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72|回复: 0

董桥:杨绛的旗袍不开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9 15: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桥:杨绛的旗袍不开衩
         
        董桥

    台湾的宋迎秋到北京告诉杨绛说台湾读者很喜欢《我们仨》。杨绛很高兴,说她不过是写写自己的悲哀、欢乐和思念,读者喜欢也许因为这种感情是人类共通的。杨先生还说,书书外的我们仨维系的其实就是朋友的关系,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追求的也都是朋友的境界:君臣融洽,彼此信任,恰似朋友;父子情深,亲密无间,也如朋友;兄弟和睦,齐协共进,又是朋友;夫妻投契,无话不谈,更是朋友。她说一切关系只要最终的状态比较融洽,「都应该是朋友的关系」。
    杨先生真是个厚道的读书人,她跟钱钟书、钱瑗一家人合该相处得那样美好。我不难了解她相信父子、兄弟、夫妻关系如朋友的人生哲学;我不很了解的是君臣也能互相信任,沟通融洽,情同朋友。她跟钱先生都没有在朝的经历,国民党时代他们在野之身固然疏远庙堂,盼到共产党执政了,庙堂上的那帮权贵更不当他们是朋友,反而发动一波又一波的运动整他们。杨绛在《干校六记》说,钱钟书的头发给人剃掉纵横两道,成个十字,她自己不久也给人剪去一截头发,两人一起挨斗挨打,盈耳是「你们这种人!」的声。
    从前有一位跟过易君左学做诗的留美学生告诉我说,他的论文写的是莎士比亚戏剧的君臣关系,用了中国三纲五常的概念去建构一套框架,再把莎翁宫廷戏的君君臣臣镶进框架上细细演绎,指导论文的洋教授觉得新鲜,说是小处失之牵强,大处环环附会!我那时听了觉得奇怪,泛泛夸了他几句。「千万别认真!」他说,「中外历史上总要到了君不君、臣不臣的衰败消亡阶段,君君臣臣才会在想象中体现最理想的君臣之道!」
    留学生喜欢高深的道理,见过几次面恭听他的高见,我反倒暗自抱怨自己读书读人读得少,找不出丰富的实例证明他的理论可取。七十年代我初涉清室王孙溥儒的字画,知道他的一些轶事,竟然想起留学生那套君臣论,深感巧合。溥先生流落到台湾还解不开中华民国推翻他祖宗三百年基业的愁绪,不但平日满口「本朝」长「本朝」短,写信给韩国中华民国大使馆的朋友,信封上只写朋友姓名和「韩国汉城」,「中华民国大使馆」七个字留给厨子代笔,说是「免得自己伤感」!
    大陆上有人说杨先生笔下有意无意间常替执政者开脱,也有人说她不屑念叨当权派的旧仇;我惦记的倒是九十二岁的老人天生养一份雍容,细致的文章从来不带火气,不裸露,巴不得岁月都停留在心中的春城柳夕阳下,横竖「人生总有坎坷苦痛」,她说,计较得了多少?
    宋迎秋今年早春到三里河南沙沟那座院落去看她,门前老树和草地渐露绿意,几株桃花也开得明艳,杨先生一头银发整整齐齐别在脑后,脸上微微一笑,人更显得慈蔼。他们谈起《围城》的电视剧,谈起演苏文岚的李媛媛已经下世,杨先生忽然说,戏女人穿的旗袍腿部为什么都开衩开得那么高?「我们那时候穿的旗袍是绝对没有开衩的!」她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3:55 , Processed in 0.2431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