣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19布罗代尔:《长时段:历史和社会科学》,引自《资本主义论丛》中译本第199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20伊·普里戈金等:《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中译本第26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21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第133页,三联书店1996年第一版。“缘在”即“此在”,是张祥龙先生的译法,可参见《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的附录《一些重要译名的讨论》。

22海德格尔:《时间概念》,引自《海德格尔选集》第24页,陈小文译,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一版。

23 彭富春:《无之无化――论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核心问题》第55页,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一版。

24布罗代尔:《长时段:历史和社会科学》,引自《资本主义论丛》中译本第199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25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中译本第44页,何兆武、张文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这种方式”意为:历史事件却决不是单纯的现象,决不是单纯被观赏的景观,而是这样的事物:历史学家不是在看他们而是要看透它们,以便识别其中的思想。”(柯林武德)

26周建漳:《“历史”思辨》,载于《新华文摘》1999年第5期,第36页。

27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第73页,三联书店1995年第一版。

28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第76页,三联书店1995年第一版。

29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217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30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方哲学的困惑与选择》第394页,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3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301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3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306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33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质》,引自《海德格尔选集》第233页,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一版。

34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译本第10页,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5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443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3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444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37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中译本第39页,曹卫东、付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38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445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39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446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40雅斯贝斯:《智慧之路》中译本第76页,柯锦华、范进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4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第447页,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42何兆武:《自然史、文明史、思想史》,载于《何兆武学术文化随笔》第8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43柯林武德:《历史观念》,转引自《二十世纪哲学》中译本第239页,艾耶尔著,李步楼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44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下的普遍历史观念》,引自《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中译本第19页,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一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9 17: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兄对现象学也有如此精深的研究,PF,P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9 21: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谬赞了,可不敢当,不敢说研究,只是一点想法,不是对现象学的“研究”,只是用海的概念来说历史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9 22: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借天人兄的帖子说一点自己的想法,想必天人兄是不会介意的吧?在说之前,首先声明:我的哲学知识主要来源于我在上学时学的那一点“马哲”——但我保证,我几乎没有接受其中的教条说教,我很幸运的碰到一位从来不会用意识形态来教哲学的老师——以及平时从科技史中看到的点滴;所以我对天人兄的这篇文章几乎看不懂——除了从传记中知道上个世纪初,德国有一位现象学的哲学家,好象叫胡塞尔以外,对现象学是什么我毫无概念,所以如果我下面对哲学家的一点看法,冒犯了谁的话,我很诚恳的请大家原谅。
如果我没记错,哲学开始是作为“科学的科学”而存在的,所以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柏拉图虽然算不上数学家,但在自己学院门口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笛卡耳是解析几何的创立者,莱布尼茨在微积分上的贡献至少与牛顿一样伟大——事实上如今在微积分中广泛使用的符号主要来源于莱布尼茨;集合论的创立者——康托尔,在哲学上也有贡献。所以牛顿将自己不朽的名著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直到上世纪初主要的物理学家得到的还是哲学的学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哲学家精通自然科学是不奇怪的,反过来自然科学家精通哲学也是不奇怪的,在中世纪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曾经并肩战斗,为反对教权和人类启蒙而努力。
他们曾经相互吸取营养,并乐于掌握对方的知识,为对方提供营养,康德的著作曾经是至今仍然很多物理学家思想的重要来源。但是在近代情况完全不同了,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渐行渐远,几乎到了完全不理解对方的程度。自然科学家觉得哲学家是玩文字游戏——因为他们的讨论在自然科学家这常常毫无意义,干脆就是完全不懂;而哲学家视对方是符号游戏,常常满篇符号得出一个似乎显而易见的结论。自然在如今自然科学与哲学都高度发展的时刻要让他们像笛卡耳那样对两个领域都高度精通,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他们应该尽力的相互理解。
天人兄在这里恕我放肆批评几句:在兄这篇文章中除了对“存在是什么”这个话题,对物理还有启发作用;关于时间的讨论,在我眼里对物理唯一有作用的是伊·普里戈金——他也是一位化学家——的那一句评论,而其它哲学家的说法表明他们几乎对时间这个物理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在物理学家心中是什么一无所知,说句可能会触怒那些哲学家的话,他们自以为高明的结论,在物理中和废话没区别。而我也知道在大多数的现代哲学家心中物理中的结论毫无意义。
记得自然科学家和哲学中杰出的人物都曾高度评价过对方的学科,罗素与怀特海也同时是相当出色的数学家与哲学家,历史上自然科学与哲学相互连接的时代都曾经是双方大发展的时代。不知道我是否有这个运气恭逢盛世。
另:天人兄的这篇文章虽然有一点长,但是不闷。我挺佩服天人兄能又懂中国哲学又懂西方哲学的。如果我有什么地方说错了,万望天人兄恕罪啊^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9 23: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的哲学爱探讨本原什么的,现代哲学完全颠覆了过去的观念。海德格尔、列维那斯,以及通常被我们称作存在主义的那些哲学家,大概都和现象学有些关系。胡塞尔虽然以现象学名,但他似乎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哲学,而萨特这些人,——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海德格尔是司马迁《史记》,那么萨特就是现代人搞的《白话史记》一类。舍勒应该也是和现象学有些关系,比如他研究的题目“羞涩”、“怨怼”,还有其他现象学家的“身体感”这样一些概念,和传统哲学差别很大,和科学的关系也很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9 23: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长歌兄的这么长的回复,本来发上来就是要讨教的了。我明白长歌兄的意思了,长歌虽然说的非常之婉转,每每欲言又止,我基本上是明白的,但在很多具体的事情上又不明白。呵呵。但是也和长歌兄讨论一下,虽然我的自然科学知识基本就剩下小学自然课的水平了:)长歌兄所说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纠缠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但是每门科学都会自然成长的,所以他们都从哲学这个母体中分离了出来,正如中国古代史上史学从经学中分离出来一样。而关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我没有自己的想法,基本上是信服孙正聿先生的《哲学通论》的。
具体到我的文中,长歌兄不喜欢哲学家的看法,认为他们都是瞎说,窃以为长歌兄弄错了意啊,也就是所谓“表错情”了,因为物理上的时间和我所表达的时间不是同一个时间,您要说了,时间难道还有两个不成?在自然世界,确实只有1个时间,就是地球自转公转的这个时间。但是在理论探讨中,又有另外的  时间  了,我想表达的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历史和历史解释是不同的,没有解释的历史不是历史学,而怎么样才是历史学呢,就是要在世界当中,所谓“在……之中”来解释。历史学的解释是在时间中的解释,而这个时间不仅是物理上的时间,在我心中更多的是所谓“长时段”,我想说的关键是这

历史Ⅰ和历史Ⅱ,永远不可能被表达,我们所表达的都是历史Ⅲ,我们的认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可能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更准确的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之为历史,又在时过境迁、尘埃落定之后才能成其为自身,历史出场每当历史不再。”

我是沿着世界1、2、3,构建了时间的1、2、3,然后构建了历史的1、2、3,从而想在一个侧面来认识“一切历史是思想史,一切历史是当代史”这样的命题。对与不对,当然期待各位的指正!再说长歌兄,我们理解的时间其实不是一个时间,也就是说,兄说的时间和我说的时间,他们并没有交锋啊。是完全不同的命题。我这个回答帖子自己也很不满意,说的罗里罗嗦,词不达意,长歌兄见谅,这篇文章写的比较早,大约是00年冬天、01年春天。很多概念和当时的想法都忘了。我还写过篇《禅与解释神学关于终极关怀的不可言说》,现在找不到了,那是俺的本科毕业论文,当时写了5000多字呢,等找到了一并请各位指教。总之,还磨叽一句,兄和我理解的时间好像不一样,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9 23: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hbcwh兄说的真好,看来兄不仅仅弄清史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9 23: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天人兄的回答,其实无论是哲学还是物理我本来都没有资格说什么,我只是很羡慕先人能够相互理解与沟通,因为虽然现在大多数自然科学家——特别是物理和数学家都耻于谈哲学问题(这是我从书上还有亲身体验到的——我因为在论文中写了一句略带哲学意味的话,被我导师狠狠的批评过),但是我始终认为以前那个哲学与自然科学能相互沟通的时代是幸福的:毕竟它们都是研究这个世界。我在研究(这个词大大的夸大了我的知识程度)量子物理的基础时曾很多次想看看现代的哲学家在说什么,但是正如天人兄看到的,我几乎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而只能求助于几百年前的康德等,我的回复唯一意思即在于此。天人兄的文章我看不懂,但是确切的知道兄把如此复杂的概念解释给我这样的外行是需要极大的努力与耐心的。至少我个人是很感谢天人兄的。谢谢。另外兄提到的孙先生,不知道他的看法如何?
另:hbcwh兄的解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谢谢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00: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瞎说,能和长歌兄交流一二,正是发帖子的本意啊!
对了,兄如果想看国内的书,建议兄看看孙正聿的《哲学通论》,网上有没有我没注意过,写的真好,我从中受到的启发不止一处。就是这一本。
http://cass.duxiu.com/showbook?S ... CB9F4169620&sw=哲学通论&showbook=1&cf=m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0 00: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天人兄,我想好书我就买本纸质的了,还是喜欢纸质的书^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0 00: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学科的分划越来越细,像经典时代的通人是越来越难见了。其实物理、数学和传统的哲学还是有共同语言的,都考虑终极的问题。但现代学科中有些不一样了,一般的物理和数学家关心实际问题的解决,哲学关心人的主观世界(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主观世界,上文提到的“身体感”可透露一点信息),所以前者可能会觉得后者空疏。福柯,特别是德理达,有的人认为他是大师,但也有很多人(包括世界一流大学的哲学教授,他们大多是近于传统哲学)认为他是骗子,认为他那一套根本不是科学。
   长歌兄提到莱布尼茨,让我想起母校哲学系的一位老先生陈修斋,他一辈子研究莱布尼茨,可他去世时《莱布尼茨研究》也没有定稿出版,老辈学人的严谨是现在的年轻一代无法企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00: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兄是武大毕业的啊,好美的学校,我去年去过一次的,还在那照了相,买了本书,就是那个老的校门哪里,进去是出版社的那个地方,还在里面转了一大圈呢。不光校园美,武大文科的水平确实不错,历史、哲学都很好(不过这两天他们内斗的消息不好,影响形象,先是哲学里面的斗争,最近的法学院的斗争,太影响武大的文科形象了。不过公平的说一句,那些小学校更是如此,中国从古到今天,哪个地方不斗啊,可名校显眼啊,大家都关注,小学校大家都不太在意)啊。再说起通人来,现在不会再有那样的通人了,就算让他们活过来,他们也无法成为通人了,让他们把自己开创的那么多学科中的一个学科学习一遍,估计也要累个半死:)福克他们都是本国并不最吃香,但是到了美国就很吃香,一经美国人吃香,全世界就开始吃香:)呵。中国思想来自美国,美国思想来自法国,法国是原创啊,呵呵。这是说笑了,不过看他们的书很得劲,批评的到位,视角独特,爽,可是总有野狐禅的感觉,不如德国思想的正派,也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法国思想好比是从玄门正宗里面练成的九阴白骨爪,德国思想就有正派九阴真经的感觉了。瞎说,瞎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20: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hbcwh兄,才看到你的信:)发上面的时候,还没看见兄的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2:56 , Processed in 0.2416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