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agent124

[【心情日记】] 我学数学的一些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5-1-2 10:45
可能还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老

我们乡下农村特别好,我读的时候会读的读5年,不会读的留级一年算6年,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5-1-2 12:21
这个解法恐怕不成立,“年龄一般只取整数”在生活中一般是成立的,但是在数学里大概不够严格。

这道题用 ...

正规解法是这个


1-1/6-1/12-1/7=17/28

因为儿子的年龄是父亲一半,所以经历的年份占寿命的1/2

17/28-1/2=3/28

这3/28对应5年和4年,也就是3/28相当于9年,所以9除以3/28得84

当然,如果它是选择题或者填空题,或者一个现实问题,看到12和7就能猜到答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没有开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可能从小学就要培养兴趣,也需要训练,我还是支持小学就进行奥数训练,数学可以锻炼思维。有空还打算教家里小朋友珠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neuche 发表于 2025-1-2 17:47
数学可能从小学就要培养兴趣,也需要训练,我还是支持小学就进行奥数训练,数学可以锻炼思维。有空还打算教 ...

珠算就有点浪费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uche 于 2025-1-2 19:35 编辑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5-1-2 17:49
珠算就有点浪费了吧

练习思维非常有必要,小孩就应该学习最基本最原始的方法,现在的计算器谁都能用,对锻炼思维没啥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neuche 发表于 2025-1-2 17:47
数学可能从小学就要培养兴趣,也需要训练,我还是支持小学就进行奥数训练,数学可以锻炼思维。有空还打算教 ...

我那时候,小学也要学珠算的,练习什么“打百子”,就是从1拨到100。据说熟练的人,算乘法的速度可以比计算器还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5-1-2 21:32
我那时候,小学也要学珠算的,练习什么“打百子”,就是从1拨到100。据说熟练的人,算乘法的速度可以比计 ...

那时候计算器可能不发达,现在不然。


据说史丰收已经和民科一个档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5-1-2 21:34
那时候计算器可能不发达,现在不然。

说起史丰收,当年买过一本《史丰收速算法》,可是一直没看。前几年终于看了,发现原理其实很简单,感觉记忆量也不小,就没有学。貌似有院士,教授为他背书,他本人后来好像也进了大学教书,应该不算民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5-1-2 21:37
说起史丰收,当年买过一本《史丰收速算法》,可是一直没看。前几年终于看了,发现原理其实很简单,感觉记 ...

民科不过是一个帽子。民间科学家不是科学家,这大家都知道,但其实民间科学家也不代表民间。因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根本不是一般老百姓在乎的东西。


所以宣告0.9循环不等于1很方便戳穿,但说px有害的就困难多了。2014年,清华学子日夜捍卫px词条不被篡改,被凯迪论坛群嘲。

孙中山说,政治乃众人之事,所以民科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懂政治。不过特朗普无疑个民科,他任命的小罗伯特肯尼迪更民科,马斯克也像个民科,官科们要挡不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5-1-2 21:32
我那时候,小学也要学珠算的,练习什么“打百子”,就是从1拨到100。据说熟练的人,算乘法的速度可以比计 ...

兄台估计也是70后了,后面珠算就取消了。我家隔壁爷爷旧社会做过店员负责算账,珠算位数不算多的乘法绝对可以和计算器相比。以前银行也要用算盘,还有珠算比赛。
珠算可以开发思维,增强对数字的敏感性,也有助于提高口算能力,小孩学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5-1-2 21:37
说起史丰收,当年买过一本《史丰收速算法》,可是一直没看。前几年终于看了,发现原理其实很简单,感觉记 ...

买过《史丰收速算法》的都不小了,当年几乎人手一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zoomcad 发表于 2025-1-2 23:21
买过《史丰收速算法》的都不小了,当年几乎人手一册

后来宇文永权说史丰收是抄袭陈子镜的,史丰收去世时这个内幕在网上不少人传。只能肯定史丰收和陈子镜打过官司,但好像判的是史丰收赢。

宇文永权这个企图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民科,在司马南美国买房的事曝光后,说自己不喜欢司马南却愿意为他说几句(他把这称为司马南的“房事”),令人唏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5-1-2 23:26
后来宇文永权说史丰收是抄袭陈子镜的,史丰收去世时这个内幕在网上不少人传。只能肯定史丰收和陈子镜打过 ...

原帖已经很难找到了,我记得有四五个,豆瓣保留了一部分


备受媒体关注的杨凌云诉科学出版社侵权案,自去年4月8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以来,该院曾先后两次开庭审理。庭审中,原告以大量历史事实证明:被史丰收称为其速算法核心的“29句口诀”,是原告于1973年总结,1979年被史剽窃的科研成果。同时根据被告提供的证据,证明史丰收直接参与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小学数学》有关侵权部分内容的审查定稿,原告当庭提出追加史丰收为被告,但原审法院却以证据不足予以口头驳回,在最后判决中对此也只字未提。
原审法院在判决中认定:“本案争议的乘法口诀……是科技成果权,应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在查明事实部分也认定:杨凌云“向法院提交的乘法口诀是其最早发现的证据”,和“原告提交的早期乘法口诀的稿件复印件”,而在认定被告提交的证据中却无此内容。但在判决中却又说:“本案所涉及的《现代小学数学》一书中,史丰收速算法中的乘法口诀,应归谁享有权力,不属本案所要解决的争议范围,科学出版社的行为仅是图书出版行为,而不是对科技成果权权属的确认,因此杨凌云主张科学出版社侵犯其科技成果权,没有事实及法律依据,本院亦不予支持。”杨凌云对此判决不服,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北京市高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杨凌云上诉案。庭审中,杨凌云代理人宇文永权、孙越强调:原审法院是依侵犯科技成果权立案,两次开庭也是围绕“29句口诀”这一成果权的归属问题进行举证和辩论,但判决中却又回避了这一争议的焦点,这是不可思议的。同时,有确凿的事实证明史丰收直接参与了《现代小学数学》有关侵权部分内容的策划和定稿,且法院在判决中也认定“该部分内容的编入已征得史丰收的许可”,却又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原告要求追加史丰收为被告的诉讼请求,这是自相矛盾的。日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开庭审理后已作出如上裁定。此案现已发回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重审。
1999年12月17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杨凌云诉科学出版社侵犯科技成果权一案作出判决认为,被告没有侵权,法院不予支持。2000年5月31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此案后,认为,“原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影响了案件的正确判决”。同时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发回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重审”。
史丰收死后留下了什么(一)
史丰收为什么会突然死了?
正在国外讲学的笔者,突然接到国内一条信息:“9月29日史丰收死了。心脏病。”
这条消息令笔者震惊!因为在中国珠算速算界,一些知情者都担心:多年来和史丰收打官司的许多老人都已经八、九十岁,而史丰收才50多岁,一旦这些老人不在了,关于被称为“史丰收速算法核心”的“本个加后进”和“29句口诀”的发明权问题就不好弄清楚了。作为1989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代理中国珠算协会和陈子镜及杨凌云与史丰收打官司的笔者,他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在我出国前,许多人就多次找过我,希望我能把这件在中国珠算速算界乃至整个科技界和社会上影响极大的发明权之争弄个水落石出。但是由于在国外的讲学实在脱不开身,这件事就一直拖了下来。没想到,如今这些老人还健在,而史丰收却先没了。这难道真的是有什么天意吗?
论年纪,他刚刚50多岁,怎么一下子就死了呢?前一段媒体不是还报道他给天安门的国旗班赠送速算法教材吗(明眼人当时一看就知道这又是作秀,因为他的东西推广了那么多年,没有几个人能学会)?笔者立即上网查看有关信息。没想到一输入“史丰收”三个字就出来一大片有关“史丰收去世”的消息。到底是名人,去世了也有这么多媒体报道(但都是旧闻了,最早的报道也是10多天以后。因此此前有人在博客上发文说:史丰收死了,媒体的报道还不如唱二人转的,除了“中国发明网”外,没有一家媒体报道)。
综合各种报道的内容大致如下:
生前一直乐于用媒体宣传的史丰收,去世时却瞒着媒体,连在八宝山的遗体告别仪式都没有一家媒体知道。
报道中说史丰收曾多次想自杀,有一次已拿起厨房的刀要自杀,但这次却不是自杀。
去世时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有说他死在家中,有说死在医院(报道说他常年有病,可为什么没有一个亲人照顾他呢?)“连跟他多年的妻子也离他而去在国外没有回来”。一位自称是史丰收儿子“干爹”的人进一步说:“妻子南红多年前因无法忍受他的古怪脾气,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直至史去世也未见她的踪影。早知如此,也不如早点死去。”据史丰收家的保姆说:史经常骂他老婆。而且是无端怀疑、突然责骂。有一次打架把警察都叫来了。他不相信别人,怀疑身边所有的人。后来他老婆身体越来越差,住院50多天后回家,发现门已经换了锁。因无家可归便离家出走了(据知情者说,她的第一任妻子是部队的一位护士,因老挨打而和他离婚。这是她的第二任妻子。曾和她一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9年杨凌云起诉史丰收时她还在中国发明协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代表史丰收露过面。后来因会议散发1989年10位数学家上书李鹏要求惩治“偷桃窃果”的陈子镜的材料并被《科学时报》报道,引起陈子镜状告《科学时报》和中国发明协会,最后《科学时报》公开在报纸上向陈子镜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史丰收在深圳的研究所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在:原来是两层楼,光办公室就有四间。现在只有一间办公室,而且是三个单位办公。史的单位只剩四个人了,其中还包括他的妹妹。史丰收也早已离开深圳,一直呆在北京。深圳的研究所究竟交给了谁却没有说,也没有研究所负责人出来说话,只有他弟弟和妹妹发表了谈话。史的单位也早已由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变成了企业(据《史丰收数字传奇》一书说每年拨款100多万但效益一直不好,史和研究所其他领导的关系也一直不好,换了很多任副所长)。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史经常不分昼夜的给记者或他熟悉的人打电话,一打就是几个小时。他在电话里给记者唱歌,并说已经将被迫害的情况向中央领导写材料,中央领导很快就会批复等等。史还多次强调对他的速算法有“9人次侵权”(但究竟这“9人次”都是谁,他却一直没有说清楚)。
史丰收的关系在深圳市教育系统,2000年深圳的所有小学曾经普遍开过史丰收速算法的课,但后来都停了。而这是在媒体宣传史丰收速算法编入《现代小学数学》课本之后发生的。
作为多年受到国家多位领导人支持,又是全国青联委员和民革中央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史丰收,这次去世却没有任何官方或社会知名人士参加遗体告别的报道,只是史丰收的一个弟弟写了纪念文章。因此有人为他鸣不平,说他不应该生在中国,更不应该死在中国。
史丰收的弟弟在纪念他的文章中再一次提到1989年10位数学家上书李鹏的事(但他却和史丰收生前一样:闭口不说史丰收后来曾在法院的调解书上签了字与陈子镜握手言和,承认那10位数学家讲的不是事实,陈子镜没有“偷桃窃果”)。
史丰收的弟弟、妹妹对媒体发表谈话说,史丰收已经把他的发明专利(实际上史丰收的速算法根本就没有获得什么专利)授权给深圳方面经营,但已经在西安工作的史丰收的儿子却说他也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推广速算。
他弟弟在纪念文章中说:“史丰收从小就爱打架,4岁就在胡同里和邻居小朋友吵架,后来终于把对方吓退”。他的老师也说:“史丰收小时总爱打架,也总是被他爸爸打,所以脸上的包几乎从没有消过。”(看来他这个爱打架的坏脾气一生都没有改)他另一个弟弟说:史丰收因迷恋速算,对很多新鲜事物不了解。
他妹妹对媒体发表谈话说:史丰收2002年在北京结婚(不知是口误还是史丰收在第二任妻子离开后又找了一个?),并说2000年史丰收又发明了从低位到高位的速算法(北大程民德早在1989年就在《史丰收速算法》序言中说:史丰收打破了几千年来人类从低位算起的传统,创造了从高位算起的奇迹,怎么史丰收又自我否定了?)。
看来,史丰收虽然走了,但从媒体报道和他弟弟等发表的文章和谈话看,围绕他的速算法的成果权及名誉权之争并没有结束。前不久,由中国珠算协会和黑龙江省珠算协会联合主办的《珠算与心算》杂志曾发表著名珠算专家朱永远的文章说:“29句口诀”不是史丰收的成果。对此,作为对史丰收、杨凌云、陈子镜及他们的成果有较全面深入了解的笔者,出于
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应该把真相告诉世人。(作者:宇文永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5-1-2 23:32
原帖已经很难找到了,我记得有四五个,豆瓣保留了一部分
史丰收死了,媒体的报道还不如唱二人转的,除了“中国发明网”外,没有一家媒体报道


这个似乎是真的,天涯那会发布了他的死讯后,有的人骂中国不尊重知识分子没报道,有的人说这种人不值得宣传,计算机完全可以取代,宣传史丰收就是不尊重知识分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5-1-2 23:35
这个似乎是真的,天涯那会发布了他的死讯后,有的人骂中国不尊重知识分子没报道,有的人说这种人不值得 ...

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故事


又想起了屠呦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zoomcad 发表于 2025-1-3 01:06
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故事

屠呦呦这个诺奖得主,我怀疑未来也会像莫言一样倒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5-1-2 12:21
这个解法恐怕不成立,“年龄一般只取整数”在生活中一般是成立的,但是在数学里大概不够严格。

这道题用 ...

丢图番方程在学校数学里一般不教,但在奥数里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类别。


Diophantine Equation的特点是,方程不足以解出变量,比如x+y=2,显然有无数个解,所以DE又称不定方程。
但DE同时规定解都是整数,这样就限制了解的数量。比如x+y=2,x和y必须是整数,所以(x,y)=(1.1, 0.9)就不可能了。
如果再具体一点,比如x和y都是年龄,显然年龄不可能是负数,那么x+y=2的解就是唯一的:(x,y)=(1,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感觉是不像是奥数的年代。
每个人心里有一个数学/语文/英语的学习记忆,只是数学显得好像印象更深刻一些。
数学确实按照既往和目前,特别是目前的培养方式,更多得到的演绎形的结果。
真正创造性的,是需要空间和时间激发出来的,最难。否则就体现在,只有见过的题型会做,没有见过完全不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5 09:52 , Processed in 0.41416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