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lsg003

[【辩证轩】] 我来谈谈“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0 15: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1、从老师角度看,他并不是终身陪伴某个(些)学生的辅导员,他只能在有限的几年时间内关注几个---不论是“好”是“坏”,我们没有必要苛求老师能把班上一个调皮捣蛋学习差劲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等生,至于那些把学生学坏的责任怪罪到老师的头上的说法,显然是某些自己未尽职责的层面的人物(比如家长)在推卸责任,毕竟老师还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当然教师绝对不能把学生分成3、6、9等,对后进不理不问,其实,只要他能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力所能及地让孩子不继续走下坡,这就是尽职尽责了

2、从单个的学生角度考虑:他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人,他必然有一大群家长长辈------尤其是在中国----一个人的成长,第一个老师应该是自己的父母,对孩子有责任的有家长、老师、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学坏,最大的可能应该是家长教育有问题,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毕竟,孩子和老师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可能超过家长。

最后,我有条件的赞同楼主要指出的这句话----前提就是这个老师一辈子都在教育这个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9: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3楼lsg003于2009-04-30 08:06发表的 :
    在“教师——知识——学生”三者之间,教师宜充分发挥其能动性,针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及适合教学实施模式。一般地说,学生跟一个教师学,没有学会、学好,而跟另一个教师学时,学会学好了。这就体现了教亦有道、有术。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探求教学之道之术。教无止境,这个学生咱没教好,别人却教好了;昨天没办法教好的学生,今天又有办法了;今天没办法教好的学生,明天或许就有办法了。
  教育就是这样需要教育者整体作战,互相切磋、学习、借鉴,不懈探索,努力达到“没有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想境界的。
  结合我自己的教育生命历程看,我不烦感这句话。以为这是鼓舞的号角,是鞭策的长鸣警钟。


我对您这个观点稍微有点意见:

第一教师不是都像您这样全身心投入教育,全力为了孩子而辛苦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多任务的,他们可能为了和家长做个交换,或者争取短期上位,或者为了糊口再出发,所以要求他们一致投入全部精力来教会全部差生是不现实的

第二所谓经济性在教师教学中间也是要考虑的,教不会往往是在规定的教学掌握期间孩子没有学会,但是时间拉长或者孩子有了其他体会,往往在稍晚时间会掌握或者放弃,他们自己已经做了经济性的选择了,教师这样回锅那就要问问,往回回朔要不要到一年级所有课程都安排补习,是不是请课外辅导来做,没有必要什么都包办!

我们教师算是个董事长吧,整个班级运作,要不要都这样有不会的会叫的就单开小灶,那我们对整体的把握和控制是不是会有影响?就所谓主业运作和偏门产品的精力和资源的调配问题了

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08: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一篇文章谈的也很好,众位不妨一看:

       也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王海燕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语出自著名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这句话频繁出现并被一些教育管理者在教育教师承担教育失败的责任时被“正面”引用,是在上世纪90年代,此后围绕此语展开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
  在现实生活中,针对一些教育管理者随意借用此语作为对教师教育工作的评价这一现象,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对陈鹤琴先生所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也应该进行具体的分析,从理论上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正确的;将其用于引导教育者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教育责任,未尝不可。但是,假若有人借用陈鹤琴先生这句话来指责或要求教师去承担教育学生失败的全部责任,那是完全错误的。原因如下:
  第一,我认为有必要先去统一界定一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的“教”与“好”的真正涵义。
  这里的“教”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品德修养的完善等;这里的“好”的鉴别,应该是学生在知识、技能、品德等方面原有水平基础上的进步。假如把“教”的内容仅指向文化知识的学习甚至是升学知识的学习,则是片面的;如果“好”的内容只意味着文化知识水平比过去有突飞猛进的变化,并且以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尤其是示范性学校为标准,这样的好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第二,试从学生能否被教好的理论角度来加以分析。
  人是千差万别的。人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而且在心理方面也存在着诸如智力、能力、兴趣、动机、气质、性格、情绪等的不同差异。即使是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发展也存在着差异性。
  但是作为未成年人,特别是幼儿,要获得比原有基础上的个人某方面的进步,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通过教师采取适合孩子不同个性要求的、科学地教,学生都应该会比原先学得好,会有所进步。这点可以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的学习理论为证。他说:“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会学会———只要向其全心全意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
  与此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布卢姆把学生是否能接受好的理想教育作为学生获取理想的好的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他主张教育活动要照顾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额外地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他“要求教师对应各级教学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措施”,“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来进行”。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种说法,不仅与布卢姆的学习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与人本主义者罗杰斯的观点也一致。罗杰斯就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教育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每个人先天潜能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使人得到发展。”看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种说法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第三,我们从学生能否被教好的实践范畴上来分析。
  尽管从理论上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无论是布卢姆还是罗杰斯等都不回避这种结果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的。我们不妨结合这些教育家所说的条件来试着做进一步地分析。
  我想追问,我们今天的教育活动是否能给学生提供好的理想的教育?
  在布卢姆的眼里,“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获得发展,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发展能使学生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有效地生活的那些特性。”
  那么,让我们看看时至今日,在我们的某些教育管理者眼中,教育是什么呢?
  他们又是怎样评价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准呢?
  你不难发现,在他们眼中,教育依然就是为高一级学校选拔、输送人才的“代名词”,在他们嘴里,言必称升学,而不是把教育活动看成是着眼于学生情感培养、思想认识的提升等全方位素质的提高。升学率依然是这些教育管理者眼中放大了的“教育标尺”,学校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升学去做文章。
  可是今天我们教育的现实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况且学生的学业总有高低之分,作为挑选性的升学活动,总会有学生被淘汰,无法升学。
  我想,在这些管理者眼中,该不是把那些无法让自己所有的学生都升上高一级学校的教师全看成不会教的教师吧。
  再去看看我们的校情,学校的教学条件能否给学生提供理想的个性化的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土壤?目前,许多学校的大班额学生数量,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率,不仅在显示着广大教师的超负荷的工作量,而且这也必然间接地要求我们的课堂秩序必须整齐化一。就像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度确定以后,需要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儿童,考核儿童一样。在如此大的班额,合作式、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基本上仍是以教师灌输知识作为基本模式。我们学校现有的条件正明白无误地告知我们,要求教师面对大班额的学生去照顾每个孩子的发展是怎样一种奢望。
  让我们再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拥有对学生采取怎样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主动权?
当前,学校教师的所有的教学活动是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检查与干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甚至家长的希望与期待等因素的制约。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任何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个人的想法去做。一名教师即使可能有先进的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学技艺,他也会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去进行种种的调整与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任何人有什么权利让教师去承担教不好学生的所有责任呢?
    尤其是在目前仍以学生的升学为主要考核教师的指标的背景下,一味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反而掩盖了影响教师工作效度的许多客观因素。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继续追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是否也存在着否认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片面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之实呢?
    因为不可否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影响孩子发展的因素包括自我、学校、家庭、社会等许多方面。教育的力量从来就是自我教育、家长、学校和社会等综合而成的。所以,对孩子进行教育不应该只是学校老师的专利,教育的后果、责任也不应当由教师单独承担。这一点,许多教育家的理论都能证明,如维果茨基就持社会文化是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的观点。
  总之,我们教育工作的目标是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所有学生,不放弃任何学生。所以教好每一个学生,这不仅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也是教育工作本身的理性与人性需求之所在,还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懈努力的方向。
  但是,若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片面用来作为指责教师教学工作的用语,则未免有某些教育管理者推卸自己管理责任之嫌疑。

                    (作者单位: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08: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教师——知识——学生”三者之间,教师宜充分发挥其能动性,针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及适合教学实施模式。一般地说,学生跟一个教师学,没有学会、学好,而跟另一个教师学时,学会学好了。这就体现了教亦有道、有术。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探求教学之道之术。教无止境,这个学生咱没教好,别人却教好了;昨天没办法教好的学生,今天又有办法了;今天没办法教好的学生,明天或许就有办法了。
  教育就是这样需要教育者整体作战,互相切磋、学习、借鉴,不懈探索,努力达到“没有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想境界的。
  结合我自己的教育生命历程看,我不烦感这句话。以为这是鼓舞的号角,是鞭策的长鸣警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7: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0楼fenglong88于2009-04-30 05:21发表的 :
一个旧帖子,唱唱反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存在问题的
.......


感觉这样的口号纯粹是给教育口外的人听的,要不请上级部门仿照泰罗制,把教师的每一个操作动作,张嘴说话的动作都编制成操作手册来指导,要教师来干整齐划一的流水线的高技术活,这样何必搞那么多很好听的口号呢???

教师也要成本核算的,他不可能平摊所有资源,跟打仗一个道理,所以不是教师或者学生教好学好的问题,是上级怎么指挥的问题,上面有什么风向,下面就要折腾,所以大家还是看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6: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lift52101于2009-04-30 03:05发表的 :
[quote]引用第17楼1073于2009-04-29 23:46发表的 :
孔子说过“因材施教”,这句话没错。

所以说,“因材施教”没错,的确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对的,孔子都既然说过的,那还有错吗?!现在我们是在探讨孔子还是我们现实社会的我们,我从不否认先人们的哲学道理,他们只是我们的启蒙,我们有没有茅塞顿开的时候?有没有我们进化的地方?
.......


很多时候我们的有些口号文章把人家孔子的广告文宣当作了孔子的方法论,搞出很多笑话来

孔子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广告,但是实际操作里面,孔子自己也是20%/80%原则的,不信大家自己统计论语春秋这类文章,孔子和三千门徒里面谁交流留下来的更多,还不是那72贤,毕竟尖子生能出水平很高的谈话,多数人只能人云亦云罢了

所以教不会的学生要出头,那就要拿出其他本事了,或者延长学习时间,或者请父母多多掏钱请辅导,或者自己找个好学生作为同班同伴沾沾仙气

所以看清楚广告和实操要领这是读书的真实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5: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旧帖子,唱唱反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存在问题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于这句话我一直存在着反感,因为我不愿意承认自己不会教。所以总找一些借口来塞责。
首先,好是一个相对的标准,一个人认为好的,另一个可以认为不好。应该承认个人有不同价值,一个学生学习好,未必他的人品好,拿“好”作为最终的标准,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这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的意志。
再有,即便是以这一部分人的意志作为“好”来说,“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有局限的行为,不能过于夸大它的作用,另一方面受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复杂与多变,不可能用绝对的语言来断定。只有可能,没有必然。
所以像“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是采取的方法没有掌握好!”这样的话,在我这里是这样理解的,“只要我们采用的方法适当,那么就存在使学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例如:
儿童的好奇总是趋势他们去尝试接触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当儿童想摸正在烧开的水壶时,我们会面临三种选择,一严厉地制止,二让他烫着后再告诉他,三给他摸较热但不致于受伤的热水,然后告诉他摸正在烧开的水壶时的危害。我会选择三,因为这是教育的本质。用孔子的话里的意思说是,危而持,颠而扶,是为相。但同样的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儿童都接受这种“相”。
在我目前的理解里,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这个选择的标准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也就是说教育永远只能是处在选择中,而不可能一劳永逸。
而具体到“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我倒是认为,这提法是一种假设,也是一种理想,但假设有假的可能,理想有空的可能。与其这样想教育“好”学生,不如使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更切实,这里面允许失败,但不允许放弃。
“没有”意味着全部,那么这个说法是经过证明的了么?肯定不是,所以它缺少事实的依据。所以只是假设。比如说,如果每个球员的觉悟都提高了,那么中国足球就有出路了。这也是一种可能的解决之道,但不会真正的实现。所以说是一种理想。
有的时候,果断能够解决问题,有的时候适得其反。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果断”的形式来表述。很多人都想通过严谨的推理来解决现实问题,其实再严谨的推理,并不一定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因为理论只是在抽象的思维中起作用。比如那个哲学家和渔夫的故事。再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用圆规划出一个圆来,但这是人为的圆,在自然界中有没有符合数学标准的圆呢?只是可能有而已。“教育好孩子”就是那个圆,而孩子虽然有社会性,但依然属于自然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3: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17楼1073于2009-04-29 23:46发表的 :
孔子说过“因材施教”,这句话没错。

所以说,“因材施教”没错,的确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对的,孔子都既然说过的,那还有错吗?!现在我们是在探讨孔子还是我们现实社会的我们,我从不否认先人们的哲学道理,他们只是我们的启蒙,我们有没有茅塞顿开的时候?有没有我们进化的地方?
  “因材施教”的历史背景怎样的?我们现在的教育背景如何?同否?好有一点的是,“因材施教”对主体来说是对的,但要明白,这是是纯粹单向的,为什么要教学互动?那才是双向的,我们的努力不能只是单向的付出的,还要有逆向的补偿的,人——教师——教——学——成——人才有序,
     所以何不补偿“因教而学”呢?!学生自己的不适应教学而来怪罪于万能的教师?社会的公理公平何在?都在付出,凭什么教师的付出才是教不会的学生呢?学生的人还有的人都在哪呢?学生人才辈出多的是,懂得混迹社会的人为什么都不在教师的行列,而是在说教教师的行列?
   所以说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可能会是神,最后才的仙!
   探讨而已,也是牢骚而已,不尽之处,洒笑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1: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说过“因材施教”,这句话没错。
有人不适合学数理化,适合杀猪、屠牛,但是我们大学能因这个材去施这个教吗?
也就是说,大学扩招之后,以前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或者说适合去中专学职业技能的学生),他现在来读大学了,但是我们又不可能为了这少部分“蒙混”进来的极少数同学,把教学目标改为“职业技术教育”噻!

所以说,“因材施教”没错,的确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但是我们当老师的,没有“因材施教”的权力和自由。
要怪的话,只能怪教育部,或者就只能怨自己进错学校了,趁早退学另换一所学校或专业为上!

点评

兄台说的在理,老师们可能都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  发表于 2017-7-27 11: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1: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教师,我更愿意由这句话引发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心力下的够不够多,还有教育教学专业本领够不够强。对比自己以前(刚刚参加工作的几年,没有走出农村教育的几年)对学生犯下的错(也可以说是罪过),应该不怨及学生的“不务正业、不学无术、心理异常”等,应该提高自身的教育本领,向着“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终极理想迈进。

  又及:
  前几年接触到王晓春先生,他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今天怎样做教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等书让我醍醐灌顶,深深感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盲目性有多大,不善于反思,不善于科学地做教育。专业本领的提高太重要了。
  每个孩子都是个例,是具体而复杂的,教育好他们固然单靠教师一己之力不易达到,作为教师,我愿意肩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不瞒诸位,我已没了铁饭碗,从体制中出来了。正在弄自己的课外教育。初衷之一在于那里人数多,常常痛惜于眼睁睁看着学生被耽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16: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这个论断充满了极端和偏执的思想,完全不讲究经济规律


第一资源就那么多,老师经历有限,照顾了差生,好学生怎么办

第二学校考核怎么考核,要是以差生转换率考核,还是整体班级和尖子生数量平衡考核,要求老师无原则付出是不可能的,学校考核制度没有侧重配合,这样建议就是空气

第三差生都是老师教的???没有社会资源配套,要老师劳作,就像让老师做永动机,那是违反社会自然规律的

最后说一句:

老师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学校有什么配套资源保障就干多少活,要老师无条件的照顾差生,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点评

对啊,老师也是世俗中人,也要养家糊口  发表于 2017-7-27 11: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15: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不是万能的,教育学生是家教、群体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一个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老师可不能包罗学生生长的全部,能作好学校教育,老师能尽职就难能可贵,“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给老师扣上多大的紧箍咒呀,当然这是老师的教育目标,但有点纯理想化了。如若把群体教育、家庭教育都强加给老师,老师有那么大的权限吗?教师有那么大的神通吗?是老师的失责?还是家教、群体教育的缺失?我不能完全赞同楼主的那分主张,这句话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就有冲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13: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要做好老师的本分,学生要做好学生的本分

老师不是神

学生要靠老师的引导而改变,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

楼主的话可能只适合一对一教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12: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其实各行各业都可以引用此话。
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领导的领导。哈哈
没有不好的百姓,只有不好的xx。
没有不好的xx,只有不好的xx。
老师,呵呵,什么啊,就是一职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20: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go2peking于2009-04-28 16:54发表的 :
教师是一种职业,同其他任何职业一样,都有做的好的人,也有做的不够好的人,这缘于人本身的差异性。所以,我们不能苛求。 我是这样认为的。


教师与育人关系密切,往往与未成年者打交道,还是谨慎的好,误漏少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16: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是一种职业,同其他任何职业一样,都有做的好的人,也有做的不够好的人,这缘于人本身的差异性。所以,我们不能苛求。 我是这样认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2: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下层”(乡镇中学)呆过很长时间,耳闻目睹了好多教师不把学生当“人”,随意打骂侮辱学生的事情。好多人退休离职时的水平,与起初毕业从教时的水平相当。教语文的不读书的大有人在。研究教育规律,探索教育真谛的少之又少。叫我说,教师待遇是不高,教师工资是不多,但要是给那些在教师队伍中混饭吃的人们,显然是太可惜了。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实际并不乐观,(学生多,待遇低等),但从事教学,多务点正业,多反思,提高自己,是应该的。
可能我的从教境遇有些与众不同,所以才有了支持“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11: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话听起来有些道理,这涉及到要针对学生个体特点实施特定教育方法和策略
问题是现在的一个老师得管多少学生啊,要这样全体老师还不累死,再说就拿这点工资,凭什么要把我们这些老师累成这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09: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孩的成长所受的影响,来自三个方面:教师、家庭、朋友。影响力从前到后随着年龄渐次递增,后两方面的影响比教师影响更大,至少是持平。
  比如,现在有些家长对子女非常娇宠,对小孩根本没有教育,只一味护着、宠着,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这样的小孩根本没有是非观念,如果先天无灵性,教师有再大本事也是白搭。等到青春期后期,孩子的个性形成,行动独立程度也大了,朋友的影响会大于教师和家庭,这两个变成了只是他获取知识和吃饭睡觉的地方。当然,若果父母能变成他的朋友,那又是另一回事。
  教师如果连这点都没概念,把自身的作用无限扩大,实在是说不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0 06:21 , Processed in 0.524678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