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3|回复: 0

[【教育时事】] 作家炮轰语文教材沉疴:大量文学作品被改编变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6 10: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蜜蜂、小鸟、兔子和熊猫四种动物,请从中找出一种跟其他三种不同的动物。”校方给出的标准答案是熊猫,其理由为,它是唯一需由动物园饲养的国宝级动物。为此,著名文化学者朱大可于日前发表文章《必须终结“标准答案时代”》。

  无独有偶,作家叶开也遇到了“标准答案”的尴尬,并认为小学教材中多篇文章是对文学作品的篡改和删减,于是便撰写新书《对抗语文》。

  语文填空题最聪明的是

  (孔明)×(诸葛亮)

  曾有一道小学生作业题,问:“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读小学三年级的乔乔,刚看过《三国演义》彩图本,于是她认真地写下:“孔明和庞统”。结果却得到一个大红叉,语文老师的标准答案是“诸葛亮”。乔乔很疑惑,但老师回答,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此种说法不禁让人觉得很荒诞。

  这是乔乔的父亲叶开第一次被语文教育刺痛。叶开是一位文学博士、作家、《收获》杂志副编审,此外,他更是一位父亲。所以,当女儿告诉他班主任要求各位家长写一篇《我看考试》的命题作文,优异者将选登在校报上时,叶开非常认真地去完成这篇作文,结果,很不幸名落孙山。后来多次参加女儿学校的家长征文竞赛,都落得如此下场,还被一位资深语文老师判定离题万里。

  于是,叶开开始关注语文教材,巴金的《鸟的天堂》,叶开花了两个晚上对比,发现很多的细节,比如,巴金在原文中写清晨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上,“一切都显得非常明亮”,但被选进了课本后,却被改成“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相比之下,叶开觉得,“光明”远不如“明亮”自然,有故意拔高意境之嫌。除了巴金的文章,他还发现很多文学作品在教材中都有被删减、篡改过。因此,他撰写了《对抗语文》,并在博客里写下:“语文不除,教育已死”。

  文学作品被改编

  编写者贬低了孩子的智力

  此书面市后,据复旦大学出版社综合编辑室主任李又顺称,截至目前,此书已经突破3万册的销量,正在进行第四次的加印。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到叶开,他否认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称自己只是把一些质疑提了出来,“我所指出的语文教材并非人教版,而是上海小学语文教材使用本。”

  叶开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地方编写的教材,一一比对后发现,大量文学作品都是变味了,“朱自清作品被篡改和肢解得甚至面目全非,另一篇名为《餐桌上的大学》的课文,原来是意大利作品,被选入语文教材后却被篡改成中国作品,文章主旨虽然没变,但细节全部被篡改。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原本用得很精妙的词句,因篡改者水平太低,被改动后处处露出马脚。”

  叶开在批评当下语文教材沉疴的同时,还将矛头直指教材的编写环节。“有一种说法是,为了适合小学生阅读,所以精简了文学作品。我认为,这是编写者在贬低孩子的智力。”他说,瑞典名著《骑鹅旅行记》50多万字,自己女儿两天就看完了,《哈利·波特》系列几百万字,女儿每本都读了好几遍。现在女儿已经读六年级了,正在看作家霍桑的英文原版小说《红字》。“乱读书不如不读,不要小瞧孩子们,他们是识货的。”《对抗语文》一书中,分为三个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推荐儿童读物,共有120部书。

  对于叶开的这种看法,也得到了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的认同,他说,目前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团队里,没有儿童文学的学者和作家,编写者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语言需求。语文教材,看起来也是儿童作品的,但是选得质量不高。“安徒生的作品《丑小鸭》,原文六千多字,在某一版本的教材中,只剩下几百字。”

  声音

  专家:呼吁把标准答案改为参考答案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的同事回忆起自己儿子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将一道填空题的答案写成1/8,因其标准答案是12.5%,也被打了叉。

  对此,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认为,过于强调标准答案,的确是现在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考试因为标准答案的存在,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积极性以及自我表达的动机。现在很多专家反对这样的现象,“我也呼吁将标准答案改为参考答案,只要学生写的言之有理,就可以给分,关于这点,教育界也在一步步地尝试改善。”而对于叶开提出的语文教材中的“篡改现象”,游永恒称,自己未核实过其真实性,但他认为,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当然是要忠于原著,如果改造得过于偏离,反而得不偿失,误导了学生。

  网友:语文教材编写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

  但成都商报记者粗略统计后发现,部分网友认为,语文教材的编写很正常,删减也无所谓,不必大惊小怪。不过其中一位网友“稻草人”却反对,他说,“我不禁想起了寒假在家的时候,帮妈妈改小学的语文卷子,都是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被这个教育体制完全同化,仍有少许想象力未被扼杀。”他说自己清晰地记得最后一题是要求写雪景的,然后十几个学生不约而同地用了“地上铺了一层雪毯,房上铺了一层棉絮”,后来得知是老师要求背的范文。
http://cul.sohu.com/20120515/n343233979.shtml
如果使语文教材反应时代精神,不限于说教,确实需要更多的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10:52 , Processed in 0.30066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