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0|回复: 5

[【书香茶座】] 天天《论语》1.3:如何一句话堵住话多的学生的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 15: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ongqi 于 2024-1-3 15:04 编辑

《论语》1.3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好听的话好看的脸色,仁就少了。”

-----------------------------

本章的意思很简单:巧言令色者基本上不仁。“鲜”在这里的用法和英文中“few”一样,字面意思是“少”,其实就是否定的意思。

为什么巧言令色就一定不仁呢?从前现在的腐儒们有过大量的说辞,什么道德啊人格啊又臭又长的一大堆,大家可以去网上图书馆里去找,罗罗嗦嗦的一望而知就是辩护词而不是真相。真相用不着这么罗嗦,真相都是比较直接的基于利益的原因。什么原因呢?2点原因。

第1点原因是因为孔老师自己不擅长巧言令色。圣人一生东奔西跑国内国外的找工作想当官,但很少得志,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不善于巧言令色。“仁”是孔老师标榜和追求的,如果说巧言令色者仁,那么等于否定了圣人自己。你以为圣人傻吗?

第2点原因与孔老师办的孔子大学的特点有关。孔大3000学生却只有孔老师一个正式老师,而且后面我们还会看到就是这样他这个老师还很少教学生点而什么。孔大学生可是每人至少交了10条干肉的学费的,所以孔校长要大肆宣扬巧言令色者不仁来堵住话多的学生的嘴,否则交了干肉的学生们非闹出维权纠纷甚至群体事件来不可。比如说吧,万一学生要退学费孔老师讲理又讲不过人家怎么办?本章就埋了个伏笔,到时候就可以指责讲理厉害的学生是巧言令色,是鲜虾仁。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圣人的心机很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20: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1-3 21:41 编辑

论语解读大致可分为三类四种:

第一类:圆解。这是佛家大乘的升格解,将孔子视为菩萨应世。孔子原意如何可不究,取其文而不取其义,只依据佛理站在佛法的高度圆融地(也就是灵活地)解释。使孔子学说得以升华和拓展。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不二。

第二类:浅解或俗解,此是根据当代社会习俗和需要的降格解。这样,把一个卓越凡夫降格为普通凡夫。孔子变成俗人一个,与你我相差不远。

第三类:分为两种。一是以古代语言和文化的考据方式求解。一是宗教式解。前者属于学术研究,后者将儒家几乎宗教化,视孔子为教主。

觉得楼主的浅解严重误解了孔子的意思。与“巧言”相对的是“讷于言”。巧言是很会说话,令色是很会装,看起来懂礼仪。实际上,言不由衷,说一套,心里想的是另一套。这是说虚伪的谄曲之人。谄曲为性,巧言、令色为用。因为不真诚,故与仁不相应。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4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春梅 发表于 2024-1-3 20:52
论语解读大致可分为三类四种:

第一类:圆解。这是佛家大乘的升格解,将孔子视为菩萨应世。孔子原意如何 ...

研究《论语》多年,还真没见过这么分类的。不过,我对新鲜的观点一向尊重,不会像您动不动给别人扣上严重误解之类的帽子。


圆解之类,对于解读《论语》来说,应该是偏门。你可以用任何宗教的任何教义来解释任何东西,但这种解释肯定不是正道。更重要的是,不要把佛教之外的解释看成所谓的“浅解”。佛教有啥“深”的?不过是比较精巧的原始思维。原始思维比现代思维深?国际玩笑吧?

联系现实,不是降格,而是升格,或者说升华。掉到古代的井里出不来,那才是真正的降格,而且是降下来出不来。反之,从古代的井里出来,那才叫升格,起码是升到地面,然后还有升上天的可能。

考据则不属于解读。专业的说法叫疏证。解读一般归为义理。这个并不复杂,多读几本书就知道了。

至于“巧言”和“纳于言”相对之类,根本不是我解读的重点。解都没解,何来误解。

对于和自己不同或没见识过的观点,你应该自己先捋一遍,看看是不是通。如果通,那就是另外的一家之言,你可以不认同,但你没必要打击它,除非你收了钱。如果不通,你可以把不通的地方指出来,或者进一步想想怎么才通。如此,社会和谐,你也能进步。反过来,如果坚持抱残守缺,你要是皇帝,大家倒霉;你要是平民,自己倒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4 17: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1-4 17:57 编辑

我不是站在佛教角度看的,我无此程度。而是站在第三类中的语文或文化角度来看的。这里巧言是明显的贬义,和投机取巧、巧舌如簧、花言巧语里的巧是同一个意思。有一种人表现得十分有才能(口才和表演),但是心邪爱取巧或走捷径,这叫邪智辩聪。佛教中形容褒义的口才和表现叫做善巧方便,圣人证得的相关智慧叫“无碍辩才”(有四种)。

理解为褒义或中性,则错得离谱了。文字本义是不能搞错的。实际上,你这种解释也可算是一种“圆”解,不过要加引号。研究若是这样做,则孔子毫无价值,根本不值得研究。为批判和贬低孔子而圆滑地解释,还把孔子变成了现代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4 18: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春梅 发表于 2024-1-4 17:26
我不是站在佛教角度看的,我无此程度。而是站在第三类中的语文或文化角度来看的。这里巧言是明显的贬义,和 ...

读别人的文字,先要有平常心。不要按自己的标准用自己的尺子量,因为你不是审查员也不是质检员。

用平常心来读您的回复,显然您的先入为主之见是“巧”是贬义,这也是您的标准和尺子。然后您的操作是居然连尺子都没用,只用肉眼一看,发现我没说贬义,立刻就判我离谱。其实,即使按您的标准,只要您掏出尺子量一下,就会发现您不仅找不到贬义,也找不到褒义和中义。换句话说,您的标准和我的解读不搭界。我不知道您是不是语文老师,但中国式的语文老师犯这种二极管气门芯错误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就是被这么训练的。

其实,我的解读干脆就跳过了褒义贬义的俗套。因为褒义贬义这种中小学语文老师的俗套,不值得写给成年人,甚至不值得对儿童强调。

我的解读的意思是,无论“巧言令色”是褒义还是贬义,总之第一这是孔老师不会的,第二这是孔老师为了压制学生埋的伏笔。伏笔这个看起来有点玩笑,但其实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因为在等级文化中,上位者为了保证上位,从来都是力图压制下位者的任何挑战的,包括语言挑战。如果上位者在语言战中失败也就是说不过下位者怎么办?那就扣一顶大帽子呗。“巧言令色”就是这样一顶大帽子。

最后,批判孔子就毫无意义了?把孔子变成普通人就毫无意义了?其实,把孔子还原成普通人,去掉孔子的神性光圈,无论从学术意义还是现实意义上,都是正确的和必须的。如果佛教把孔子招安为神,那可能要问问佛教同意不同意。但我不是佛教徒,所以我只能认为孔子是人,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是人就有缺点,有生理需求,要呼吸喘气吃东西。反过来,一个被神化的东西,优点被夸大,缺点被隐藏,无非就是一个漫画。漫画有意义?或者只有漫画有意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4 19: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1-4 19:51 编辑

我不是按自己怎么想就怎么看你这解读的,都是学习别人的。孔子如果是如你解读的那样,说是卑劣小人也差不多了。周游列国,口才不好找不到工作,还污蔑人家口才好的不仁,还想堵住学生的口,这是什么人嘛?

我也不认为孔子是圣人,但认为是一个卓越的凡夫,而不是这种具有明显的粗重烦恼的普通凡夫。否则,孔子研究毫无价值可言。因为人格卑劣、思想庸俗,他的话不值得学习。你只要放下你比孔子高明这点,解读就可能客观的多。自作聪明随意发挥必然是为自己的偏见服务。这是受到古人愚昧、今人聪明所谓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就像古人不能理解现代人的科技和生活方式一样,现代人对古文、古文化的理解绝不可能比古人更懂。尤其是我们这些人上学用的是简化字、读白话文、课程中理科内容较多的,比起清朝人都差太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5 14:51 , Processed in 0.301664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