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2|回复: 0

[【社会视角】] 中国的“幸福地图”越琐碎越靠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31 06: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温饱到幸福,是一个时代的嬗变;从茫然奔波到体味幸福,是公民权益的转身。“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近日,有媒体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社会”的概念;2011年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

  究竟什么是幸福呢?网络上流传经典的段子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话虽戏谑,却道出了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的特点。人月两圆是一种幸福,春华秋实是一种幸福,健康快乐是一种幸福,业绩进步是一种幸福……琐碎的幸福,确实能以精密丈量。

  尽管在公共舆论层面的“幸福对话”有可能跑偏,但在决策与制度设计方面的共识却日渐清晰:一是民生幸福成为官方 热词,已经开始悄然影响官场语态。譬如今年6月9日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努力建设幸福湖北”;而往前,宁夏2007年就提出了“幸福宁夏”的目标等。二是幸福指标纳入行政目标,权力开始观照民生感受。基于此,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发布中国幸福城市排名,央视也发布了省会城市幸福感排名。三是幸福研究成为学术常态,并以此校准公共政策。早在2006年,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称,中国今后将推出幸福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研究幸福、考量幸福,潜台词在于“关怀个体的幸福感受、关注权利与自由的舒适程度”。

  中国的“幸福地图”,也许越琐碎越靠谱。

  幸福应该是沉下身子的暖意,而不是数字迷局中的诗意。2006年以来,各地陆续发布幸福指数,这一指数甚至一度被认为将取代GDP指标。今日看来,这种揣测被政界和学界双重否定。那么,如何厘清GDP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数字越高越幸福、精神层面的幸福如何丈量,这些问题确实需要摒弃“62%民族复兴指数”式的悬疑。真正的民生幸福,应该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密切相关,或者是城市里的一条给排水管道,或者是农村里一项及时的补贴,而不能总是落实在面目模糊的、宏观层面的“平均”或“总量”里。

  幸福应该是一种民生欲求,而不是榜单上的赫赫成绩,多问一些“还有哪些不幸的理由”——排队展览幸福,更要坦诚地问政公共生活。在公民社会,修补政策或制度的缺漏,才有更踏实的幸福。提速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的进程、深化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层级与水平、关注转型期公民的“中国式烦恼”,无疑都是增益公共幸福的最佳手段。

  幸福不是测算出来的,而是在付出与收获中寻找新的平衡。大街小巷、街头巷尾,新开通的地铁、新提速的网路、新搬进的保障房、新启用的公共体育馆……哪怕是争议不断的居住面积或薪资水平,骂也骂了、说也说了,回到一家老小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殷实的菜品、便捷的现代生活,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琐碎的柴米油盐,才是暖意盈盈的“微幸福”。

  从后现代经济学观之,幸福首先是价值,而不是效用。我们“压力山大”,但我们又倍感幸福;这未必是最好的大时代,却是我们并肩生活的大时代。当我们以幸福诉求叩问每个心灵,在“压力山大”全球第一的今天、拷问中国公众的“幸福权”,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2/1031/c1003-19441939.html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2:16 , Processed in 0.1192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