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依荷听雨 于 2023-10-1 15:04 编辑
暗线有专业的红学研究者查阅《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钦定万年书》和《中华万年历》等历法书籍,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符合十一月三十冬至的记载,第一个是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也就是公元1593年;第二个是崇祯四年辛未,也就是公元1631年;第三个是崇祯十五年壬午,也就是公元1642年,再往后就到了公元1813年。
红学研究者找出三个冬至的年份,为什么要排除呢。“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雪芹就是集历史典故、历史往事,从中取事体情理来写红楼,这三个年份的大事就是可卿的病因呀。第一个是万历二十一年癸巳(1593)。宝玉到妙玉处求得梅花:“原来这枝梅花只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或如僵蚓”是冬至物候中的“蚓结”。“蛇蟠蚓结”。典故出自明宋濂 《题司马公手帖后》曰:“当是時,章惇、蔡確、黄履、邢恕等蛇蟠蚓结,牢不可解。”主要指相互勾结,维持不体面的利益关系。“或如僵蚓”影射的就是万历党争。万历党争的起点:由癸巳京察引发的内阁与部臣斗争,大批部臣被贬。万历二十一年通常被看做明末东林党的起点,因为东林党的重要核心人物赵南星 、高攀龙和顾宪成等都在万历二十一 、二十二年相继被贬出京城,甚至革职为民。而导致东林党领袖人物被罢斥的直接原因是“癸巳京察”引发的纷争。这一事件通常被认为是吏部赵南星等力争考察的公正,罢免朝廷私人,得罪了首辅王锡爵, 结果遭到王锡爵的报复 。东林党人与王锡爵的对立也就被看做主持公正的东林与徇私害公的内阁的对立。
《辑校万历起居注》记录了万历对陈泰来这封奏疏的批语:
陈泰来这厮,前者屡屡恣肆狂悖,因未责处,心怀疑惧,故逞刁恶,欺君比于幼年,将朕独断处分,佯作不知,诬赖辅臣,显然乱政惑众,好生可恶。本当挐问,姑从轻降极边杂职。贾严、薛敷教、于孔兼、顾允成、张纳陛,明谋结党,济乱政体,都着降三级调外任,俱不许朦胧推升。
三秦:秦可卿一家,三秦。三秦与李自成的“略定三秦”有关联,李自成得“闯将”之名这年正好冬至。 第二个是崇祯四年辛未,也就是公元1631年。李自成号“闯将”:李自成,原名李鸿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陕北米脂县李继迁寨人。幼牧羊,后为银州驿卒。崇祯元年(1628),李自成之舅安塞高迎祥起义,号“闯王”。崇祯二年,朝廷裁减驿站,李自成失业,逃至甘州充边兵。崇祯三年,李自成聚众起义。崇祯四年六月初,王嘉胤牺牲,部众共推王自用为领袖。七月间,王自用与老回回、八金刚、扫地王、射塌天及高迎祥、张献忠等共三十六营、二十余万人马会聚于山西。李自成从高迎祥,号为“闯将”,并与张献忠部会合。崇祯十一年李自成兵败后,陕西境内的农民战争一直沉寂了五年。李自成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走出深山,进入河南,饥民纷起相从,出现了戏剧性的大发展。两年之内兵至百万,攻克洛阳,三围开封,五败明军,并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在襄阳建立政权,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至此他已成为明末农民军群雄中之魁首,承担起最后推翻明王朝的重任了。这座以城高壕深、设防坚固而称绝于当时并至今仍以其明城墙为国内一绝的西北重镇、千年古都,竟在几小时之内便落到了农民军的手中。守财奴秦王朱存枢被活捉,陕西巡抚冯师孔、按察使黄炯被杀,布政使陆之祺投降。占领西安后,李自成即着手分兵三路,略定三秦:李自成亲统以李过为制将军的义军后营和以刘芳亮为制将军的义军左营进军陕北,十一月初进占延安,明军高杰部渡黄河逃入山西。绥德、米脂一路皆下,只是在榆林遇到了明延绥边军将领王世钦、侯世禄、尤世威等的抵抗,经过12天激烈的攻城战,十一月二十七日义军攻占榆林,处死了顽抗的敌将,陕北遂告底定。
红楼中的四王和贾府关系都好,只有忠顺王爷不来往。不来往的原因就在这,凡是顺王都是清朝王爷。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怀顺王耿仲明。 孔有德造反降清(也叫吴桥兵变):明崇祯四年,也就是公元1631年。大明王朝当时充满了内忧外患,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外女真族强势崛起,不断割据关外的土地。那年八月,名将祖大寿被女真人围困与大凌河城中,辽东战事非常紧急。登莱巡抚孙元化接到命令派兵支援辽东,他派部将孔有德带骑兵八百赶赴辽东救援。孔有德十一月走到吴桥县。当时因一只鸡引发后面的一系列事件。孔有德和李九成改变行程,带领部下回头杀向山东半岛,接连攻陷多座县城,直奔登州,和城中的耿仲明叛军里应外合,攻陷登州。孙元化自杀未遂被俘,孔有德念其收留之恩,将他放走了。登州失陷意义重大,因为城中还有三百多尊西洋大炮,二十多尊红衣大炮也落入了叛军手中。尽管叛军被后来增援的明军击败了,但是孔有德等人带着一万多名部下投奔满洲皇太极,一万多名士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大炮和熟练火器操作的技术人员,这可是明朝压制满族军队的利器。孔有德等人给皇太极的降书是这样说的:“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余,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这既是表忠心,也是在邀功。所以皇太极带着亲信们出盛京十里迎接,并且很快封他为恭顺王。红楼中的四王和贾府关系都好,只有忠顺王爷不来往。不来往的原因就在这,凡是顺王都是清朝王爷。恭顺恭顺,既然当了满清的狗,自然要积极地去咬人。孔有德这条狗首先带着其他两顺王(智顺王尚可喜、怀顺王耿仲明)充当急先锋攻打朝鲜,并强迫朝鲜成为了清的属国。随后孔有德又与吴三桂、洪承畴等人身先士卒的参与了对明的战争。其实说是战争,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再加上自身骨子里的落后和野蛮,满清人在攻城略地的同时经常对汉族百姓们展开屠杀,而作为忠诚的走狗,明末的那些汉奸们也忠实充当了屠杀同胞的刽子手,无辜死难者的鲜血染红了这些无父无君无祖宗之人项上的顶戴,成了他们加官进爵的阶梯。孔有德等人的投降直接导致了大明军事上的优势荡然无存,自此城墙也无法再阻拦满清的铁蹄,边事愈加糜烂。大明的灭亡,孔有德同样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与其他汉奸相比孔有德心肠最狠毒,手段最残忍,尽管他是汉人,却常以满人的狗奴才自诩,所以在屠杀同胞时最为积极,在战争中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动辄屠城。(孔有德参加了江阴屠城,被屠杀者多大十七万人,仅有五十三人生还,这还只是孔有德所犯下滔天血案中的一件)。
第三个是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贾瑞贾天祥,即假文天祥,借指的是无耻的假殉国者。《崇祯遗录》记载:”过东松杏失利,洪承畴全军覆没,传承畴死。上震悼,命礼部具仪,钦天监择日设坛予祭,以慰忠魂,荫一子锦衣卫千户,世袭。即闻承畴降,遂罢祭,仍荫其子。”夏完淳抗清失败被俘,洪承畴亲自讯问:“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想要招降少年天才夏完淳。夏完淳装作不知审讯大员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人就是洪承畴时,夏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夏完淳遂就义于金陵西市,年仅十七。行刑时,傲然挺立,拒不下跪。葬于松江城西。
洪承畴战败降清的一六四二年,却又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而且还是自一六三六至一七七一年止的,唯一的一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洪承畴是崇祯皇帝提拔最多的一个人,他起身于微末之间,因为受到崇祯的赏识从而开始做官崛起,因为个人的才华能力确实比较厉害,所以最后被提拔成为了明朝军事最高统帅之一。洪承畴在崇祯十二年的时候被升级为了兵部尚书,并且开始负责辽东方面的事情,别人都在为洪承畴升官庆贺的时候,只有洪承畴自己是不开心的,因为他的心中想到了之前的辽东总督几任下场都很惨,熊廷弼蒙冤自杀,孙承宗兵败全家自杀而死,袁崇焕受到凌迟被千刀万剐而死,这些前辈的经历让升官之后的洪承畴惴惴不安。辽东这个地方似乎成为了明朝优秀统帅的死结,这里不仅是战场之上的厮杀那么简单,更多是道德名誉上的争斗,还有人心于国家之间的相互算计,起初的明军的洪承畴的带领之下相当的勇猛,就连皇太极都不得不暂避锋芒,但之后就发现了洪承畴的破绽是内不和。最后在松山之战中,洪承畴战败被俘,整个明朝辽东辽西防线只剩宁愿和山海关两座孤城。后来,洪承畴成了皇太极夺取中原的引路人。乾隆四十年的时候就开始修撰史书《贰臣传》,这本书之中将明朝的贰臣分为了两类,一类是像洪承畴这样有着巨大功劳的人,另外一类就是混吃等死像李永芳这样熬资历的人。总共的人数算起来一共是有120人。洪承畴的人生成为了明清共同唾弃的悲剧,他家之中悬挂在中堂的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也成为了一个笑话,因为崇祯皇帝掏心掏肺的对洪承畴,但洪承畴一次失败就投降简直是伤透了明朝君臣的心,当年的洪承畴不是一个忠臣烈士,而是一个贰臣,这是他效忠的大清盛世君王乾隆给他不容翻案的定义,简直就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崇祯十七年恰是壬午年“十一月三十冬至”后的第三个年头。书中“倏又腊尽春回”,这说明已经到了1643年,这时秦可卿还没有逝世。再看原文(第十三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时间应该是1644年。崇祯帝就是死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三月十九日,天未黎明,崇祯在司礼监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来到景山自缢而死,维持了270多年统治的大明王朝由此灭亡。“崇祯之死”究竟是“自缢”还是“殉国”?历史没有定论。红楼中用可卿托梦之功删去天香楼隐死亡真相,对应的是因崇祯继位后勤俭节勉,兢兢业业;可卿出身平凡成为宁府少奶奶,对应崇祯没接受过帝王之术教导成为帝王;可卿敏感多疑,心思细腻,对应崇祯在猜测多疑的性格下,做出了自毁长城的举动;可卿的勤换衣服,对应崇祯朝廷频繁更换文臣武将;崇祯煤山上吊自杀,陪葬有一个太监王承恩。秦可卿葬礼上,“因忽又听得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此事可罕,合族人也都称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