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1|回复: 0

[【心情日记】] 《项链》新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7 23: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4-10-17 23:34 编辑

因为横槊赋诗兄的关于语文教学的帖子,又翻看了一本老语文课本,看到了莫泊桑的《项链》这篇课文。上一次看这小说已经是许多年前了。这次又看了一遍,有些新的想法。

首先语文课本里说“这篇课文是以几种中文译文为基础,并根据法文本校订的。”但是并没有给出这些中文译文的译者姓名,我觉得这是对译者的不尊重。似乎长期以来,翻译总是低人一等,不少地方只标原作者,不标译者。

写法上,小说里有一句“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这句话明显可看出作者的讽刺或调侃口吻。现在很多西方国家搞所谓的政治正确,这样的句子说不定也会引起女权主义者的抗议,说是在歧视妇女的。不过从艺术上说,感觉这句话有点过于露骨,把作者的意图表现得过于直白,写得不够含蓄,我不觉得这是好的写法。我觉得好的写法就是,作者没有明确说出他的用意,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出来,这样效果就比较好。

另外,小说里玛蒂尔德的丈夫,对妻子宠爱有加,无怨无悔,宁可不买自己心爱的猎枪,也让妻子买漂亮衣服;妻子丢了项链,一句怨言就没有,只是和妻子一样惊慌而已,而且花光了父亲留下的遗产,做了十年苦工才还清。这样一个丈夫,真是太好了。当然作为短篇小说,没有那么多篇幅对于他的心理详细描写,但似乎写得也稍稍不够细腻,把这个人物写得似乎有点过于完美了。

再说情节。小说里说,为了凑买项链的钱,“他开始借钱了。向这个借一千法郞,向那个借五百法郎,从这儿借五个路易,从那儿借三个路易。他签了好些债券,订了好些使他破产的契约。他跟许多放高利贷的人和各种不同国籍的放债人打交道。他顾不得后半世的生活了,冒险到处签着名,却不知道能保持信用不能。未来的苦恼,将要压在身上的残酷的贫困,肉体的苦楚,精神的折磨,在这一切的威胁之下,他把三万六千法郎放在商店的柜台上,取来那挂新的项链。” 这句里的“却不知道能保持信用不能”,似乎改成“却不知道还能不能保持信用”更顺口些。以前看小说时,看到这段,大概是一扫而过,只看到玛蒂尔德的丈夫为了还项链,孤注一掷的努力。现在看来,如果今天碰到类似情况,应该不至于如此。欠了钱要还,不至于非得借高利贷,可以分期还,比如定期从工资里扣,还要留下必要的生活费,这样总比借一大堆高利贷好。当然,对于莫泊桑那个时代的法国社会并不了解。不过由此可见,要深入理解小说,对其社会背景往往也需要了解的。另外,与其冒这么大的风险,是不是还不如直接跟项链的主人佛来思节夫人坦白,说不定还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课本里说:“小说通过一个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丟失项链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给人们的毒害。” 后面那句“毒害”,无疑带有时代的痕迹,先不去说它。讽刺虚荣心和追求享乐,应该说这样的理解也是基本准确的。好像我以前对这篇小说的理解也如此。不过,这次看了这篇小说,觉得作者的用意,大概确实是讽刺虚荣心,但读者其实也可以从别的角度来理解,有别的感触。

比如,似乎也有点幸福昙花一现的味道。玛蒂尔德只幸福了一个晚上。也可以说是“虽然刹那,依然永恒”,虽然只有一个晚上,但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为了追求瞬间的幸福,付出沉重的代价,到底是否值得?小说里当然在结尾重重一击,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但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却很难说。有些人甚至明知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但为了瞬间的辉煌,也在所不惜。这种行为,其实也不好评价。

玛蒂尔德无疑是虚荣的,但是她的虚荣,也仅限于打扮得高贵一点,在舞会上博得众人的眼光而已。比如,她并没有为了追求物质而出轨,买贵东西时,也是考虑丈夫的承受能力的:“她想了几秒钟,合计出一个数目,考虑到这个数目可以提出来,不会招致这个俭省的书记立刻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 虽然事情是她引出来的,主要是她自己的责任,但是丢了项链之后,她毕竟能和丈夫一起苦了十年还了债,能同甘共苦。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妻子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10:33 , Processed in 0.16376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