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49|回复: 1

[影视媒体♡] 一部久违的喜剧(原创非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5 01: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电梯向左转》
晚上看了法国电影《电梯向左转》,觉得是一部久违的喜剧,忍不住到这里写上两句。
说这部电影是喜剧,并不是说它搞笑。窃以为“搞笑”二字,用于形容中国春晚上的相声最为贴切,因为这类节目总是一边严格遵守着政治正确、道德合理的原则,一边还想博得观众一笑再笑乃至三笑。而按照巴赫金的说法,“笑”里总是蕴含着对权力的批判,隐藏着对现有秩序的嘲弄和颠覆,而春晚这种节目的性质又决定相声没办法做到这样彻底,让人从心底发笑,于是只好“搞”笑了,好比给人呵痒,但却决不挠到痛处。
不过,从这个意义上说,《电梯向左转》也不是一部好“笑”的电影,因为其中也没有批判权力的成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本质上是一部喜剧。我认为喜剧的本质在于误会,几百年前莫里哀写的喜剧,我们至今读来还很欢乐,原因就在于他的喜剧由各式各样的误会构成,而不是他批判了当时的某种权力。说到颠覆权力,革命家应该是对此最为在行吧,但人毕竟不能革命一辈子(人只能生活一辈子),拿艺术去对抗政治多少是一种损失,因为政治的功过只能维持一时一世,而艺术的魅力原可以永恒。庄子说,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无涯随有涯,迨矣,以此类推,政治也有涯,艺术却无涯,拿艺术去干预政治,实在是太不值当的事。所以说,喜剧的本质不是巧妙隐藏的反动,而是巧妙架构的误会。
误会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你以为事情是这样的,我却认为事情是那样的,事情究竟怎么样,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冷静旁观、认真追问到底的是哲学家,但往往在理性的抽茧剥丝之后,真相还是不得而知,如黑泽明的《罗生门》。半心半意地认同于当事人,不跟真相较劲的是戏剧家,当事人完全凭着感性行事的鲁莽冲动会引来他的阵阵发笑,而作为艺术,能让人哭或者笑就算是功德圆满了。由此而论,性格单一类型化、冲动缺心眼的人最适合成为喜剧人物,性格单一才能让观众预料到他接下来会怎么做,冲动缺心眼才能将误会进行到底,矛盾迅速激化,戏剧才好看。
回到正题,电影《电梯向左转》正是具备了这些喜剧要素。影片一开始通过生活片段交待了两点:其一,羞涩的男主角很喜欢女主角,但是女主角有丈夫了。其二,男主角的邻居和女友整天纠结在一起,男的出于嫉妒心理能做出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极端行为。第一点构成了男主角贯穿全剧的动机和处境:想跟女主角在一起,但又碍于女主角的丈夫。第二点预示了男邻居在全剧中的主要行为:嫉妒心理导致的暴力行为。戏剧就以此为基础建构起来,误会是多个层次的:在女主角面前,男主角被误会为与邻居的女友有一腿,他难以澄清;在女主角的丈夫面前,男主角需要装作与邻居的女友确实有一腿,以此证明女主角的清白;在男邻居面前,男主角的伪装又导致男邻居认为他和自己的女友确确实实有一腿……误会的多层次也就是视角的多层次,喜剧编排的关键就在于在适当的时候采纳适当的视角,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情境中的笑点,如果笑点能够有节奏地出现,那就是编排的高手了。而本片的编剧无疑是这类高手之一,片中调节节奏的重要道具就是那扇不时被风吹得关上的门,就是那件时而是枪时而是打火机的物品,以及男男女女不时翻越阳台的危险举动。
最后,故事的结局也能证明我关于喜剧的说法:在丈夫缺席的状况下,四个人好不容易掰扯明白过来,理顺了关系,误会烟消云散,喜剧不再成立,于是女佣和丈夫先后出现,女佣的出现使男邻居失去了嫉妒的理由,而丈夫的出现则使女主角最终能破釜沉舟,无所顾虑,于是故事结束于动机完全耗尽之际,两对情侣皆大欢喜,生活恢复了平静。作为剧中的重要道具,门和枪/打火机的作用其实都是附加性的,它们丰富了误会的层次,改变了戏剧的节奏,但并没有改变戏剧的根本架构。
首发于豆瓣,文末已做说明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1553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5 01: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喜剧《纯属巧合》又名《电梯向左转》《各得其所》
[wmv=314,256,0]http://www.tudou.com/v/vrf9ebWR8qQ/v.swf[/wm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 09:36 , Processed in 0.24087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