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19楼phanix于2010-03-22 22:44发表的 : 比如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至今读来,犹如口语,却又深合古典诗词之节奏韵律,说的,又是当时的世界大势。这是学生所说“兼顾”的意思。
就是用典的问题,“用典”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使用道具 举报
这类诗歌,古人是比方为秀才说家常话的,虽是口语,却自有其气质与韵味在。
引用第21楼phanix于2010-03-28 09:45发表的 : 在现代社会,这些口语化的诗词在学生看来是值得去普及的。从另一方面说也有助于古典诗词格律的延续。不过这些形式,很多现代人觉得俗,而雕琢的又做不来。其实,既口语化又能合律的诗词不比雕琢的简单。乐天的“雕琢”不正在于此么?而雕琢之极致,至于后主,读来竟也似口语,估计那是返璞了.
引用第21楼phanix于2010-03-28 09:45发表的 : 至于用典,一般的能读出来,不懂的也是学习的过程,然而像小李那样的,典故融于诗句,读都读不出来。有些似乎读出来了,又不自信作者是否有意用之。也许,这是读诗境界不足,没能用心用情的缘故。可现在的社会与古时相差太远,古人的某些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不是现代人可以轻易理解的。
引用第21楼phanix于2010-03-28 09:45发表的 : 学生觉得以上都是古典诗词之格律不能普及于现代社会的因素。而如果一个东西不能普及,不能扎根于最广袤的土壤,那么其生存状态就堪忧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22:16 , Processed in 0.1563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