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7|回复: 0

[【其它】] 北京7-21暴雨考验排水系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30 08: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infzm.com
作者: 综合 最后更新:2012-07-23 19:15:48
标签
北京
暴雨
排水系统
新华网7月23日报道,据民政部救灾司消息,7月21日以来,北京暴雨洪涝灾害已导致37人死亡,7人失踪。

据中新网此前报道,7月21日午后至22日凌晨,北京市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强降雨持续近16小时。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170毫米,为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水量。其中,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

一年前,2011年6月23日,北京一场暴雨致使大量路段瘫痪,次日《京华时报》援引北京市防汛办主任王毅的解释,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到3年一遇,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仅天安门广场和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排水管线能达到5年一遇标准。

一年后,又一场强暴雨将公众的目光再度引向北京的城市排水系统。

事实上,就在暴雨来临前,7月21日上午,新华网报道,北京城区90座下凹式立交桥已建立“一桥一预案”。北京市防汛办表示,排水、交通、电力等部门将力保暴雨中立交桥排水通畅,不积水。

几个小时后,暴雨至少造成北京城区95处道路因积水断路,其中大部分是立交桥下低洼区。另据人民网报道,广渠门桥下有一男子被困在水里,被救出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北京主要积水点(北京市水务局/图)

北京市水务局工程师马丰斌曾在《北京水务》2009年第5期撰文称,北京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排水标准不足,设施老化;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系统不健全;城市建设引发积水问题突出;管理缺陷造成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

而在7月21日北京暴雨过后,7月23日,《东方早报》援引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给排水专家周玉文的说法,新中国建设初期,城市排水多采用苏联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理论,“想尽办法省钱,只求能满足当时的需求就行”。当时建的是小排水管道,按0.5年甚至0.3年一遇的标准设计,“一年淹两三次是正常的。”周玉文同时指出,中国在之前的发展中一直“重地上、轻地下”,排水等地下设施的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在地上、地下的资金投入,应该达到一比一。”

对此,北京市水务局曾回应说,北京排水管网的更新,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一些老旧城区的管网上都有新的建筑群,无法拆迁,只能打补丁,发现一处补一处。同时,因为城市建设项目面临审批等,项目的建设也跟不上,导致排水系统建设滞后。

北京排水系统的问题并非孤例,事实上,中国70%以上城市排水系统最多只能抵御一年一遇暴雨。

据人民网报道,按照我国现行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至3年(即抵御0.5年至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也只有3至5年,但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

与国内相比,国外许多大城市的排水系统都十分完善。据新华网报道,在国外,为防范城市内涝,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高,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注: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的标准,东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标准。

而北京要到2015年才能达到“5年一遇”的标准。《新京报》7月9日报道,从今年起,北京将利用三年时间,把城区71座下沉式立交桥的雨水泵站排水能力提高到抵御50毫米降雨的5年一遇标准。三年后城区将不会再轻易出现一场急雨后,立交桥下“水淹汽车”的场面。

此外,北京暴雨也反映出城市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南方都市报》援引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车伍教授的说法,“大雨大涝,小雨小涝,不该涝的也涝”,实际上是城市管理上的缺失,“那些不为人重视的小涝背后的隐患,常常是大涝或加剧大涝损失的祸根之一”。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847

有关部门现在可能已经快淡忘了 不该涝的也涝实际上是城市管理的缺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30 19:28 , Processed in 0.12221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