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01|回复: 1

[【文史类原创】] 人生之“道” ——《道德经》人生要义探秘(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6 18: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五千言,要言不烦,哲学意味深透,极富辩证和逻辑,同时也极具人文精神。它对人生的探索与解读,值得现代人玩索、深思。
老子对人生的总体看法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莫衷一是,其实老子对人生的态度通达、玄远,意蕴深厚。而我这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一孔之见,亦为一得。
老子虽然达观,其实十分看重生命。《易经•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儒家“生生之德”,古人对于生命是看重的。老子则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道德经》三十五章),“道生一、、、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人有道,人法道,人法自然,人是道的践行者,亦是道的呈现,合乎自然的节拍,“道生之,德畜之”,所以人尊贵。
既然如是,所以人要“体道合德”, 老子认为这是人生的根本,人生终极价值。冯友兰氏以为“道”为万物所以生之总原理,“德”为一物所以生之原理,即韩非子所说的“万物各异理”。但“道”也好“德”也好,并非玄妙和不可触摸的,它无时无刻不存在,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在我们衣食住行中,所以人人都可以感知“道”,都可以感知“德”; “畋猎“、”货利“、“五味”、“五音”、“五色”(《道德经》第十二)中均有“道”和“德”,关键在于体验与体悟。“道”又是有境界的,关于哲学本体和人的本质,老子这里有“道”、“德”、“玄”、“无”、“一”、“大象”、“自然”等等名目,有实存的,实在的,具象的,感性的;也是抽象的,理性的,因为个体和知性、经验的不同,到达道的层次和层面也就不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逻辑结构和层次明显;孔子云“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智者和俗人的分辨泾渭分明,不相杂糅。至高无上的“道”是玄妙的,幽远的,是非常之道,但令人神往。
  《道德经》生命之喻,生存智慧。保合生命,保全生命,人生如水;特别提出与物无争,谦下自处之外,(与儒家的精进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分野;另李零有《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可以参看),一再强调要如水,与环境调适,“上善若水”, “居善地”,“心善渊”;要“清净”、“无为”、“抱一”、“知足”;同时告诫“勿使气”,“勿逞强”(第五十五章),这样才能“长生久视”,归于自然。但人有正当的需求,包括物质的“畋猎”、“货利”,也包括精神层面的诸如“五色”、“五音”等娱乐文化的需求,但要有一定的限度,“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十九章);不能无止境追逐,也不能放纵;超过了就会出现“发狂”、“行妨”的恶果。所谓“无欲则刚”,“绝圣弃智”, 私欲过多,会使自己愈来愈心为形役,沉迷而不能自拔,找不到自己,看不到世界的本来面目。《道德经》第三章所说“虚其心,实其腹;若其志,强其骨”,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不是消极的舍弃和拒绝,而是在更广大的世界更幽远的时空的一种生命体证和感悟,是更高层次的“悟道”,人的生命、生存以及发展都有规律和原则,个体和社会都有自性和个性,个人有物质和精神的诉求,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社会也有它的自身特点和运行规则,有自身的利益和愿望。但要义则归于自然,也就是要符合自然规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生存智慧,在老子这里也是非常丰富和精彩的。人一方面要修炼自己,完善个人道德境界,要真实自然的生活,要复归于“婴孩”,要活得本真、真实,反对“情伪”、“奸邪”;另外,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的问题上,则应该“知人”,更要“自知”,自知才能知人,知人才会明智。不要居功自傲,而要功成弗居,“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终不自为大” (第三十四章), “上德不德”这样,才能接近于道,体道和证道。在分析问题和看问题上,老子教会我们一定要注意矛盾,喜欢讲“正反”、“阴阳”,另外,他告诫人们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往往是弱势和柔弱的战胜强势和刚强的一方,所谓“柔弱胜刚强”,这与唐太宗君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水舟之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则《道德经》是哲学著作,主要讲大道理,没有故事,也没有情节,说话和听话的对象也不明朗,如听天书,一本正经,味同嚼蜡。但其实这部书有烟火气,充满了人情味,是一部生气盎然的著作。这里有妇女(母、牝)、小孩(婴孩、赤子);有谷神,有器、车马;尤其有“水”,充满灵性的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寻常世界之物,但又被老子赋予了灵性和美感,我们的世界顿时充满了情趣,而且这种美与智慧能够穿越时空。当然,老子的美是有丰富内涵和境界的:一是真实、真诚之谓美“见素抱朴”、“复归于婴孩”;二是自然之谓美,“道法自然”,“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五十五章);三是美在空灵。“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亦即庄子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现代人往往因为生存或者生活得压力,步履匆匆,感受沉重;更有甚者,精神抑郁或者自杀,寻求解脱。也有为沉沦和堕落找理由,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麻醉自己,放纵自己。其实,这都是物于物而异化,失去自我和归依。老子在这里给我们智慧的启示,在繁忙的夜空中,我们静下来仰望星空,“静”、“空”、“大”中触摸灵魂,感受呼吸,就如屈原《天问》,这是天地之大美,无言。
老子《道德经》在今天依然有价值,有新的解读。习近平今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引经据典,以“德”概括核心价值观,认为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之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另外,老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据说德国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庭,都放着一本老子《道德经》,韩国有个公司,凡是外派的员工,都要能够背诵《论语》和《道德经》。日本人在八十年代,全国有几千所诗歌会,背的全是中国的中国的唐诗宋词。尼克松写过一本书叫《不战而胜》,文章末尾是这样说的: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22: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就不见有评论呢,自己提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1:52 , Processed in 0.10961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